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三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6单元《消化与呼吸》
单元主题 生命的奥秘:身体里的能量工厂与呼吸系统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生命的奥秘:身体里的能量工厂与呼吸系统”
本单元以探索人体消化与呼吸系统的功能为核心,通过观察、实验、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食物营养转化与空气利用的生命机制,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二、单元大情境
“健康小卫士探秘之旅”
班级成立“健康小卫士”小组,接受科室主任(教师角色)任务——为学校设计健康宣传周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口腔构造、模拟消化实验、制作呼吸模型等实践活动,解决三大核心任务:
任务一:破解能量密码(食物的营养与消化路径)
任务二:呼吸保卫战(认识呼吸器官与气体交换)
任务三:疾病防御计划(预防肠道与呼吸道传染病)
三、课标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5.1:“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协作维持生命活动”(3~4年级目标)。
学习内容5.4:“举例说明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树立健康意识”(3~4年级要求)。
核心概念13(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13.3:“制作呼吸系统模型,理解结构适配功能”(3~4年级实践要求)。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食物的营养》 、 《食物到哪里去了》 、 《肠道传染病》 、 《我们的呼吸》 和 《呼吸道传染病》五课。
第一课《食物的营养》主要介绍食物中常见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并说明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性。
第二课《食物到哪里去了》讲解食物进入人体后的消化过程,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的功能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
第三课《肠道传染病》重点介绍肠道传染病的成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了解如何保持肠道健康。
第四课《我们的呼吸》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以及呼吸过程的基本原理。
第五课《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讲解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传播方式、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让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危害,学会正确的防护方法。
从《食物的营养》到《食物到哪里去了》,再到《肠道传染病》,学生逐渐从食物的营养成分过渡到食物的消化过程,最后了解肠道健康的重要性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而《我们的呼吸》和《呼吸道传染病》则侧重于呼吸系统的介绍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形成知识上的递进关系。
五课都围绕健康主题展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掌握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①知道六大营养素功能,描述消化呼吸器官组成; ②解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原理(如肺泡表面积大适应气体交换)。
探究实践 ①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唾液酶分解淀粉; ②用气球、塑料瓶制作肺部呼吸模型; ③分析传染病传播数据绘制统计图。
科学思维 ①通过类比水管系统理解血液循环与呼吸; ②利用转化观解释“食物→能量→生命活动”的关联。
态度责任 ①形成均衡饮食、科学防护的健康观; ②意识到吸烟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宣传垃圾分类减少疾病传播。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主导,对人体内脏位置模糊,易混淆气管与食管功能。
2.认知基础:已知“人体需要呼吸”“饭前洗手防病”,但缺乏消化吸收路径的系统认知。
3.学习难点:理解“消化是物理研磨与化学分解结合”“肺泡扩散作用抽象”。
七、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营养侦探社 第18课 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理解人体必需营养素。 ①分组用碘酒测淀粉、挤压法辨脂肪; ②绘制“三餐营养雷达图”(数学统计+美工设计)。
活动2:消化道大冒险 第19课 模拟食物消化路径,理解器官分工。 ①PVC管组装消化道模型(食道→胃袋→肠迷宫); ②嚼馒头记录甜味变化,观察淀粉酶作用。
活动3:病毒阻击战 第20、22课 探究传染病传播途径,制定防护手册。 ①荧光粉模拟病菌传播实验(暗室UV灯观察); ②分组设计《七步洗手法》海报(生物+美术跨学科)。
活动4:呼吸制造局 第21课 制造肺呼吸动态模型,揭示气体交换机制。 ①气球+塑料瓶模拟膈肌运动; ②石灰水对比实验检验呼出气体CO 增加(科学+工程融合)。
八、教学方法
1.角色代入法:学生扮演“小肠绒毛”“肺泡”,通过动作模仿理解表面积扩大的意义。
2.问题链驱动:
层级问题:
“吃下去的苹果如何变成粪便?”(宏观观察)→“如何证明胃液分解食物?”(实验设计)→“小肠褶皱对吸收有何意义?”(模型分析)。
3.可视化教学:使用AR软件3D演示肺泡气体交换,突破微观认知瓶颈。
九、学习方法
1.类比学习:将血液循环比作“快递运输网”,营养物质为“货物”,红细胞为“配送员”。
2.项目式学习:以“设计校园健康宣传站”为总任务,分阶段完善营养食谱、疾病防御方案。
3.错例辨析法:讨论“剧烈运动后直接躺下”等错误行为,通过心肺负荷实验纠正认知。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评策略(教-学-评一体化):
1.过程性评价(60%):实验操作规范性、健康宣传方案创意性、“消化工厂”模型结构完整性。
2.终结性评价(40%):健康周汇报展示(包含数据图表、模型演示、预防手册)。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人体消化大冒险"
实验记录准确性 完成1-2个消化过程记录,有基本器官标注 完成3个阶段记录,能解释食物变化(如淀粉→麦芽糖) 全流程记录,附定量数据(如淀粉液体积变化)
角色扮演参与度 模仿动作但互动较少 准确模仿器官功能并提出1个问题 创造新角色(如肠绒毛),主动补充课外知识
问题发现能力 能复现教材问题 发现1个新问题(如胃酸过多影响) 提出可实验验证的猜想(如不同温度对消化速度的影响)
活动2“消化道大冒险”:
评价维度 ★(基本达标) ★★(良好体现) ★★★(创新突破)
模型构建 消化道具位置正确,无明显错误。 标注器官名称,演示食物流动路径。 添加胃液模拟装置,动态展示化学消化。
实验记录 记录馒头味道变化,缺少时间标注。 分时段记录甜味强度,附简要结论。 结合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变化,图文并茂。
活动3:"呼吸保卫战"
模型制作完整度 完成肺部/横膈膜单一模型 动态模拟呼吸双过程 增加创新结构(如肋间肌连杆装置)
数据对比分析 发现静止/运动呼吸频率差异 定量统计氧耗量差异 建立呼吸频率与心率变化关联性公式
空气质量报告 列举3种污染物 分析污染物来源及短期影响 提出校园空气净化可行性方案
活动4:"传染病防御小卫士"
应急处置模拟 完成基础流程操作 发现演练中2处漏洞 设计多场景交叉感染防控方案
海报设计质量 包含3项防护知识点 运用数据图表强化说服力 结合AR技术展示病原体传播路径
案例迁移能力 说明1种传染病防御原理 对比分析3类传染病异同 提出针对变异病毒的预防新策略
十一、作业设计
活动1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记录一日三餐食物,分类标出营养素。 ★:分类正确3类; ★★:全对+标注每日饮水量; ★★★:附加营养改进建议(如增加膳食纤维)。
提升作业 用食用油、纸测试脂肪,拍照记录实验步骤。 ★:完成实验; ★★:正确解析油渍现象; ★★★:撰写实验报告(含原理分析)。
拓展作业 采访医护人员,制作《家庭营养误区》小报。 ★:收集2个案例; ★★:采访记录+分析; ★★★:设计针对性改进方案(如老人补钙食谱)。
活动2:呼吸探秘
基础作业 用塑料袋捕捉呼出气体,记录与空气的不同现象(可拍照) ★记录1种现象 ★★记录2种现象并文字描述 ★★★用碘伏/蜡烛验证CO 并制作对比表
提升作业 设计鱼鳔模拟实验(气球+吸管),说明鱼类呼吸与人类的异同 ★完成装置搭建 ★★描述3种现象差异 ★★★用流程图解析鱼类双重呼吸原理
拓展作业 绘制“肺与血液气体交换”思维导图,标注氧气/CO 路径 ★简单图文结构 ★★标注关键细胞结构(肺泡/红细胞) ★★★加入缩放机制(如高原反应)
活动3:健康保卫战
基础作业 统计家庭一周饮食习惯,用星级评价健康指数( =油炸食品次数) ★完成3天记录 ★★完成7天记录+简单分析 ★★★提出改善计划并追踪验证
提升作业 模拟“飞沫传播”实验(喷壶+荧光粉),拍摄并分析传播范围 ★完成模拟操作 ★★定量测量距离影响 ★★★设计防护装置并测试效果
拓展作业 采访校医整理5条校园高发疾病数据,制作年度健康日历 ★收集3条数据 ★★完成数据可视化(柱状图) ★★★提出季节性防病方案并实施反馈
活动4:工程师行动
基础作业 用废旧材料制作消化系统立体书(标注器官名称) ★完成3个器官结构 ★★互动设计(如食物移动拉条) ★★★加入酶作用原理动态演示
提升作业 设计智能口罩方案,说明功能模块(至少2种技术应用) ★文字描述功能 ★★绘制概念图(材料/传感器) ★★★制作功能原型并实地测试
拓展作业 撰写《未来城市呼吸系统》科幻短文,融合生态与科技元素(500字) ★完整故事架构 ★★包含3项科学原理应用 ★★★提出碳中和创新解决方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