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学年度湖南省宁乡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年学年度湖南省宁乡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22:0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年学年度湖南省宁乡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2025.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顾颉刚指出,先秦时期,最初只有“侯”与“男”被认定为爵位,“伯”最初指宗族中的“大宗”。随后,数个诸侯国的领袖也被称为“伯”,后又转为“霸”;“子”本指诸侯之子,后来未成年的领主及“蛮夷”的酋长等未受王正式任命的领袖也被称为“子”。这种演变反映出(  )
A.分封制度的不断强化 B.宗法观念的逐渐淡化
C.贵族政治的全面崩溃 D.政治秩序的复杂变动
2.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下令迁徙数十万贫民充实河套以南地区;第二年,在适合畜牧的北方边县将种马借给牧民三年以繁衍马匹,并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第三年,派遣数十万士卒在北方边郡戍田。这些措施旨在(  )
A.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 B.促进边疆的民族融合
C.集聚力量解决北方边患 D.缓解内地的人口压力
3.对于西晋以来的“五胡内迁”,有学者指出:“五胡主动汉化,并非忘记祖先和自我矮化,而是拥有超越部落政治、建设超大规模政治体的雄心。”该学者认为,“五胡内迁”(  )
A.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观念 B.旨在实现政治统一目标
C.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D.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4.“脚钱”是指官方水陆运输所产生的费用,其中运输赋税钱物是核心内容。下表反映的是唐朝后期江南至关中/关东运输脚价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唐朝(  )
时间 地域 运物 方式 容量(斗) 价格(文)
宝应二年(763年) 江淮至渭桥(长安近郊) 米 水运 1 70
广德二年(764年) 扬州至河阴(古汴河口) 米 水运 1 120
贞元二年(786年) 江南至京师 米 水运 1 200—300
咸通七年(867年) 江南至京师 米 水运 1 700
A.国家统治危机的日益加剧 B.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失衡
C.水运是货物运输主要方式 D.赋役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5.北宋苏轼曾被贬到海南儋州为官,制墨名家潘衡追随他到此,并夸言“尝为子瞻(苏轼)造墨海上,得其秘法”,结果“人争趋之”;当地一位做环饼的老妇人请苏轼作诗,苏轼写下“纤手措来玉色润,碧油煎出嫩黄金”的诗句后,环饼生意随之兴旺。这反映了北宋(  )
A.文化名人有强大的品牌效应 B.海南当地手工技术水平高超
C.贬谪官员主导区域经济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6.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这引起了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对以银为币和赋税征银问题发表了不少看法,见表1。这些主张(  )
表1
代表人物 主张
黄宗羲 “当今之世,宛转汤火之民,即时和年丰无益也,即劝农沛泽无益也,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
顾炎武 “田野之氓,不为商贾,不为官,不为盗贼,银奚自而来哉!”
王夫之 “其物愈多,而天下愈贫",使";财亟聚于上,民日贫馁而不自知。”
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趋势 B.意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C.强调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体现了传统儒学价值观
7.清代政府官员普遍依靠绅士辅佐,维系地方社会秩序的持续稳定。1910年在长沙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民变中,清政府用行政手段严惩肇事绅士,使官绅关系产生裂痕。武昌首义后,湖南成为第一个响应起义的省份,谭延闿等新绅士也在对清政府预备立宪进程缓慢的失望中倒向革命。这一时期官绅关系的变化(  )
A.意味着地方自治势力已替代清廷统治
B.体现革命派与立宪派矛盾已不可调和
C.折射出清政府统治根基出现严重动摇
D.反映传统社会治理模式仍有强大活力
8.图1为1927年1月毛泽东在湖南湘潭调查农民运动时与基层党员的对话。这段对话可用于佐证(  )
徐鉴堂问:“二民主义反得不?” 毛泽东问:“何以叫二民主义?” 徐鉴堂说:“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在宁乡并不实行,有人要求平粜出存谷,就会被团防局解到县里,送进了班房。”
图1
A.农民阶级缺乏政治觉悟 B.土地革命具有现实依据
C.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D.国民革命深入农村地区
9.下图为1934年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刊载的名为《遵命天子》的漫画。该漫画(  )
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复辟逆流 B.促进了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实质
10.1954年赫鲁晓夫访问中国时与刘少奇提及希望中国加入“经互会”。毛泽东得知后,表示“如果稀里糊涂挂上钩,将来的麻烦会不堪设想”。之后,毛泽东也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了不加入“经互会”。毛泽东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
A.担心与西方国家关系受影响 B.中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薄弱
C.对经互会运作模式的不认同 D.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需要
11.据统计,1979年到1986年8年间,西部地区调出的人数达97万人,其中大部分是专业技术干部,东部地区净流入53万人,“孔雀东南飞”逐渐成为一种人口流动的趋势。与此同时,“跳槽”和“下海”成为流行语。这主要是由于(  )
A.中国的经济重心向东部转移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有序推进 D.城市现代企业制度完全建立
12.公元前3世纪,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出现了诸神混合的现象。国王托勒密一世在此建立了塞腊皮神庙,用来供奉三位一体的神,这个神就是诸神混合的结果,尤其能够表示希腊诸神和埃及神的混合。这主要是由于(  )
A.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B.印欧语族的大规模迁徙
C.地中海沿岸商业贸易的繁荣 D.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融
13.14世纪,“国王的骑士”制在英国兴起,王国内某些富有且声誉良好的人士成为国王扈从,他们不接受英王室的封土或制服,而是从财政署获取年金,数额一般为40—60英镑;国王的从骑士和随从也在获取货币报酬后以扈从身份为国王作战。这反映当时英国(  )
A.王国分裂隐患已经埋下 B.城市商品经济得以发展
C.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封君封臣关系趋于稳定
14.1511年,尼德兰人伊拉斯谟的《愚人颂》出版并畅销,他宣称:“我们就是傻子,我们在教廷里头就成了傻子。而我们这些傻子,这些愚人,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才是最值得歌颂的。”据此可知,伊拉斯谟的主张(  )
A.传播了革命理念 B.蕴含了理性精神
C.倡导了信仰自由 D.宣扬了阶级平等
15.1948年,英国殖民官员向伦敦报告:“大量非洲人士兵……在军队里服役……归来以后,他们就加深了总的不安状态。这些非洲人由于和其他民族包括欧洲人的接触……成为反对当局的全民运动的主要力量。”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
A.推动了非洲的民族解放 B.开启了非洲的思想启蒙
C.终结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消除了欧洲种族优越论
16.从金本位贸易体系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数字贸易与“一带一路”合作,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权力结构与规则体系不断重塑。当前,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单边主义与地缘冲突却持续冲击世界经济。这表明(  )
A.传统全球化模式已经完全瓦解 B.区域合作消除了全球经济风险
C.政治经济因素共同塑造全球化 D.技术进步主导全球化的新方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在京师兴办太学,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成绩好的可为郎中。有特别优秀的,则奏明天子,加以重用。如若不学下材,则将其罢免。武帝还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之官,诸生必须好孝悌和“明经饬行”。宣帝时,韩延寿为东郡太守,“修治学官,……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郡国以下,县、邑曰校,乡曰庠,设经师一人。名儒、经师传授的弟子也越来越多。董仲舒的再传弟子眭孟,传授《公羊春秋》,弟子达百余人。到东汉时期,太学生多至三万余人,郡国学遍于全国各地,私人办学,经师教授学生有些甚至多达万余人。
——摘编自《科教文汇》
材料二
从1927—1937年,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教育部组织法》《大学组织法》《中学规程》《小学规程》《职业学校规程》等法规,涉及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和教育管理等多方面。同时明确规定,“外国人及宗教团体设立之学校”均属“私立学校”,受教育行政机关之监督及指导。为改变高等学校“质量低下”的状况,国民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整顿,全面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七七事变后,中国的教育事业遭受巨大损失,国民政府采取多种应变措施积极应对。截至1946年,全国中等学校在校学生达187.9万人,全国小学在校学生超过2300万人,全国专科以上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达15.5万人,相比于1912年均有显著提升。
——摘编自田正平《国民政府初期对高等教育的整顿(1927—1937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学校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的发展成就,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8分)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96—1815年间,到美国的欧洲移民平均每年仅约3000人。因此,美国在一些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开始制定吸引外来移民的鼓励政策。1864年,美国国会制定了《鼓励外来移民法》,吸引了大量外国人特别是西欧人移居美国。1820—1880年间,约有1100万名西欧、北欧移民来到美国。此时的美国基本上处于自由移民期,对移民普遍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
——摘编自郭哲、王晓阳《美国的人才吸引战略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40—1944年,美国人口增长了4.7%,但全美高校同期授予的各种学位却减少了30%~50%。1952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移民法,规定在优先移民群体中,有50%的名额被用于“受过高等教育,有技术培训的经历、专业化经验或特殊才能”的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该法禁止任何支持共产党组织的人或亲共人士入境。
——摘编自梁茂信《冷战与美国人才吸引机制的形成(1945—1960)》
(1)根据材料一,简析19世纪外国移民给美国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1952年移民法相较于1864年移民法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 时间 评论 备注
孟子 战国时期 墨翟之言盈天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是禽兽也。 —
司马迁 西汉汉武帝时期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墨子生活时代)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史记》无墨子传。记述墨子仅20余字,附于《孟子苟卿列传》末尾
裴松之 (史学家) 南朝宋 墨翟……见用(擅于制作)于时,乃有益于世。 本段见于《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对能工巧匠马钧的评述。
朱熹 南宋 (评孟子抨击墨子“无父”)若君素与他人不分先后……便是“无父”,但认为墨子“只是见偏了,犹自是道理在。” 赞同孟子观点,但认为墨子并非不知“孝”,只是在孔子“泛爱众”的基础上多走一步。
宋濂(朱元璋时期的文臣) 明初 墨者,强本节用之术也。 —
李贽 明后期 (评墨子“兼爱”)故兼者,圣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 —
——摘编自《孟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中有关墨子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史论结合)
2024—2025年学年度湖南省宁乡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A A D C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B B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答案】(18分)
(1)特点:类别多样,公学私学并行发展;范围广,中央和地方广泛设置;课程内容多样,以儒学经典为主。(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4分)
影响:巩固扩大了儒学影响;有助于巩固西汉统治;培养人才,繁荣科技文化。(每点2分,共6分)
(2)发展成就:教育规模发展扩大;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收回了教育主权。(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4分)
存在的问题:国民党对教育进行专断控制;教育普及度低,总体水平不高。(每点2分,共4分)
18.【答案】
(1)影响:促进了美国边远地区的开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技术和国内市场;丰富了美国的社会文化。(每点2分,共计6分)
(2)主要变化:优先移民群体倾向于专业、技术人才;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每点2分,共计4分)
原因: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美国高技术劳动力的缺乏;冷战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主要变化”与“原因”需对应赋分。)
19.【答案】(16分)
示例
观点:古代不同时期对墨子的评论反映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变迁。(2分)
说明:战国时期:孟子批判墨子兼爱思想“无父”,视其为禽兽。当时百家争鸣,儒家强调伦理等级秩序,墨子兼爱主张打破亲疏贵贱,与儒家理念冲突,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强力抨击,以维护儒家正统伦理观。(3分)
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对墨子记载简略且附于他人列传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正统思想,墨家等学说受冷落,在史学记载上地位被边缘化。(3分)
南宋时期:朱熹虽认同孟子对墨子的部分批判,但也承认墨子观点有其道理。理学在融合佛道思想基础上对传统儒家思想发展创新,此时学术氛围相对包容,对不同思想有更理性的审视。(3分)
明后期:李贽肯定墨子兼爱思想。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凸显,传统儒家伦理秩序受冲击,李贽等进步思想家追求个性解放、平等,从墨子兼爱思想中寻找思想资源。(3分)
总之,对墨子的评论变化与各时期社会主流思想演变紧密相关,是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在思想领域的映射。(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