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PDF版 含答案)-《高中语文必备》高二语文晨读晚练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PDF版 含答案)-《高中语文必备》高二语文晨读晚练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5 11:47:17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参芳答案
第1课氓离骚(节选)
氓女细心安慰情郎,与情郎约定“秋以为期”。
晚练篇
情郎不在的日子里,氓女不顾自己的安全,每
1.A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赏析诗歌主
天爬上那高高的危险的断墙,遥望复关,为的
旨情感以及手法技巧的能力。B.“《氓》第三章
是能见到远处的情郎。不见情郎,心情低落无
…运用了《诗经》六义中‘赋’的手法”分析错
所适从;当情郎出现与之约会,“载笑载言”,快
误,第三章中最典型的手法是比兴。C.“诱骗”
乐无比。这样就刻画出一个热恋女子的形象。
说法不够准确,刚开始时,氓是喜欢女主人公
婚后,女子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可她没有任
的,是后来才不喜欢了。D.“浪漫主义抒情诗
何违背初衷的想法和表现,而是“夙兴夜寐,靡
歌”分析错误,《氓》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
有朝矣”,辛勤地劳作,操持家务。可是男子却
2.D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D.
一玫初恋时的态度,对她非常粗暴,甚至是虐
“诗中的女主人公明明知道这样一个爱情定律
待。女子回家向兄弟们诉说,兄弟们不但不能
…”错,女主人公是结婚之后才得出第三章
理解她,反而嘲笑她,真是教她满怀心事无从
的痛苦教训,不是早就知道的。
诉说。
3.【答案】①女主人公婚前是“不见复关,泣涕
男子婚期婚后行为的对比。婚前,他貌似
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总角之宴,言笑
忠厚老实,当他追求女子时,他可以表现为“蚩
晏晏”,表现了她的纯真、热情以及对爱情的渴
蚩”之状,装得那么忠厚老实;他可以表现为情
望;婚后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兄弟不知,
深意厚,是那么急不可待地来商量婚期。然而
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表现了婚后
当他的目的达到了,满足了私欲之际,他变了
生活的辛苦和遭受的耻辱。②“氓”婚前是“氓
心,背叛了初衷,“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
之蚩蚩”,婚后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
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对于
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突出
一个爱情不专一的人,当他抛弃了爱情,他只
了他的不专一和粗暴。③对比衬托出男女对
会感到得意随心,还有什么痛苦可言呢?
爱情的不同态度,从而告诫天下女子不要沉溺
还有男女对于爱情的态度的对比,“士之
于爱情之中。
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
表现了女子与男子在对待爱情上的两种裁然
能力。题目要求学生简要分析《氓》中运用了
不同的态度。女子之所以不可脱,是因为她对
大量的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本诗中的对比
爱情真挚、专一。当她失去了爱情之际,她痛
可以从女子和男子婚前和婚后的生活及表现,
苦万分而不可解脱。男子所以可脱,是因为他
男女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这三个角度分析
爱情不真诚也不专一。
鉴赏。
4.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我
女主人公婚前和婚后生活的对比。婚前,
是颛顼帝的远代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
女主人公一心扑在爱情上,情郎以贸丝的借口
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
来见氓女,氓女瞒着家人与之幽会。在遭氓女
我降生。先父仔细揣测我降生时的情况,于是
家人以无良媒的原因拒绝婚事,情郎因此发
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怒,可见其脾气的暴躁、品性的恶劣。温柔的
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朕皇考曰伯庸”中
·117丨高中语文晨读晚练
10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个晨读篇
文本漫笔
经典诗词鉴赏
圣地会稽,诗文相
兰亭诗
遇,墨香飘逸,竹林葱
王羲之
郁,溪水汩汩,把酒临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风,赋彩天地。俯仰之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间,一切皆为陈迹,而
寥朗无座观,寓目理自陈。
你,在用一生的心血书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写自己,为自己书写华丽的篇章。先是墨池,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而后墨溪,无数次洗笔之后,狂草的墨迹终于
[赏析]这首诗既有对山水的具体描墓,又有
形成。锦绣河山,胸中耸立,《兰亭集序》成了
诗人愉快心情的表露,真正达到了“散怀山水,
一代书法家的心迹。
萧然忘羁”的境界。“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世俗的围墙挡得住你万文豪情,挡不住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感觉,其中“寄畅”
你铿锵的步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字更将全诗旨意表露无遗;以兰亭山水来“畅
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万丈红光
情”,摆脱世务俗趣、化解生命悲感,获得身心的
透过云层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不为五
轻松愉悦。而当诗人对碧天绿水投去深情
斗米折腰,你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远
瞥,玄思就随之联翩而生。
离钩心斗角的官场。江岸边,菊花旁,你陶然
其间。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
斗诗魂。
面名家美文品读
人,落地时的哭声像最美妙悦耳的乐章,
走时昏迷无言像断弦的破琴。任何人,都是哭
树立辩证唯物生死观
着来,哭着走的。生时,自己哭;走时,亲人哭。
生与死,是人的生命的始与终。人的生命
如果只从哭声中探索人生,永远无法理解人生
内容是生死之间的全部活动。这段时间或长:
的意义和价值。人的生,不由自主,是父母结
或短,有的人英年早逝,有的人寿高期颐。王
合的产物;人的死,不由自主,这是普遍的自然
義之在《兰亭集序》中发过感叹:“修短随化,终
规律。我们不可能只欢迎生的规律而拒绝死
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亡的规律。可是要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
但不能因为人人“终期于尽”,而抹平生死之间:
值,重在人的一生的活动内容,这个内容不是
存在的各式各样的人生。
与生俱来的,而是自己用行动书写的。
·74·
第10课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
既然人终究必有一死,生还有什么意义
]累材链接解读
y
呢?贤愚,肖与不肖,英雄懦夫,好人坏人,富
人穷人,达官贵人与贩夫走卒,最终都是坟头
费希特曾说:“在自然中,所有的死亡其实
一个,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生死
都是诞生,在逐渐消逝的过程中,生命的激烈
观。其实,死只是生命的终结,而不是生命意
活力立刻显现。”死亡并非结束,与之相反,在
义和价值的终结。如果人生的价值最后都淹
衰败的隐晦之后,鲜活的生命才生长绽放。
没在死亡中,人的生命活动就没有任何意义,
《兰亭集序》是一篇宴集序。王羲之在此
因为最终必有一死。
篇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固知一死
在现实中,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
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既不能把生和死等
死了仍然活着。人们之所以赞赏“卑鄙是卑鄙
同起来,也不能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人
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诗句,生无常,时不我待,作者在深深的感叹中暗含
表明人们并不认同一死百了的生死观。这种:
积极乐观的人生心态。
区别就是人生的不同意义和价值。
王羲之认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的
人生意义与价值问题的产生,正在于人生
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归
短促,人人有死。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尽一
于完结),面对生死不可控的无奈,我们仍然要
个做人的责任?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主要表现
认真去探求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这样
为对生与死不同意义的认识。所谓“人必有一
才不枉经历过世间的一切。面临生死,既然无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讲的就是短暂
法左右,倒不如多些坦然,多看看自己拥有的
人生中的人生意义问题。“人生自古谁无死,
东西,全力以赴去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珍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惜当下的美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死,只是个体生命的终结,但你参与创造
:1.生命价值。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哲人们就
的世界会因为你的参与而美好。动物的死亡
重视仁爱的推广,重视生命价值和工作的意
留下的躯体最终化为尘灰,而人的死亡留下的
义。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倡,“老吾
是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人类,因个体的死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
亡而延续,因一代代个体的创造而使世界越来
子主张兼爱。王阳明认为“圣人之心,以天
越美好。这就是超越个体死亡之苦的生死观。
地万物为一体,凡有血气,皆是昆弟赤子之
我们应该认识到死的必然性,又懂得生的
亲”。他们一生劳碌,勤勉努力,播撒爱心,
价值。既热爱生命,又保持死亡时的尊严;应
该贵生知死。贵生,即要重视生命的价值;知
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死,即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这才是真正懂
我们熟知的范仲淹,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
得生与死。
江湖之远,皆能宠辱不惊,先天下之忧而忧,
【品读】历史的江河奔涌东逝,卷起千堆雪,
后天下之乐而乐;苏子瞻才高于世,众小摧
卷走了名利,卷走了虚无,却卷不走那些站立
之,他却筑苏堤于西湖,养弃婴于密州,传圣
的风流人物;浪淘万粒沙,淘尽了繁华,淘尽了
贤于天涯,旷达仁厚;还有柳子厚释奴潇湘,
荣辱,却淘不尽那些明亮的不朽灵魂。是他们
韩退之斥鳄潮州,左宗棠植树天山,林则徐
贵生知死,成就了自己的无悔人生,留给后人
凿井伊犁。他们身体力行,造福百姓,一团
的是永久的精神之光。少年们,树立正确的生
仁爱,赢得自我生命的丰盈与后辈的敬仰。
死观,做有意义的事情,记住那句话:你参与创
:2.热爱生活。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了
造的世界会因为你的参与而美好。
什么而活,但我们依然活着,正如我不知道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