单元检测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PDF版 含答案)-2026版《高考解码》高三一轮单元检测示范卷·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检测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PDF版 含答案)-2026版《高考解码》高三一轮单元检测示范卷·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10:20:34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故选C项。荀子没有开创法家学派,故排除A项:儒法
单元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并用成为治国思想开始于汉代,故裤除B项:儒家学派与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法家学派之间并未结成利益同盟,故排除D项。
8.B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材科“本大而未小,是以能国”
1.B根据材料可知,《仪礼·聘礼》篇所记找的诸多礼仅环节
“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强
与霸伯孟的记录相互印证,说明《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
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骑。材抖没有体现君
征,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金文所记内客也需要考证,排
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A、C项;“重农抑商”属于经济政策,
除;材料未体现中国古代礼制非常完备,排除C项;材科强
不符合材料“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的信息,D项错误。
调《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征,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9.D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
除。故选B项。
北部边疆地区迁徒农户,并授予爵位,主要是为了充实边疆
2.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度并未使政权集
地区的防御力量,D项正确;材料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
中在最高统治者“王”的手上,每个黄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
A项;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等,表明分封制下权力
项措施是在秦朝疆域范围内推行的,排除。故选D项。
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周代形
1D.D依据所学可知,“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封邦建国即
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排除A项: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
分封制,官员的任免是世卿世禄制即贵族政治:“秦以后之
与“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等不符,排徐B项;材
郡县政治”指的是秦始皇开始实行的郡县制度,长官由皇帝
科并未体现西周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
直接任命,是官僚政治,D项正确:分封制没有加强中央集
项。
权,排除A项: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钮带,排除B项:郡县
3.C本题考查良渚文化。良渚造址中有规模宏大的宫城、水
制维护的是封建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坝,大量珍贵的玉,购器等,表明当时已具备强大的社会组织
11.B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秦代法律。据材料反映,1975
和动员能力,故C项正确。
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秦律规定和《史记·陈涉世家》中历
4.C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四本古
史记述相互矛盾,因此关于二者的记述哪个更接近史实需
籍中都反映了百里奚身份卑微,但仍被秦穆公任用为相的史
要进一步补充史证,故B项正确。A项表述太过绝对,排
实,说明当时血缘政治逐渐被打破,故远C项。材科中的不
除:《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其所记
同著作记述的都是同一事件,没有以不同学派的观点解读,
述的内容不一定为史实,不能表明陈涉故意曲解秦律,故C
排徐A项;材料没有涉及牛耕技术,排除B项;秦穆公是春
项袁述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徐。
秋时期的霸主,排除D项。
12.A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后,重用董仲
5,A根据材补可知,孔子强调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即
舒、主父偃、张汤、卫青等人才,这满足了汉武帝富国强兵的
推行礼制需要自觉性;而苟子主张“隆礼”主张以法入礼,由
需要,哭合“有为”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
此可知苟子强调礼的社会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推行礼制的
汉武帝重用人才,未体现海纳百川的气象,排除B项:材料
强制性。这一变化体现了儒者对于社会礼崩乐坏社会现实
未涉及察举制的作用,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的进一步认识,A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阶级关
除。故选A项。
系变化在思想领拔内的反映,苟子思想偏于百家争鸣的表
13.D本题考查东汉社会管理制度。依据材料可知,光武帝
现,排除B、C项:孔子的思想,主张恢复礼乐制度,而苟子的
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有利于国家加强对蒙强地主稳匿
主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不主张重建礼乐制度,排
的劳动力的控制,因此D项正确。该措苑一定程度上剂弱
除D项。故选A项。
了豪强地主的势力,但并未达到瓦解的程度,A项排除:B
6.D根据“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雏”“阀越王无
项错误,均田制实行于南北朝到唐前期,与材料时间不符:
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她王勾践之后也”“西羌之本,出
C项错误,这一措施有利于国家向原本隐匿的劳动力征?
自三苗,姜姓之别也”等内容可得出,研究的内容都强调少数
赋税,不一定能减轻农民的航税负担。
民族与中原的民族是有关系的,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
14,D本题结合唯物史观考查汉代经济政治。“西汉桑弘羊
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文化差异,谦徐A项;材料与
主持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是对西
管理无关,而强调的是关系,排除B项:材科看不出民族关
汉实行盐铁官营措施的猫述,属于历史叙述,“汉武帝时期
系极大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
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是汉代实行盐铁
7.C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思想。根据苟子主张“社会政造在
官营的原因,属于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历史现象是历
于强化礼法”可知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史发生的一种现象,历史现点是了解历史事件或现象后形
133单元检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在婚姻问题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出现不少自主择偶的女子。在婚姻家庭生活方
面有一定的自由和活动空间,并承担着诸如家庭教育、管理家事等工作,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较高。据
此可知,当时
A.社会没有对女性的束缚与偏见
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婚姻观念
C.社会风气和环境较开化与宽松
D.士族庶族不通婚的原则被打破
2.304年,匈奴刘渊建国号为汉,以“成汉高之业”为志向,建国后没有发生过一起部众叛逃北归的事件,中
原成为匈奴上下认定的家园。这反映出
()
A.先进文明强大的吸纳力
B.血缘纽带维系政治认同
C.匈奴全盘接受汉族文化
D.农耕经济拓展到了北疆
3.东晋时期,御史台完全取代司隶校尉,最初御史台无权监察尚书台,尚书左丞承担监察职责,后来这种对
御史台的限制被取消。这
()
A.容易导致当朝吏治腐败
B.保证了尚书台官员忠于职守
C.反映了监察制度的发展
D.造成了政府财政开支增加
4.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
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君权
B.三公九卿制度发展到巅峰
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
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
5.唐诗“水市通闋闐,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堤喧簇贩
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可以佐证当时
A.草市交易商品丰富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
C.长途贸易兴旺发达
D.夜生活的丰富多彩
6.西晋末年,北方人口因战乱大量南迁,南迁人口未纳人所在郡县的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东晋咸
和年间(326~334)开始实行土断政策,即取消客籍户,“不论侨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据此可
知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士族势力膨胀
B.扩大赋役来源
C.缓和客户与本地人员之间的矛盾
D.发展经济,实现经济重心南移
7.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写道:“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
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据此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商品交易突破坊市限制
B.农户负担沉重
C.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D.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
8.《文献通考·田赋考》记载唐朝中期的社会状况:“今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
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社会原因是()
A.两税法实行,百姓规避赋税现象严重
B.商人对社会财富的大量侵占
C.战乱频仍,政府控制的户籍减少
D.唐中期执行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9.以下是《唐会要》中关于尚书仆射的记载。
⊙秦:始置,为少府属官,盖掌少府文书法令。
⊙东汉:尚书台之副。
⊙唐太宗:尚书省长官,位同丞相。
⊙唐中宗:不再是宰相,仅是虚职,属荣誉性赏功之官。
⊙安史之乱后:仆射必加同平章事,始为宰相
这些记载反映出尚书仆射的设置
A,使中枢权力机构基本完备
B.受到选官制度的直接影响
C.体现了制度的传承与创新
D.表明其职能不断得到强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