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高中语文晨读晚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晨读篇
文本漫笔
经典诗词鉴赏
塞上曲
在那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一个佝偻
[唐]戴叔伦
的背缓缓挺直…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赏析]玉门关与内地殊异的自然环境加上
极度荒凉的边色,常使一些爱国的远戍和远
征者不免产生对人世的感慨,甚至带些悲凉。
他,烛之武,为了拯救危难的国家,半夜行
他们把这里视为远离中原的生死界地,不知
动,直入敌营;陈说利害得失,瓦解了秦晋联盟,
是否能得生还。诗云“关到玉门中土尽”“唯
挽救了郑国。他有胆有识,他机智聪明,他有谋
思生入玉门关”,正反映了这种情感。而这里
善断,他能言善辩。烛之武为什么这样做?
借汉咏唐,形容汉军威武雄壮,怀有必胜信
句话,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念,叙述了边塞战士坚强的报国意志,气势豪
迈,语言率直。
到名家美文品使
林纾先生总结晋楚“鄢陵之战”时曾说:“以大
势论之,实得一偶字法。何云偶?每举一事,
《左传》的“诗笔”
必有对也。”(《左传撷华》)不仅是描述战争用
徐佳超
对偶,前后参看,《左传》全用偶法。齐公子纠
史与诗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历史作
与公子小白相争君位,对以宋宣公将君位传于
品普遍存在着诗学的本质。历史的记录不应
宋穆公;晋国强盛,便生出楚国与之抗衡;楚国
仅仅是直白的表露,也有想象的朦胧、诗意的
势大,便有吴国伺机在侧…《左传》全书小到
表达,因此“诗笔”的运用也应当是中国古典史
一篇文字,大至全书叙事,这种两两相对的叙
书叙事的经典笔法。
事方法的运用比比皆是。善用此法,使文字实
《左传》一书既有史学的属性又有文学的
为散句之形而有骈文之约。将对偶之法贯通
特质,它将比喻、排比、顶真、对偶等修辞方法
到整个《左传》叙事中,当属《左传》文本“诗笔”
和想象、联想等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其书写结
运用之最。
果营造出的诗意,成为《左传》“诗笔”的一大
诗家在吟咏之间,要求作品中有点睛之
特
合理运用修辞是古典诗歌营造意境的重:
笔,以一字为工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这个字
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左传》在写人记事的
要手段,如对偶的修辞手法。中国古典文学作
过程中也呈现出具有“诗眼”的妙笔。试举一
品中,骈文和律诗最讲究对偶。同样,在《左
例,“公祭之地,地坟(意指毒酒使地上的土凸
传》的叙事中,对偶之法也运用得相当广泛。
起成堆)”(《左传·鲁僖公四年》),一个“坟”字
·10·参考答案
参芳答案
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饮食行为与文化环
¥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境是有着关联性的,故此处可填入“饮食行为与
晚练篇
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这样的内容。
1.D“孔子一开场就直接让学生们各自表述自己
6.【答案】②把“不仅”放到“人们”的后面。
的理想抱负,始终保持他倡导的师道尊严的礼
⑦把“而是”改为“从而”。
仪”错误,孔子并没有一开场就直接让学生们言
⑧把“增加”改为“增强”。
志,而是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给弟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们解除了师道尊严的压力,创设了一个平等、宽
②语序不当,“人们享受着美食”与“往往也处于积
松的语言环境。
极的、幸福的情绪中”的主语是一致的,都应是“人
2.DD项,概括的是冉有的回答。在他之后公西
们”,应把“不仅”放到“人们”的后面。
华的回答更加谦虚。他不自诩能治理国家,而委
⑦不合逻辑,“而是”表转折,而从句意上分析,“人
婉地表示,愿意做一名小相,学习怎样治理国家。
们很容易产生庆祝的念头”与“联想到食物”之间
3.“莫春者”至“咏而归”一段文字有两种解释:一种
应是承接关系,应把“而是”改为“从而”
认为这是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
⑧搭配不当,“增加…欲望”动宾搭配不当,应把
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
“增加”改为“增强”。
孔子说“吾与点也”;另一种认为这是曾皙所设想:7【答案】答案一: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富
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逸生活,与孔子在政:
有节奏感。“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两个
治上失意后的隐退避世思想相吻合,因此孔子说
短句形成对偶,接一个长句悠闲舒缓,再用一个
“吾与点也”。
短句结束,干净利落。
这两种解释,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
答案二: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音节和
第一种解释较为合理。在舞雩台上吹风,思念苍
谐。“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是整句,结构
生;归途中再唱起歌,陶冶性情,从而培养起高尚
相同,长短一致,对偶典雅、浅易,十分整饬;与散
的情操、高洁的志趣。这也是孔子追求的礼乐社:
句配合使用,整齐中寓疏落荡漾之致,显出变化
会的图景。
之妙,音韵之畅。
4.BB项,“所以发出嘲笑声,直接鲜明地表达了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式的能力。鉴赏句
己的态度”错。孔子只是“晒之”,最后回答曾皙的
式可以从长短、整散两个角度进行。“近谷内不生
问题时才委婉谈论到子路。
烟,远山上不起露”“供你闲暇时鉴赏”是短句,干
5.【答案】示例:A:进食作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
净利落,简洁凝练,“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
B:饮食行为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是长句,给读者悠闲舒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
不疾不徐的感觉。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长短错落,
能力。
既有节奏感,又舒缓有致。
A处,文段主要介绍的是饮食对于消极情绪者的
“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露”是对偶句,“近谷”
影响,在情绪低落时,人的食欲往往会增强。因此
对“远山”,“内”对“上”,“生烟”对“起霭”,结构一
根据“在人们想要转移注意力、消除自身的消极
致,句式整齐,给人以典雅感。“那美秀风景的全
情绪时”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食物的评价
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
和敏感程度也可能有所捉高”可知,人们会用饮
鉴赏”是散句,长短不一,错落有致。整散结合,既
食来消除消极情绪,也就是说人们采取的缓解压
有变化美,又有韵律美。
力的方式是进食;又根据“其诱惑力会大大增加”!8.【答案】作者把连续的动作“呼吸”“走道”“看”
可知,这里填的内容是“其”所指的内容,故此处可
“听”组合起来,无停顿,形成快读,给人一种迫不
填入“进食作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这样的句子。!
及待地想分享的意味;传达出作者在山中巨大的
B处,第二段主要从外在环境因素与饮食的关系
愉悦和幸福感。
入手进行分析,结合“无论在哪种文化下,食物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
毫无争议地与许多特殊的庆祝场合有关”可知,:
能力。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