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雄安新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雄安新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22:0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雄安新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基址下埋有7具人牲,商代殷墟宫殿宗庙区殉人坑达191座。西周建立初期,在周公的建议下取消了人殉、人牲制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周初统治者(  )
A.重视农业生产 B.发展了敬天保民思想
C.拥有人文意识 D.废除了夏商政治制度
2.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出奔他国的情况。其原因包括(  )
人数 涉及周王室和20多个诸侯国,总计出奔280多人次
阶层 主要为上层贵族,包括国君、室子弟、卿大夫等
流亡地 大国、邻国和敌国,其中投奔敌国是春秋时期的常见现象
流动性质 多数为被迫流动
①阶级关系的变化 ②人才流动的加速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列国纷争的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秦军“锐士”训练体系吸收赵国骑兵战术,骑兵的鞍马装备与赵国骑兵高度相似。云梦秦简《军爵律》显示,斩首授爵制融合了楚国“执珪”爵位体系,灭楚后新增“执帛”等爵名。这可以说明秦朝(  )
A.集权体制逐步建立 B.法家成为主流思想
C.国家治理策略务实 D.注重整顿社会风俗
4.西汉晚期,东海王氏一族连续三代有五人被举孝廉。东汉中期,弘农杨氏举荐门生二十余人,汝南袁氏四世五公。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察举制的影响式微 B.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门阀政治已经形成
5.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中原汉人制作“胡炮肉”“酪酥”等胡食的方法。《魏书》记载了拓跋部“分土定居,计口授田”。这些记载体现出(  )
A.民族交融双向互动 B.农业家庭式劳作发展
C.南北文化交流交融 D.区域经济补充性增强
6.唐朝长庆年间,翰林院的翰林承旨王起“一岁草诏四百七十道”,相当于日均1.3道核心政令,远超中书省产出。敦煌文书《唐职员令》残卷载有“凡敕书经枢密使贴黄,方付中书施行”,证实唐朝后期枢密使通过“贴黄”权否决外朝政令。由此推知,当时(  )
A.宰相的任用范围扩大 B.行政中枢制度发生异变
C.决策权与行政权分离 D.中央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7.《宋会要辑稿》记载画工需“先阅坊肆百日”方可动笔。1096年创作的山西开化寺壁画虽绘佛本生故事,但其市井场景完全移植自汴京,如《善友太子渡海图》商船形制与《清明上河图》一致。这反映出,当时(  )
A.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B.理学影响扩大
C.绘画新体裁的发展 D.世俗文化兴盛
8.苏州潮州会馆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制定《绸缎交易章程》,规定“凡同业定价,须由会馆公议,私降三厘者罚银十两”。该章程将绸缎按品质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别限定利润率。这说明会馆(  )
A.负责协调各商帮的利润分配 B.主要功能是调解商业纠纷
C.是政府特许的垄断贸易机构 D.具有规范商业秩序的作用
9.顾炎武的《日知录》在考证历代制度时,反复引用《尚书》《春秋》作为评判标准。例如论田赋改革,以《孟子》“什一而税”为理想税率,批评明代赋税违背“三代之法”。这说明顾炎武(  )
A.倡导经世致用 B.革新传统儒学 C.提倡个性解放 D.反对赋税改革
10.1915年《青年杂志》宣言称“改造青年之思想”;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会议记录中明确提出“批判孔教”,1919年其卷首语改为“拥护德赛两先生”;1920年上海重印版《新青年》删除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增加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反映了(  )
A.社会改造道路的探索 B.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扩大
C.士人观念的除旧布新 D.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11.故宫博物院在对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中,针对传统青砖返碱问题,故宫古建部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开展材料分析,发现“砖体原料含盐量超标”是主因。基于此,制定了《故宫青砖烧制技术规范》,要求河北窑厂采用明代“澄泥法”改良配方。由此可知,文化遗产保护应(  )
A.关注文物的完整性 B.坚持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C.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D.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12.下表为楔形文字在西亚的传播。其反映出(  )
族群(时代) 传播
苏美尔人 乌鲁克泥板上的楔形文字最初仅记录谷物交易数量
阿卡德人 将楔形文字改造为表音符号
埃兰人 将楔形文字与本地线形文字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埃兰楔形文字
赫梯帝国 用楔形文字记录印欧语系语言,形成双语对照文献
波斯帝国 大流士一世在贝希斯敦铭文中使用三种楔形文字变体(古波斯、埃兰、巴比伦)
希腊化时代 乌鲁克学者用楔形文字注释天文数据
A.两河流域文字实现统一 B.多元文化交融互动
C.地理环境影响文化传播 D.西亚文明起源多元
13.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派遣使团前往金地国(今缅甸),并携佛教经典传播。斯里兰卡《大史》记载,僧伽罗商人以巴利文佛经交换暹罗(今泰国)沉香。这体现了,古代印度文化(  )
A.以商贸活动为传播媒介 B.影响区域文字的发展
C.对东南亚产生重要影响 D.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
14.公元前312年至前63年的叙利亚地区,希腊神祇宙斯与西亚主神巴力被融合为“宙斯—巴力”信仰。叙利亚杜拉—欧罗波斯遗址的壁画显示,宙斯以手持闪电和公牛的形象出现,与巴力的象征符号公牛角结合。这反映了,当时(  )
A.早期区域文化的形成 B.东西文化的交融
C.古代希腊文化的发展 D.海上民族的迁徙
15.1807年,普鲁士改革家施泰因在《拿骚备忘录》中反思:“帝国躯壳的破碎,反而让德意志人第一次意识到共同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民间歌谣开始出现“从马斯到默默尔,从埃施到贝尔特(德意志传统疆域四至)的传唱”。这反映出,当时德意志(  )
①民族意识的成长 ②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③统一条件的成熟 ④着力重构政治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华工们用竹篾编成神龛,以铁路枕木雕刻神像,每月初一、十五集体祭拜。铁路竣工后,旧金山华埠出现了关帝庙,庙内存有粤剧戏班使用的道具。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实施后,这些庙宇成为华人传授“四书”的场所。这可用于说明(  )
A.美国主流文化得到重构 B.美国移民社会文化多元
C.华工致力传播中华文化 D.海外华人坚守自身文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晚唐时期,河北藩镇武职僚佐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代为将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武职僚佐在各藩镇间的迁转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当时,河北藩镇武职僚佐通过正常渠道进入朝廷为官的机会和唐廷派入河北藩镇任职的官员都不多。魏晋以来,全国最著名的大士族“四姓”中崔、卢、李都在河北。士族具有血缘性和地域性两大特征,是一种地方性的社会力量。中晚唐时期,以藩镇节度使、军将为代表的职业军人家族,取代传统的世家大族,成为在地方上最有势力和影响的力量。但河北世家大族仍是不可忽视的势力,他们多人于藩镇中任职。河北地区的士子仍以科举为仕进正途,与其他地区并无二致。许多士子在科举中第后,又回河北任职。安史之乱后,由于战乱和政局的动荡以及人才的流失等因素,河北地区学术文化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的影响,但在河北藩镇统治下经济一直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一定的起色。由于独特的地缘因素和历史原因,河北地区在唐王朝的极盛时期就已经深受少数民族影响。安史之乱时,幽州和营州境内的内附少数部落随叛军南下,散居于河北各地。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虽然深切浸染河北当地的文化生活和风习,但中原传统文化的内核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民族交融始终是河北诸民族的共同趋势。
——摘编自冯金忠《唐代河北藩镇与地域社会》
(1)根据材料,概括中晚唐时期河北藩镇的统治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晚唐时期河北藩镇统治特点的成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古巴雪茄的编年史
时间 概况
16世纪初 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开始向欧洲批量出口烟草,这种被美洲原住民称为“Cohiba”的植物叶子迅速成为殖民者眼中的“绿色黄金”
18世纪初 殖民政府通过《皇家垄断法令》严格控制烟草贸易,要求古巴烟叶须运往塞维利亚加工;烟田里的大量奴隶全年辛苦劳作
18世纪中期 英国占领哈瓦那期间,海军上将乔治·波科克将大量雪茄运回伦敦,引发贵族阶层的抢购风潮;“雪茄烟雾缭绕的英国俱乐部里,美洲独立议题的讨论热度堪比烟头余温”
1851—1860年 英国从古巴年均进口雪茄1.2亿支
1868——1898年 古巴独立战争期间,雪茄卷制师将革命指令藏入雪茄茄标夹层,通过烟草运输网络建立全国联络站。起义军将领安东尼奥·马塞奥更提出“每支雪茄都是射向殖民者的子弹”
1896年 捷克画家阿尔丰斯·慕夏为蒙特克里斯托雪茄设计的海报,将欧洲新艺术运动风格与古巴图腾融合
20世纪20—30年代 纽约哈莱姆区的非洲裔爵士乐手发展出“湿茄”吸法———用加勒比地区的朗姆酒浸润茄帽
20世纪60年代以来 古巴革命政府将科伊巴雪茄指定为国礼
——整理自(加)马特奥·斯佩兰扎《古巴雪茄手册》、徐传快等《烟草密码》等
提取材料的全部或部分信息,以“古巴雪茄”为主题,自拟论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荀子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提出“分何以能行?曰:义”“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君主需“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官吏依职责“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荀子强调“君者,善群也”,君主作为治理责任主体,需“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他还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此外,荀子主张“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
——摘编自林桂榛《论荀子性朴论的思想体系及其意义》等
材料二
韩愈在《原道》中提出“尧—舜—孔—孟”的道统谱系,将荀子排除在外,两程继承此说。程颐指出:“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他认为,若人性本恶,则无法建立理学所依赖的“理”之本体。南宋以来,儒学以“四书”为主要文献依据。苏轼批评“李斯焚书坑儒皆出于荀卿”,朱熹更称“荀卿之学,流为申韩”。
——整理自朱汉民《宋明理学通论》
材料三
康有为指出:“荀子之礼学,乃乱世之宪法,非大同之制。”谭嗣同称:“荀子冒孔之名,败坏孔道,提倡礼乐刑政,沦为束缚百姓之具。”梁启超更指荀子“全属申韩法家”,认为其学说与李斯、韩非一脉相承,导致秦政暴虐。后来,梁启超回忆:“吾辈欲推翻乾嘉考证学,故以‘擒贼先禽王’之术攻荀子。”
——摘编自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荀子有关社会治理的思想。(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理学内部“抑荀”现象形成的原因。(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对荀子批判的合理性与局限性。(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79年复旦大学等四校联名发表《给高等学校一点自主权》公开信,呼吁打破行政干预。1981年我国恢复自费留学制度,1985年设立“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至1989年累计派出9.6万人,其中70%集中于计算机、材料科学等领域。1984年教育部实施人事、财务、招生等“五权下放”,北京大学等15所高校试点校长负责制。同年启动“七五”重点学科规划,重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等应用型学科。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86年“863计划”将高校纳入高新技术研发体系。1985年后武汉大学等校试点通识教育,清华大学引入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北京大学1987年设立社会实践学分,探索启发式教学。
——摘编自郝克明《当代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等
材料二
哈佛大学1982年《核心课程报告》要求本科生必修跨学科课程,推广“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1983年美国学者在《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指出:“平庸的教育正在侵蚀国家竞争力”,要求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企业界要求高校培养具备“系统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新型人才。这种需求推动麻省理工学院等校建立“工程系统部”。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刺激美国启动“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要求斯坦福、伯克利等高校加强微电子学科建设。
——整理自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美)罗杰·盖格《美国高等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美大学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6分)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雄安新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B A B D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B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答案】
(1)统治特点:政治军事结构上的世袭性、封闭性与内部流动性;对于中央,有较强的独立性;士族与军人集团共治,军人集团主导;士人地方化;民族交融。(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成因:唐朝中央集权的衰弱;地域性的世家大族在河北根基深厚;藩镇拥兵自重,经济赋税自留;安史之乱导致河北动荡,职业军人集团形成;河北毗邻游牧民族南迁,民族杂居相处。(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18.【答案】
示例:
论题:古巴雪茄见证了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3分)
阐述: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大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西班牙人将烟草引入欧洲,这种“绿色黄金”便纳入了全球贸易网的旅程之中。西班牙实行垄断贸易,烟草成为跨大西洋贸易的核心商品之一,这折射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古巴雪茄作为初级产品,纳入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之中。随着全球贸易网的发展,19世纪,古巴雪茄的对外贸易量猛增。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古巴雪茄随着贸易来到欧美其他地区,也承载了文化交流功能。1896年慕夏的海报设计,体现了欧洲艺术运动与古巴图腾的融合。20世纪的文化交融更显多元,非洲裔美国爵士乐手创制发展出“湿茄”吸法。
总之,从殖民时期的贸易商品到当代文化符号,古巴雪茄的全球化历程折射出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文化交融的复杂进程。(9分)
19.【答案】
(1)思想:以礼义划分社会角色,实行专业化分工;礼法并施,隆礼重法;君主需承担组织社会的责任,爱民;薄赋税。(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原因:儒学道统谱系建构将荀子边缘化;荀子性恶论与理学的本体相冲突;理学家对“四书”的推崇;宋代大兴文治,荀学与法家思想关联而遭贬斥。(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合理性:维新派看到了荀子学说与法家的关联,其礼法并施的思想确实成为封建专制时代的治国理念;维新派批判荀子是为了推崇孔子,减少改革阻力,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局限性:忽视思想与时代的关联,荀子思想诞生于战国时期,礼法结合思想更符合时代需要;将秦制弊端归咎于荀学,过于夸大,忽视历史复杂性;无视荀子“君舟民水”民本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0.【答案】
(1)背景: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及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教育管理制度存在弊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竞争的压力;科技发展水平总体落后;美国等国家教育改革的启发。(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趋向:学科建设对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的回应(产学研结合的加强);将应用学科、高新技术作为突破口;关注跨学科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能力;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扩大大学管理自主权。(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