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六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
单元主题 生态系统的侦探之旅——探索生物与环境的共生密码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生态系统的侦探之旅——探索生物与环境的共生密码
二、单元情境
“生态侦察局”特别行动
学生化身“生态侦察员”,通过三阶段任务破解环境谜题:
任务1:植物身份鉴定(《给植物分类》)→ 建立校园植物档案库
任务2:动物行为解密(《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分析动物行为与环境关联性
任务3:环境危机整治(《保护我们的环境》)→ 制定校园生态修复方案
最终成果:发布《校园生态系统侦察报告》并举办“生态守护者”展览。
三、课标分析
核心概念 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022版课标)
学习内容 7.1生物适应环境;7.2生物影响环境;7.3人类活动与环境;9.2生态系统稳定性
学段目标
(5~6年级) 解释生物适应性特征;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出环境保护可行性方案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生物与环境”的核心主题,包括《给植物分类》《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保护我们的环境》3课。引导学生从植物分类、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延伸到环境保护行动,形成“认知生物多样性→理解生态互动→践行环保责任”的完整逻辑链。
第6课《给植物分类》 通过二歧分类法(如根、茎、叶、花等特征对比)对常见植物(桃树、西瓜、凤仙花等)进行分类。分析不同植物类群(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藻类等)的典型特征(如松树无果皮、小麦单子叶)。
第7课《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探究气候、水源等环境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如北极熊因冰川融化觅食困难、蝗虫旱灾后成灾)。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机制(如蚯蚓雨后出洞、肺鱼缺水休眠)。
第8课《保护我们的环境》揭示环境污染类型(水污染、雾霾、噪声)及其危害(如汞/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提出保护措施(净化污水、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及案例(塞罕坝林场生态修复)。
三课之间按照纵向递进关系:
1.认知基础(《给植物分类》)→ 机制探究(《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责任践行(《保护我们的环境》)。
2.从静态生物分类到动态生态互动,最终落脚人类行动,符合“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理解生物适应性特征。 2.掌握生态系统概念。
探究实践 1.设计生态调查方案。 2.制作动态生态模型。
科学思维 1.建立分类与因果推理模型。 2.分析环境变量对生物的影响。
态度责任 1.形成生态伦理意识。 2.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抽象思维初具,对生态话题兴趣浓厚,但系统分析能力较弱。
2.认知基础:已知食物链、光合作用等概念,缺乏“生物-环境”系统性认知。
3.学习难点:理解生物适应性进化机制;量化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七、学习活动设计
(一)活动1:植物特工队(《给植物分类》)
1.目标:用二歧分类法建立校园植物数据库
2.达成方式:
(1)数学融合:统计叶形/根系数据,绘制扇形图
(2)技术应用:用“形色”APP识别植物,制作电子图鉴
(二)活动2:动物城谜案(《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1.目标:解密动物行为与环境变量的关联
2.达成方式:
(1)实验:设置温湿度变量箱,观察鼠妇行为变化
(2)戏剧:角色扮演“候鸟法庭”,辩论迁徙必要性
(三)活动3:生态修复师(《保护我们的环境》)
1.目标:设计校园生态角方案
2.达成方式:
(1)工程:用PVC管制作雨水收集器
(2)艺术:绘制生态修复前后对比漫画
八、教学方法
1.PBL项目驱动法:以“校园生态角建设”为主线贯穿三课
2.模拟实验法:用生态箱模拟干旱/污染场景观察生物响应
3.争议性议题讨论:辩论“是否应人为干预物种迁徙”
九、学习方法
1.三维观察法:
(1)宏观(无人机拍摄校园植被分布)
(2)微观(显微镜观察植物气孔开闭)
2.证据链构建:
收集动物行为视频→分析环境变量→建立因果关系图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
过程性评价 设计生态调查方案,制作动态生态模型 60%
终结性评价 形成生态伦理意识,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 40%
(二)活动评价表
活动1:《给植物分类》分活动评价表
分类准确性 能按1-2个特征简单分类 ★
能按根/茎/叶等结构特征分类,正确率≥70% ★★
能综合多种特征(如繁殖方式)准确分类,正确率100% ★★★
特征描述完整性 能描述1-2种植物的外部特征 ★
能描述3种以上植物特征,并说明分类依据 ★★
能对比不同类别植物的特征差异,用科学术语(如“被子植物”)描述 ★★★
合作参与度 在小组中完成分配的基础任务(如记录1种植物) ★
主动提出分类建议,协助组员完成2种以上植物分类 ★★
组织小组讨论并优化分类方案,汇总全组成果 ★★★
活动2:《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观察记录规范性 记录1种动物行为的简单现象(如鸟类迁徙) ★
记录2种动物行为+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 ★★
记录含定量数据(如温度值)+行为变化曲线图 ★★★
因果分析能力 能说出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的关联(如“天冷燕子南飞”) ★
分析2个以上关联因素(温度、食物) ★★
用证据(如数据对比)解释行为适应性(如北极熊毛色变化) ★★★
实验设计合理性 设计单变量实验(如温度对蚯蚓活动的影响) ★
实验含对照组+2个变量(温度/湿度) ★★
设计多场景模拟实验(如沙漠/草原动物行为对比) ★★★
活动3:《保护我们的环境》
污染危害分析 列举1-2种污染现象(如污水排放) ★
分析2种以上污染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如鱼类死亡) ★★
论证污染对生态链的间接影响(如污水→藻类爆发→鱼类缺氧) ★★★
保护措施可行性 提出1条简单保护建议(如“不乱扔垃圾”) ★
设计2条具体措施(如“社区雨水回收系统”) ★★
措施含实施步骤+预期效果评估(如“减少30%塑料使用”) ★★★
调查报告质量 完成基础污染源调查(如记录1个垃圾堆放点) ★
调查报告含数据(如垃圾类型统计图) ★★
报告含成因分析+解决方案模型(如“可降解包装推广计划”) ★★★
十一、分层作业设计
活动1:《给植物分类》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收集5种校园植物图片并标注名称 完成3种植物标注 ★
完成5种植物标注,名称正确 ★★
标注名称+描述1个特征(如叶形) ★★★
提升作业 制作简易二歧分类表 完成基础二歧分类(2个分支) ★
分类表包含3级分支(如开花→草本/木本) ★★
分类表含创新维度(如按生存环境分类) ★★★
拓展作业 撰写《校园植物调查报告》(200字) 报告含3种植物观察记录 ★
报告含分类统计+手绘示意图 ★★
报告含生态作用分析(如蒲公英传播种子) ★★★
活动2:《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记录一种动物3天的行为日记 记录3天基础行为(如“搬运食物”) ★
日记含环境描述(如“晴天/25℃”) ★★
日记含行为变化分析 ★★★
提升作业 对比分析同种动物在不同环境的行为差异 完成1组对比(如家养/野生兔子) ★
对比含2个行为指标(活动频率/食物选择) ★★
分析差异原因+提出保护建议 ★★★
拓展作业 设计“动物行为模拟”实验方案 记录一种动物3天的行为日记 方案含实验目的+步骤 ★
记录3天基础行为(如“搬运食物”) ★★
日记含环境描述(如“晴天/25℃”) ★★★
活动3:《保护我们的环境》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记录一周家庭垃圾分类情况 记录3天分类情况 ★
记录7天+分类正确率≥80% ★★
记录含问题分析 ★★★
提升作业 设计“减少污染”宣传海报 海报含1种污染类型+保护标语 ★
海报含科学数据+2条措施 ★★
海报含创意设计+社区推广方案 ★★★
拓展作业 制定《社区环保行动方案》 方案含1项活动(如“废旧电池回收”) ★
方案含活动流程+参与人员分工 ★★
方案含成效评估方法+可持续性计划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