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6 10:3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7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题,48分)
1. 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精于畜牧业的游牧民族则具有杀伐奔袭的文明特征。这些现象说明()
A. 生产方式影响文明的多样性 B. 早期人类文明联系密切
C. 文化引导推动农业文明发展 D. 海洋文明优于大河文明
2. 1世纪,罗马帝国的商人从海上运回来自西班牙等地区的粮食、葡萄酒,北欧的琥珀,非洲的象牙,东方的香料、宝石和技艺高超的工艺品以及精致的纺织品,特别是由丝绸之路运来的中国丝绸运销各地并备受称羡。这说明,罗马帝国()
A. 统治者重视对外交往 B. 贸易范围局限于欧洲
C. 对外经济交流的广泛 D. 社会转型趋势较明显
3. 公元8世纪末,法兰克国王查理曼颁布了《庄园敕令》,规定“每个管理人员在他的管辖地区应有好的工人,如铁匠、金匠、银匠、鞋匠……造胰皂工人,能造啤酒、苹果酒、果酒以及其他饮料的人,能烤面包与点心的工人,造猎网、渔网、鸟网的工人以及其他工人”。这体现出中世纪西欧庄园()
A. 改变了封建剥削的方式 B. 注重迎合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 兼具经济和行政的功能 D. 呈现自给自足的经营管理特点
4. 阿拉伯帝国统治者热心赞助学者对印度式算术进行研究和运用,阿拉伯学者还热心于翻译古希腊数学文献,尤其是重视与航海有关的欧几里得几何学和托勒密三角学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源于阿拉伯帝国( )
A. 采用政教合一的体制 B. 文化发展的氛围良好
C. 拥有开放包容的品质 D. 社会经济与商贸繁荣
5. 13世纪中叶的马里帝国,全国政权和兵权都在国王个人名义下,由中央控制,各级官吏也由国王任命。继任的君主将九万步兵分布于全国,以掌控全境商路,还建立了精悍的万人骑兵队。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
A. 扩大统治区域 B. 促进商业发展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中央集权
6. 16世纪后,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作物通过新航路传入欧洲,逐渐成为部分地区的主食。一位英国旅行者在笔记中写道:“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出饱满的块茎,农夫不再因小麦歉收而挨饿。”由此可推知,新航路的开辟()
A. 推动了欧洲农业资本主义化 B. 丰富了欧洲社会的饮食结构
C.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D. 彻底消除了欧洲的饥荒问题
7. 文艺复兴时期,学者们主张直接阅读古典文献,抛弃中世纪神学家大量“注疏”的“过滤”,形成了回归圣经和古代教父的思潮。这一思潮对16世纪欧洲思想发展的重要影响在于( )
A. 创造了宗教改革运动所需要的思想氛围 B. 恢复了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辉煌盛况
C. 表达了启蒙运动驱散蒙昧和迷信的诉求 D. 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思维方式
8. 下表所示是对近代某资本主义国家的描述。据此判断,该国家是( )
①人们需要一个集“自由”与“统一”于一身的民族国家 ② 帝国议会议员由男子普选选出,但立法权实际上受到严格的限制
A.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B. 王朝战争后的德国
C. 南北战争后的美国 D.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9. 下表是1689-182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公法与私法数目。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英国( )
时间 公法数目 私法数目 每次会议通过的法令数
1689-1702年 343 466 57
1702-1714年 338 605 78
1714-1727年 377 381 58
1727-1760年 1447 1244 81
1760-1820年 9980 5257 254
A内阁掌握国家立法权力 B. 确立了近代自治市制度
C. 社会经济生活巨大变动 D. 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
10. 以下内容节选自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在《公社报》上发表的宣言。这份宣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工人组织中传播,引发广泛反响。这表明,巴黎公社“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了政权,用行动证明了劳动者的力量。我们的斗争不仅为了巴黎,更是为了所有被压迫者。让剥削者颤抖吧,因为公社的火种永不熄灭!”( )
A. 为工人运动提供了实践经验 B. 直接推动了第一国际的成立
C. 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 促进全世界工人的思想觉醒
11.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人经营的棉纺织工厂由61家增至156家。民众希望进一步开拓国货市场。1896年,加尔各答举办了国货博览会。1906年,提拉克向人民呼吁:“你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明天起你们就自由了。”这表明印度( )
A. 传统棉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 B. 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民族资产阶级获得广泛支持 D. 经济发展推动民族意识增强
12.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写道:“现在我们开始勤奋、细心、刻苦地学习实行一种新的转变……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材料中的“新的转变”指( )
A.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B. 把社会主义从伟大理想变为美好的现实
C.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
D. 把俄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13. 1974—1975年,苏联国家科委同美国大公司签订的合作协定就有40多个,重点是宇宙航行、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中的运用、环境保护、能源、农业、医学等领域。这说明()
A. 美国已经放弃对苏联的冷战政策 B. 美苏意识形态分歧消除
C. 冷战背景下美苏存在交流与合作 D.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答案】C
14. 欧洲人把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称之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推动这一时期欧洲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国家的宏观调控②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③市场机制的运用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5.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下面是1960~1990年苏联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这可用来研究,该时期苏联( )
A. 经济改革的复杂性与局限性 B. 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C. 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的程度 D. 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
16. 2005—2025年,欧美关系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转变,从伊拉克战争引发的信任裂痕,到特朗普时代的单边主义冲击,传统“价值观同盟”逐渐被经济竞争、战略自主与安全重构的现实所解构。这反映出21世纪初期以来( )
A. 欧盟外交已实现独立自主 B. 欧美盟友关系已破裂
C经济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 D. 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52分)
17.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中国封建城市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统治者将其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堡垒,封建城市体系的基架就是这些由统治者建立起来的政治性城市。作为政治活动的产物,城市的兴与废、盛与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统治者的意志。而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有“手工业起源论”“商业起源论”等多种观点,强调城市兴起是因为商业和手工业者的聚集。中世纪城市拥有很多的自由,自治城市有选举自己的市政官员、主持城市的内部各种事务等不同程度的司法、行政职权。
材料二西欧封建城市不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而是资本主义成长的温床。西欧封建城市及市民从11世纪至17世纪中期进行了长期的反封建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成为瓦解封建统治的革命因素,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指出:“中世纪的市镇是现代当权的资产阶级的摇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华阳《中国和西欧封建城市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西欧封建城市的不同,并分析不同的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城市发展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启蒙思想最初来自英国。牛顿和洛克的思想在新世界深入人心,造就了像富兰克林这样出身贫寒的伟人。在英国殖民统治后期,特别是在独立战争以后,法国启蒙运动开始影响美国。从1776年《独立宣言》到1787年宪法,法国启蒙思想已贯穿到美国社会尤其是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和革命者的头脑之中。欧洲启蒙运动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美国民众,18世纪美国受到欧洲的文学启发,造就了美国文学新的起航。这些都为美国这个初生的国家带来新的社会道德秩序与基本思想文化。
——摘编自刘美彤《美国文化中启蒙思想的影子》
材料二 18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以法国的“开明专制”为参照进行改革,间接促进启蒙思想在拉美的传播。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剥削,加之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外部因素的冲击,殖民地精英们的民族意识愈发高涨。18世纪后半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的思想逐渐被拉美知识精英广泛接受,启蒙思想中关于自由和共和的思想,激发了拉美人民对政治独立的要求,加速其独立意识的形成。当然,拉美人民对启蒙思想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将启蒙思想与自身的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进行了调和。正如宗主国西班牙、葡萄牙的有限改革一样,拉美地区的变革也是非常有限的。崇尚欧洲启蒙思想的政治精英用启蒙思想诠释独立的合法性,但他们的政治表达处处折射出拉美保守的政治文化传统,使得独立后的拉美政治动荡、经济难以独立发展。
——摘编自尹建龙等《启蒙运动思想传入拉丁美洲的过程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和拉美广泛传播的相似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和拉美传播的不同影响并简析其原因。
19. 20世纪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世纪,先后出现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两个最为重要的国际体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才考虑建立一个国际新秩序。于是战争仅仅结束两个月,巴黎和会就召开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是仓促的。凡尔赛体系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反苏反共的工具。为维护和平,该秩序成立了国际联盟,但它的影响力相当有限,成为英法操纵的、维护新秩序的工具。战后根据英法等国的意志建立了一系列民族国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是失败的。该体系自身存在许多矛盾。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标志着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完成了全球范围内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仅仅二十年后,整个世界便再一次被世界大战所吞噬。
——摘编自黄玉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
材料二 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盟国就将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与以往不同,盟国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历经多年,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形成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将苏联与美国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成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机构。雅尔塔体系提倡和平、民主的原则,在对战败国的处置、使之完成民主化的任务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上都体现了这一精神。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基础上的,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雅尔塔体系导致了德国和欧洲的分裂,进而导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形成。在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却具有相对稳定性,直到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才和平地崩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两个国际体系对当今世界建立国际新体系的启示。
20.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发展,工业文明冲击着内外交困的清王朝。
请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述:19世纪50~70年代,东西方世界发展的不同进程。(要求:史论结合;紧扣主题;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宜春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6 题,48 分)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 4 大题,52 分)
  17.(1)不同:建立方式不同:中国的城市是由统治者建立,西欧的封建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结果;城市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的城市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西欧城市有更多的自主权。
  成因:中国的城市建立在封建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欧建立在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
  (2)影响:有利于城市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市民兴起;有利于推动城市自治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反封建斗争,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18.(1)相似因素: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压迫;有识之士的积极宣传;民族意识的觉醒;受宗主国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影响;启蒙思想提倡自由、民主和天赋人权等。
  (2)不同: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美利坚合众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拉美独立战争后,多数拉美国家虽然宣布为共和国,但实际上采取的是独裁统治,经济发展艰难。
  原因:受宗主国文化影响不同:北美宗主国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而拉美宗主国是封建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经济基础不同:北美独立前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相当发展,而拉美经济则发展有限;民族构成不同:北美独立前已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而拉美则未形成统一民族。
  19.(1)同:都是在世界大战后为规划战后世界秩序而形成的;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都成立了维护和平的国际性组织;都对战败国进行处置;都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充满矛盾,最终都解体。
  异: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成立比较仓促;以欧洲为中心;遏制打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缺乏民主性;国联维护世界和平作用有限;恶化矛盾导致二战很快发生,体系解体。
  雅尔塔体系:成立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准备;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纳入同一体系;具有一定民主性、进步性;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较大作用;维持了较长时间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最后和平崩溃。
  (2)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这一世界性国际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发展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新秩序应包含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20. 进程:西方:西方代议制逐步扩展,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建立了代议制并不断发展完善;经济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展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同时西方国家加强对殖民地的经济侵略;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国家强调自由,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兴起;社会生活方面: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交通、通讯工具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东方:封建主义依然强化,皇权集中,但是这一时期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同时国内矛盾激化,东方国家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经济方面: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入侵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刚刚兴起,缓慢发展;思想文化: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学习西方技术成为当时东方国家的潮流之一,但是传统保守思想依然强大,思想冲突较为明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