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21:1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隋朝兴亡
1.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文帝
独孤皇后
“观古之帝王,得天下最易者,莫过于隋文帝。”
——赵翼
2.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陈后主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晋王杨广
北周
北齐


581年
589年
3.基础设施建设
(1)广设仓库:供应朝廷物资的仓库
义仓
(2)营建东都:洛阳城
(615年)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尤大充惚,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藁为末而食之。其后乃相食。
——《隋书·食货志》
国富民穷
(3)开通大运河:
①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
隋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②作用: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促进运河沿岸城市发展、巩固国家统一。
4.灭亡:
(1)原因:
①内: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②外:大举征伐高丽
(2)结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引发大规模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杀,隋朝灭亡
君主太过精力旺盛,责任感太强,自我期许太高,都会给天下带来灾难。很多王朝实际上是毁灭在奋发有为的君主手里——他们觉得一万年太久,要只争朝夕,实际却四处树敌,臣民都被他们的理想所拖累,痛苦不堪。
隋炀帝一心想建立千古一帝的伟业,但是最终带来的是隋朝的灭亡,中国进入黄金时代的大任就落在了下个王朝的肩上。
——孙英刚《隋唐史》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公元618年,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之后称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唐高祖李渊
(一)唐朝前期的政治
1.唐朝的建立
《新唐书》中有记载:“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
虎牢之战,一战擒双王
毛泽东评价唐太宗:“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司马光评价唐太宗:“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苏辙评价唐太宗:“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627年—649年)
(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古代皇帝的称呼
谥号
庙号
年号
姓名
如:文帝、武帝、光武帝
如:太祖、太宗、高宗
如:贞观、康熙、雍正
如:嬴政、刘彻、李世民、玄烨
汉-隋
唐-明

①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2)措施
②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房玄龄
杜如晦
房谋杜断
魏征
③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文化:尊崇儒学,大兴科举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家”
——唐太宗
武媚娘
王皇后
萧淑妃
武昭仪
唐高宗和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
李勣
3.武周政权的统治:经济持续发展
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旧唐书》
包养男宠(张易之、张昌宗)
控鹤监
滥施酷刑
一代贤相狄仁杰
太子李显
武则天之后唐朝政局的变动
唐玄宗李隆基
唐中宗(李显)
武则天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
太平公主
“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
4.唐玄宗与“开元盛世”(713-741年)
(1)表现:将唐朝推向全盛,社会空前繁荣
唐玄宗李隆基
(2)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唐三彩盘(陶器)
(二)民族交融:周边各族迅速发展
突厥
回纥
吐蕃
靺鞨
(1)概况: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
1.北方:突厥
(2)与唐朝的关系
①隋末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
②唐太宗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颉利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③唐高宗期间,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④公元682年,东突厥部众反叛,一度建立后突厥汗国政权。开元年间(744年),唐朝与漠北回纥、葛逻禄联手平定,从此,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
“天可汗”
上皇闻擒颉利,叹曰:“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 上皇自弹琵琶,上起舞,公卿迭起为寿,逮夜而罢。
(3)设机构管辖:
设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交河故城)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杨炯
2.北方:回纥(维吾尔族祖先)
(1)7世纪初,回纥受突厥统治,后归附唐朝。唐玄宗册封其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
(2)回纥后改名回鹘,9世纪政权瓦解。
谜语:青梅煮酒论英雄,打一少数民族名称。
谜底:维吾尔族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3.西南:吐蕃(藏族前身)
(1)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与唐朝的关系:
①和亲: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②之后,唐朝和吐蕃一直发生战争。
③9世纪前期,唐蕃会盟,双方基本停止纷争。
文成公主
唐蕃会盟碑
4.东北:靺鞨(女真族前身)
唐玄宗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1.背景:
(1)地方: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加强边防,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一)安史之乱:755-763年
三.唐朝后期的政治
李林甫
杨国忠
(2)中央: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趋于腐败。
杨玉环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
唐朝传统:出将入相
“以寒族胡人专大将之任”。
安禄山
2.爆发: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其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
史思明
睢阳
洛阳
潼关
幽州
常山
南阳
太原
大同
《祭侄文稿》
成都
睢阳
南阳
洛阳
长安
潼关
幽州
3.影响:唐朝由盛转衰。
(1)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
(3)大量北方民众南迁,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平时安西万里疆,
今日边防在凤翔。
——白居易
(1)藩镇割据
(二)唐期的衰亡
①形成: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节度使。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实为割据势力。
②影响: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
1.中晚唐的三大痼疾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新唐书》
(2)宦官专权
(3)朋党之争
“牛李党争”
牛党 VS 李党
(多为科举出身之庶族,以科举相互援) (多为士族后裔,重门第而轻科举)
原因:以宦官掌管禁军
宦官专权的三个朝代:东汉、唐、明
2.唐末农民起义
(1)时间:公元875年,黄巢
(2)影响: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唐朝的灭亡
公元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朱温降唐,逐渐控制政权。
四.五代十国(不作为考试内容)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与发展
1.五代十国的更迭:
(1)五代(907-960年):黄河流域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十国:
南方:吴越、南唐等9个割据政权
北方:北汉(末期)
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2.后周世宗的改革:
后周世宗柴荣
顺应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
殿前都点检、禁军统帅赵匡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