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专题01 基础知识综合
(2025·北京·中考真题)学校组织编写“城市漫步地”推荐手册,有同学推荐了北京市有代表性的书店,并搜集了相关资料。请你协助整理。
1.在资料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标题:“城市漫步地”推荐资料。
资料一
1937年4月,新华书店诞生于延安。1948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题写了“新华书店”四个大字,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其作为平津解放以后全国各地建立的新华书店的招牌用字。经筹(chóu)划,1949年2月,北平第一家新华书店在王府井大街开业。同年10月,全国新华书店第一届出版工作会议在北京召(zhāo)开。七十多年来,北京新华书店始终传承红色基因,砥(dǐ)砺“新华精神”,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广大读者提供(gōng)科学文化知识,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首都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你审核资料中标注的字音。下列加点字读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筹划 B.召开 C.砥砺 D.提供
资料二
中国书店创立于1952年,主要从事古旧书籍的经营及古籍的复制出版。2008年,中国书店申报的古籍修复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中国书店既保留了古籍影印复制等传统业务,又担负起文学典籍整理、北京传统文化研究等多项任务,还出版了《北京方志提要》《北京旧志汇刊》及大量新印古籍和研究传统文化的著作。中国书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3.你在文段中的横线处填入一组词语。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
A.保护 研究 传播 B.研究 保护 传播
C.研究 传播 保护 D.保护 传播 研究
资料三
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有些书店迁入古建筑所在的院落。时尚的阅读空间与古树、古建筑相映成趣。这些书店承担着“阅读传承”与“文物活化”的双重使命,除图书外,还收藏老照片、旧报刊、胡同门牌等多种历史资料。图书与历史资料相得益彰,共同讲述着北京作为古城、古都的发展历史。这些书店大多自出心裁,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陈列图书和其他展品,如“京味文学”“口述历史”“史地民俗”等。读者捕风捉影,可以领略老北京的城市风貌。
4.你想知道文段中“活化”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活化”的解释为“使分子或原子的能量增强”。根据词典解释,下列对文段中“活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维持原有面貌 B.开掘历史价值
C.激发生机活力 D.拓展现实意义
5.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的使用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相映成趣 B.相得益彰 C.自出心裁 D.捕风捉影
资料四
漫步胡同,胡同尽头有一座独立的四合院,它居然是一家书店。这家书店的院落布局融入了现代元素,房屋主体采用黛色砖瓦,装饰物以红色为主色调,古朴、时尚、喜庆。阅读区域暖黄色的灯光温柔地洒在木质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散发着墨香。它特有的文化氛围不仅吸引着读者,还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胡同里的这家书店创新了设计风格,营造了广大群众的文化体验。
6.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后记
赓续红色血脉的新华书店让我们领悟“新华精神”的当代内涵;______;古建筑旁、胡同里的创意书店让我们感受城市文化的地域特色。选择书店作为城市漫步地,你就选择了观察一座城市的独特视角。
7.根据语境,你在文段中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分句。
(2025·湖北武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美育与数字技术走向深度溶合。采用数字技术制作的《清明上河图》,动态还原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景象。学生戴上VR(虚拟现实技术)眼镜观看画作,就仿佛走入真实的历史情境。汴京城里,街道纵横,店铺_____,一路逛过去,肉饼店、果子铺、成衣坊、书画斋……应有尽有,目不暇接;汴河两岸,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挤进______的人群,看船只往来、舶胪相接。听一听茶坊、酒肆、脚店里的人们谈天说地,融入宋人______的市井;跟随城郊外、汴河边、街市上人们往来穿梭的足迹,尽览宋朝的______盛景。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文化艺术之美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触动人心,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字技术带来的美育新形式,打破时间【A】空间的限制,让优质数字美育资源惠及人人【B】教育部指导建设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各学段设立美育专题【C】以美联通城乡【D】跨越山海;各地汇集学生艺术展演成果的“数字美术馆”,通过全方位高清呈现展厅及作品,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艺术魅力。如今,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产,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平等地能够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拓宽美育空间,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美育方式,让他们在美的海洋中游得更远。②同时也要注意,如果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带来的虚拟审美体验,可能会削弱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对美的感知力。③我们要注重保持各艺术门类教育过程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发现美、创造美,使他们的身体与心灵和谐发展,让他们在美的海洋中游得更深。④
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蓬勃 B.溶合 C.沉浸 D.触动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繁多 繁密 繁闹 繁华
B.繁密 繁多 繁闹 繁华
C.繁密 繁多 繁华 繁闹
D.繁多 繁密 繁华 繁闹
10.依次填入文中方括号处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今,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产,使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能够平等地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
B.如今,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产,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能够平等地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
C.如今,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加,使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能够平等地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
D.如今,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加,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平等地能够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
12.将“数字技术应该成为美育的‘助力’而非‘阻力’”这句话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5·广东·中考真题)请你参与班级开展的“志当存高远”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活动一:集诗文探先贤志】
同学们分组梳理了诗文中表达志向的句子,制成下面表格。
组别 内容
第一组 志,应笃行不懈。(1)“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和(2)“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都体现了古人对志向的坚守。
第二组 志,是心意所向。它表现为韩愈(3)“欲为圣明除弊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那种以身许国的追求,李贺(4)“ ,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那种报效朝廷的决心,范仲淹(5)“ , ”(《岳阳楼记》)那种“先忧后乐”的抱负,秋瑾(6)“身不得,男儿列, , ”(《满江红》)那种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
第三组 志,要心怀天下。读《革命烈士诗抄》中王凌波烈士的诗“广厦良田供大众,身心托处即为家”,我们会想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7)“ , !”读陈寿昌烈士的诗“壮志未酬身若死,亦留忠胆照人间”,我们会想到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8)“ , ”。
【小结】志当存高远,我们应立( )志,做追梦人。
13.将表格中的三组诗文补充完整。
14.下列词语适合填在【小结】括号内的一项是( )
A.燕雀 B.雎鸠 C.鸿鹄 D.子规
【活动二: 】
同学们参与了阅读抗战家书的活动,下面是有关资料。
导读
阅读抗战家书,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1)zhèn hàn与感动,让我们热泪盈眶。(2)yí hàn的是,革命烈士看不到今日的盛世中国。但他们留下的字字句句,依然指引我们前行——请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是收信人。
抗战家书选读
赵一曼致儿子:“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黄人钦致妻子:“倭寇深入国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报国,万一不幸,希汝另嫁,幸勿自误。”
15.请根据导读部分的两处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zhèn hàn( )(2)yí hàn( )
16.请结合抗战家书资料,仿照“集诗文探先贤志”的句式,为活动二拟写名称。
【活动三:写讲稿绘青春梦】
同学们参与了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某同学演讲稿选段。
为梦想拼搏的时代青年,正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探月工程青年突击队员胡浩德陪嫦娥六号过年,有力保障了嫦娥六号把月壤带回中国。CR450动车组青年团队提高技术难题,使高铁时速从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大学生郭明毅毕业后到吉林边境村开展志愿服务,做青春戍边人……
17.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8.本次演讲以“志当存高远”为主题,以同学们为听众。选段中的人物事迹是否适合作为演讲素材?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19.有同学在演讲稿中提出:“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树立正确的志向和付出不懈的努力。”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这一观点。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鲁迅(《朝花夕拾》)
(2025·四川宜宾·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典中明确定义,等待是个动词,意思是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者情况出现。明明选择不行动,为何等待却是个动词呢?我以为,这就是等待的__________之处。
其实,等待之人并非如外表一般__________,他的内心在笃定着某种选择,思维在计量着某种得失,头脑在进行着某种判断。这个看似简单的等待过程,其实是一种繁杂无比的谋划和经营。冒进会让人与成功背道而驰或擦肩而过,会让成功变得浮躁浅薄。只有学会等待,才能悟得水到渠成的道理,感受瓜熟蒂落的从容,找到__________的方法。误解了等待一词,是许多渴望成功之人最终失败的根源所在。
然而, 。在某种意义上,努力与付出会一笔一画勾勒出未来的轮廓,让等待结果的过程变得多姿多彩。
20.下列各组汉字,不全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
A.词 明 待 行 B.期 物 渴 悟
C.简 蒂 努 姿 D.廓 选 进 浅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奥妙 屹立不动 一帆风顺
B.玄妙 岿然不动 顺理成章
C.玄妙 屹立不动 一帆风顺
D.奥妙 岿然不动 顺理成章
22.下列填入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择等待绝不是放弃努力,而是不必在意于每件小事
B.选择等待绝不是放弃努力,而是要努力做好每件小事
C.选择等待就是放弃努力,蓄好精力用于今后的大事
D.选择等待就是放弃努力,不必在意今后有什么大事
(2025·贵州·中考真题)1935年1月,中央红军前仆后(jì) ① ,历经千难万阻到达遵义。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色之城”。
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2025年4月,红色文化数字化项目《转折·从头越》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开放体验。观众只需戴上头戴式显示器,便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地见证伟大的历史时刻,当年参会代表们激烈争论的场面,长征路上迎风(zhāo zhǎn)② 的红旗如在眼前;娄山关炮火的轰鸣,赤水河滔滔的水声如在耳畔。
时间无声,史册留痕,遵义会议铸就的精神永垂不朽、质朴的贵州儿女以昂扬的姿态和喧腾的精神不断探(suǒ)③ ,开启新的征程。
23.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24.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名副其实 B.身临其境 C.质朴 D.喧腾
(2025·陕西·中考真题)【唱响青春】请解决栏目一《歌声》导语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吟唱篷勃的生命之歌,尽情感受青春、自由、友情、理想、责任等的美好。春夏秋冬,酸甜苦辣,年复一年,我们抚摩成长的年轮,仿佛能够倾听到生命拔节生长的暄响。飞驰想象,精神漫游,超越功利,追求理想,我们将收获丰饶的人生,体验精神创造的快乐。
25.请确认导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1)抚摩(A.wǔ B.fǔ) (2)丰饶(A.ráo B.yáo)
26.校对导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篷勃 (2)暄响
(2025·陕西·中考真题)【拥抱时代】下面是栏目三《前行》中的一段文字,请完成编辑任务。
①青春是两个美妙绝伦的字眼,青年______________是一个拨动心弦的词汇。②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③曾几何时,青春是______________,青春是______________,青春是忧国忧民的感叹,青春更是______________——不管是在教亡图存的火热岁月,还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还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无数的青年踏出的每一步,都与时代的变革高度吻合、同频共振,他们用青春的活力,为中国孕育着无限可能。
27.语段第①句横线处须加“更”,请说明理由。
28.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9.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第③句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A.不卑不亢的壮举 B.义无反顾的抉择 C.救国救民的情怀
(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小题。
①青春,宛如一首激昂的交响曲,奏响了岁月的华章;青春,________,________;青春,宛如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了前行的航道。青春注定要面对各种风雨与挫折,但青春的旋律不因风雨而低沉,青春的脚步不因挫折而停止。
②让青春飞扬,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色彩。青春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资本,梦想则fù予其非凡的价值。只有锲而不舍,方能让梦想冲破云霄、肆意翱翔;只有孜孜不倦,方能让梦想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彼时回首,这段放飞梦想的青春岁月,定将成为余生的珍藏。
③青春,它是一段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好时光,恰似初升的太阳,散发着无限的光茫。让我们一起去勾勒那五彩斑斓的青春画卷,让青春遇见不约而同的美好。让我们背朝灯火,面朝星光,在非凡中诠释平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0.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找出并改正选文第③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挫( )折 (fù) 予 改成
31.选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一无二 B.孜孜不倦 C.五彩斑斓 D.不约而同
32.下列有关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飞扬”“放飞梦想”“生机与活力”“美好时光”四个短语结构类型不同。
B.“只有锲而不舍,方能让梦想冲破云霄、肆意翱翔”是假设复句。
C.“青春的脚步不因挫折而停止”的句子主干是“脚步不停止”。
D.“激昂的交响曲”中“激昂”是形容词,“肆意翱翔”中“翱翔”是动词,“余生的珍藏”中“珍藏”是名词。
33.第③段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34.在第①段横线处仿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排比句。
35.(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黑龙江”,细品这三个字,脑海里映出的是金色粮仓、沧茫林海和莽莽雪原;唇齿间回味的是老味红肠、爽口冻梨和鲜美山珍。如今富饶的北大仓,是千千万万龙江儿女共同书写的壮丽史诗。每一寸土地都隽刻着闪光的诗句,每一位青年都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让我们时刻牢记:勇毅奋进,行稳致远。
(1)请将语段中画线句用你喜欢的楷书形式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请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莽莽 富饶
(3)请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36.(2025·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资料夹 资料一: 走进河北博物院,可以知晓“东方人类的故乡”,感受岁月的 甲 (络绎不绝/沧海桑田);可以 乙 (品味/品位)非遗中蕴含的文化,(huàn xǐng)其中凝聚的历史记忆;还可以回顾燕赵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捍卫家园的红色历史,致敬伟大的抗战精神。
资料二: 河北博物院藏品丰富。展出的文物中有13件国宝级文物,它们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见证了河北大地的璀璨文明。古老的文物生动地阐释着河北的地域气质与中国精神□战国铜山字形器,以刚劲挺拔的造型,昭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融合多重文化元素,彰显“美美与共”的博大(xiōng jīn)……
(1)根据“资料夹”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huàn xǐng) ②(xiōng jīn)
(2)“资料二”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阐释(shàn) 昭示(zhāo) B.阐释(chǎn) 昭示(zhāo)
C.阐释(shàn) 昭示(zhào) D.阐释(chǎn) 昭示(zhào)
(3)从“资料一”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4)“资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反复 B.排比 C.拟人 D.对偶
(5)在“资料二”中□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6)“资料二”中“璀”和“璨”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王”。“璀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由此推测这两个字的形旁“王”应该是汉字 的变体。
(2025·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怀揣匡扶天下的抱负,以恢复周礼为使命,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14年(diān)______沛流离、风餐露宿、不辞辛劳。他的言行被弟子们编(zhuàn)______成《论语》,这一儒家经典大道至简、要言不烦,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孔子的一生,是求“仁”的一生,他所(chàng)______导的“仁”,是一种矢志不渝的信念,是一种勇往无前的精神,更是一种天地间的浩然之气。
自汉以来,历代帝王仕儒向他敬奉了无数桂冠,他被尊为“大成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他以仁、义、礼、智、信为基,以孝、廉、恭、俭、敏为栋,以和合、中庸、教化、六艺为梁,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椽,以忠、德、宽、恕、勇为脊,搭建起中华民族最初的精神大厦,孕育出中华民族最早的人文思想。
韧性的生命,进取的态度,崇高的追求,无尽的乐观……孔子如一座人文精神的高山,屹立在中国历史的浩荡长风中,成为中华民族吐故纳新、绵延不绝的精神丰碑。
37.根据拼音,在下面的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正确的汉字。
(1)diān沛 (2)编zhuàn (3)chàng导
38.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1)冠( ) (2)脊( ) (3)崇( )
(2025·新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辽阔大地,沧桑巨变。新疆,正在向世界展示着大国基建的硬核实力和高质量发展的雄心魄力。天山胜利邃道贯通,天堑变通途,让旅途冲破山川束缚,为区域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阿尔塔什水利枢扭工程建成,全力发挥发电、防洪、灌概等综合效益;西气东输架起澎湃动脉,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将西部能源血脉注入东部经济心脏;布满梭梭与红柳的戈壁上,一列列输电铁塔高高耸立,铁塔之间绵长的导线,传送着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电能……广袤的新疆大地上,一项项“当惊世界殊”的宏大工程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新疆人民的自豪感( )。
39.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40.下列词语中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魄力(pò) B.天堑(qiàn) C.澎湃(bài) D.耸立(sǒng)
4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邃道 B.束缚 C.枢扭 D.灌概
42.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之无愧 B.不期而至 C.相得益彰 D.油然而生
(2025·湖北·中考真题)小雨为本次活动撰写了主持词,请你帮他完善一下。
每一个文字都有力量。文字的力量来自音韵声调的顿挫与抑扬,来自文化基因的唤醒与碰撞,来自内心情感的( )。
诵古代经典,我能听到智者的“黄钟大吕”在空中回荡;读今人文章,我能感到自己的情思在文字中萦绕。读《出师表》,要读出诸葛武侯的沉郁颤抖;读《安塞腰鼓》,要读出黄土高原的律动张扬;读《秋天的怀念》,我会和史铁生一起流下痛悔的泪水;读《带上她的眼睛》,我会在小姑娘无边的孤寂中理解牺牲与崇高。
不要错过那些美好呀,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不要着急赶路呀,让我们在咀嚼中聆听文字的回响!
43.请你为主持词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顿挫( )②萦绕( )③咀嚼( )
44.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主持词的括号中,使文段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音韵和谐。( )
A.浑厚与深沉 B.深沉与浑厚 C.投入与激荡 D.激荡与投入
45.小雨准备在第二段嵌入一副对联,上联是“字正腔圆读经典声声入耳”,请你从下列各项中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
A.横平竖直写人生笔笔含韵 B.横平竖直写人生笔笔通神
C.点横撇捺写人生笔笔含韵 D.点横撇捺写人生笔笔通神
46.小雨对画波浪线的句子重音把握不准,请你结合上下文语境,帮他找出一处重音并说明理由。
47.(2025·河南·中考真题)滔滔在写旅行笔记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帮忙解决。
游豫记(一)我是黄河的一滴水,出潼关,入河南,在三门峡的①(崖 涯)壁间撒欢儿,在小浪底水库看蓝天白云、鱼跃鸟鸣。突然,一声②(哄 轰)鸣,我被抛向空中,又被急流裹挟而下。哦,原来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在调水调沙呢,黄河安澜,可少不了它的功劳。
(1)请根据语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字,并工整书写。
(2)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请写出修改意见。
游豫记(二)今天真是开眼了!高科技已让黄河变得“_______”(A.耳聪目明 B.见多识广)。河岸35米高空的“天眼”,能清楚看到2.5千米远的厘米级物体;河边的自计水尺,每6分钟就会自动上报一次水位;坝岸下的传感器,一旦监测到坝体隐患就会立即报警。它们构建的“天、地、河”一体化信息感知网,给黄河沿岸人民带来了稳稳的幸福。
(3)滔滔不知道画横线处用哪个成语贴切。请根据成语的意思,结合语境,从括号中为其推荐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耳聪目明: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形容头脑清醒,感觉灵敏。
见多识广:见过的事情多,知识面广。
——《新华成语词典》
(2025·山西·中考真题)班级组织“吟咏·幸福诗文”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yù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
(节选自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乙】
心向远方的我
露出流线型的微笑
一支离弦之箭,引满阳光和春风
远处的河流,闪着银色的波光
金色的麦浪,扑入你的视野
________,________
我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
在凌空如飞的桥梁上,呼啸如歌……
我的祖国在奔跑
我的梦想在奔跑
我越跑越快,越跑越轻盈,越跑越欢畅……
每一秒的时间
都绽放出一座奔跑的花园
(节选自孙晓杰《在复兴号上感受高铁时代》,有删改)
48.【朗读·识字正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富yù 离弦之箭
49.【鉴赏·体味情感】朗读诗文要把握感情基调,请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甲】文中方志敏预言中国定会有光明前途,其感情基调是 。
【乙】诗从高铁的视角,写出祖国的生意盎然和高速发展,其感情基调是 。
50.【创作·表达心声】请仿照【乙】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补写空缺的诗句。
示例一:
示例二:
(2025·湖南·中考真题)小潇同学草拟了一段有关湖湘山水的文字,并在小组内朗读交流,请你修改完善。
张家界如诗如画,尤如人间仙境。这里有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的群山,姿态各异的碧水,郁郁葱葱的森林,形状奇特怪异的岩石,鬼斧神功的溶洞……张家界成为湖南全域旅游的龙头。①崀山、莽山、洞庭湖、东江湖等名山名湖密集,②沿张家界前往大湘西旅游廊道,③世界级的文化遗产遗迹荟萃,④一颗颗璀璨的山水明珠擦亮了潇湘山水名片。
51.语段画横线部分,小潇同学写错了两个字,应分别改为“ ”“ ”;他将“廊”字读成了“kuò”,该字应读作“ ”。
52.语段画波浪线部分可以分别换作成语“ ”“ ”。
53.语段标序号的句子中,①②③句顺序有些混乱,你认为语意最连贯的排列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54.(2025·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文章好坏,不在长短。古代不少名作,仅只二三十句,而情意无穷, ① (qìn)人心脾。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共八十八字,驳成说,立己见,开合有度,层次分明,文字峭拔,言简而意赅。作议论文章,可以学习这种谨严不苟、( )的写作态度。
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只有十四句,情景 ② (wǎn)然,像一首动人的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童年读过,五十年来,印象鲜明,成为心上的一朵不败的花。
介于抒情与议论之间有刘禹锡的《陋室铭》。较苏文,只多四句,它写了陋室的景色,往来的人物,主人的意趣、情操与人格。文末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映 ③ (chèn),“孔子云:何陋之有”,借用成语结穴,戛然而止,锵然有声。
这些文章,虽然短小,好似得来毫不费功夫,实在说来,都不是偶然轻易之作。文不在长,但求其立论明确,删空泛字句如芟蔓草;抒情文字,要做到情真句美,字已尽而味无穷。
(摘编自臧克家《文不在长》)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根据下面的提示,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成语。
《辞海》对该成语释义:极言绘画不轻易用墨,亦用于形容作文、写字不轻易落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结构不完整,请在恰当位置补写出所缺文字,使句子结构完整,不得改变原意。
(4)作者倡导写短文,驳成说,立己见,这对我们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有借鉴意义。请根据要求写一段人物简评,分享阅读心得。
要求:①明确评价的名著和人物;②明确所驳斥的常见观点;③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简述理由;④80字以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专题01 基础知识综合
(2025·北京·中考真题)学校组织编写“城市漫步地”推荐手册,有同学推荐了北京市有代表性的书店,并搜集了相关资料。请你协助整理。
1.在资料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标题:“城市漫步地”推荐资料。
资料一
1937年4月,新华书店诞生于延安。1948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题写了“新华书店”四个大字,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其作为平津解放以后全国各地建立的新华书店的招牌用字。经筹(chóu)划,1949年2月,北平第一家新华书店在王府井大街开业。同年10月,全国新华书店第一届出版工作会议在北京召(zhāo)开。七十多年来,北京新华书店始终传承红色基因,砥(dǐ)砺“新华精神”,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广大读者提供(gōng)科学文化知识,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首都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你审核资料中标注的字音。下列加点字读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筹划 B.召开 C.砥砺 D.提供
资料二
中国书店创立于1952年,主要从事古旧书籍的经营及古籍的复制出版。2008年,中国书店申报的古籍修复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中国书店既保留了古籍影印复制等传统业务,又担负起文学典籍整理、北京传统文化研究等多项任务,还出版了《北京方志提要》《北京旧志汇刊》及大量新印古籍和研究传统文化的著作。中国书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3.你在文段中的横线处填入一组词语。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
A.保护 研究 传播 B.研究 保护 传播
C.研究 传播 保护 D.保护 传播 研究
资料三
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有些书店迁入古建筑所在的院落。时尚的阅读空间与古树、古建筑相映成趣。这些书店承担着“阅读传承”与“文物活化”的双重使命,除图书外,还收藏老照片、旧报刊、胡同门牌等多种历史资料。图书与历史资料相得益彰,共同讲述着北京作为古城、古都的发展历史。这些书店大多自出心裁,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陈列图书和其他展品,如“京味文学”“口述历史”“史地民俗”等。读者捕风捉影,可以领略老北京的城市风貌。
4.你想知道文段中“活化”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活化”的解释为“使分子或原子的能量增强”。根据词典解释,下列对文段中“活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维持原有面貌 B.开掘历史价值
C.激发生机活力 D.拓展现实意义
5.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的使用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相映成趣 B.相得益彰 C.自出心裁 D.捕风捉影
资料四
漫步胡同,胡同尽头有一座独立的四合院,它居然是一家书店。这家书店的院落布局融入了现代元素,房屋主体采用黛色砖瓦,装饰物以红色为主色调,古朴、时尚、喜庆。阅读区域暖黄色的灯光温柔地洒在木质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散发着墨香。它特有的文化氛围不仅吸引着读者,还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胡同里的这家书店创新了设计风格,营造了广大群众的文化体验。
6.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后记
赓续红色血脉的新华书店让我们领悟“新华精神”的当代内涵;______;古建筑旁、胡同里的创意书店让我们感受城市文化的地域特色。选择书店作为城市漫步地,你就选择了观察一座城市的独特视角。
7.根据语境,你在文段中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分句。
【答案】1.“城市漫步地”推荐资料 2.B 3.A 4.A 5.D 6.胡同里的这家书店创新了设计风格,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体验。 7.示例:专注古籍保护的中国书店让我们看到文化传承的丰硕成果。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注意:用正楷书字体书写,工整美观;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注意“城、漫”等字。
2.本题考查字音。
A.筹划(chóu huà):想办法,定计划;筹措。文中指对新华书店相关事宜进行谋划、安排。
B.召开(zhào kāi):召集人们开会;举行(会议)。文中指全国新华书店第一届出版工作会议举行。
C.砥砺(dǐ lì):本义是磨刀石,也做动词,有磨炼、锻炼之意。文中指北京新华书店传承红色基因,磨炼、践行“新华精神”。
D.提供(tí gōng):供给(意见、资料、物资、条件等)。文中指北京新华书店为读者供给科学文化知识。
故选B。
3.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根据文段说“古籍修复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留古籍影印复制等传统业务”,修复、保留古籍,是对文化载体的直接守护,对应“保护”可知,这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所以第一空优先选“保护”。
第二空:根据文段可知,接着提到“担负起文学典籍整理、北京传统文化研究等多项任务”,整理典籍、开展研究,是在“保护”基础上,对文化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对应“研究”,是文化传承的深化。
第三空:根据文段可知,最后“出版了《北京方志提要》等大量重印古籍和研究传统文化的著作”,通过出版著作,把文化成果传递给大众,对应“传播”,是文化传承的最终落地
故选A。
4.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A.文段中“文物活化”是让文物通过书店等形式发挥新价值,“维持原有面貌”未体现“活化”(使能量增强、赋予新活力等);
故选A。
5.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根据文段“时尚的阅读空间与古树、古建筑相映成趣”可知,阅读空间的时尚和古树、古建筑的古典相互衬托,产生独特趣味,契合“相映成趣”含义,使用恰当;
B.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根据“图书与历史资料相得益彰,共同讲述着北京……发展历史”可知,图书和历史资料相互配合,让北京历史展现得更充分,符合“相得益彰”用法,使用恰当;
C.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不抄袭、模仿别人。根据“这些书店大多自出心裁,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陈列图书”可知,强调书店陈列主题是自主创新、有独特设计的,与“自出心裁”本义一致,使用恰当;
D.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含贬义。根据文段“读者捕风捉影,可以领略老北京的城市风貌”可知,想表达读者通过书店陈列感受北京风貌,是积极正向的,而“捕风捉影”带贬义,与语境情感、表意冲突,使用不恰当;
故选D。
6.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原句中“营造”与“文化体验”搭配不当,“营造”多搭配氛围、环境等。“丰富”有使种类多、数量大的意思,用“丰富”与“文化体验”搭配,能准确表达书店让群众的文化体验更多样。
7.本题考查句子补写。
根据前后文语境,这里需要补写一个与书店相关,且句式与前后句一致的分句。前文说的是赓续红色血脉的新华书店,后文说的是古建筑旁、胡同里的创意书店,那么中间可以从书店的其他特色角度来写。
示例:传承古籍技艺的特色书店让我们触摸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
(2025·湖北武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美育与数字技术走向深度溶合。采用数字技术制作的《清明上河图》,动态还原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景象。学生戴上VR(虚拟现实技术)眼镜观看画作,就仿佛走入真实的历史情境。汴京城里,街道纵横,店铺_____,一路逛过去,肉饼店、果子铺、成衣坊、书画斋……应有尽有,目不暇接;汴河两岸,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挤进______的人群,看船只往来、舶胪相接。听一听茶坊、酒肆、脚店里的人们谈天说地,融入宋人______的市井;跟随城郊外、汴河边、街市上人们往来穿梭的足迹,尽览宋朝的______盛景。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文化艺术之美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触动人心,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字技术带来的美育新形式,打破时间【A】空间的限制,让优质数字美育资源惠及人人【B】教育部指导建设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各学段设立美育专题【C】以美联通城乡【D】跨越山海;各地汇集学生艺术展演成果的“数字美术馆”,通过全方位高清呈现展厅及作品,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艺术魅力。如今,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产,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平等地能够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拓宽美育空间,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美育方式,让他们在美的海洋中游得更远。②同时也要注意,如果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带来的虚拟审美体验,可能会削弱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对美的感知力。③我们要注重保持各艺术门类教育过程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发现美、创造美,使他们的身体与心灵和谐发展,让他们在美的海洋中游得更深。④
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蓬勃 B.溶合 C.沉浸 D.触动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繁多 繁密 繁闹 繁华
B.繁密 繁多 繁闹 繁华
C.繁密 繁多 繁华 繁闹
D.繁多 繁密 繁华 繁闹
10.依次填入文中方括号处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今,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产,使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能够平等地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
B.如今,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产,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能够平等地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
C.如今,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加,使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能够平等地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
D.如今,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加,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平等地能够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
12.将“数字技术应该成为美育的‘助力’而非‘阻力’”这句话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8.B 9.A 10.B 11.C 12.A
【解析】8.本题考查字形。
B.“溶合”错误,“溶”一般用于表示物质在液体中化开,比如“溶解”“溶化”等;而“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在这里“美育与数字技术走向深度融合”表达的是二者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应该用“融合”。
故选B。
9.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繁多:形容(种类)多而(数量)大。 繁密:又多又密。“繁多”着重强调种类和数量多。“繁密”侧重于多而密集。在此指的店铺的种类很多,数量很大,应选“繁多”;
第二空,繁多:形容(种类)多而(数量)大。 繁密:又多又密。“繁多”着重强调种类和数量多。“繁密”侧重于多而密集。在此指的汴河两岸的人的数量又多又密,应选“繁密”;
第三空,繁闹:繁荣热闹。繁华:繁荣热闹。“繁闹”强调热闹、喧闹。“繁华”通常用来形容城市或地方繁荣热闹、兴旺发达。在此“茶坊、酒肆、脚店里的人们谈天说地”营造出一种喧闹、热闹的市井氛围,应选“繁闹”;
第四空,繁闹:繁荣热闹。繁华:繁荣热闹。“繁闹”强调热闹、喧闹。“繁华”通常用来形容城市或地方繁荣热闹、兴旺发达。在此“盛景”一般指繁荣、昌盛的景象,应选“繁华”;
故选A。
10.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结合“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知,“时间”和“空间”是并列关系的词语,在句子中表示数字技术打破了这两个方面的限制,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隔开是正确的;
B.结合“让优质数字美育资源惠及人人……教育部指导建设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可知,这句话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它和后面教育部指导建设平台等内容是不同的层次和语义。这里用逗号的话,会使句子的层次不清晰,应该用句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语义结束,此处标点使用不正确;
C.结合“在各学段设立美育专题……以美联通城乡”可知,“以美联通城乡”和“跨越山海”是并列的描述,它们共同说明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和意义,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逗号隔开是正确的;
D.结合“在各学段设立美育专题……以美联通城乡……跨越山海”可知,“各学段设立美育专题”和“以美联通城乡”“跨越山海”是对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相关情况的并列阐述,并列的句子成分之间用顿号隔开是正确的;
故选B。
1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结合“如今,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产,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平等地能够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可知,“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产”搭配不当,“增产”一般用于生产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资源”搭配不恰当,“资源”通常和“增加”来搭配;
“平等地能够享有”语序不当,应改为“能够平等地享有”;
“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产,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平等地能够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这是成分残缺的病句,这一句话的主语是“优质数字美育资源”,故应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前面加上“使”字,表达“优质数字美育资源增加”这一行为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能够平等地享有学习机会”的结果。故改为,如今,优质数字美育资源还在不断增加,使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能够平等地享有学习机会,助力美育浸润常态化发展。
故选C。
12.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数字技术应该成为美育的‘助力’而非‘阻力’”这是强调数字教育对美育的促进作用,这是起到总领作用。
A.下文强调的是“我们”要利用数字教育来促进美育的进一步发展,插句放在①处,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与下文衔接,符合要求;
B.上文强调的是利用数字教育促进美育,下文强调的是要警惕过度依赖数字教育的不良影响,插句中的“而非‘阻力’”与下文不衔接,不符合要求;
C.这里上文强调的是过度依赖数字教育的不良影响,下文强调的是学生要在实践中接受美育,这里并没有体现数字教育对美育的促进作用,不符合要求;
D.上文强调的是强调的是学生要在实践中接受美育,这里并没有体现数字教育对美育的促进作用,不符合要求;
故选A。
(2025·广东·中考真题)请你参与班级开展的“志当存高远”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活动一:集诗文探先贤志】
同学们分组梳理了诗文中表达志向的句子,制成下面表格。
组别 内容
第一组 志,应笃行不懈。(1)“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和(2)“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都体现了古人对志向的坚守。
第二组 志,是心意所向。它表现为韩愈(3)“欲为圣明除弊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那种以身许国的追求,李贺(4)“ ,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那种报效朝廷的决心,范仲淹(5)“ , ”(《岳阳楼记》)那种“先忧后乐”的抱负,秋瑾(6)“身不得,男儿列, , ”(《满江红》)那种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
第三组 志,要心怀天下。读《革命烈士诗抄》中王凌波烈士的诗“广厦良田供大众,身心托处即为家”,我们会想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7)“ , !”读陈寿昌烈士的诗“壮志未酬身若死,亦留忠胆照人间”,我们会想到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8)“ , ”。
【小结】志当存高远,我们应立( )志,做追梦人。
13.将表格中的三组诗文补充完整。
14.下列词语适合填在【小结】括号内的一项是( )
A.燕雀 B.雎鸠 C.鸿鹄 D.子规
【活动二: 】
同学们参与了阅读抗战家书的活动,下面是有关资料。
导读
阅读抗战家书,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1)zhèn hàn与感动,让我们热泪盈眶。(2)yí hàn的是,革命烈士看不到今日的盛世中国。但他们留下的字字句句,依然指引我们前行——请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是收信人。
抗战家书选读
赵一曼致儿子:“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黄人钦致妻子:“倭寇深入国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报国,万一不幸,希汝另嫁,幸勿自误。”
15.请根据导读部分的两处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zhèn hàn( )(2)yí hàn( )
16.请结合抗战家书资料,仿照“集诗文探先贤志”的句式,为活动二拟写名称。
【活动三:写讲稿绘青春梦】
同学们参与了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某同学演讲稿选段。
为梦想拼搏的时代青年,正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探月工程青年突击队员胡浩德陪嫦娥六号过年,有力保障了嫦娥六号把月壤带回中国。CR450动车组青年团队提高技术难题,使高铁时速从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大学生郭明毅毕业后到吉林边境村开展志愿服务,做青春戍边人……
17.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8.本次演讲以“志当存高远”为主题,以同学们为听众。选段中的人物事迹是否适合作为演讲素材?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19.有同学在演讲稿中提出:“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树立正确的志向和付出不懈的努力。”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这一观点。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鲁迅(《朝花夕拾》)
【答案】13.匹夫不可夺志也
壮心不已
肯将衰朽惜残年
报君黄金台上意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却比,男儿烈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4.C 15. 震撼 遗憾 16.示例:读家书立报国志 17.修改意见:将“提高”改为“解决”或“攻克”。 18.适合。理由:探月工程、高铁技术、志愿服务等事迹展现了当代青年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发展结合,符合“志当存高远”的主题,能激励同龄人树立远大理想。 19.示例:(选择保尔)保尔·柯察金立志为革命事业奋斗,即使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仍以笔为武器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体现了正确志向(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与不懈努力(克服病痛坚持写作)的结合,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解析】13.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注意易错字:已、衰、朽、忧、烈、厦、庇、俱、汗。
14.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理解。
A.“燕雀”喻目光短浅的人,隐含格局有局限的意味;
B.“雎鸠”多与爱情、婚姻相关,与志向、理想等主题无直接关联;
C.“鸿鹄”典出《史记》,代指远大志向,与“志当存高远”主题契合;
D.“子规”常与乡愁、悲痛、亡国之恨相关,情感基调偏消极;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震撼,zhèn hàn,指土地剧烈摇动、震动;也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摇动人的心灵。
遗憾,yí hàn,指不满足、悔恨、不甘心的事情,是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
16.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分析原句式结构,“集诗文探先贤志”为“动词+名词+动词+名词”的动宾结构,前半部分“集诗文”点明活动形式,后半部分“探先贤志”突出志向核心,整体句式工整,主题明确。
活动二的活动载体是抗战家书,可以写“读家书”“品家书”等动宾短语;资料中赵一曼“为国牺牲”、黄人钦“身为军人,义当报国”,据此可知,核心为“报国”“爱国”之志。
示例:读家书悟报国志
17.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与修改。
动宾搭配不当,“提高”与“技术难题”无法搭配。“提高”通常接“水平、效率”等,而“难题”需要搭配“解决、攻克”等动词。
修改为:CR450动车组青年团队攻克技术难题,使高铁时速从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
18.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
首先表态,适合。其次,结合内容阐明理由。根据“探月工程青年突击队员胡浩德陪嫦娥六号过年,有力保障了嫦娥六号把月壤带回中国。CR450动车组青年团队提高技术难题,使高铁时速从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可知,探月工程、高铁技术突破体现青年将个人志向与国家科技发展结合;
根据“大学生郭明毅毕业后到吉林边境村开展志愿服务,做青春戍边人”可知,志愿服务展现青年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担当;三类事迹均紧扣“志当存高远”的主题,能激励听众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19.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及谈认识。
先点明人物志向的具体内容,说明其“正确性”(符合时代需求或社会价值);再列举人物为实现志向付出的努力(需结合名著情节);最后总结志向与努力如何共同推动人生价值实现。
保尔树立了正确的志向,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付出了不懈努力,例如战场冲锋、建设奉献、病中创作等具体行为。
鲁迅树立了正确志向,从学医救国到文学救国。他的不懈努力体现在弃医从文的抉择、文学创作的坚持、思想批判的实践。
示例一:保尔立志为人类解放奋斗,这一正确志向指引他:战场冲锋陷阵、病中坚持创作。即便双目失明,仍以笔为武器写《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不懈努力践行志向,实现“为理想献身”的人生价值。
示例二:鲁迅先立志学医救国,后转以文学醒世。他弃医从文,以笔批判社会,创作《呐喊》等揭露国民麻木。其正确志向与毕生笔耕不辍的努力结合,终成唤醒民众的文化战士,实现人生价值。
(2025·四川宜宾·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典中明确定义,等待是个动词,意思是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者情况出现。明明选择不行动,为何等待却是个动词呢?我以为,这就是等待的__________之处。
其实,等待之人并非如外表一般__________,他的内心在笃定着某种选择,思维在计量着某种得失,头脑在进行着某种判断。这个看似简单的等待过程,其实是一种繁杂无比的谋划和经营。冒进会让人与成功背道而驰或擦肩而过,会让成功变得浮躁浅薄。只有学会等待,才能悟得水到渠成的道理,感受瓜熟蒂落的从容,找到__________的方法。误解了等待一词,是许多渴望成功之人最终失败的根源所在。
然而, 。在某种意义上,努力与付出会一笔一画勾勒出未来的轮廓,让等待结果的过程变得多姿多彩。
20.下列各组汉字,不全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
A.词 明 待 行 B.期 物 渴 悟
C.简 蒂 努 姿 D.廓 选 进 浅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奥妙 屹立不动 一帆风顺
B.玄妙 岿然不动 顺理成章
C.玄妙 屹立不动 一帆风顺
D.奥妙 岿然不动 顺理成章
22.下列填入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择等待绝不是放弃努力,而是不必在意于每件小事
B.选择等待绝不是放弃努力,而是要努力做好每件小事
C.选择等待就是放弃努力,蓄好精力用于今后的大事
D.选择等待就是放弃努力,不必在意今后有什么大事
【答案】20.A 21.D 22.B
【解析】20.本题考查形声字辨析。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A.“词”形旁“讠”,声旁“司”,是形声字;“明”由“日”和“月”会意而成,是会意字;“待”形旁“彳”,声旁“寺”,是形声字;“行”甲骨文像十字路口,是象形字,该组不全是形声字;
B.“期”形旁“月”,声旁“其”;“物”形旁“牛”,声旁“勿”;“渴”形旁“氵”,声旁“曷”;“悟”形旁“忄”,声旁“吾”,均为形声字;
C.“简”形旁“竹”,声旁“间”;“蒂”形旁“艹”,声旁“帝”;“努”形旁“力”,声旁“奴”;“姿”形旁“女”,声旁“次”,均为形声字;
D.“廓”形旁“广”,声旁“郭”;“选”形旁“辶”,声旁“先”;“进”形旁“辶”,声旁“井”;“浅”形旁“氵”,声旁“戋”,均为形声字;
故选A。
21.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奥妙”强调深奥微妙,侧重于内在的道理或内容;“玄妙”更突出神秘、难以捉摸。文中说等待看似简单却有深层含义,用“奥妙”更合适;
第二空,“屹立不动”侧重像山峰一样高耸挺立,常形容人的精神或形象;“岿然不动”侧重稳固、不可动摇,形容外表状态。文中形容等待之人外表状态,“岿然不动”更贴切;
第三空,“一帆风顺”指事情顺利,没有阻碍;“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结合前文“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此处用“顺理成章”更能体现等待与成功的自然关系。
故选D。
22.本题考查语句衔接。结合语境,前文强调等待不是不行动,后文说努力能让等待过程更精彩,所以画线处应体现等待与努力的关系,且强调要努力。
A.“不必在意于每件小事”与后文“努力与付出会一笔一画勾勒出未来的轮廓”矛盾,排除;
B.“选择等待绝不是放弃努力,而是要努力做好每件小事”既承接前文“等待不是不行动”,又与后文“努力付出”相呼应,逻辑连贯;
C.“选择等待就是放弃努力”与文意相悖,排除;
D.“选择等待就是放弃努力”与文意相悖,排除;
故选B。
(2025·贵州·中考真题)1935年1月,中央红军前仆后(jì) ① ,历经千难万阻到达遵义。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色之城”。
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2025年4月,红色文化数字化项目《转折·从头越》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开放体验。观众只需戴上头戴式显示器,便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地见证伟大的历史时刻,当年参会代表们激烈争论的场面,长征路上迎风(zhāo zhǎn)② 的红旗如在眼前;娄山关炮火的轰鸣,赤水河滔滔的水声如在耳畔。
时间无声,史册留痕,遵义会议铸就的精神永垂不朽、质朴的贵州儿女以昂扬的姿态和喧腾的精神不断探(suǒ)③ ,开启新的征程。
23.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24.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名副其实 B.身临其境 C.质朴 D.喧腾
【答案】23.继 招展 索 24.D
【解析】23.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不怕牺牲,奋勇向前。
招展,zhāo zhǎn,意思是飘动、摇曳。
探索,tàn suǒ,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也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24.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遵义因召开遵义会议成为“红色之城”,其“红色之城”的名声与历史事实相符,使用恰当;
B.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仿佛亲自到了某个地方。观众通过科技设备“跨越时空”见证历史时刻,符合“身临其境”所描述的沉浸式体验,使用恰当;
C.质朴:朴实、不浮夸,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淳朴自然。用于形容“贵州儿女”的品质,体现其淳朴、踏实的特质,与“昂扬的姿态”形成互补,使用恰当;
D.喧腾:喧闹沸腾,多形容声音、场面热闹嘈杂。此处搭配“精神”,而“喧腾”侧重外在的喧闹,与“精神”所指的内在状态不匹配,属于搭配不当,使用不恰当;
故选D。
(2025·陕西·中考真题)【唱响青春】请解决栏目一《歌声》导语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吟唱篷勃的生命之歌,尽情感受青春、自由、友情、理想、责任等的美好。春夏秋冬,酸甜苦辣,年复一年,我们抚摩成长的年轮,仿佛能够倾听到生命拔节生长的暄响。飞驰想象,精神漫游,超越功利,追求理想,我们将收获丰饶的人生,体验精神创造的快乐。
25.请确认导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1)抚摩(A.wǔ B.fǔ) (2)丰饶(A.ráo B.yáo)
26.校对导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篷勃 (2)暄响
【答案】25. B A 26. 蓬 喧
【解析】25.本题考查字音。
(1)抚摩:fǔ mó ,用手轻轻摩擦。故选B。
(2)丰饶:fēnɡ ráo,丰裕富饶;丰足充实。故选A。
26.本题考查字形。
(1)篷勃——蓬勃,péng bó,意思是繁荣,旺盛。
(2)暄响——喧响,xuān xiǎng,意思是发出喧闹的声音。
(2025·陕西·中考真题)【拥抱时代】下面是栏目三《前行》中的一段文字,请完成编辑任务。
①青春是两个美妙绝伦的字眼,青年______________是一个拨动心弦的词汇。②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③曾几何时,青春是______________,青春是______________,青春是忧国忧民的感叹,青春更是______________——不管是在教亡图存的火热岁月,还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还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无数的青年踏出的每一步,都与时代的变革高度吻合、同频共振,他们用青春的活力,为中国孕育着无限可能。
27.语段第①句横线处须加“更”,请说明理由。
28.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9.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第③句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A.不卑不亢的壮举 B.义无反顾的抉择 C.救国救民的情怀
【答案】27.该语段的中心句是第②句,表达的重心是“青年(年轻人)”。第③句称赞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不同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①句加上“更”,前后两个分句构成递进关系,强调“青年”,因此与后两句表达的重心一致。 28.风景是年轻人。 29.CBA
【解析】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关联词语使用。
语段第①句横线处加上“更”字后,句子变为“青年更是一个拨动心弦的词汇”。
从逻辑关系来看,前一个分句“青春是两个美妙绝伦的字眼”已经对“青春”进行了赞美,后一个分句加上“更”字,前后两个分句就构成了递进关系。这种递进关系使得语义重点进一步向“青年”倾斜,强调了“青年”相较于“青春”而言,具有更强烈、更深入地触动人们内心的特质,突出了“青年”这一概念在情感表达和意义内涵上的重要性。
而整个语段的中心句是第②句“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表达的重心是“青年(年轻人)”。第③句通过列举不同时期青年的表现,称赞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不同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①句加上“更”字后,与后两句在表达上更加连贯,都在强调“青年”的重要性,与后两句表达的重心保持一致,使整个语段围绕“青年”这一核心展开论述,逻辑更加紧密,主题更加突出。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8.本题考查句子成分。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是一个定语,用来修饰中心语“风景”。“一个国家”表明了范围,“最好看的”是对“风景”的进一步描述和限定,说明这种风景具有“最好看”的特征,且是在“一个国家”这个范围内。
“风景”:这是句子的主语,表示所陈述的对象,即句子要说明的核心事物。
“就是”:这是谓语动词,起到连接主语和宾语的作用,表明主语“风景”和宾语“年轻人”之间的等同关系。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是句子的宾语,其中“这个国家的”是定语,修饰“年轻人”,表明“年轻人”所属的范围;“年轻人”是中心语,是谓语动词“就是”所指向的对象,与主语“风景”在语义上形成等同关系。
综上分析可知,句子主干为:风景是年轻人。
29.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第一空,“救国救民的情怀”体现的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这种情怀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青年们内心深处涌动的情感,是青春的一种体现,且与后文“忧国忧民的感叹”在情感和主题上相呼应,都围绕青年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感展开,所以第一空应填“C.救国救民的情怀”。
第二空,“义无反顾的抉择”强调的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青年们坚定地做出选择,不回头、不犹豫。这种抉择体现了青春的勇敢和坚定,与前文“救国救民的情怀”相呼应,有了情怀就会有相应的行动和抉择,所以第二空应填“B.义无反顾的抉择”。
第三空,“不卑不亢的壮举”突出的是青年们在行动中展现出的既不自卑也不高傲的伟大行为,这种壮举是青春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在前面有了情怀和抉择之后,所做出的实际行动,且与后文“无数的青年踏出的每一步,都与时代的变革高度吻合、同频共振”相呼应,体现了青年们的行动和贡献,所以第三空应填“A.不卑不亢的壮举”。
综上,答案依次为:C、B、A。
(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小题。
①青春,宛如一首激昂的交响曲,奏响了岁月的华章;青春,________,________;青春,宛如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了前行的航道。青春注定要面对各种风雨与挫折,但青春的旋律不因风雨而低沉,青春的脚步不因挫折而停止。
②让青春飞扬,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色彩。青春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资本,梦想则fù予其非凡的价值。只有锲而不舍,方能让梦想冲破云霄、肆意翱翔;只有孜孜不倦,方能让梦想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彼时回首,这段放飞梦想的青春岁月,定将成为余生的珍藏。
③青春,它是一段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好时光,恰似初升的太阳,散发着无限的光茫。让我们一起去勾勒那五彩斑斓的青春画卷,让青春遇见不约而同的美好。让我们背朝灯火,面朝星光,在非凡中诠释平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0.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找出并改正选文第③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挫( )折 (fù) 予 改成
31.选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一无二 B.孜孜不倦 C.五彩斑斓 D.不约而同
32.下列有关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飞扬”“放飞梦想”“生机与活力”“美好时光”四个短语结构类型不同。
B.“只有锲而不舍,方能让梦想冲破云霄、肆意翱翔”是假设复句。
C.“青春的脚步不因挫折而停止”的句子主干是“脚步不停止”。
D.“激昂的交响曲”中“激昂”是形容词,“肆意翱翔”中“翱翔”是动词,“余生的珍藏”中“珍藏”是名词。
33.第③段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34.在第①段横线处仿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排比句。
【答案】30. cuò 赋 茫 芒 31.D 32.B 33.修改后:在平凡中诠释非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4.示例一:宛如一幅绚丽的油画,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示例二:宛如一首动人的诗篇,浸润了纯洁的心灵。
【解析】30.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挫折:cuò zhé,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阻碍人们达成目的的障碍。
赋予:fù yǔ,交给(重大任务、使命)。
光茫——光芒:向四面八方放射的强烈光线。
31.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此处形容青春具有独特性,使用恰当;
B.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此处形容追求梦想时勤奋不懈,使用正确;
C.五彩斑斓: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句中形容青春色彩丰富,使用正确;
D.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此处形容“美好”应侧重偶然相遇的惊喜,可改为“不期而至”;
故选D。
32.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有误,有误,“只有……方能……”是表示条件的关联词,因此属于条件复句,而非假设复句;
故选B。
3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画线句语序不当,逻辑错误,应将“在非凡中诠释平凡”改为“在平凡中诠释非凡”。因此改句为:在平凡中诠释非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4.本题考查续写句子。
内容层面方面,需紧扣“青春”主题,延续“宛如+喻体”的比喻结构,喻体要体现青春的积极意义(如动力、方向等),且与“交响曲”“灯塔”的意象形成并列。格式层面,遵循“宛如+量词+形容词+名词,动词+了+偏正格式(形容词+名词)”的句式,保持与前后句一致的排比节奏,注意动词与宾语的搭配合理性。
示例一:宛如一曲跳跃的音符,拨动了生命的琴弦。
示例二:宛如一束绚烂的阳光,驱散了前路的阴霾。
35.(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黑龙江”,细品这三个字,脑海里映出的是金色粮仓、沧茫林海和莽莽雪原;唇齿间回味的是老味红肠、爽口冻梨和鲜美山珍。如今富饶的北大仓,是千千万万龙江儿女共同书写的壮丽史诗。每一寸土地都隽刻着闪光的诗句,每一位青年都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让我们时刻牢记:勇毅奋进,行稳致远。
(1)请将语段中画线句用你喜欢的楷书形式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请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莽莽 富饶
(3)请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答案】(1)勇毅奋进,行稳致远。
(2) mǎng ráo
(3) 沧 苍 隽 镌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
用楷书准确规范抄写“勇毅奋进,行稳致远”,注意笔画规整、结构合理,在田字格中分布匀称。
(2)本题考查注音。
莽莽,mǎng mǎng ,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也形容草木茂盛。
富饶,fù ráo,意思是指富足有余。多指财物等。
(3)本题考查字形。
沧茫——苍茫。“沧”指水,“苍”有灰白色、指天空等意思,“苍茫”形容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隽刻——镌刻。“隽”多形容言辞、诗文等意味深长,“镌”是雕刻的意思,“镌刻”指雕刻。
36.(2025·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资料夹 资料一: 走进河北博物院,可以知晓“东方人类的故乡”,感受岁月的 甲 (络绎不绝/沧海桑田);可以 乙 (品味/品位)非遗中蕴含的文化,(huàn xǐng)其中凝聚的历史记忆;还可以回顾燕赵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捍卫家园的红色历史,致敬伟大的抗战精神。
资料二: 河北博物院藏品丰富。展出的文物中有13件国宝级文物,它们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见证了河北大地的璀璨文明。古老的文物生动地阐释着河北的地域气质与中国精神□战国铜山字形器,以刚劲挺拔的造型,昭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融合多重文化元素,彰显“美美与共”的博大(xiōng jīn)……
(1)根据“资料夹”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huàn xǐng) ②(xiōng jīn)
(2)“资料二”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阐释(shàn) 昭示(zhāo) B.阐释(chǎn) 昭示(zhāo)
C.阐释(shàn) 昭示(zhào) D.阐释(chǎn) 昭示(zhào)
(3)从“资料一”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4)“资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反复 B.排比 C.拟人 D.对偶
(5)在“资料二”中□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6)“资料二”中“璀”和“璨”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王”。“璀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由此推测这两个字的形旁“王”应该是汉字 的变体。
【答案】(1) 唤醒 胸襟
(2)B
(3) 沧海桑田 品味
(4)C
(5):(填入破折号、句号、感叹号均正确)
(6)玉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唤醒,读音为“huàn xǐng”,意思是叫醒,使醒悟。
胸襟,读音为“xiōng jīn”,意思是指心情、志趣、抱负等,也指胸部的衣襟,常用来比喻人的气量、抱负。
(2)本题考查字音。
阐释,读音为“chǎn shì”,意思是阐述并解释。
昭示,读音为“zhāo shì”,意思是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故选B。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甲处:“络绎不绝”侧重描述行人、车马等连续不断的动态场景,比如“游客络绎不绝”;“沧海桑田”聚焦于世事、岁月发生巨大变化,强调时间维度上的变迁。资料一“感受岁月的___”,是要体现岁月带来的世事变化,所以选“沧海桑田”。
乙处:“品味”是动词,有品尝、体会、玩味的意思,常搭配文化、美食等;“品位”是名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档次。资料一“___非遗中蕴含的文化”,需要一个动词来体现对非遗文化的体会动作,所以选“品味”。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句子“它们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见证了河北大地的璀璨文明”,“诉说”“见证”是把文物当作人,赋予其人类才有的行为动作。反复是重复词语或句子;排比需三个及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句子;对偶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此句不具备这些特征,而是将文物人格化,所以是拟人修辞。故选C。
(5)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分析:□前后内容为“古老的文物生动地阐释着河北的地域气质与中国精神”和其后的内容。
若用冒号(:):冒号可用于引出对前文内容的具体解释或例证,此处用冒号能清晰衔接总起句与后文对“地域气质与中国精神”的具体说明(如瓷器、青铜器等的象征意义),逻辑连贯。
若用破折号(——):破折号可表示解释说明,前文提出“地域气质与中国精神”,后文通过具体例子展开,破折号能起到补充阐释的作用,使前后内容联系紧密。
若用句号(。):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前文陈述文物阐释地域气质与中国精神这一观点,后文另起一句具体举例说明,从语法和逻辑上也成立,只是衔接稍显松散。
若用感叹号(!):感叹号可增强语气,强调文物对“地域气质与中国精神”阐释的生动性,在表达强烈情感的语境中合理,符合情感表达的需求。
因此,□内填入冒号、破折号、句号、感叹号均正确。
(6)本题考查造字方法。
形声字由形旁(表义)和声旁(表音)组成。“璀”“璨”的形旁是“王”,而两字组成的“璀璨”一词本义与“珠玉等光彩鲜明”相关,说明其形旁应与“玉”的含义有关。在汉字演变中,“王”作为形旁时,常是“玉”的变体。古代“玉”字写作“王”,后来为了区分“君王”的“王”,在“玉”字上加了一点,但作为形旁时仍保留“王”的写法,如“珠、璧、环”等与玉石相关的字,形旁都是“王”,实际代表“玉”。因此,结合“璀璨”的词义和汉字形旁的表义特点,可推测“王”是“玉”的变体。
(2025·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怀揣匡扶天下的抱负,以恢复周礼为使命,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14年(diān)______沛流离、风餐露宿、不辞辛劳。他的言行被弟子们编(zhuàn)______成《论语》,这一儒家经典大道至简、要言不烦,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孔子的一生,是求“仁”的一生,他所(chàng)______导的“仁”,是一种矢志不渝的信念,是一种勇往无前的精神,更是一种天地间的浩然之气。
自汉以来,历代帝王仕儒向他敬奉了无数桂冠,他被尊为“大成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他以仁、义、礼、智、信为基,以孝、廉、恭、俭、敏为栋,以和合、中庸、教化、六艺为梁,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椽,以忠、德、宽、恕、勇为脊,搭建起中华民族最初的精神大厦,孕育出中华民族最早的人文思想。
韧性的生命,进取的态度,崇高的追求,无尽的乐观……孔子如一座人文精神的高山,屹立在中国历史的浩荡长风中,成为中华民族吐故纳新、绵延不绝的精神丰碑。
37.根据拼音,在下面的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正确的汉字。
(1)diān沛 (2)编zhuàn (3)chàng导
38.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1)冠( ) (2)脊( ) (3)崇( )
【答案】37.颠 撰 倡 38. guān jǐ chóng
【解析】37.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颠沛,diān pèi,指受磨难、挫折,贫困;也可指世道衰乱或人事挫折等。
编撰,biān zhuàn,编辑、撰写,编写。
倡导,chàng dǎo,意思是带头提倡、引导。
38.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桂冠,guì guān,指用桂树叶编的帽子,古代希腊人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后来也指光荣的称号。
脊,jǐ,指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也可比喻物体上形状像脊柱的部分。
崇高,chóng gāo,指高尚、至高,在精神或道德上能达到统揽全局的无私的牺牲奉献精神。
(2025·新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辽阔大地,沧桑巨变。新疆,正在向世界展示着大国基建的硬核实力和高质量发展的雄心魄力。天山胜利邃道贯通,天堑变通途,让旅途冲破山川束缚,为区域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阿尔塔什水利枢扭工程建成,全力发挥发电、防洪、灌概等综合效益;西气东输架起澎湃动脉,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将西部能源血脉注入东部经济心脏;布满梭梭与红柳的戈壁上,一列列输电铁塔高高耸立,铁塔之间绵长的导线,传送着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电能……广袤的新疆大地上,一项项“当惊世界殊”的宏大工程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新疆人民的自豪感( )。
39.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40.下列词语中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魄力(pò) B.天堑(qiàn) C.澎湃(bài) D.耸立(sǒng)
4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邃道 B.束缚 C.枢扭 D.灌概
42.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之无愧 B.不期而至 C.相得益彰 D.油然而生
【答案】39.辽阔大地,沧桑巨变 40.C 41.B 42.D
【解析】39.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注意用正楷字书写,笔画规范,字迹清晰工整。同时注意易错字词“辽阔、沧桑、巨”的正确书写。
40.本题考查字音。
C. 澎湃(bài)——pài;
故选C。
41.本题考查字形。
A. 邃道——隧道;
C. 枢扭——枢纽;
D. 灌概 ——灌溉;
故选B。
42.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A.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 。文中语境是说新疆人民的自豪感自然产生,并非是担起荣誉等,所以“当之无愧”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B.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而这里的自豪感是因为新疆的宏大工程等自然引发的,不是意外到来的,所以“不期而至”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C.相得益彰:指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文中只有“自豪感”这一主体,不存在相互配合映衬的对象,所以“相得益彰”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D.油然而生:指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新疆大地上一项项宏大工程汇聚成波澜壮阔的画卷,这种情况下新疆人民的自豪感自然地产生,“油然而生”与语境中自豪感因工程等而自然出现相契合,符合语境;
故选D。
(2025·湖北·中考真题)小雨为本次活动撰写了主持词,请你帮他完善一下。
每一个文字都有力量。文字的力量来自音韵声调的顿挫与抑扬,来自文化基因的唤醒与碰撞,来自内心情感的( )。
诵古代经典,我能听到智者的“黄钟大吕”在空中回荡;读今人文章,我能感到自己的情思在文字中萦绕。读《出师表》,要读出诸葛武侯的沉郁颤抖;读《安塞腰鼓》,要读出黄土高原的律动张扬;读《秋天的怀念》,我会和史铁生一起流下痛悔的泪水;读《带上她的眼睛》,我会在小姑娘无边的孤寂中理解牺牲与崇高。
不要错过那些美好呀,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不要着急赶路呀,让我们在咀嚼中聆听文字的回响!
43.请你为主持词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顿挫( )②萦绕( )③咀嚼( )
44.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主持词的括号中,使文段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音韵和谐。( )
A.浑厚与深沉 B.深沉与浑厚 C.投入与激荡 D.激荡与投入
45.小雨准备在第二段嵌入一副对联,上联是“字正腔圆读经典声声入耳”,请你从下列各项中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
A.横平竖直写人生笔笔含韵 B.横平竖直写人生笔笔通神
C.点横撇捺写人生笔笔含韵 D.点横撇捺写人生笔笔通神
46.小雨对画波浪线的句子重音把握不准,请你结合上下文语境,帮他找出一处重音并说明理由。
【答案】43. cuò yíng jué 44.C 45.B 46.示例:可将“无边的孤寂”作为重音。理由是:通过强调“无边的孤寂”,能突出小姑娘所处环境的极度艰难,与后文“理解牺牲与崇高”形成强烈对比,更能体现出在如此孤寂的情况下,小姑娘所展现出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格,让听众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解析】43.本题考查字音。
顿挫,dùn cuò,语调、音律等停顿转折。
萦绕,yíng rào,意思:形容事物缠绕、环绕不断。
咀嚼,jǔ jué,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44.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A.“浑厚”一般形容声音低沉有力,也可形容人纯朴老实,或形容艺术风格等朴实雄厚;“深沉”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感情等沉着持重,不外露,也可形容声音低沉。这两个词更侧重于描述一种相对静态、深沉的情感状态,但与前文“音韵声调的顿挫与抑扬”“文化基因的唤醒与碰撞”这种具有动态感和表现力的表述相比,在情感表达上略显单一和静态,且“浑厚”用于形容情感不太常见。
B.与A选项类似,“深沉”和“浑厚”主要体现的是一种较为深沉、厚重的情感特质,缺乏一种动态的、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与前文所营造的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氛围不太契合。
C.“投入”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做某事,在情感上表现为全身心地沉浸其中;“激荡”指因受冲击而动荡,形容情感上受到强烈的触动而起伏不定。这两个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内心情感在文字影响下的强烈反应和动态变化,与前文“音韵声调的顿挫与抑扬”“文化基因的唤醒与碰撞”在表达效果上相呼应,共同展现出文字力量来源的丰富性和动态性。同时两句中的“扬”“撞”韵母都是“ang”,在四个选项中,“深”“厚”“入”与“扬”“撞”的韵母都不相同,只有“荡”与“扬”“撞”的韵母相同。
D.虽然“激荡”和“投入”的意思与C选项相同,但是不押韵,所以不符合。
故选C。
45.本题考查对联。
A.“韵”是四声,下联的末字应是一声或二声,本项不恰当;
B.“横平竖直”与“字正腔圆”结构相同,同为并列短语,“写人生”与“读经典”同为动宾短语,“笔笔通神”与“声声入耳”同为主谓短语。“神”是二声,符合平仄要求,本项恰当;
C.“韵”是四声,下联的末字应是一声或二声,本项不恰当;
D.“点横撇捺”与“字正腔圆”结构上不对仗,不恰当;
故选B。
46.本题考查句子朗读。
可以将“理解”作为重音,理由:前文围绕读不同作品产生感受展开,读《带上她的眼睛》时,“理解”突出从文字中获得对“牺牲与崇高”认知这一关键行为,强调阅读后情感与认知的收获,贴合“感受文字力量”主题,凸显阅读带来的思想触动。
也可把“牺牲与崇高”设为重音,因为这是读《带上她的眼睛》后从文字中领会到的核心内容,突出阅读收获的深刻内涵,与“感受文字力量”呼应,强调文字传递的精神价值。
47.(2025·河南·中考真题)滔滔在写旅行笔记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帮忙解决。
游豫记(一)我是黄河的一滴水,出潼关,入河南,在三门峡的①(崖 涯)壁间撒欢儿,在小浪底水库看蓝天白云、鱼跃鸟鸣。突然,一声②(哄 轰)鸣,我被抛向空中,又被急流裹挟而下。哦,原来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在调水调沙呢,黄河安澜,可少不了它的功劳。
(1)请根据语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字,并工整书写。
(2)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请写出修改意见。
游豫记(二)今天真是开眼了!高科技已让黄河变得“_______”(A.耳聪目明 B.见多识广)。河岸35米高空的“天眼”,能清楚看到2.5千米远的厘米级物体;河边的自计水尺,每6分钟就会自动上报一次水位;坝岸下的传感器,一旦监测到坝体隐患就会立即报警。它们构建的“天、地、河”一体化信息感知网,给黄河沿岸人民带来了稳稳的幸福。
(3)滔滔不知道画横线处用哪个成语贴切。请根据成语的意思,结合语境,从括号中为其推荐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耳聪目明: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形容头脑清醒,感觉灵敏。
见多识广:见过的事情多,知识面广。
——《新华成语词典》
【答案】(1)①崖;②轰
(2)把“看蓝天白云、鱼跃鸟鸣”改为“看蓝天、白云、鱼跃,听鸟鸣”。
(3)推荐选A“耳聪目明”。文中“天眼”能远距离看清物体(目明),自计水尺自动报水位、传感器监测隐患报警(耳聪),这些高科技让黄河像有灵敏感官,契合“耳聪目明”形容感觉灵敏的意思,“见多识广”侧重经历多、知识广,不贴合语境。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崖壁”指山崖的陡壁,“涯”常表示边际,如“天涯”,所以①选“崖”。从造字法看,“崖”从山,与山体相关,符合“三门峡的陡壁”语境;“涯”从水,多和水边、边际关联,不适用。
“轰鸣”指发出巨大声响,“哄”多表吵闹,如“哄闹”,所以②选“轰”。“轰”模拟巨大声响,像雷声、机器声,契合水利枢纽调水调沙的声响;“哄”侧重人声嘈杂,不匹配。
(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原句“在小浪底水库看蓝天白云、鱼跃鸟鸣”,“看”能搭配视觉的“蓝天白云、鱼跃”,但无法搭配听觉的“鸟鸣”,属于“动宾搭配不当”。修改时要兼顾视觉、听觉感知,拆分感知改为“在小浪底水库看蓝天白云、鱼跃清波,听鸟儿欢鸣”,用“看”管视觉,“听”管听觉,让动作与感知内容对应。或统一维度改为“在小浪底水库,看蓝天白云,赏鱼跃鸟鸣”,“观”“赏”可兼容视觉画面,把“鱼跃鸟鸣”当整体景致,弱化动作与感知的严格绑定,让表达更自然。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耳聪目明:重点在感官灵敏,强调听觉、视觉对信息的敏锐捕捉,像耳朵能听清细微声音,眼睛能看清远处事物。见多识广:核心是经历、知识储备丰富,源于见过很多事、接触过很多知识,和感官的直接感知关联小。
文中说高科技让黄河有“天眼”(看清远处物体,对应“目明”)、自计水尺报水位、传感器测隐患报警(类似“耳聪”接收信息),是通过科技手段让黄河像有了灵敏感官,能快速、准确获取信息。这种“给黄河赋予灵敏感知能力”的语境,和“耳聪目明”形容感觉灵敏的意思契合;而“见多识广”强调的经历、知识,与文中高科技助力黄河“感知信息”的逻辑不搭。
(2025·山西·中考真题)班级组织“吟咏·幸福诗文”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yù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
(节选自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乙】
心向远方的我
露出流线型的微笑
一支离弦之箭,引满阳光和春风
远处的河流,闪着银色的波光
金色的麦浪,扑入你的视野
________,________
我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
在凌空如飞的桥梁上,呼啸如歌……
我的祖国在奔跑
我的梦想在奔跑
我越跑越快,越跑越轻盈,越跑越欢畅……
每一秒的时间
都绽放出一座奔跑的花园
(节选自孙晓杰《在复兴号上感受高铁时代》,有删改)
48.【朗读·识字正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富yù 离弦之箭
49.【鉴赏·体味情感】朗读诗文要把握感情基调,请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甲】文中方志敏预言中国定会有光明前途,其感情基调是 。
【乙】诗从高铁的视角,写出祖国的生意盎然和高速发展,其感情基调是 。
50.【创作·表达心声】请仿照【乙】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补写空缺的诗句。
示例一:
示例二:
【答案】48.裕 xián 49. 豪迈激昂 欢快昂扬 50. 村边的柳林,舞着嫩绿的丝带 粉红的桃林,映亮你的目光 林立的塔吊,擎起城市的新章 穿梭的地铁,织就地下的星网
【解析】48.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富裕(fù yù):(财物)充裕丰富。在甲文“富裕将代替了贫穷”里,指国家发展后,民众在物质财富方面充足,生活摆脱贫困、富足起来,体现对未来中国繁荣、人民生活优渥的期许。
离弦之箭(lí xián zhī jiàn):像离开弓弦的箭一样,速度极快,常用来形容事物行动或发展的迅速、迅猛。在乙文“一支离弦之箭,引满阳光和春风”中,把“心向远方的我”(也可理解为高铁等)比作离弦之箭,形象展现出奔赴远方时的快速、充满活力,带着阳光与春风般的朝气,突出前行的迅猛态势与积极状态。
49.本题考查诗文情感分析。
根据甲文“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可知,方志敏身处艰难时局,却以坚定信念预言中国光明未来,用“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欢歌代替悲叹”等充满力量的表述,传递出对国家的信心与期许,感情基调豪迈激昂,彰显革命者的乐观与担当。故①空填写“豪迈激昂”。
根据乙诗“一支离弦之箭,引满阳光和春风”“我的祖国在奔驰……每一秒的时间都绽放出一座奔跑的花园”可知,用“离弦之箭”喻高铁速度,以“阳光春风”“金色麦浪”绘祖国生机,“奔驰”“越跑越欢畅”等词,展现祖国高速发展的活力,感情基调欢快昂扬,体现对祖国发展的赞美与振奋。故②空填写“欢快昂扬”。
50.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根据乙诗“远处的河流,闪着银色的波光;金色的麦浪,扑入你的视野”的句式,可知是“地点/事物+动词/形容词+色彩/形态描写”,需保持“前半部分具象景物,后半部分动态渲染”。
示例一:①天边的云霞,燃着橙红的火焰 ②翠绿的茶田,漫进你的眼眸
示例二:③古老的城墙,刻着岁月的勋章 ④腾飞的机翼,划破苍穹的寂静
(2025·湖南·中考真题)小潇同学草拟了一段有关湖湘山水的文字,并在小组内朗读交流,请你修改完善。
张家界如诗如画,尤如人间仙境。这里有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的群山,姿态各异的碧水,郁郁葱葱的森林,形状奇特怪异的岩石,鬼斧神功的溶洞……张家界成为湖南全域旅游的龙头。①崀山、莽山、洞庭湖、东江湖等名山名湖密集,②沿张家界前往大湘西旅游廊道,③世界级的文化遗产遗迹荟萃,④一颗颗璀璨的山水明珠擦亮了潇湘山水名片。
51.语段画横线部分,小潇同学写错了两个字,应分别改为“ ”“ ”;他将“廊”字读成了“kuò”,该字应读作“ ”。
52.语段画波浪线部分可以分别换作成语“ ”“ ”。
53.语段标序号的句子中,①②③句顺序有些混乱,你认为语意最连贯的排列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答案】51. 犹 工 lánɡ 52. 星罗棋布 奇形怪状 53.B
【解析】5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尤如——犹如:好像、如同。
鬼斧神功——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廊道(láng dào):指有覆盖的通道,也常指像走廊一样的狭长通道,可用于交通、景观等场景。
5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星罗棋布(xīng luó qí bù):像星星和棋子一样散布,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奇形怪状(qí xíng guài zhuàng):形状奇特怪异,与众不同。
53.本题考查排序。
②句“沿张家界前往大湘西旅游廊道”,描述了前往大湘西旅游的路线。按照正常的认知和介绍顺序,应该先说明前往某个地方的路线,即②句放在首位;
③句“世界级的文化遗产遗迹荟萃”,强调了沿途有世界级文化遗产遗迹这一特点。介绍在沿途能看到的情况,放在第二部分;
①句“崀山、莽山、洞庭湖、东江湖等名山名湖密集”,主要列举了湖南的一些名山名湖。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由整体路线到沿途特色,再到具体景点的认知逻辑;
正确排序是②③①;
故选B。
54.(2025·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文章好坏,不在长短。古代不少名作,仅只二三十句,而情意无穷, ① (qìn)人心脾。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共八十八字,驳成说,立己见,开合有度,层次分明,文字峭拔,言简而意赅。作议论文章,可以学习这种谨严不苟、( )的写作态度。
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只有十四句,情景 ② (wǎn)然,像一首动人的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童年读过,五十年来,印象鲜明,成为心上的一朵不败的花。
介于抒情与议论之间有刘禹锡的《陋室铭》。较苏文,只多四句,它写了陋室的景色,往来的人物,主人的意趣、情操与人格。文末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映 ③ (chèn),“孔子云:何陋之有”,借用成语结穴,戛然而止,锵然有声。
这些文章,虽然短小,好似得来毫不费功夫,实在说来,都不是偶然轻易之作。文不在长,但求其立论明确,删空泛字句如芟蔓草;抒情文字,要做到情真句美,字已尽而味无穷。
(摘编自臧克家《文不在长》)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根据下面的提示,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成语。
《辞海》对该成语释义:极言绘画不轻易用墨,亦用于形容作文、写字不轻易落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结构不完整,请在恰当位置补写出所缺文字,使句子结构完整,不得改变原意。
(4)作者倡导写短文,驳成说,立己见,这对我们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有借鉴意义。请根据要求写一段人物简评,分享阅读心得。
要求:①明确评价的名著和人物;②明确所驳斥的常见观点;③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简述理由;④80字以内。
【答案】(1)①沁 ②宛 ③衬
(2)惜墨如金
(3)示例:在“之间”的后面补“的”。
(4)示例:很多人认为,《西游记》中的沙僧对西天取经贡献不大。其实,他的贡献一点也不小,他在后勤保障、团结队伍、降妖除魔等多方面都有不俗表现。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沁人心脾(qìn rén xīn pí):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饮料或花香使人感到舒适。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宛然(wǎn rán):仿佛。
映衬(yìng chèn):映照,衬托。
(2)本题考查成语。
根据《辞海》的释义,填入的成语应为:惜墨如金;
这个成语原指绘画时不轻易用墨,后也用来形容写作或写字时谨慎落笔,不轻易下笔。填入文中后,完整的句子是:“作议论文章,可以学习这种谨严不苟、惜墨如金的写作态度。”与前句中“言简而意赅”和此句中的“谨严不苟”相呼应。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原句问题:“介于抒情与议论之间”是介词结构(状语),不能直接作主语,导致句子缺少主语核心,结构不完整;
因此,在“之间”后面补“的”后,“抒情与议论之间的”成为“的”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指代 “介于抒情与议论之间的(文章/文体)”,在句中充当主语;
修改后,“的”字结构使状语转化为具有名词功能的主语,结构完整;
修改后的句子为:介于抒情与议论之间的有刘禹锡的《陋室铭》。
(4)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结合题干可知,答案拟写要首先指出评价的名著和人物,其次还要写出驳斥的常见观点,即常见的对此人物的认知和评价,然后从反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内容阐述理由。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很多人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 “奸雄”。其实,完全反面。他雄才大略,善用人才,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虽有狡诈,却兼具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是复杂立体的政治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