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陋室铭》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7.《陋室铭》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5 13:0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 科 语文 课 题 《陋室铭》
学习目标可操作、易落实 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陋室铭》,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含义。2.在分析文章 “托物言志” 写作手法、梳理文章结构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敏捷性与深刻性。
学习重难点与考点、易错点准确、具体 体会《陋室铭》整齐押韵的语言美、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美,感受托物言志手法营造的意境美,提升文学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用文学创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学习准备精心规划 课本、笔、笔记本
课前预习明确任务、要求 1.预习字词2.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
教 与 学 过 程围绕核心问题设计教学模块,要求科学、适量、易操作 个人复备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助 学
导入新课任务一:赢入场门票人物介绍刘禹锡 -(772—842),字________,唐代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有“诗_____”之称。21岁考取进士,少年志气,春风得意。32岁永贞革新失败,被变为朗州刺史。47岁—53岁接连被贬为夔州刺史、和州刺史。58岁被召回长安。71岁病逝于洛阳。2.文体知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点:文字简洁、句式工整、通篇协韵3.诗文诵读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任务二:寻不陋之处疏通文意2.开头写山和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不“陋”?任务三:品文人风骨与古代贤士的“陋室”相类比,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政治上有所作为,文学上万古流芳。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以孔子的话作结,证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有力突出了中心。作者借陋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呢?通过对居室的描绘,表现出陋室不陋,表达出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任务四:终极大挑战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我是今天研学之旅的导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参观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居住的陋室,请大家完成研学任务哦!任务一:赢入场门票1.人物介绍刘禹锡 -(772—842),字________,唐代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有“诗_____”之称。21岁考取进士,少年志气,春风得意。32岁永贞革新失败,被变为朗州刺史。47岁—53岁接连被贬为夔州刺史、和州刺史。58岁被召回长安。71岁病逝于洛阳。背景链接:三迁陋室刘禹锡被贬到和州后,和州知县将本应给他安排的衙门里的三间房换到了远离衙门的江边,刘禹锡反而很高兴,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他迁到县城北门,由原来的三间房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河边,垂柳依依,刘禹锡仍不计较,见景生情,又写下:“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又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内,刘禹锡被迫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刘禹锡提笔写下这篇 《陋室铭》 并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文体知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3.诗文诵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知文意阅读指导朗读短文,圈出押韵的字,说说押的韵是什么。任务二:寻不陋之处1.疏通文意2.开头写山和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类比: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种说理方法。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不“陋”?任务三:品文人风骨与古代贤士的“陋室”相类比,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政治上有所作为,文学上万古流芳。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以孔子的话作结,证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有力突出了中心。作者借陋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呢?通过对居室的描绘,表现出陋室不陋,表达出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任务四:终极大挑战师:限时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呈现核心内容,要求规范、有条理
作业设计有梯度,分层次,精准,适量 1.熟读并背诵全文;2.仿写《陋室铭》:参照本文的句式,写一篇《教室铭》、《学生铭》、《家乡铭》等等,感受“铭”。
教后记及时,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