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三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4单元《物体的形态》
单元主题 物质的形态探秘:从固体到气体的科学之旅
课时安排 6课时
一、单元主题
物质的形态探秘:从固体到气体的科学之旅”
围绕物质的三种基本形态(固体、液体、气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模型建构,理解物质形态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单元大情景
“小小物质科学家实验室”
学生化身“物质科学家”,接受实验室任务——破解物质形态的奥秘。通过五重挑战:
1.任务一:形态侦探(区分固体、液体、气体)
2.任务二:度量大师(测量固体与液体的体积、质量)
3.任务三:空间占领者(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4.任务四:气体密探(探究气体的体积与质量)
5.任务五:压力工程师(设计安全压力容器模型)
最终形成《物质形态研究报告》,举办“物质形态科技展”。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2.1 物质的三态变化
学段目标 (3-4年级) ①描述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 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③理解物质形态变化的条件(如加热、冷却)。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含以下五课《固体、液体和气体》、《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空气占据空间吗》、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生活中的压力容器》这5课内容。
《固体、液体和气体》通过观察牛奶、石块、空气等物体,引导学生识别物质的三种基本形态(固体、液体、气体),对比其形状、流动性等特征(如固体有固定形状,液体和气体可流动)。并通过分类实验(区分固体、液体、气体)、倾斜放置物体观察液体表面保持水平的现象。
对应《课程标准》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1.1(物质特性与功能)。
《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探究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与质量特性,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学习使用量筒、天平测量体积和质量。
测量酱油体积与质量、冰块融化前后质量对比实验。
对应《课程标准》深化物质特性认知(学习内容1.1),引入测量工具使用(探究实践素养)。
《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注射器压活塞、水中倒扣杯子等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且可被压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气球充气膨胀)。设计“纸团不湿”实验,观察空气阻水现象。
对应《课程标准》核心概念“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学习内容2.1),培养实证意识。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探究气体体积的可变性(如注射器压缩空气)及质量的可测量性(如排球充气前后称重),建立“气体有确定质量”的概念。 制作“空气炮”验证气体体积变化。
《生活中的压力容器》认识高压锅、液化气罐等压力容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不当使用的危害,设计安全防护手抄报。调查家庭压力容器、模拟安全阀作用实验。
对应《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核心概念13.3),培养安全责任意识。
本单元5课之间以“物质形态认知”为主线,构建“属性识别→特性量化→现象解释→应用拓展”的进阶逻辑:
1.基础认知(第1课):建立固体、液体、气体的宏观特征概念。
2.量化深化(第2-4课):
(1)第2课聚焦固体/液体的可测量属性(体积、质量);
(2)第3-4课突破气体“无形”的认知难点,通过实验证明其占据空间且有质量。
3.应用迁移(第5课):联系生活实例,理解物质形态特性在技术产品中的应用及安全意义。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及区别; 2. 理解空气占据空间,气体可被压缩。
科学思维 1.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三态差异; 2. 用模型解释气体体积变化。
探究实践 1. 规范使用量筒、天平测量体积与质量; 2. 设计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态度责任 1. 养成实验后整理器材的习惯; 2. 关注压力容器安全使用(如煤气罐定期检修)。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直观思维为主,对“捏气球”“玩水”兴趣浓厚,但抽象理解(如“分子间距”)需借助模型。
2.认知基础:已学习“水的三态变化”,但对气体性质缺乏系统认知。
3.学习难点:理解“气体可压缩性”与“质量守恒”的抽象关系。
七、活动设置
活动1:形态侦探
(第1课) 物质形态分类局 区分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 ①观察冰块融化、水沸腾(科学+语文:撰写观察日记);
②用黏土制作三态模型(美术)。
活动2:度量大师
(第2课) 体积质量实验室 测量固体/液体的体积与质量 ①用量筒测水体积、天平称石块质量(数学:数据记录表);
②对比“橡皮泥变形后质量是否改变”(控制变量法)。
活动3:空间占领者
(第3课) 空气空间争夺战 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①“水中倒扣杯子”实验(纸团不湿);
②注射器压气推动小车(技术与工程)。
活动4:气体密探
(第4课) 气体压缩研究所 探究气体体积与压力关系 ①针筒压气球实验(记录体积变化);
②用乐高搭建“分子间距”模型(工程+数学:比例尺)。
活动5:压力工程师
(第5课) 安全压力阀设计 应用气体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①用塑料瓶、吸管制作“安全压力阀”;
②撰写《家庭高压锅使用指南》(语文+安全教育)。
教学方法
1.探究式实验法:如“针筒压气球实验”——学生记录体积变化,归纳“气体可压缩性”。
2.情境游戏法:设计“空气捉迷藏”游戏(找教室里的空气),强化“空气无处不在”。
3.模型建构法:用磁力片模拟分子间距(气体分子间距大→易压缩)。
九、学习方法
1.五感观察法:触摸冰块(固)、搅拌蜂蜜(液)、扇风感受空气(气)。
2.合作学习:4人小组分工(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
3.问题链思考:
(1)问题1:为什么气球一压就扁?
(2)问题2:压扁后质量变了吗?(用天平验证)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过程性评价(60%) 实验记录单(30%)、课堂问答(20%)、合作表现(10%)
终结性评价(40%) 《物质形态研究报告》(30%)、压力阀模型(10%)。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形态侦探
(第1课) 特征描述 列举1种固体、1种液体、1种气体 对比3种物质的形态差异(如冰硬、水流、空气无形) 用分子模型解释“冰→水→气”的变化(如加热分子运动加快)
实验操作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冰块融化观察 独立记录水沸腾现象 设计三态循环图(冰→水→蒸汽→水→冰)
科学思维 说出固体/液体/气体的简单区别 归纳三态共同特征(占据空间、有质量) 解释“为什么铁是固体,加热却变液体”
活动2:度量大师
(第2课) 测量技能 用量筒测50ml水(误差±5ml) 用天平称石块质量(误差±1g) 设计实验验证“橡皮泥变形后质量不变”
数据分析 记录1组数据(如石块质量) 对比3种固体体积与质量关系 发现“同体积水与油质量不同”
结论应用 复述“质量守恒”概念 解释“为什么冰融化后质量不变” 用数据论证“50ml水+50ml酒精<100ml”
活动3:空间占领者
(第3课) 实验验证 复现“纸团不湿”实验 设计新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如瓶吞鸡蛋) 用注射器压缩空气推动小车(测量移动距离)
推理能力 说出“空气占据空间”结论 解释“为什么吸管吸饮料时空气被排出” 分析“瘪乒乓球热水修复”的原理
活动4:气体密探
(第4课) 模型建构 用气球模拟气体压缩 用乐高搭建“分子间距”模型 制作动态模型展示“压力↑→体积↓”
定量分析 记录针筒压气球体积变化(定性) 测量压力增大时体积缩小比例 绘制“压力-体积”关系折线图
活动5:压力工程师
(第5课) 工程设计 制作简易压力阀(塑料瓶+吸管) 标注安全阀泄压原理 改进模型(如增加蜂鸣器警报)
安全认知 列举2种压力容器(高压锅、液化罐) 解释“高压锅喷气孔作用” 撰写《家庭压力容器安全指南》
活动1:形态侦探
(第1课) 特征描述 列举1种固体、1种液体、1种气体 对比3种物质的形态差异 用分子模型解释“冰→水→气”的变化
实验操作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冰块融化观察 独立记录水沸腾现象 设计三态循环图
十一、作业设计
活动1:形态侦探(第1课)
基础作业 列举5种固体、3种液体、2种气体 ★:分类正确5种; ★★:附加形态描述; ★★★:举例特殊物质
提升作业 拍摄“冰融化”视频,配音解说变化过程 ★:画面清晰; ★★:解说包含“固态→液态”; ★★★:加入“分子运动”动画特效
拓展作业 用黏土制作“三态循环”立体模型 ★:模型完整; ★★:标注物态名称; ★★★:用箭头动态展示变化条件
活动2:度量大师(第2课)
基础作业 测量橡皮泥变形前后的质量(记录表) ★:数据记录完整; ★★:结论正确(质量不变); ★★★:分析误差原因(如天平未调平)
提升作业 设计实验:验证“50ml水+50ml酒精<100ml” ★:步骤合理; ★★:控制变量(同温度); ★★★:用分子间隙解释现象
拓展作业 调查家庭厨房液体密度(油、酱油、蜂蜜) ★:测量3种液体体积与质量; ★★:计算密度值; ★★★:排序并解释“密度与沉浮关系”
活动3:空间占领者(第3课)
基础作业 画图解释“瓶吞鸡蛋”实验原理 ★:图示空气被排出; ★★:标注“大气压作用”; ★★★:对比“热胀冷缩”差异
提升作业 用注射器压缩空气推动纸船(测航行距离) ★:记录3次数据; ★★:总结“推力与压缩距离关系”; ★★★:改进装置(如加帆增距)
拓展作业 制作“空气炮”击倒纸杯塔 ★:击倒3层; ★★:探究最佳角度/距离; ★★★:设计连发装置(如多管炮)
活动4:气体密探(第4课)
基础作业 记录针筒压气球体积变化(定性描述) ★:描述“体积缩小”; ★★:记录压缩比例(如1/2); ★★★:解释“分子间距变小”
提升作业 测量自行车胎打气前后的质量差 ★:称重记录; ★★:计算空气质量; ★★★:推理“气体密度与体积关系”
拓展作业 用塑料瓶+气球制作“肺呼吸模型” ★:模拟吸气/呼气; ★★:标注横膈膜作用; ★★★:对比运动前后呼吸频率
活动5:压力工程师(第5课)
基础作业 列举3种压力容器安全装置(如高压锅限压阀) ★:正确命名; ★★:说明工作原理; ★★★:分析失效后果
提升作业 设计“智能压力警报器”(电路图) ★:画出基础电路; ★★:标注传感器位置; ★★★:增加自动断电功能
拓展作业 撰写《校园实验室安全手册》压力容器篇 ★:列出3条规则; ★★:配图说明操作步骤; ★★★:加入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