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21:1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常识抢答
行业PPT模板http://www./hangye/
1.我国的盐一般都是由谁生产?
2.为什么盐不可以私人生产呢?
3.我国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盐由官营呢?
国营企业(中国盐业集团)
盐是必需品,需求量大。
一旦由市场操纵,会影响国家安定。
汉朝(汉武帝时期)
汉朝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公元前
202年
公元前
114年
公元
9年
公元
25年
刘邦
建立汉朝
西汉 新朝 东汉
汉武帝即位
王莽
篡权
刘秀
建立东汉
公元
220年
曹丕称帝
东汉灭亡
公元
184年
黄巾
起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东汉: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
407年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汉承秦制: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一、 汉承秦制: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任务一:阅读材料和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思考汉初统治集团吸取了秦朝速亡的哪些教训
秦朝忽视区域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
臧荼
张耳
彭越

韩信
英布
吴芮
一、 汉承秦制: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任务一:阅读材料和教材 ,回答问题
材料二:
秦始皇……征发繁重,百姓不堪其重。秦朝刑法严苛……社会矛盾严重激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P17
材料三:
汉兴之处,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秦孤立之败……
——《汉书·诸侯王表序》
忽视区域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
严苛的赋税制度以及严峻刑法影响百姓生活;
没有封国而孤立无援;
1.根据材料,思考汉初统治集团吸取了秦朝速亡的哪些教训
一、汉承秦制: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任务一:阅读材料和教材,回答问题
2.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汉承秦制 有所损益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法律上
“文景之治”
中央官制
监察制度
郡县制
刺史
郡国并行制
赋役制度
与民休息,减轻赋税徭役
法家
黄老思想
依《秦律》制《汉律》
减省刑罚
跨越时空的对话 ——海昏国博物馆“大秦雄风—秦兵马俑展”“秦风汉韵”
帝国智慧与风度的象征——秦汉铜鼎
一、 汉承秦制: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秦始皇陵青铜鼎
“昌邑籍田”青铜鼎
古有“天子一言九鼎”的说法,在古代社会,以鼎来“明尊卑,别上下”,它被看作是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象征。在汉代,鼎依然被作为天子与上层贵族的象征。
两千年前“顶级豪车”的秘密——秦汉马车
秦汉时期,各级官僚贵族所拥有的车的规格和数量之多,都是其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秦始皇陵复原驷马安车
海昏侯刘贺墓车马坑正射影像图
礼制
穿越两千年的凝视——秦汉人俑
秦汉时期的户籍制度
跨越时空的对话 ——海昏国博物馆“大秦雄风—秦兵马俑展”“秦风汉韵”
一、汉承秦制: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俑,多作为一种随葬明器来使用,其目的在于替代人殉,与古人“灵魂不灭”的思想相合,是我国古代丧葬文化中重要且独特的组成部分。在俑殉风俗上,汉俑与秦俑一脉相承。
秦始皇陵铠甲武士俑
海昏侯墓男侍俑
“东武不更所赀”板瓦块
海昏侯墓墨书金饼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人人必须在官府的户口册上登记户籍。东武”皆为县名,表明秦陵赵背户修陵人的籍贯。古代酎金制,根据人口数量决定酎金数量,墨书金饼的重量由人口数量决定。
墓葬
户籍制度
汉承秦制不仅仅制度,还有风俗、习惯
一、 汉承秦制: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任务一:阅读材料和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四:
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汉书·诸侯王表序》
丞相入奏事,荐人二千石…… ——《汉书·田蚡传》
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商人)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晁错《论贵粟疏》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文帝)匈奴连发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3.根据材料,与对应的答案连线。
王国问题
丞相权重
豪强坐大
商人暴利
思想混乱
匈奴侵扰
汉变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

任务二:阅读教材,完成填空并回答问题
二、汉变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
解决王国问题,
削弱诸侯和丞相的权利,
有利于选拔人才,
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
1.阅读教材,填写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并思考其带来的影响。
察举制
推恩令
设刺史
用酷吏
政治
设中朝
加强
君主专制
加强
中央集权
王国问题
丞相权重
任务二:阅读教材,完成填空并回答问题
二、 汉变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
稳定国家经济,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加强中央集权
1.阅读教材,填写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并思考带来的影响。
盐铁官营
均属平准
抑制工商
经济
币制改革
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
尊崇儒术
思想
兴办太学
豪强坐大
商人暴利
思想混乱
任务二:阅读教材,完成填空并回答问题
二、汉变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
1.阅读教材,填写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并思考带来的影响。
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派张骞出使西域
设立西域都护府
疆域
派卫青、霍去病为将发动战争
匈奴侵扰
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
二、汉变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
扩大了汉朝的疆域,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二、汉变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
措施 目的(作用)
政治
经济
文化
任务二:阅读教材,完成填空并回答问题
2.总结汉光武帝以柔道治国的方法,并思考作用。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增加户口,减轻赋税
重视儒学
加强中央集权,
节约政府开支
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经济
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
任务三:根据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二、汉变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
材料五:
西汉 东汉
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反而使得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东汉中期……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握朝政,从而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1.概括西汉末期与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矛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22-23整理
二、汉变秦治: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
材料五:
西汉 东汉
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赤地千里…… 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评级时政……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终于爆发。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力。随后,绿林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1.概括西汉末期与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矛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22-23整理
任务三:根据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相同点: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势力强大,外戚专政、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爆发农民起义。
不同点:西汉末期出现自然灾害,东汉末期“党锢之祸”;
西汉是外戚专政,东汉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二、汉变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
2.对比秦朝二世而亡,思考汉朝灭亡与秦朝灭亡的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秦朝灭亡是急剧爆发的,汉朝灭亡是不断积累的危机。
1.概括西汉末期与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矛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任务三:根据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六:
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
一是“国家统一”;二是“要在中央”(中央集权);
三是“郡县体制”;四是“因俗而治”。
二、汉变秦治:大一统国家的波峰与波谷
1.请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汉朝巩固大一统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汉朝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继承并发展了郡县制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和发展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汉化凝聚:大一统国家的遗珠

三、汉化凝聚:大一统国家的遗珠
任务五: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答案。
1.选择合适的答案到对应的方框中。
《史记》
《汉书》
纪传体通史
本纪


世家
列传




纪传体断代史
2.你知道这些出处吗?请将答案填入横线并将内容进行分类。
三、汉化凝聚:大一统国家的遗珠
枸杞最先的记载出自哪本书?
食补的方法最先是哪本书记载的?
我国最早的麻醉药?
999感冒灵的配方是出自哪本医书?
任务五: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答案。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麻沸散
《神农本草经》
海昏侯国遗址出土中药辅料炮制品亮相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此次展出的地黄炮制品,经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分析研究,被认为是目前已知最早中药辅料炮制品。
2.你知道这些出处吗?请将答案填入横线并将内容进行分类。
三、汉化凝聚:大一统国家的遗珠
谁改进了造纸术?
汉代的文学体裁有哪些?
勾股定理最早记录在我国哪本数学书中?
最早提及酿造酱油的方法是出自哪本书吗?
中国现存最早农书?
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的古书是?
任务五: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答案。
蔡伦改进造纸术
《四民月令》
《氾胜之书》
汉赋
乐府诗
五言诗
《灵宪》
《周髀算经》
课堂小结
汉族
汉服
汉字
食盐官营、各类古书对今日生活的影响
汉语
统一而不断强大的中国,从秦汉时代启程,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建构起多元一体的文明,持续发展至今。 ——《何以中国》
本课结束,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