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2.1 力 第3课时 (课件 25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2.1 力 第3课时 (课件 25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15 21:58: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2.1 力(3)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单位; 2、了解弹力的概念;
3、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4、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5、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知识点梳理: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 是实验室常用的测力工具。其结构有拉环、弹簧、指针、拉杆、面板和秤钩。
3、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弹簧的这种性质叫做 ,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手拉弹簧时会感受到弹簧反抗拉伸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
4、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在实验室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
C. 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力计的范围
例题2、有一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而是在0.2N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秤钩,读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为( )
A. 4.2N B. 4N C. 3.8N D. 无法判断
例题3、实验室中的一个弹簧测力计因簧断裂而损坏,小萍看到弹簧断裂处很靠近弹簧的一端,他就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较长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 )
A.测量值比原来测量值大
B.测量值比原来测量值小
C.由于弹簧取自原弹簧秤,且注意校准零刻度,因此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一致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例题4、如图中a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重物,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若将此弹簧测力计、重物如图乙中b所示进行测量,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题4图) (例题5图)
例题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是量Δ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_________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_________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测力计,则用橡皮筋_____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_________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均填“A”或“B”);
(3)将与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细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______N。
三、课后练习:
1、有一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而是在0.2 N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秤钩,读数为4 N,则手拉弹簧的力为(   )
A.4.2 N   B.4 N C.3.8 N D.无法判断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B.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C.使用前轻轻拉几下秤钩,看是否被卡住
D.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4、如图所示,ABCD顺序表示了射箭的整个过程,运动员先将箭搭在弓上,然后慢慢拉弓,将弓拉满后松手,箭疾驰而飞,在以上过程中,弓的弹力最大的时刻是(  )
A. B. C. D.
5、把弹簧测力计A和B串联在一起,下面挂一个重为10 N的物体G,如图,若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则A和B的示数应为 (  )
A. 5 N 5 N B. 10 N 10 N C. 20 N 10 N D. 10 N 0 N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在弹簧测力计下挂甲物体时,指针指在A处,挂乙物体时,指针指在B处,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比乙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 B. 乙物体比甲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
C. 两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一样大 D. 无法确定甲、乙两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7、在选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 可用弹簧测力计测任意大小的力
B. 拿起一张稿纸所用的力也可以用物理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出
C. 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D. 某同学的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出
8、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 )
9、一原长10cm的弹簧受到5N的拉力时,伸长了2.4cm,那么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长度变为13.6cm时,受到了多大的拉力( )
A. 6.8N B. 7.5N C. 5.5N D. 8N
10、某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没指零刻线,而是指在0.4 N的刻度处。某同学对挂钩施加一作用力时,示数为7.2 N,则该同学施加的力是(  )
A. 7.6 N B. 6.8 N C. 7.2 N D. 无法确定
11、将一弹簧测力计照图甲使用,测力计的读数为4N;若把弹簧测力计倒置,像图乙这样使用,两种情况下测力计下面挂的是同一物体,则图乙中测力计的读数应是( )
A. 小于4N B. 等于4N C. 大于4N D. 无法确定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2、在跳板跳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如图),跳板由于发生______(填“弹性”或“塑性”)形变, 从而产生 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的弹力 。
13、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有些下垂,但弹簧和原先一样,是完好的,当它不测量时,指针不指零。该弹簧测力计_____ ___(选填“能”或“不能”)拿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力或拉力,需先____________,否则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_。当它未调零受到某一拉力时,指针如图乙所示,则这个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
14、为探究一对相互作用的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小科和小红合作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们用F表示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用F′表示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通过实验她们得到下表中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总________;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在这个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力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的大小。
15、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表一
表二
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_____________;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现A测力计使用甲弹簧、B测力计使用乙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_______(填“A”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_________测力计。
(3)某同学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
答: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通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 牛顿 牛 N
2、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
3、弹性 弹力
4、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也越长
二、例题讲解:
例题1、A
解析:弹簧测力计可以斜拉,也可以水平拉,所以A错误,故符合题意A。
例题2、C
解析:不受力时指针指在0.2N位置上,则0.2N这条刻度线相当于测力计的零刻线,因此测量结果应从读数中减去0.2N,即手拉弹簧的力F=4N-0.2N=3.8N,故C符合题意。
例题3、B
解析:本题综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和改变弹簧长度伸长量与外力的关系来进行发散思维。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弹簧的各部分都均匀伸长,由于弹簧测力计中弹簧很轻,可忽略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认为弹簧伸长时各部分产生的弹力大小是相同的。设想将整根弹簧分成等长的几段,如果弹簧总的伸长量为L,产生的弹力为F,那么弹簧每一段伸长为L/n,每一段产生的弹力大小也是F。弹簧剪短后,仍然分成等长的几段,如果弹簧总伸长量仍为L,则其每一段的伸长量仍为L/n。但剪短后每一段的自然长度均小于未剪之前,在总伸长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剪短后每一段产生的弹力要大,也就是说,剪短后的弹簧与原来较长的弹簧相比较,使它们伸长相同的长度L,对较短的弹簧来说拉力要大于F。由以上分析可知,用修复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测量值将小于原来的测量值。故B符合题意。
例题4、3.6 变大
解析: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根据指针位置可知此时读数为3.6N;当将弹簧测力计倒置测量物体重力时,弹簧承担了物体的重力和弹簧测力计外壳的重力,因此示数会增大。
例题5、(1)16 8 (2) B A (3)22.5
解析:(1)由图乙可知,A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0N的情况下,B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5N的情况下,橡皮筋伸长量Δx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变化关系为一直线,说明橡皮筋的伸长量Δx与受到拉力F成正比例函数的关系,FA =kAΔxA ,FB=kBΔxB ,由图知,当FA =5N,ΔxA =10cm,;FB =10N,xB =10cm,将上面的数据分别代入FA =kAΔxA 、FB =kBΔxB ,得:kA =0.5N/cm、kB=1N/cm,因此FA =0.5ΔxA ,FB =ΔxB ,所以,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2)测力计是根据在测量范围内,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的接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由图乙知,A的量程为0~10N,B的量程为0~15N,则用橡皮筋 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如F=5N时,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而用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5cm,所以,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测量的精确程度高;(3)因A最大受到10N的拉力,在弹性范围内最多伸长20cm,B在弹性范围内,受到的最大拉力为15N,最多伸长15cm,将本实验中两根相同的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故A只能伸长15cm,根据在测量范围内受到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故A最多受到的拉力:,将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秤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应为7.5N+15N=22.5N。
三、课后练习:
1、C 2、A 3、B 4、C 5、B 6、B 7、C 8、C
9、B 10、B 11、C
12、弹性;向上 13、不能 调零 大 3.4 N
14、(1)相等 (2)等于
15、(1)正比;大 (2)B A (3)钩码 弹簧测力计不易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弹簧的伸长量也不易测量准确(4)将一根弹簧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拉两根弹簧,比较其伸长的长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2.1力教学设计
课题 2.1力(3)……力的测量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力是科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初中科学的基础。本节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力及其作用效果、力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图示、力的测量、重力。对力的学习,也必将加深对运动的理解,同时对力的理解也将为后续压力、浮力等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拟用4课时完成教学。本节课为第3课时内容,主要涉及力的单位、大小;弹力、弹簧测力计等内容。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力学测量的基础,对于认识弹力、重力、摩擦力、浮力等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力的初步认识,为今后学习力学知识打下必要的。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体验性活动,让学生采用边探索边思考的方式学习,这种科学探究精神和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力的单位;了解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科学思维:感受弹力,确认弹力存在普遍性;理解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并能正确使用测力计;探究实践: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态度责任: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重点 力的单位,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难点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巩固: 1、力是 的作用;力的作用是 的; 2、力的作用效果是 ;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有关; 4、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成立的条件:大小 、方向 ,且作用于 ; 5、力的图示法可用一条带有 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导入: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有大有小。那么,如何比较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又 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呢?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注:力的单位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2、1牛力的大小: 1N的力可托起2枚鸡蛋;1个中学生约重400N~600N。 3、力的种类: (1)力的分类: ①按照力的性质,可以分为弹力、摩擦力、重力、磁场力、电场力等; ②按照力的效果,可以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吸引力、排斥力等; ③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分为场力和接触力; ④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内力和外力,等。 (2)力的单位都是牛顿: 无论是哪种力,力的单位都是相同的,都是牛顿(N)。 (3)不同性质的力一般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如弹力一般用F表示,摩擦力一般用f表示,重力一般用G表示,等。 二、弹簧测力计和力的测量 1、弹性形变: (1)弹性: 弹簧受到拉力会发生形变,不受拉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弹簧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2)弹性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 (1)弹力: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 (2)弹力的产生: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 (3)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跟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如,手拉弹簧时也会感受到弹簧反抗拉伸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压力,桌面发生形变,产生支持水杯的弹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支持力。 3、压力、拉力、支持力、推力等都属于弹力: 因物体的形变有多种多样,所以产生的弹力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例如,一重物放在塑料板上,被压弯的塑料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它对重物的支持力。将一物体挂在弹簧上,物体把弹簧拉长,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它对物体的拉力。 任何物体受力时都能够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能直接见到;有的形变相当微小,必须用仪器才能觉察出来。 4、测力计: (1)力的测量仪器:测力计; 其中,实验室里常见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 ①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也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②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弹簧测力计的内部装有一根可以伸缩的弹簧;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 秤钩、指针、刻度盘、拉环等组成。(附视频)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范: ①检查弹簧测力计的外观和功能。反复拉动弹簧,防止其卡住、摩擦或碰撞。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即测量力的最大范围和刻度。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若没有对齐,需要调节至对齐。 ②在测量力时,确保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③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否则可能会损坏测力计。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与测力计的外壳平行, 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 ④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附视频)活动: 读出下列情况下的力的大小: 实践活动: 自制弹簧测力计 1)如图2 . 1 - 11所示,把一根下端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长方形木板上,让弹簧自由下垂,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0刻度线。2)在挂钩上悬挂1个钩码,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相应的刻度值。3)在挂钩上分别悬挂不同个数的钩码,在指针所指的位置分别标出相应的刻度值。4)根据长木板的长度和弹簧可伸长的长度,标出最大测量值和其他数值刻度线。5)先在自制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上文具盒或教科书等物品,测出弹簧测力计对它们的拉力,再用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下,看看两者的测量值有多大的差距。 前面的教学中已知力是有大小的体会1N的大小力也是有单位的力的种类多种但单位相同,都是牛顿众多力中,弹力与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有关介绍弹性、弹性形变、弹力等知识,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作基础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范教材中没有详细介绍,但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师可通过演示方法加以介绍,后续活动中学生会应用到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活动也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课堂练习 1、在实验室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 C. 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力计的范围 2、有一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而是在0.2N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秤钩,读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为( C )A. 4.2N B. 4N C. 3.8N D. 无法判断 3、实验室中的一个弹簧测力计因簧断裂而损坏,小萍看到弹簧断裂处很靠近弹簧的一端,他就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较长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 B )A. 测量值比原来测量值大B. 测量值比原来测量值小C. 由于弹簧取自原弹簧秤,且注意校准零刻度,因此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一致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4、如图中a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重物,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若将此弹簧测力计、重物如图乙中b所示进行测量,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3.6 变大
(第4题图) (第5题图)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是量Δ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_________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_________cm;(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测力计,则用橡皮筋_____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_________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均填“A”或“B”);(3)将与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细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______N。参考:(1)16 8 (2) B A (3)22.5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5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

2.1 力
第2章
“第3课时”
力与空间探索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力的单位;了解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思维:感受弹力,确认弹力存在的普遍性;理解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并能正确使用测力计;
探究实践: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新知导入
复习巩固:
1、力是 的作用;力的作用是 的;
2、力的作用效果是 ;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有关;
4、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成立的条件:大小 、方向 ,且作用于 ;
5、力的图示法可用一条带有 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物体对物体
相互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要素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相等 相反
同一直线上
箭头和标度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有大有小。那么,如何比较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又 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呢?
新知讲解
一、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注:力的单位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2、1牛力的大小:
1N的力可托起2枚鸡蛋;1个中学生约重400N~600N。
探究新知
3、力的种类:
(1)力的分类:
①按照力的性质,可以分为弹力、摩擦力、重力、磁场力、电场力等;
②按照力的效果,可以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吸引力、排斥力等;
③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分为场力和接触力;
④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内力和外力,等。
(2)力的单位都是牛顿:
无论是哪种力,力的单位都是相同的,都是牛顿(N)。
(3)不同性质的力一般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如弹力一般用F表示,摩擦力一般用f表示,重力一般用G表示,等。
探究新知
二、弹簧测力计和力的测量
1、弹性形变:
(1)弹性:
弹簧受到拉力会发生形变,不受拉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弹簧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2)弹性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探究新知
2、弹力:
(1)弹力: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
(2)弹力的产生: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
(3)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跟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如,手拉弹簧时也会感受到弹簧反抗拉伸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压力,桌面发生形变,产生支持水杯的弹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支持力。
探究新知
3、压力、拉力、支持力、推力等都属于弹力:
因物体的形变有多种多样,所以产生的弹力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例如,一重物放在塑料板上,被压弯的塑料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它对重物的支持力。将一物体挂在弹簧上,物体把弹簧拉长,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它对物体的拉力。
任何物体受力时都能够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能直接见到;有的形变相当微小,必须用仪器才能觉察出来。
探究新知
4、测力计:
(1)力的测量仪器:测力计;
其中,实验室里和生活中最常见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
探究新知
(2)弹簧测力计:
①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也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②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弹簧测力计的内部装有一根可以
伸缩的弹簧;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
秤钩、指针、刻度盘、拉环等组成。
视频: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点击图片播放)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范:
①检查弹簧测力计的外观和功能。反复拉动弹簧,防止其卡住、摩擦或碰撞。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即测量力的最大范围和刻度。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若没有对齐,需要调节至对齐。
②在测量力时,确保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③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否则可能会损坏测力计。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与测力计的外壳平行,
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
④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
面垂直。
探究新知
视频: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范
(点击图片播放)
探究活动
F1= F2= F3= F4= ;
读出下列情况下的力的大小:
2.6N
4N
6N
3.6N
实践活动
自制弹簧测力计
1)如图2 . 1 - 11所示,把一根下端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长方形木板上,让弹簧自由下垂,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0刻度线。
2)在挂钩上悬挂1个钩码,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相应的刻度值。
3)在挂钩上分别悬挂不同个数的钩码,在指针所指
的位置分别标出相应的刻度值。
4)根据长木板的长度和弹簧可伸长的长度,标出最
大测量值和其他数值刻度线。
5)先在自制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上文具盒或教科
书等物品,测出弹簧测力计对它们的拉力,再用实
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下,看看两者的测量值
有多大的差距。
课堂练习
1、在实验室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
C. 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力计的范围
A
课堂练习
2、有一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而是在0.2N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秤钩,读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为( )
A. 4.2N B. 4N
C. 3.8N D. 无法判断
C
课堂练习
3、实验室中的一个弹簧测力计因簧断裂而损坏,小萍看到弹簧断裂处很靠近弹簧的一端,他就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较长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 )
A.测量值比原来测量值大
B.测量值比原来测量值小
C.由于弹簧取自原弹簧秤,且注意校准零刻度,因此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一致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B
课堂练习
4、如图中a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重物,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若将此弹簧测力计、重物如图乙中b所示进行测量,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6
变大
课堂练习
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
⊿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乙。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
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___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___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测力计,则用橡皮筋____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______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均填“A”或“B”);
(3)将与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细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N。
16
8
B
A
22.5
课堂总结
2.1 力(3)
……力的测量
一、力的单位、大小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1牛:平托起2个鸡蛋
二、弹性和弹力
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三、弹簧测力计以及使用方法
1、测量:工具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
(1)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等;
(2)原理: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3)使用方法:
①量程、最小刻度值;
②调零;
③水平、倾斜:无摩擦。
分层作业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
3、预习“重力”相关内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2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