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三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4单元《植物的繁殖》
单元主题 生命的延续密码——探秘植物繁衍的智慧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生命的延续密码——探秘植物繁衍的多样智慧
二、单元情景
“校园植物繁殖实验室”
学生扮演“植物科考员”,在科学课中建立“植物繁殖实验室”,通过观察、实验、种植活动,探究植物多样化的繁殖方式,完成一本《校园植物繁殖档案》,最终通过“植物繁殖博览会”展示研究成果。
三、课标分析
1.核心概念: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概念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2.学习内容:
(1)8.1 植物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繁殖
(2)8.4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逐代传递
3.学段目标(3-4年级):
1.描述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2.通过实验验证植物营养繁殖的条件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植物的花》、《植物的果实》、《种子发芽了》、《植物的“分身术”》四课。
第11课《植物的花》主要介绍植物花的构成部分,包括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通过解剖桃花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直观了解花的内部结构,并认识到花是植物繁殖的重要器官。
第12课《植物的果实》聚焦于植物的果实,介绍果实的构成及其作用。学生将学习果实如何保护种子、帮助种子传播等,并通过观察不同果实的构造,理解果实与种子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13课《种子发芽了》深入探讨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如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并亲手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
第14课《植物的“分身术”》介绍植物除种子繁殖外的其他繁殖方式,如分株繁殖、扦插繁殖等。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这些繁殖方式的特点和过程,认识到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植物的花》为后续课程提供了基础知识。学生了解了花的构成和作用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果实和种子的来源及作用。《植物的果实》是对《植物的花》的延伸和补充。果实是花受精后发育而来的,它保护了种子并帮助种子传播,因此与花有着密切的联系。《种子发芽了》则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是学生对植物繁殖过程理解的深化。同时,它也为学生理解植物如何通过种子繁殖后代提供了实践基础。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和根/茎/叶繁殖; 2. 理解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适宜温度。
科学思维 1.能归纳植物的共同特征; 2.能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
探究实践 能独立设计种子萌发实验; 学会扦插月季的规范操作。
态度责任 萌发对生命延续的敬畏感; 树立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意识。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对植物繁殖认知碎片化,易混淆“种子传播”与“繁殖方式”。
2.认知基础:已掌握“植物由根茎叶组成”,但对花、果实功能及无性繁殖缺乏系统认知。
3.学习难点:营养繁殖的生物学原理(细胞全能性)需简化解释。
七、学习活动
花之密语 《植物的花》 解剖花结构,理解授粉过程。 用放大镜观察百合花,制作“花的护照卡”(标注雄蕊、雌蕊、花瓣)。 美术
果实直播间 《植物的果实》 探究果实与种子的功能协同性。 对比苹果与蒲公英果实,实验验证果实对种子的保护/传播作用(如模拟风力传播)。 物理
种子的诞生 《种子发芽了》 实证水、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分组设计对比实验(A组:缺水;B组:低温;C组:正常条件),每日记录绿豆发芽率。 数学统计
分身实验室 《植物的分身术》 掌握扦插技术及原理。 每人扦插一株多肉植物,对比“土培”与“水培”生根速度,绘制《生根观察日记》。 劳动教育
八、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以“完成《校园植物繁殖档案》”为主线,分阶段设置任务(如“破解花的授粉密码”“设计种子生存挑战赛”)。
2.实验探究法:通过“种子萌发条件对比实验”渗透控制变量思维;
3.情境模拟法:创设“植物克隆工厂”角色扮演,模拟植物工厂化扦插流程。
九、学习方法
1.五感观察法:用嗅觉分辨花朵气味吸引昆虫,触觉感知果实表面纹理对传播的适应性。
2.类比迁移法:将植物“分身术”类比人类医疗中的器官移植,理解再生能力。
3.项目式协作:四人小组分工(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材料员)完成扦插实验。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1.过程性评价:学习单完成度、实验操作规范性、合作参与度(占比60%)。
2.终结性评价:实验报告的科学性和创意性(占比40%)。
(二)分活动评价表
花之密语 观察记录 能描述花的特征 能解释花的传粉方式 能设计实验验证传粉效果
果实直播间 实验操作 能解剖果实 能描述果实的结构 能分析种子传播方式
种子的诞生 实验设计 能设计简单实验 能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能总结种子发芽条件
分身实验室 实验操作 能进行简单繁殖实验 能记录繁殖过程 能创新繁殖方法
十一、作业设计
(一)活动1:植物的花
1.分层作业设置
(1)基础作业:画一幅花的素描图。
(2)提升作业:写一篇关于花的传粉方式的短文。
(3)拓展作业:设计一个模拟传粉过程的实验。
2.评分标准
基础作业 图画基本形状正确,但细节缺失。 2. 未标注花的特征。 1. 图画清晰,标注了花的几个主要特征。 2. 使用了简单的文字描述。 1. 图画精细,详细标注了花的特征。 2. 描述准确,使用了科学术语。
提升作业 短文简单,缺乏逻辑和细节。 2. 未使用科学术语。 1. 短文结构清晰,描述了花的几种传粉方式。 2. 使用了科学术语。 短文逻辑严谨,详细解释了传粉过程,使用了多种科学术语。
拓展作业 实验设计简单,缺乏创新性。 2. 未考虑变量控制。 1. 实验设计合理,考虑了基本变量控制。 2. 提出了初步的实验方案。 1. 实验设计复杂,创新性强,考虑了多种变量控制。 2. 提出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二)活动2:植物的果实
1.分层作业设置
(1)基础作业:描述一种果实的结构。
(2)提升作业:制作一个果实传播种子的模型。
(3)拓展作业:探究不同果实的种子传播方式。
2.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描述简单,缺乏细节。 2. 未使用科学术语。 1. 描述基本结构,使用了部分科学术语。 2. 简单解释了果实的功能。 1. 描述详细,使用了准确的科学术语。 2. 解释了果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提升作业 模型简单,未能准确展示果实传播过程。 2. 未标注关键结构。 1. 模型较为准确,展示了果实传播过程。 2. 使用了简单的文字说明。 1. 模型复杂且准确,展示了多种果实传播方式。 2. 使用了详细的文字说明和科学术语。
拓展作业 探究简单,仅观察一种果实。 2. 未记录数据。 1. 探究几种果实,记录了基本数据。 2. 提出了初步的分析。 1. 探究多种果实,记录了详细数据。 2. 进行了数据分析,提出了结论。
活动3:种子发芽了
1.分层作业设置
(1)基础作业: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2)提升作业:设计一个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
(3)拓展作业:分析不同条件下种子发芽的效果。
2.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1. 记录简单,缺乏细节。2. 未标注时间或条件。 1. 记录了基本的发芽过程,标注了时间和条件。 2. 使用了简单的文字描述。 1. 记录详细,标注了所有重要条件和时间。 2. 描述准确,使用了科学术语。
提升作业 实验设计简单,缺乏变量控制。 2. 未考虑对照实验。 1. 实验设计合理,考虑了基本变量控制。 2. 设计了对照实验。 1. 实验设计复杂,创新性强,考虑了多种变量控制。 2. 设计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拓展作业 分析简单,未使用图表。 2. 未提出结论。 1. 分析较为详细,使用了基本图表。 2. 提出了初步结论。 1. 分析非常详细,使用了多种图表。 2. 提出了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四)活动4:植物的“分身术”
1.分层作业设置
(1)基础作业:记录一种植物繁殖的过程。
(2)提升作业:设计一个创新的植物繁殖方法。
(3)拓展作业:进行多种植物的繁殖实验,比较繁殖效果。
2.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1. 记录简单,缺乏细节。2. 未使用科学术语。 1. 记录了基本的繁殖过程,使用了部分科学术语。 2. 简单描述了繁殖方法。 1. 记录详细,使用了准确的科学术语。 2. 描述了繁殖方法的科学原理。
提升作业 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性。 2. 未考虑可行性。 1. 方法较为创新,考虑了基本可行性。 2. 提出了初步的实施步骤。 1. 方法复杂且创新,具有高度可行性。 2. 提出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结果。
拓展作业 实验简单,仅观察一种植物。 2. 未记录数据。 1. 实验较为多样,记录了基本数据。 2. 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分析。 1. 实验多样且详细,记录了所有重要数据。 2. 进行了深入的数据分析,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星级评价,激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不断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