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21:5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唐朝为什么能够容纳如此多元的宗教、民族与人民?底气何在?
“变”与“新”
隋唐制度的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选官制度
——统治之基
世卿世禄制
西周
九品中正制
魏晋
察举制
汉朝
军功爵制
战国
历代代表性选官制度
血缘
军功
品行
门第
对象有限
没有解决选才问题
历史明确
作业分享:各个时期科举制度发展的具体内容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分科考试
秀才、明经
唐玄宗
增加明法、明书等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官
科举制形成
扩大科举人数
始创武举、殿试、“糊名法”
新形式、新标准
公平公正
唐高宗
士人均可
“怀牒自举”
新对象
扩大范围
新权力分配
加强中央集权
合作探究:如果你是一名史官,你将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宋真宗《劝学文》
新作用:
对个人:实现个人抱负,“白衣卿相”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
——李世民
“雁塔题名”
对社会——维持社会稳定,保持社会活力
对国家——选拔才能精干之士,加强行政效率
二、中央官制
——政务之要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
隋朝
尚书省、门下省
魏晋
唐初
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时形成以尚书为主的中朝决策机构,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职权,既为决策机构又为执行机构,形成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至曹魏改称尚书省,新设中书省执掌机要,中书舍人多由寒人担任,西晋又设立门下省以分中书省之权。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央逐步建立三省制。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历史明确
三省六部、政事堂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审议
审核政令
起草政令
执行政令
封驳
皇帝
提交上奏
政事堂
1、分割相权,权力制衡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探究:对比以往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有何优势?
探究:对比以往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有何优势?
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查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1、分割相权,权力制衡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三省分工明确、集思广益,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具有一定的公开性
探究:对比以往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有何优势?
唐代的编制法规《唐律·职制》规定:
政府官员“分职定位”,“循名责实”。上自宰相,下至吏员,每一个职官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职掌任务,并且“凡事量大小繁简”,规定完成期限,如驿传、收发部门,不得误压,抄写公文以纸张计算,凡200张纸以下的限两天完成,“军务急速者,不出其日”。
——邓德龙《中国历代官制》
1、分割相权,权力制衡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三省分工明确、集思广益,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具有一定的公开性
3、以律法维护统治秩序,体现封建政治体制的成熟
三、赋税制度
——经济之本
从庸调银饼看赋税之变
洊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银拾两专知官彭崇嗣典梁海匠王定
魏晋:租调制
唐:租庸调制
“洊安“庸调银饼
为什么要增加“庸”?
“庸”是什么?
“庸”又有何作用?

唐前期:租庸调制
租 一夫一妇每年缴纳的粟
调 一夫一妇每年缴纳的布或帛
凡丁岁役两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唐六典》卷三 《户部尚书》 第 75 一 7 7页
以庸代役,保证生产时间,生产积极性提高;
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
役 指臣民为国家提供的义务劳动
《忆昔》
唐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为什么要忆昔?
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
唐中后期时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土地兼并,农民逃亡
税收减少
政府财政困难
由于安史乱后出现的民户大迁徙和土地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唐初实行的户籍制度和均田制度已经不能维持。天宝十三载编民900万户,其中缴纳赋税的课户为530万户。而乾元三年只有193万户编民,其中课户只有78万。就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财政出现了严重危机。
——翁俊雄《唐后期民户大迁徙与两税法》
均田制遭到破坏
租庸调制无以维系
如何扩大税收,且不增加百姓的负担?
新制度:其内容是什么?如何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新唐书·杨炎传》
3、从以人丁为本到以财产为宗
5、简化为户税和地税
2、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
4、夏、秋两季
1、从实物到货币税为主
扩大征税对象,增加财政收入,放宽对农民的人身限制
适应并推动经济发展
简化收款名目,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统治之基
选官制度
政务之要
中央官制
经济之本
赋税制度
为盛世发力 为后世示范
集才
集权
集财
“变”与“新”
课堂小结:
敢拼敢梦意气昂扬
文安天下垂范后世
顺应时弊革新税制
作业:
隋唐制度不仅自身十分先进、成熟,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查阅相关资料,以“隋唐制度的影响”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古代、现代,东方、西方,自由选择。
“变”

“新”
选官制度
科举制
公平公开
广纳人才
三省六部制
加强集权
效率提高
中央官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灵活应变
赋税制度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