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21:1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与课程特点
(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二)课程特点:本课依据火鸡的传播路径和发展历史设置了有关情景,即从火鸡传播的角度看全球航路开辟,并以此为主线设计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激发积极性。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的第一课,起到重要的开篇作用。本课主要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过程,影响则放置于下一节课中,分为三个子目: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与初中教材相比,增加了其他航路的开辟这一内容。本课内容体量不大,重点需要把握如何让学生生动地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新航路开辟的基本史实,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进阶之处就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新航路的开辟作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地理大发现,更意味着世界范围内各个文明之间真正联系的通道打开,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则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理解新航路开辟是全球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对世界地图与不同航线的历史图表分析,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过程和所对应的基本方位,(素养目标:时空观念);3、通过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对比,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与性质,理解把握世界大势与海洋安全的重要性(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教学难点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英国圣诞节烤火鸡的科普视频。并以英国著名演员憨豆先生制作火鸡为例,提出问题,火鸡原产于美洲,是如何跨域山海,从美洲来到欧洲的呢?以火鸡的旅行为题导入本课学习。PPT展示: 观看视频,提取信息,思考问题。 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一、火鸡的旅行背包——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通过图片与相关史料,讲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动因。1.商品经济发展通过相关文字、图片史料的展示,带领学生讨论:此时的西欧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点出此时西欧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PPT展示:2.东方的诱惑展示与香料、黄金有关的图文史料,讲授新航路开辟有关东方的动因。PPT展示:3.旧航路不畅展示亚欧地图,带领学生了解三条旧航路,并能做到在地图上基本一一对应。展示奥斯曼土耳其对于地中海商路的限制有关史料,提出思考一:旧的航路怎么了?得出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商路不畅的结论。PPT展示:4.思想根源与宗教需要通过对基督教和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相关史料的分析,带领学生进入思考二:是什么带来了航海家们踏上征途的勇气?PPT展示:5.政治支持与技术进步解读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进入思考三: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对航海活动鼓励,支持的态度。并通过该时代新发明的出现和应用,明白此时出现的技术进步局面。PPT展示:最后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进行梳理总结,并点明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PPT展示: 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进行讨论。分析、解读材料,回答思考问题。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动因等基本历史知识点进行讲授。锻炼学生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的素养。
二、火鸡的旅行路线——新航路与其他航路的开辟 教师带领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多媒体展示的新航路主要航路开辟的表格。PPT展示:在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教师结合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从火鸡的视角出发,使学生对这四位航海家的航线具体位置及意义与成就进行生动的了解。PPT展示:教师展示航海途中危险状况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思考我们从航海家身上能学到哪些品质?PPT展示:教师结合表格,带领学生梳理其他航路的开辟。PPT展示:教师通过分析其他航路开辟示意图,进入思考四:①其他航路与新航路之间有什么区别②其他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将其他航路与相信航路进行对比,强调其他航线的重要意义。PPT展示: 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完成表格结合图片,进行理解与记忆。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根据课本,完成表格。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探究展示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料内容,提出讨论问题。讨论:结合材料,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即通过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影响和性质的分析,将其与西方新航路的开辟进行对比,解答梁启超对于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疑问。PPT展示: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PPT展示:课后思考展示印第安人视角与全球整体视角下对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评价,要求学生课下思考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来说是利还是弊?从而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预习,衔接下一课目的内容。PPT展示: 结合材料,思考问题,认识到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在性质上的根本不同,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同时对下一课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与思考。 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系统地复习本课知识点。衔接下一课的内容,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强调唯物史观。
教学反思
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较之前的课本版本,增加了其他航路的开辟,内容更加丰富。在讲授时要把握本课重点,即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动因,同时要注重带领学生理解新航路的开辟作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地理大发现,更意味着世界范围内各个文明之间真正联系的通道打开,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并对下一课的内容有所衔接。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