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专题01 基础知识综合
(2025·重庆·中考真题)学校开展“文化之约”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令人眼花缭乱的立交桥、穿楼而过的轻轨、屋顶上的公路……无不彰显着重庆独特的气质。流光yì彩的山城夜景、蜿蜒曲折的古街古巷、横跨天堑的各式大桥、精妙绝伦的大足石刻、妙手偶得的三峡风光……无不让人震hàn。多姿多彩的重庆,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他们回望烽火三国的历史烟云□聆听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体悟红岩英烈的浩然正气□当人头攒动的景象屡上热搜,身为重庆人,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新的时代,3000多万巴渝儿女正秉承着“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书写“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的华彩篇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流光yì 彩 天堑( ) 震hàn 人头攒动( )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眼花缭乱 B.蜿蜒曲折 C.精妙绝伦 D.妙手偶得
3.文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4.文段中“坚韧、忠勇、开放、争先”是重庆(大重庆区域)城市精神,请任选其中一个词,用重庆的一种典型物象来阐释其精神内涵。(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
开放: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奔向大海,展现了重庆人悦纳四方的气度和开放包容的胸怀。
我选( )
(2025·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天问一号实现行星际探测、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启并成功转入长期运营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战略(bù)______局下,空间技术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重器。
5.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转 (2)(bù)
6.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
(2025·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大地的晨昏交替间,勤劳的汗水与歌舞的韵律相伴相生,梯田上的山歌与织机前的号子彼此______(应答 应和),草原牧人的长调与茶马古道的铃音遥相呼应,这种将艺术反哺于劳作、将劳作升华为艺术的智慧,让中华民族构筑起各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7.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025·山东·中考真题)“míng记历史·面向未来”主题展板文字审校
9.依次为展板文段括号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卑不亢 铸就 雕琢 余音绕梁
B.不屈不挠 铸造 镌刻 余音绕梁
C.不卑不亢 铸造 雕琢 气吞山河
D.不屈不挠 铸就 镌刻 气吞山河
10.请将展板标题“míng记历史·面向未来”中缺少的字根据拼音补充出来,并将八个汉字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025·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上,人们常将个人或家庭的荣耀与整个家族的命运________________,有“光耀门楣”之说。作为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门楣上承载的远不止土木之重。先辈们把仁善之德、教化之意,凝练成隽永深刻的文字,高悬(xián)于门楣之上以作家风家训。通过这些文字,时时告诫后人要匡扶家国正义,保持内心正念。古老的匾额及与之相关的楹联、家谱等文化符号,烙印下代代相传的家风,成为子孙后代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________________于精神上的独特印记。
门楣之上,笔笔皆是深情,句句都有家国,章显着中华传统文化家国同构的精神境界与追求。福建屏南陈氏家族自古就有“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的家规祖训,古老家风传承数百年。革命烽火中,屏南县有108人加入新四军六团,一次次把红旗插在阵地最高处,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铸(zhù)就了屏南“红旗不倒县”的________________。“清澈(chè)的爱,只为中国”,是烈士陈祥榕对祖国的深情告白,更是屏南陈氏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尊崇(chóng)英雄、争做英雄,如今屏南县每年都有近千人报名从军,立志保家卫国。
门内,是文章礼乐、家族绵延;门外,是山河壮丽、家国万里。门楣之上,那些千百年时光镂刻下的横竖撇捺,把仁德善念、家国大义高悬,让家风家训、民风正气________________,古韵悠长、历久弥新。
12.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悬(xián) B.铸(zhù) C.澈(chè) D.崇(chóng)
13.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流淌 B.章显 C.可歌可泣 D.历久弥新
14.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辅相成 镌刻 美德 传世
B.相辅相成 雕刻 美誉 传播
C.紧密相连 雕刻 美德 传播
D.紧密相连 镌刻 美誉 传世
15.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这些文字,时时告诫后人要保持内心正念,匡扶家国正义。
B.这些文字,时时警示后人要匡扶家国正义,保持内心正念。
C.这些文字,时时告诫后人要保持内心正念,匡扶家国正义。
D.通过这些文字,时时警示后人要匡扶家国正义,保持内心正念。
16.(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历史的性质,是连(guàn) ① 不断的,它像一条大河,是不能分成(duàn) ② 落的。但为了便利的缘(gù) ③ ,我们需要把它分为几个时期。这分期的地方,大约总有一个或几个较为重要的史迹——如十四世纪初欧洲产生了许多标志中古末日的史迹,所以本书中古和近古的界线,便是1321年,意大利诗人但丁死的那一年。
但不要忘了,这些界线都是人造的。我们决不能说,1321年以前,欧洲的事事物物都是中古式的,到了1321年1月1日的子时,人们从 甲 的梦中醒来,忽然过上了新的生活。因为 乙 的分期,正如昼夜分期一样:中午是白天,半夜是夜间,但在那暮色苍(máng) ④ ,或是晨光熹微中,谁能确定哪一分钟属于夜间,哪一分钟属于白天呢?但这个模糊不明的苍灰天正是划分昼夜的最好界线。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可以应用历史分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句意完整,内容贴切。
17.(2025·江苏扬州·中考真题)结合语境,完成小题。
大运河与扬州【甲】______________,有讲不完的故事、叙不完的情缘。扬州是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有着“运河长子”之美誉。长江与运河的交汇,赋予扬州厚重的底韵,也带给扬州蓬勃的生机。你看:这里有风光秀丽的瘦西湖,布局精巧的个园;这里有兴味悠长的扬州弹词,【乙】扬州的玉雕精美绝伦;这里还有备受瞩目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效智能的运河城市算力平台……悠悠运河陪伴勤劳的扬州人民走过2500多年,共同铸就扬州的辉煌。
(1)给加点字注音:瞩目( )
(2)画波浪线的“底韵”中的“韵”应改为“ ”。
(3)填入【甲】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肝胆相照 B.息息相关 C.相知恨晚 D.同舟共济
(4)【乙】处画横线句形式与语境不协调,改为: 。
(2025·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读书这个虽然______,但并非______的求知方式。一本好书像一面无形的墙,在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筑起一道边界。哪怕外面世界______,只要在这道边界的bì( )护下,你就会是平静的、专注的、从容的。你焦zào( )的心会因此安静下来,你就会获得一段难得的喘息时间。思考会伴随自在的节拍,让你可以躲开令你______的suǒ( )事;让你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驰骋;让你可以在知识的园地里做一回园丁,助力你想象力的萌芽生长;让你可以品尝人间百态,体验种种复杂的情愫,与书中人物同悲喜、共命运。读书是一场全方位的心灵改造活动,一本好书的影响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
18.根据拼音写汉字。
19.画横线的四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旧 古老 风吹雨打 焦头烂额 B.老旧 古老 焦头烂额 风吹雨打
C.古老 老旧 焦头烂额 风吹雨打 D.古老 老旧 风吹雨打 焦头烂额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穿梭驰骋、萌芽生长、人间百态这四个短语的结构是一致的。
B.“一本好书像一面无形的墙”运用比喻中的暗喻,喻体是“无形的墙”。
C.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承接复句,内容相互关联,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D.画波浪线句子中,“读书”是动词,“全方位”是形容词,“心灵”是名词。
21.语段中的“你”从意思上说都可以换成“我们”,但二者表达效果不同,请简要说明使用“你”在表达上的效果。
(2025·四川德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在初唐,新的诗歌开始萌(méng)芽、诞生,挣(zhēng)脱了过去百年间的浮靡和单调,换然一新。到了盛唐,诗人们长身玉立、风度翩翩地向我们走来,带着盛唐诗人与身俱来的诗歌基因,每一位都像耸(sǒng)立云天的高山,才华就像汩(gǔ)汩清流。他们挥豪落纸,将诗情化作滔滔江河汇入伟大诗国的碧海之中。
22.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萌(méng)芽 B.挣(zhēng)脱 C.耸(sǒng)立 D.汩(gǔ)汩清流
23.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换然一新 B.与身俱来 C.挥豪落纸 D.滔滔江河
(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升空。55年前同一天,同一片戈壁滩,“东方红一号”发射。从无人到载人,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中国航天锲而不舍,不断绘制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炫烂画卷。
数十年来,无数攀登者和追梦者当之无愧,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走出了中国航天事业由大向强的铿锵步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空间探索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多个国家连绵不断,提出选派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须求,中国敞开胸怀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探索宇宙奥密。通过各国和平利用外空,提高相互理解,让航天科技成果造福人类。
梦想无垠,探索不止。瞄准新目标,工程全线为如期实现载人登月摧枯拉朽;锚定新突破,空间科学为深度拓展创新应用奋力公关。自立自强,开放创新,中国人将飞得更高更远,漫步太空的脚步将更加从容自信。
24.下列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载人(zài) 戈壁(gē) B.舱内(chāng) 攀登(dēn)
C.步履(nǚ) 参与(yù) D.锚定(miáo) 从容(cóng)
25.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部分词语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炫烂”应改为“绚烂” B.“须求”应改为“需求”
C.“奥密”应改为“奥秘” D.“公关”应改为“功关”
26.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锲而不舍 B.当之无愧 C.连绵不断 D.摧枯拉朽
27.下列对语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各国和平利用外空,提高相互理解,让航天科技成果造福人类。
B.各国通过和平利用外空,提高相互理解,让航天科技成果造福人类。
C.各国通过和平利用外空,增进相互理解,让航天科技成果造福人类。
D.通过各国和平利用外空,增进相互理解,让航天科技成果造福人类。
(2025·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美丽广安我们的家,风景如画。春天,岳池翠屏湖畔,杨柳婀娜,俯仰生恣,花团锦簇,真是美不胜收;夏天,武胜嘉陵江面,一碧万顷(qīn),龙舟竞发,人声鼎沸,令人心驰神往;秋天,邻水五华山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苍茫辽阔,让人目不窥园;冬天,华蓥宝鼎之上,白雪皑皑,峭璧林立,伫(chù)立其上,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春的生机妩媚,夏的热烈粗犷(kuàng),秋的多情萧瑟,冬的沉稳敦厚,①如此胜景怎会让你流连忘返?
②清晨,映入眼帘的是东门码头袅绕的雾气,是田畴(chóu)河滩边撒欢的牛犊,是乡间小路旁蹦跳的孩童。躺在草地上,③我们仿佛听到了一曲舒缓悠扬的田园牧歌。④傍晚,我们漫步在代市老街,品味着老街人恬淡闲适的宁静生活,真有恍入世外桃源的佁然自得啊!
28.文段中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碧万顷(qīn) B.伫(chù)立
C.粗犷(kuàng) D.田畴(chóu)
29.文段中加点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俯仰生恣 B.人声鼎沸 C.峭璧林立 D.佁然自得
30.文段中画波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不胜收 B.心驰神往 C.目不窥园 D.油然而生
31.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5·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彝族银饰宛如最纯净的月光,静静洒落在彝族文化的版图上。在彝族文化深厚的土壤中,它既是吉祥与幸福的象征,又凝聚着彝族人民对纯净无瑕、坚韧顽强美好精神品质的追求。
①地处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素有“彝族银饰之乡”的美誉。布拖人民对银饰的钟爱早已深入骨髓。当一个小女孩呱呱坠地时,家中长辈便会为她精心捶打第一件银饰,也许只是一只小巧玲珑的银耳环,轻轻挂在她稚嫩的耳垂上,伴随她开启人生的旅程。
彝族银饰款式多样,繁复的纹样令人【甲】;②图案丰富,常见的有动物、植物、神话故事等元素。这些图案虽然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但是美观。譬如,月牙纹代表思念家乡和幸福美满,羊角纹寓意富贵吉祥。
走进越西县贡莫镇瓦曲村,仿佛踏入世外桃源。③红瓦白墙;错落有致;绿树田地;环绕相拥。这个被称为“银饰村”的地方,有200多户村民从事银饰加工制作。在瓦曲村,孩子们大多在十多岁时就开始向长辈学习这门手艺,经代代传承,银饰技艺愈发精湛。
④彝族银饰,这轮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希望的纯净月光,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它是______的结晶,更是______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未来,______,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给更多人。让这轮月光______。
32.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洒落(sǎ) 土壤(rǎng) B.凝聚(níng) 坚韧(rèn)
C.坠地(zhuì) 捶打(chuí) D.稚嫩(zhì) 譬如(bì)
33.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无伦次 B.正襟危坐 C.眼花缭乱 D.目空一切
34.文段中画横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选项中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图案之所以美观,是因为它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的原因。
B.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
C.这些图案不仅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还美观。
D.这些图案虽然美观,但是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
36.在文段的空缺处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彝族银饰必将继续闪耀 ②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
③彝族人民智慧 ④照亮更遥远的地方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37.假设你是一名校园小记者,计划采访瓦曲村的老银匠。请根据材料中关于银饰技艺传承的内容,设计2个采访问题(每个问题需涉及不同角度,如技艺学习经历、文化意义、未来展望等)。
(2025·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初三年级开展“邂逅家乡非遗,赓续文化血脉”实践活动,你所在小组负责宣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项目——渠县刘氏竹编。下面是有关它的一段介绍材料,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走进渠县刘氏竹编的艺术品陈列室,琳琅满目的竹编字画、瓷胎提花竹编艺术品、双面竹丝编画等作品映入【眼帘】,栩栩如生。渠县竹编技艺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賨(cóng)人以竹为材,编制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唐朝,竹房、竹笠、竹椅等日用品在市井【巷陌】展现着竹艺之美;清代,渠县的竹丝宫扇、细篾凉席等名噪一时,成为朝廷贡品;民国初年,渠县竹编艺人李开文的竹丝宫扇,精美绝伦。新中国成立后,竹编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巴山竹痴”刘嘉峰首创的“竹编字画”收录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全》,他首创的“提花编织法”实现明暗分层的竹编工艺突破。
在竹编技艺的发展与传承中,渠县刘氏竹编形成了“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它的工艺绝活是“提花编织”“以竹作画”,其精髓在于将传统竹编技艺与书画艺术、陶瓷工艺深度熔合。双面竹丝编画技艺受“提花织物”织造原理的启发,形成独特的编织技法,能达到编画纹理【清晰】、意境明朗、入木三分的艺术效果。瓷胎竹编技艺巧夺天工,它将竹丝紧贴瓷面,随胎编织,形曲篾曲,最终达到竹丝与瓷胎浑然一体的效果。
38.材料中加括号词语的读音判定错误的一项( )
A.“眼帘”中的“帘”的边鼻音判定为“lián”。
B.“追溯”中的“溯”的平翘舌判定为“sù”。
C.“巷陌”中的“巷”多音字辨音为“hàng”。
D.“清晰”中的“清”的前后鼻音判定为“qīng”。
39.材料中画横线词语字形判定或修改错误的一项( )
A.因为表达的是“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的意思,所以“琳琅”一词没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一时名声很大”的意思,所以“名噪一时”一词没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精美巧妙,超过同类”的意思,所以“精美绝伦”应改为“精美绝仑”。
D.因为表达的是“几种不同的事物合为一体”的意思,所以“熔合”应改为“融合”。
40.材料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栩栩如生 B.入木三分 C.巧夺天工 D.浑然一体
4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 )
A.在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中,渠县刘氏竹编形成了“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
B.渠县刘氏竹编在竹编技艺的发展与传承中,形成了“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
C.在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中,渠县刘氏竹编形成了“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的艺术特点。
D.在竹编技艺的发展与传承中,渠县刘氏竹编形成了“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的艺术特点。
42.(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近年来,无论是体育竞技的赛场,还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各行各业的中国青年向世界展示了更加丰富多彩、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砥砺前行中,年轻一代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 ),铸就做中华民族之脊梁的( ),以“敢为天下先”的( ),展现奋发有为、勇做先锋的( ),成就了一番事业,实现了人生价值。
国家的创新与发展需要青春力量,发展的后劲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是“一时行”?还是“一直行”?这是对中国的提问,需要青年一代来回答。接力棒传到新一代手上,目标还是没变,就是“继续领先跑”。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始终处于跟随状态,即使将差距无限拉近至0.01,也会被遮蔽在领先者的阴影中。梦想无远弗届,时代广阔无yín。身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吃劲的时候,也正是青年人大显身手的时候。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必将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脊( )梁 无yín( )
(2)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志气 骨气 锐气 胆气 B.志气 骨气 胆气 锐气
C.胆气 锐气 志气 骨气 D.胆气 志气 骨气 锐气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是“一时行”?还是“一直行”?——这句话标点符号的运用是不恰当的。
B.文段中画横线句子“吃劲的时候”指的是艰难、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时刻。
C.近年来,无论是体育竞技的赛场,还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各行各业的中国青年向世界展示了更加丰富多彩、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这句话的主干是“青年向世界展示形象”。
D.文段既赞颂了当代青年有敢做勇为的精神,又强调了青年一代应有创新与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43.(2025·甘肃武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茯茶是西北人日常饮用的茶叶。茯茶是发酵茶,制作工序复杂,经过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晾晒、gān zào等工序,才可销售。茯茶最初为散茶,随着销量的增加,为解决茶叶西去运输,茶商开始制作砖茶。大约在明洪武年间,历史上第一块砖型茯茶诞生,这就是泾阳茯砖茶。泾阳茯砖茶呈长方形,一块约5斤重。喝时掰下一小块熬制后饮用。熬茶的器具有陶制、铁制和铜制。甘肃人将熬制的茯茶称为罐罐茶。
明朝初期,私茶泛滥,政府税收受到影响。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为了整顿私茶,明朝中央在陕西的西宁、河州、洮州等地设茶马司,由川、陕军人一年运一百万斤至此收贮,谓之官茶。
清代前期,茯茶交易较为开放。______该商号运输规模庞大,传说最盛时,光单峰白骆驼就有500峰。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
gān zào 收贮
(2)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各茶号再将砖茶批发给经营牲畜、皮毛的商人和屠户,由他们分销运往各地。
②清末甘肃民勤的“马合盛”商号,在泾阳设加工点,实行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经营模式,通过骆驼运输。
③加工好的泾阳茯茶运到兰州茶司,由甘肃布政使司(藩台衙门)按规定分发给各茶号。
④茶马贸易官民皆可,但是私商经营必须得到官方许可,才可从事茶叶贩运,并受到庇护。
A.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4.(2025·甘肃武威·中考真题)又到“世界读书日”,班级开展读书活动。下面是小逸写的开场白,请你帮她完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 )的美好时节,我们满怀热忱,迎来了备受瞩目的世界读书日。
书,宛如一座跨越时空的宏伟桥梁。它一端连着远古,一端通向未来。
书,更是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思想富矿。在那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辨如熠熠生辉的金矿石,闪耀着( )的光芒;泰戈尔的清新诗篇似温润的美玉,散发着人性的芬芳;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仿佛一座精美的艺术殿堂,处处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洞察与思考。
书,______。当生活的波涛、迷雾让我们的心灵之舟迷失方向时,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文字,就像穿透阴霾的一束光,给予我们力量与勇气,指引我们穿越黑暗,驶向光明与希望的彼岸。
愿同学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知识的养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无尽乐趣。
(1)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惠风和畅 理想 索取 B.惠风和畅 理性 汲取
C.天高气爽 理想 汲取 D.天高气爽 理性 索取
(2)给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
(3)小文认为,小逸的开场白还需充实,请你帮她补充相应内容。
书,宛如一座跨越时空的宏伟桥梁。它一端连着远古,一端通向未来。从《诗经》“挑兮达兮,在城阙兮。① , ”的深切思念,到《楚辞》“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探寻;从唐诗“② , ”的豪迈壮志,到宋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③ ”的乐观旷达;从元曲“兴,百姓苦;④ , ”的兴亡感叹,直至近现代文学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与深刻剖析,它将人类文明的历史长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专题01 基础知识综合
(2025·重庆·中考真题)学校开展“文化之约”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令人眼花缭乱的立交桥、穿楼而过的轻轨、屋顶上的公路……无不彰显着重庆独特的气质。流光yì彩的山城夜景、蜿蜒曲折的古街古巷、横跨天堑的各式大桥、精妙绝伦的大足石刻、妙手偶得的三峡风光……无不让人震hàn。多姿多彩的重庆,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他们回望烽火三国的历史烟云□聆听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体悟红岩英烈的浩然正气□当人头攒动的景象屡上热搜,身为重庆人,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新的时代,3000多万巴渝儿女正秉承着“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书写“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的华彩篇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流光yì 彩 天堑( ) 震hàn 人头攒动( )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眼花缭乱 B.蜿蜒曲折 C.精妙绝伦 D.妙手偶得
3.文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4.文段中“坚韧、忠勇、开放、争先”是重庆(大重庆区域)城市精神,请任选其中一个词,用重庆的一种典型物象来阐释其精神内涵。(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
开放: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奔向大海,展现了重庆人悦纳四方的气度和开放包容的胸怀。
我选( )
【答案】1. qiàn cuán 2.D 3.C 4. 忠勇 山城巷的黄葛树,扎根岩壁,历经风雨仍挺拔向上,彰显了重庆人忠诚勇敢、不屈不挠的品格。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1)流光溢彩,liú guāng yì cǎi,形容光彩流动闪烁,色彩鲜明耀眼。
(2)天堑,tiān qiàn,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宽阔的江河。
(3)震撼,zhèn hàn,指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波动。
(4)人头攒动,rén tóu cuán dòng,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拥挤晃动。
2.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文中形容立交桥的结构复杂,符合“因复杂而迷乱”的语义,使用恰当;
B.蜿蜒曲折:指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延伸不绝。用于描述“古街古巷”的走向,与“蜿蜒”的形态特征相符,使用恰当;
C.精妙绝伦:精致巧妙到了极点,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大足石刻的工艺精湛,符合“技艺高超”的语境,使用恰当;
D.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厚的人出于灵感,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也指偶然获得珍贵之物)。文中用于形容“三峡风光”,而自然景观的形成并非“人为创作或偶然所得”,与“妙手偶得”的主体(人或文学创作)不匹配,使用不恰当;
故选D。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第①②空:句子“回望烽火三国的历史烟云□聆听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体悟红岩英烈的浩然正气”中,“回望”“聆听”“体悟”是主语“他们”发出的并列动作,属于同一主语下的并列谓语结构。在汉语中,并列的动词短语或分句若节奏较紧凑,更倾向用逗号分隔(而非顿号),以体现动作的连贯性和语言的流畅感;故前两个空应该用逗号;
第③空:文中列举的“回望历史烟云”“聆听千古绝唱”“体悟浩然正气”是重庆文化体验的部分例子,而非全部。第三个空用省略号(……),在此处表示“还有更多类似的文化体验未被列举”,符合语境中“多姿多彩的重庆”所隐含的“丰富性”。若用顿号、逗号或分号,会暗示“列举已穷尽”,与重庆实际蕴含的多元文化(如民俗、饮食、建筑等)不符。故第三个空用省略号;
第④空:结尾句“身为重庆人,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表达强烈的情感共鸣,“无比”一词强化了情绪的程度。叹号(!)能直观体现这种自豪感的宣泄,更符合文段抒情的语境。若用句号,会削弱结尾的情感张力,使整体表达流于平淡,与前文“流光溢彩”“震撼”等充满感染力的描述形成反差。故第四个空用感叹号;
故选C。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先明确所选城市精神关键词的核心含义,再从重庆典型物象(自然景观、人文建筑、植物等)中选取与关键词内涵契合的对象,通过描述物象的特征,将其与重庆人的精神特质相联系,展现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
示例一:坚韧:山城的黄桷树,根系深深扎入坚硬岩壁,历经风雨雷电依然枝繁叶茂,象征着重庆人在崎岖地形与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坚韧品格。
示例二:忠勇: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历经36年浴血坚守,抵御外敌,见证了重庆人面对强敌时忠诚勇敢、保家卫国的无畏精神。
示例三:开放:朝天门码头,自古以来商船云集,五湖四海的货物在此集散,体现出重庆人拥抱世界、广纳商机的开放姿态。
示例四:争先: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突破常规设计,大胆创新,彰显了重庆人敢于突破、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争先魄力。
(2025·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天问一号实现行星际探测、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启并成功转入长期运营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战略(bù)______局下,空间技术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重器。
5.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转 (2)(bù)
6.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
【答案】5. zhuǎn 布 6.。(句号)
【解析】5.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转入,zhuǎn rù,转变原来方向而进入某地或某方面。
布局,bù jú,对整体作出全面安排。
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整陈述句,句意已结束;而后文“近年来”开启新话题,描述后续事件,为另外一个句子。根据标点规则,句子间需用句号分隔。
(2025·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大地的晨昏交替间,勤劳的汗水与歌舞的韵律相伴相生,梯田上的山歌与织机前的号子彼此______(应答 应和),草原牧人的长调与茶马古道的铃音遥相呼应,这种将艺术反哺于劳作、将劳作升华为艺术的智慧,让中华民族构筑起各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7.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7.应和 8.应将“将艺术反哺于劳作”和“将劳作升华为艺术”的位置对调即可。
【解析】7.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应答:回答;应和:应声唱和。在此指的是“山歌与号子”相互应声唱和,“应和”更贴合语境中“韵律相伴相生”的意境。故选“应和”。
8.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这是语序不当的病句,应先让“劳作升华为艺术”,才有“艺术反哺于劳作”,应将“将艺术反哺于劳作”和“将劳作升华为艺术”的位置对调,故改为:这种将劳作升华为艺术、将艺术反哺于劳作的智慧,让中华民族构筑起各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2025·山东·中考真题)“míng记历史·面向未来”主题展板文字审校
9.依次为展板文段括号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卑不亢 铸就 雕琢 余音绕梁
B.不屈不挠 铸造 镌刻 余音绕梁
C.不卑不亢 铸造 雕琢 气吞山河
D.不屈不挠 铸就 镌刻 气吞山河
10.请将展板标题“míng记历史·面向未来”中缺少的字根据拼音补充出来,并将八个汉字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答案】9.D 10.铭记历史 面向未来 11.我们举行隆重纪念活动
【解析】9.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不屈不挠:形容在困难或压力面前不屈服,非常顽强。用于形容中华儿女对抗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更贴切。不卑不亢:形容待人接物得体,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多用于人际交往,不符合语境。选择:不屈不挠。
第二空,铸就:多用于抽象意义的成就、奇迹等,搭配“战争史上的奇观”更合适。铸造:多指具体金属加工,或抽象但需强调过程。选择:铸就。
第三空,镌刻:强调永久性铭记,与“民族记忆”搭配更恰当。雕琢:多指精细加工(如雕琢玉器),或修饰文字,不符合语境。选择:镌刻。
第四空,气吞山河:形容气势磅礴,与《黄河大合唱》的雄壮风格高度契合。余音绕梁:形容音乐悠扬不绝,多用于婉转的旋律,不符合抗战主题。选择:气吞山河。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字形。
铭记,míng jì,牢牢记住。
注意用“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正楷依次认真书写,注意“铭、未”的写法。
11.本题考查病句。
成分残缺,缺少“举行”的宾语。改为:我们举行隆重纪念活动。
(2025·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上,人们常将个人或家庭的荣耀与整个家族的命运________________,有“光耀门楣”之说。作为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门楣上承载的远不止土木之重。先辈们把仁善之德、教化之意,凝练成隽永深刻的文字,高悬(xián)于门楣之上以作家风家训。通过这些文字,时时告诫后人要匡扶家国正义,保持内心正念。古老的匾额及与之相关的楹联、家谱等文化符号,烙印下代代相传的家风,成为子孙后代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________________于精神上的独特印记。
门楣之上,笔笔皆是深情,句句都有家国,章显着中华传统文化家国同构的精神境界与追求。福建屏南陈氏家族自古就有“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的家规祖训,古老家风传承数百年。革命烽火中,屏南县有108人加入新四军六团,一次次把红旗插在阵地最高处,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铸(zhù)就了屏南“红旗不倒县”的________________。“清澈(chè)的爱,只为中国”,是烈士陈祥榕对祖国的深情告白,更是屏南陈氏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尊崇(chóng)英雄、争做英雄,如今屏南县每年都有近千人报名从军,立志保家卫国。
门内,是文章礼乐、家族绵延;门外,是山河壮丽、家国万里。门楣之上,那些千百年时光镂刻下的横竖撇捺,把仁德善念、家国大义高悬,让家风家训、民风正气________________,古韵悠长、历久弥新。
12.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悬(xián) B.铸(zhù) C.澈(chè) D.崇(chóng)
13.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流淌 B.章显 C.可歌可泣 D.历久弥新
14.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辅相成 镌刻 美德 传世
B.相辅相成 雕刻 美誉 传播
C.紧密相连 雕刻 美德 传播
D.紧密相连 镌刻 美誉 传世
15.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这些文字,时时告诫后人要保持内心正念,匡扶家国正义。
B.这些文字,时时警示后人要匡扶家国正义,保持内心正念。
C.这些文字,时时告诫后人要保持内心正念,匡扶家国正义。
D.通过这些文字,时时警示后人要匡扶家国正义,保持内心正念。
【答案】12.A 13.B 14.D 15.C
【解析】12.本题考查汉字字音。
A.高悬(xián)——xuán;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字形。
B.章显——彰显;
故选B。
14.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紧密相连:彼此之间关系非常密切,联系紧密,没有间隙。在此指个人与家族命运的直接关联,应选用“紧密相连”;
第二空:
镌刻:雕刻,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雕刻:在金属、象牙、骨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出花纹、形象,侧重于具体动作。在此指家风成为刻在子孙后代精神上独特的印记,应选“镌刻”;
第三空:
美德:美好的品德。美誉:美名。在此指子弟兵用生命铸就的声誉。应选“美誉”;
第四空:
传世:流传到后世。传播:广泛散布。在此指好的风气流传到后世。应选用“传世”;
故选D。
15.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本句存在两处病因,一是成分残缺,应将“通过”删掉;二是语序不当,应将“匡扶家国正义”和“保持内心正念”的位置对调; 故改为:这些文字,时时告诫后人要保持内心正念,匡扶家国正义。
故选C。
16.(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历史的性质,是连(guàn) ① 不断的,它像一条大河,是不能分成(duàn) ② 落的。但为了便利的缘(gù) ③ ,我们需要把它分为几个时期。这分期的地方,大约总有一个或几个较为重要的史迹——如十四世纪初欧洲产生了许多标志中古末日的史迹,所以本书中古和近古的界线,便是1321年,意大利诗人但丁死的那一年。
但不要忘了,这些界线都是人造的。我们决不能说,1321年以前,欧洲的事事物物都是中古式的,到了1321年1月1日的子时,人们从 甲 的梦中醒来,忽然过上了新的生活。因为 乙 的分期,正如昼夜分期一样:中午是白天,半夜是夜间,但在那暮色苍(máng) ④ ,或是晨光熹微中,谁能确定哪一分钟属于夜间,哪一分钟属于白天呢?但这个模糊不明的苍灰天正是划分昼夜的最好界线。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可以应用历史分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句意完整,内容贴切。
【答案】(1)贯段故茫
(2)甲:中古 乙:历史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1)连贯不断:lián guàn bù duàn,本义为连接贯通,连续不间断,像是事物之间紧密相连,没有中断的情况。在语段中,“连贯不断”用于描述历史的性质,强调历史如同一条没有间断、前后相连的大河,各阶段之间紧密相连,具有不可分割的连续性。
(2)段落:duàn luò,本义是文章中根据内容划分成的部分,语段中的意思是将连续的历史人为划分成的不同阶段。
(3)缘故:yuán gù,本义是原因,语段中的意思是为了方便的原因,所以要对历史进行分期。
(4)苍茫:cāng máng,本义是空旷辽远、没有边际,语段中的意思是暮色或晨光模糊不清的样子,用来比喻历史分期界限的模糊性。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准确选用词语的能力。
根据原文“1321年以前,欧洲的事事物物都是中古式的”及“梦中醒来”的比喻可知,“甲”处需体现中古时期的特点,且要与“醒来”形成对比,“中古”一词能直接点明时期特征,符合语境;
从“这些界线都是人造的”“历史分期”等表述可判断,“乙”处应填“历史”,以明确论述对象是历史的分期。
17.(2025·江苏扬州·中考真题)结合语境,完成小题。
大运河与扬州【甲】______________,有讲不完的故事、叙不完的情缘。扬州是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有着“运河长子”之美誉。长江与运河的交汇,赋予扬州厚重的底韵,也带给扬州蓬勃的生机。你看:这里有风光秀丽的瘦西湖,布局精巧的个园;这里有兴味悠长的扬州弹词,【乙】扬州的玉雕精美绝伦;这里还有备受瞩目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效智能的运河城市算力平台……悠悠运河陪伴勤劳的扬州人民走过2500多年,共同铸就扬州的辉煌。
(1)给加点字注音:瞩目( )
(2)画波浪线的“底韵”中的“韵”应改为“ ”。
(3)填入【甲】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肝胆相照 B.息息相关 C.相知恨晚 D.同舟共济
(4)【乙】处画横线句形式与语境不协调,改为: 。
【答案】(1)zhǔ
(2)蕴
(3)B
(4)精美绝伦的扬州玉雕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瞩目:zhǔ mù,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注视、注目。
(2)本题考查字形。
底韵——底蕴。意思是功底;(文化、知识、经验等的)积累沉淀。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肝胆相照:指以真心相见,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该成语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坦诚合作的关系;
B.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C.相知恨晚: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只恨相见得太晚。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D.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该成语侧重于强调在面对困难时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结合“扬州是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有着‘运河长子’之美誉”可知,大运河与扬州的故事和情缘很多,二者关系密切,应用“息息相关”;
故选B。
(4)本题考查句式理解。
【乙】处原句“扬州的玉雕精美绝伦”与前文“兴味悠长的扬州弹词”在句式上不一致,前文句式为“……的扬州……”,为了保持句式协调,可将“扬州的玉雕精美绝伦”改为“精美绝伦的扬州玉雕”。
(2025·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读书这个虽然______,但并非______的求知方式。一本好书像一面无形的墙,在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筑起一道边界。哪怕外面世界______,只要在这道边界的bì( )护下,你就会是平静的、专注的、从容的。你焦zào( )的心会因此安静下来,你就会获得一段难得的喘息时间。思考会伴随自在的节拍,让你可以躲开令你______的suǒ( )事;让你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驰骋;让你可以在知识的园地里做一回园丁,助力你想象力的萌芽生长;让你可以品尝人间百态,体验种种复杂的情愫,与书中人物同悲喜、共命运。读书是一场全方位的心灵改造活动,一本好书的影响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
18.根据拼音写汉字。
19.画横线的四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旧 古老 风吹雨打 焦头烂额 B.老旧 古老 焦头烂额 风吹雨打
C.古老 老旧 焦头烂额 风吹雨打 D.古老 老旧 风吹雨打 焦头烂额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穿梭驰骋、萌芽生长、人间百态这四个短语的结构是一致的。
B.“一本好书像一面无形的墙”运用比喻中的暗喻,喻体是“无形的墙”。
C.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承接复句,内容相互关联,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D.画波浪线句子中,“读书”是动词,“全方位”是形容词,“心灵”是名词。
21.语段中的“你”从意思上说都可以换成“我们”,但二者表达效果不同,请简要说明使用“你”在表达上的效果。
【答案】18.庇 躁 琐 19.D 20.C 21.用“你”增加对话感;给人感觉像是面对面交谈,娓娓道来,亲切自然;把读者带入其中,让人容易接受读书对人的庇护作用这一看法。
【解析】18.本题考查字形。
庇护:bì hù,袒护;掩护,保护。
焦躁:jiāo zào,着急而烦躁。
琐事:suǒ shì,细小零碎的事情。
19.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老旧:陈旧、破旧。古老:经历了久远年代的。此处描述的是“读书”这个求知方式,强调其历史悠久,故“古老”更合适;
第二空,老旧:陈旧、破旧。古老:经历了久远年代的。此处描述的是“求知方式”并非“陈旧、破旧”,故“老旧”更合适;
第三空,风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焦头烂额: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夸张意味浓厚。此处描述的是“外面世界”的状况,强调其复杂多变,故“风吹雨打”更合适;
第四空,风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焦头烂额: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夸张意味浓厚。此处描述的是“琐事”给人的感觉,强调其令人烦躁不安,故“焦头烂额”更合适;
故选D。
20.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A.有误,“人工智能”“人间百态”是偏正短语,“穿梭驰骋”“萌芽生长”是并列短语,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并不一致;
B.有误,“一本好书像一面无形的墙”运用比喻中的明喻,本体式“一本好书”,喻词是“像”,喻体是“无形的墙”,而不是暗喻;
D.有误,画波浪线句子“读书是一场全方位的心灵改造活动”中,“读书”是名词,而不是动词;
故选C。
21.本题考查叙述人称的作用。
结合“……让你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驰骋;让你可以在知识的园地里做一回园丁,助力你想象力的萌芽生长;让你可以品尝人间百态,体验种种复杂的情愫,与书中人物同悲喜、共命运”可知,首先,使用“你”增加了对话感。这种表达方式让读者感觉像是作者在直接与自己交谈,而不是在讲述一个普遍适用的道理或事实。这种对话感使得文本更加生动和亲切,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其次,“你”的使用给人一种面对面交谈的感觉,使得整个语段娓娓道来,亲切自然。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能够听到作者的声音,感受到作者的语气和情感,这种亲近感使得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的观点。
最后,使用“你”能够把读者带入其中,让人容易接受读书对人的庇护作用。通过直接对读者说话,作者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情境,让读者想象自己正在享受读书带来的庇护和安慰。这种代入感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更容易接受作者关于读书的观点和建议。
综上所述,使用“你”在表达上增加了对话感、亲切自然感,并且能够更好地引导读者接受和理解读书对人的庇护作用。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025·四川德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在初唐,新的诗歌开始萌(méng)芽、诞生,挣(zhēng)脱了过去百年间的浮靡和单调,换然一新。到了盛唐,诗人们长身玉立、风度翩翩地向我们走来,带着盛唐诗人与身俱来的诗歌基因,每一位都像耸(sǒng)立云天的高山,才华就像汩(gǔ)汩清流。他们挥豪落纸,将诗情化作滔滔江河汇入伟大诗国的碧海之中。
22.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萌(méng)芽 B.挣(zhēng)脱 C.耸(sǒng)立 D.汩(gǔ)汩清流
23.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换然一新 B.与身俱来 C.挥豪落纸 D.滔滔江河
【答案】22.B 23.D
【解析】22.本题考查字音。
B.挣(zhēng)脱——zhèng;
故选B。
23.本题考查字形。
A.换然一新——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B.与身俱来——与生俱来:一生下来就是如此;
C.挥豪落纸——挥毫落笔:指书法家或画家挥毫写字或作画,毫不停顿地将思绪转化为文字或图画;
故选D。
(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升空。55年前同一天,同一片戈壁滩,“东方红一号”发射。从无人到载人,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中国航天锲而不舍,不断绘制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炫烂画卷。
数十年来,无数攀登者和追梦者当之无愧,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走出了中国航天事业由大向强的铿锵步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空间探索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多个国家连绵不断,提出选派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须求,中国敞开胸怀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探索宇宙奥密。通过各国和平利用外空,提高相互理解,让航天科技成果造福人类。
梦想无垠,探索不止。瞄准新目标,工程全线为如期实现载人登月摧枯拉朽;锚定新突破,空间科学为深度拓展创新应用奋力公关。自立自强,开放创新,中国人将飞得更高更远,漫步太空的脚步将更加从容自信。
24.下列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载人(zài) 戈壁(gē) B.舱内(chāng) 攀登(dēn)
C.步履(nǚ) 参与(yù) D.锚定(miáo) 从容(cóng)
25.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部分词语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炫烂”应改为“绚烂” B.“须求”应改为“需求”
C.“奥密”应改为“奥秘” D.“公关”应改为“功关”
26.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锲而不舍 B.当之无愧 C.连绵不断 D.摧枯拉朽
27.下列对语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各国和平利用外空,提高相互理解,让航天科技成果造福人类。
B.各国通过和平利用外空,提高相互理解,让航天科技成果造福人类。
C.各国通过和平利用外空,增进相互理解,让航天科技成果造福人类。
D.通过各国和平利用外空,增进相互理解,让航天科技成果造福人类。
【答案】24.A 25.D 26.A 27.C
【解析】24.本题考查字音。
B.舱内(chāng)——cāng,攀登(dēn)——dēng;
C.步履(nǚ)——lǚ;
D.锚定(miáo)——máo;
故选A。
25.本题考查字形。
D.“公关”指“公共关系”,这里指努力突破,应为“攻关”,而“功关”是错误写法。
故选D。
26.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用来形容中国航天坚持不懈的精神,符合语境;
B.当之无愧:完全够得上,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指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此处形容“攀登者和追梦者”不合适,因为原文并未提及具体荣誉或称号;
C.连绵不断: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多个国家提出需求”不太恰当,此处指多个国家陆续提出需求,更合适的词是“接二连三”或“陆续”;
D.摧枯拉朽:比喻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的事物。形容“实现载人登月”不合适,对象错误;
故选A。
27.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语序不当,主语应在前,“通过各国和平利用外空”改为“各国通过和平利用外空”;“提高”和“理解”搭配不当,“提高”改为“增进”。
故选C。
(2025·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美丽广安我们的家,风景如画。春天,岳池翠屏湖畔,杨柳婀娜,俯仰生恣,花团锦簇,真是美不胜收;夏天,武胜嘉陵江面,一碧万顷(qīn),龙舟竞发,人声鼎沸,令人心驰神往;秋天,邻水五华山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苍茫辽阔,让人目不窥园;冬天,华蓥宝鼎之上,白雪皑皑,峭璧林立,伫(chù)立其上,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春的生机妩媚,夏的热烈粗犷(kuàng),秋的多情萧瑟,冬的沉稳敦厚,①如此胜景怎会让你流连忘返?
②清晨,映入眼帘的是东门码头袅绕的雾气,是田畴(chóu)河滩边撒欢的牛犊,是乡间小路旁蹦跳的孩童。躺在草地上,③我们仿佛听到了一曲舒缓悠扬的田园牧歌。④傍晚,我们漫步在代市老街,品味着老街人恬淡闲适的宁静生活,真有恍入世外桃源的佁然自得啊!
28.文段中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碧万顷(qīn) B.伫(chù)立
C.粗犷(kuàng) D.田畴(chóu)
29.文段中加点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俯仰生恣 B.人声鼎沸 C.峭璧林立 D.佁然自得
30.文段中画波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不胜收 B.心驰神往 C.目不窥园 D.油然而生
31.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8.D 29.B 30.C 31.A
【解析】28.本题考查字音。
A.一碧万顷(qīn)——qǐng;
B.伫(chù)立——zhù;
C.粗犷(kuàng)——guǎng;
故选D。
29.本题考查字形。
A.俯仰生恣——俯仰生姿:指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C.峭璧林立——峭壁林立:形容陡峭的山崖如同墙壁般密集耸立,多用来描绘险峻、壮观的自然地貌;
D.佁然自得——怡然自得:指非常高兴、满足;
故选B。
30.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美不胜收:美好的事物太多,一时看不过来。形容春天翠屏湖畔“杨柳婀娜、花团锦簇”的美景,使用恰当;
B.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夏天嘉陵江面“龙舟竞发、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令人向往,使用恰当;
C.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文中用于形容秋天五华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色,望文生义,属误用,使用不恰当;
D.油然而生:某种情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冬天站在华蓥宝鼎上,面对“白雪皑皑”的景象,敬畏之情自然产生,使用恰当;
故选C。
31.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A.根据①句“如此胜景怎会让你流连忘返”可知,存在逻辑错误。该句表达的是反问语气,意思是这样的美景不会让你流连忘返,与前文对广安四季美景的赞美以及想要表达的美景让人留恋之意相悖,属于否定不当。在“怎会”后加“不”,改为“如此胜景怎会不让你流连忘返?”
故选A。
(2025·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彝族银饰宛如最纯净的月光,静静洒落在彝族文化的版图上。在彝族文化深厚的土壤中,它既是吉祥与幸福的象征,又凝聚着彝族人民对纯净无瑕、坚韧顽强美好精神品质的追求。
①地处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素有“彝族银饰之乡”的美誉。布拖人民对银饰的钟爱早已深入骨髓。当一个小女孩呱呱坠地时,家中长辈便会为她精心捶打第一件银饰,也许只是一只小巧玲珑的银耳环,轻轻挂在她稚嫩的耳垂上,伴随她开启人生的旅程。
彝族银饰款式多样,繁复的纹样令人【甲】;②图案丰富,常见的有动物、植物、神话故事等元素。这些图案虽然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但是美观。譬如,月牙纹代表思念家乡和幸福美满,羊角纹寓意富贵吉祥。
走进越西县贡莫镇瓦曲村,仿佛踏入世外桃源。③红瓦白墙;错落有致;绿树田地;环绕相拥。这个被称为“银饰村”的地方,有200多户村民从事银饰加工制作。在瓦曲村,孩子们大多在十多岁时就开始向长辈学习这门手艺,经代代传承,银饰技艺愈发精湛。
④彝族银饰,这轮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希望的纯净月光,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它是______的结晶,更是______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未来,______,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给更多人。让这轮月光______。
32.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洒落(sǎ) 土壤(rǎng) B.凝聚(níng) 坚韧(rèn)
C.坠地(zhuì) 捶打(chuí) D.稚嫩(zhì) 譬如(bì)
33.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无伦次 B.正襟危坐 C.眼花缭乱 D.目空一切
34.文段中画横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选项中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图案之所以美观,是因为它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的原因。
B.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
C.这些图案不仅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还美观。
D.这些图案虽然美观,但是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
36.在文段的空缺处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彝族银饰必将继续闪耀 ②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
③彝族人民智慧 ④照亮更遥远的地方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37.假设你是一名校园小记者,计划采访瓦曲村的老银匠。请根据材料中关于银饰技艺传承的内容,设计2个采访问题(每个问题需涉及不同角度,如技艺学习经历、文化意义、未来展望等)。
【答案】32.D 33.C 34.C 35.B 36.A 37.问题1:您在学习银饰技艺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困难的时刻,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问题2:您认为银饰技艺传承对于彝族文化的发展有着怎样独特的文化意义呢?
【解析】32.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D.譬如(bì)——pì;
故选D。
33.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原文语境“彝族银饰款式多样,繁复的纹样令人【甲】”,核心在于强调银饰纹样“繁复多样”带来的视觉感受;
A.语无伦次:说话没有条理,颠三倒四。“语无伦次”侧重语言逻辑混乱,与视觉体验无关;
B.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坐着,形容态度严肃或拘谨。“正襟危坐”侧重行为态度,与纹样带来的感官冲击不相关;
C.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与“款式多样”“纹样繁复”的描述高度契合,准确体现了人面对丰富图案时的直观感受;
D.目空一切:形容高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目空一切”含贬义,与原文赞美银饰的情感基调冲突;
故选C。
3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C.“红瓦白墙,错落有致”和“绿树田地,环绕相拥”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中间应该用分号隔开;“红瓦白墙”和“错落有致”之间是主谓关系,中间应该用逗号分隔;“绿树田地”“环绕相拥”同样是主谓关系,中间也要用逗号分隔;故第一个分号和第三个分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C。
35.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与修改。
原句错误:“虽然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但是美观”逻辑不当,“美观”与“文化象征意义”并非转折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A.“之所以……是因为……的原因”句式杂糅,重复累赘;
B.“不仅……还……”表递进,强调“美观”与“文化意义”语意上的递进,符合逻辑;
C.“不仅具有文化意义,还美观”语序不当,应先强调直观属性“美观”,再延伸至深层“文化意义”;
D.“虽然……但是……”表转折,逻辑错误;
故选B。
36.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排序。
第一空需对应“结晶”,“③彝族人民智慧”与“结晶”搭配合理;
第二空需对应“璀璨明珠”,“②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符合“在宝库中是明珠”的逻辑;
第三空“①彝族银饰必将继续闪耀”承接前文“焕发光彩”,引出未来展望;
第四空“④照亮更遥远的地方”与“月光”的比喻呼应,形成“闪耀—照亮”的连贯表达;
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③②①④;
故选A。
37.本题考查采访词的拟写。
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为问题出发点,像“孩子们大多在十多岁时就开始向长辈学习这门手艺”“经代代传承,银饰技艺愈发精湛”,这些信息能为设计问题提供方向,确保问题与银饰技艺传承紧密相关。两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提问,保证问题的多样性和深度。比如从技艺学习经历角度,可围绕学习的过程、困难、关键节点等提问;从文化意义角度,可探讨银饰在彝族文化中的象征、对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等;从未来展望角度,询问对技艺传承发展的期望、担忧以及应对措施等。问题应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避免重复或过于笼统。先从具体、个人的经历入手,再深入到宏观的文化意义和未来规划,让采访循序渐进,便于被采访者回答,也能使采访内容丰富、有条理。提问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或晦涩的表述,确保老银匠能够快速理解问题并作答。同时,提问语气要尊重、礼貌,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问题一:银饰技艺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维系彝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方面发挥了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问题二:在您年少跟随长辈学习银饰技艺时,有没有哪一项工序或技巧让您花费了大量时间才掌握?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2025·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初三年级开展“邂逅家乡非遗,赓续文化血脉”实践活动,你所在小组负责宣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项目——渠县刘氏竹编。下面是有关它的一段介绍材料,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走进渠县刘氏竹编的艺术品陈列室,琳琅满目的竹编字画、瓷胎提花竹编艺术品、双面竹丝编画等作品映入【眼帘】,栩栩如生。渠县竹编技艺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賨(cóng)人以竹为材,编制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唐朝,竹房、竹笠、竹椅等日用品在市井【巷陌】展现着竹艺之美;清代,渠县的竹丝宫扇、细篾凉席等名噪一时,成为朝廷贡品;民国初年,渠县竹编艺人李开文的竹丝宫扇,精美绝伦。新中国成立后,竹编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巴山竹痴”刘嘉峰首创的“竹编字画”收录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全》,他首创的“提花编织法”实现明暗分层的竹编工艺突破。
在竹编技艺的发展与传承中,渠县刘氏竹编形成了“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它的工艺绝活是“提花编织”“以竹作画”,其精髓在于将传统竹编技艺与书画艺术、陶瓷工艺深度熔合。双面竹丝编画技艺受“提花织物”织造原理的启发,形成独特的编织技法,能达到编画纹理【清晰】、意境明朗、入木三分的艺术效果。瓷胎竹编技艺巧夺天工,它将竹丝紧贴瓷面,随胎编织,形曲篾曲,最终达到竹丝与瓷胎浑然一体的效果。
38.材料中加括号词语的读音判定错误的一项( )
A.“眼帘”中的“帘”的边鼻音判定为“lián”。
B.“追溯”中的“溯”的平翘舌判定为“sù”。
C.“巷陌”中的“巷”多音字辨音为“hàng”。
D.“清晰”中的“清”的前后鼻音判定为“qīng”。
39.材料中画横线词语字形判定或修改错误的一项( )
A.因为表达的是“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的意思,所以“琳琅”一词没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一时名声很大”的意思,所以“名噪一时”一词没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精美巧妙,超过同类”的意思,所以“精美绝伦”应改为“精美绝仑”。
D.因为表达的是“几种不同的事物合为一体”的意思,所以“熔合”应改为“融合”。
40.材料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栩栩如生 B.入木三分 C.巧夺天工 D.浑然一体
4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 )
A.在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中,渠县刘氏竹编形成了“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
B.渠县刘氏竹编在竹编技艺的发展与传承中,形成了“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
C.在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中,渠县刘氏竹编形成了“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的艺术特点。
D.在竹编技艺的发展与传承中,渠县刘氏竹编形成了“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的艺术特点。
【答案】38.C 39.C 40.B 41.C
【解析】38.本题考查字音。
C.“巷”是多音字,读“xiàng”时,指较窄的街道,如“大街小巷”“巷陌”;读“hàng”时,多用于“巷道”(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 。此处“巷陌”指城镇里的街道,应读“xiàng” ,判定为“hàng”错误;
故选C。
39.本题考查字形。
C.“绝伦”指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精美绝伦”形容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伦”是“同类、同等”之意,不能改为“仑”,“仑”常与条理、储物等相关,如“伦常”“仓库”,所以该项字形修改错误;
故选C。
40.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用来形容竹编字画等作品生动逼真,使用恰当;
B.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此处用来形容竹丝编画的艺术效果,对象是竹编画的纹理、意境,并非分析问题,使用错误;
C.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文中形容瓷胎竹编技艺精巧,使用恰当;
D.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文中说竹丝与瓷胎融合成一个整体,使用恰当;
故选B。
41.本题考查病句。
原句“在竹编技艺的发展与传承中,渠县刘氏竹编形成了‘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存在两处问题:
语序不当:对于技艺,应先“传承”再“发展”,“传承与发展”才符合逻辑顺序,所以“发展与传承”表述错误,需调整为“传承与发展”。
成分残缺:“形成了”后缺少宾语中心语,“薄如翼,细如丝,轻如尘,织如锦”是一种艺术特点的概括,应补充“的艺术特点”,使句子表意完整。
故选C。
42.(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近年来,无论是体育竞技的赛场,还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各行各业的中国青年向世界展示了更加丰富多彩、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砥砺前行中,年轻一代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 ),铸就做中华民族之脊梁的( ),以“敢为天下先”的( ),展现奋发有为、勇做先锋的( ),成就了一番事业,实现了人生价值。
国家的创新与发展需要青春力量,发展的后劲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是“一时行”?还是“一直行”?这是对中国的提问,需要青年一代来回答。接力棒传到新一代手上,目标还是没变,就是“继续领先跑”。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始终处于跟随状态,即使将差距无限拉近至0.01,也会被遮蔽在领先者的阴影中。梦想无远弗届,时代广阔无yín。身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吃劲的时候,也正是青年人大显身手的时候。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必将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脊( )梁 无yín( )
(2)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志气 骨气 锐气 胆气 B.志气 骨气 胆气 锐气
C.胆气 锐气 志气 骨气 D.胆气 志气 骨气 锐气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是“一时行”?还是“一直行”?——这句话标点符号的运用是不恰当的。
B.文段中画横线句子“吃劲的时候”指的是艰难、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时刻。
C.近年来,无论是体育竞技的赛场,还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各行各业的中国青年向世界展示了更加丰富多彩、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这句话的主干是“青年向世界展示形象”。
D.文段既赞颂了当代青年有敢做勇为的精神,又强调了青年一代应有创新与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答案】(1) jǐ 垠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脊梁,jǐ liáng,本义指人体背部中间的骨头,即脊柱;比喻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或精神支柱。
无垠,wú yín,形容广阔无边,没有界限。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志气:指追求理想的决心和勇气,侧重内在的志向与目标。“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对应“志气”,强调志向与使命;
骨气: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侧重坚守原则的精神气节。“铸就做中华民族之脊梁”对应“骨气”,强调坚守民族精神的气节;
胆气:指敢于行动的勇气和魄力,侧重面对风险时的胆识。“敢为天下先”对应“胆气”,强调突破常规的勇气;
锐气:指积极进取的气势与锋芒,侧重开拓创新的冲劲。“展现奋发有为、勇做先锋”对应“锐气”,强调进取创新的态势;
故选B。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词语的理解、句子的主干、内容概括。
C.原句主语是“青年”,谓语是“展示”,宾语是“形象”。“向世界”是状语,主干应为“青年展示形象”,“向世界”属于状语,不应保留在主干中;
故选C。
43.(2025·甘肃武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茯茶是西北人日常饮用的茶叶。茯茶是发酵茶,制作工序复杂,经过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晾晒、gān zào等工序,才可销售。茯茶最初为散茶,随着销量的增加,为解决茶叶西去运输,茶商开始制作砖茶。大约在明洪武年间,历史上第一块砖型茯茶诞生,这就是泾阳茯砖茶。泾阳茯砖茶呈长方形,一块约5斤重。喝时掰下一小块熬制后饮用。熬茶的器具有陶制、铁制和铜制。甘肃人将熬制的茯茶称为罐罐茶。
明朝初期,私茶泛滥,政府税收受到影响。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为了整顿私茶,明朝中央在陕西的西宁、河州、洮州等地设茶马司,由川、陕军人一年运一百万斤至此收贮,谓之官茶。
清代前期,茯茶交易较为开放。______该商号运输规模庞大,传说最盛时,光单峰白骆驼就有500峰。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
gān zào 收贮
(2)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各茶号再将砖茶批发给经营牲畜、皮毛的商人和屠户,由他们分销运往各地。
②清末甘肃民勤的“马合盛”商号,在泾阳设加工点,实行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经营模式,通过骆驼运输。
③加工好的泾阳茯茶运到兰州茶司,由甘肃布政使司(藩台衙门)按规定分发给各茶号。
④茶马贸易官民皆可,但是私商经营必须得到官方许可,才可从事茶叶贩运,并受到庇护。
A.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1) 干燥 zhù
(2)A
(3)在“运输”后添加“(的)问题”。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形和字音。
干燥,gān zào,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收贮,shōu zhù,收藏。
(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④句介绍茶马贸易规则,“茶马贸易官民皆可”是承接上一句的“茯茶交易较为开放”,介绍其交易的开放背景;确定为第一句;
③句的“运到兰州茶司分发”是描述茶叶分发流程,介绍贸易规则的具体实施;确定为第二句;
①句的“各茶号批发给商人”说明批发分销的方式,体现茶叶分发后的销售环节;确定为第三句;
②句以具体商号“马合盛”为例,与下文的“该商号运输规模庞大”相照应;确定为最后一句;
故选A。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这是成分残缺的病句,“解决”后面缺少宾语,应在“运输”后添加“(的)问题”。故改为:茯茶最初为散茶,随着销量的增加,为解决茶叶西去运输的问题,茶商开始制作砖茶。
44.(2025·甘肃武威·中考真题)又到“世界读书日”,班级开展读书活动。下面是小逸写的开场白,请你帮她完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 )的美好时节,我们满怀热忱,迎来了备受瞩目的世界读书日。
书,宛如一座跨越时空的宏伟桥梁。它一端连着远古,一端通向未来。
书,更是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思想富矿。在那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辨如熠熠生辉的金矿石,闪耀着( )的光芒;泰戈尔的清新诗篇似温润的美玉,散发着人性的芬芳;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仿佛一座精美的艺术殿堂,处处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洞察与思考。
书,______。当生活的波涛、迷雾让我们的心灵之舟迷失方向时,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文字,就像穿透阴霾的一束光,给予我们力量与勇气,指引我们穿越黑暗,驶向光明与希望的彼岸。
愿同学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知识的养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无尽乐趣。
(1)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惠风和畅 理想 索取 B.惠风和畅 理性 汲取
C.天高气爽 理想 汲取 D.天高气爽 理性 索取
(2)给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
(3)小文认为,小逸的开场白还需充实,请你帮她补充相应内容。
书,宛如一座跨越时空的宏伟桥梁。它一端连着远古,一端通向未来。从《诗经》“挑兮达兮,在城阙兮。① , ”的深切思念,到《楚辞》“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探寻;从唐诗“② , ”的豪迈壮志,到宋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③ ”的乐观旷达;从元曲“兴,百姓苦;④ , ”的兴亡感叹,直至近现代文学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与深刻剖析,它将人类文明的历史长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答案】(1)B
(2)示例:还是我们心灵航程中的不灭灯塔
(3)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示例1: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示例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蓑烟雨任平生 亡 百姓苦
【解析】(1)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惠风和畅”指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多用来形容春日的美好氛围;“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世界读书日一般在4月23日,是春季,所以用“惠风和畅”更契合时节特点,“天高气爽”不符合语境;
第二空:“理想”侧重于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是一种追求的目标;“理性”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相对),强调客观、冷静的思考。这里说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辨闪耀的光芒,逻辑思辨体现的是理性思考,用“理性”修饰“光芒”更恰当,“理想”与“逻辑思辨”搭配不当;
第三空:“索取”指主动向人要(钱或东西等),偏于主动讨要;“汲取”指吸取、吸收,常与“养分”“知识”等搭配,更能体现从书中获取知识养分的积极、主动且有收获感的行为。这里说在书的海洋里获取知识养分,用“汲取”更合适;
故选B。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内容、句式、修辞等角度分析,让补写的句子与前后文连贯、契合主题。前文把书比作“跨越时空的宏伟桥梁”“蕴藏无尽宝藏的思想富矿”,后文强调书在生活困境(波涛、迷雾使心灵迷失)中给予力量、指引方向。所以补写句子要延续“书像……”的比喻,且体现书对心灵的指引、助力作用。句式要和前文“书,宛如一座跨越时空的宏伟桥梁”“书,更是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思想富矿”句式一致,用“书,______”开头,保持语言的整齐、连贯。延续比喻修辞,让书的形象更生动,与整体文风统一。还要对应后文“生活的波涛、迷雾让心灵迷失时,书给予力量指引方向”,体现书如航灯照亮、指引的作用,和上下文关联紧密。
示例:还似一盏穿透迷茫的明亮航灯。
(3)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以下字的写法:兮、蓑。
②要与唐诗相关,体现豪迈壮志。示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