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分班测试卷十二】——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分班测试卷十二】——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6 19: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十二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用楷书抄写下面的诗句,书写正确、规范、整洁、美观。(2分)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11分)
名著影响我对世界的看法。它们当中的很多人物和情节都让我记忆犹新,比如我钦佩 liú luò( )荒芜( )小岛,但却无所畏( )惧的鲁滨逊,他有着聪明智慧的大脑,可以在jì mò( )且惊险的chǔ jìng( )中游刃有余;我羡慕被小狐仙变成尼尔斯像拇指大的,他可以骑着大鹅与雁群自由翱翔,周游世界;我还期盼成为像汤姆·索亚一样的孩子, 拥有指证凶手的勇气和正义,拥有善良、勇敢的品质……名著在我低落时宽慰我的心灵,使我在成长中zhú jiàn( )变得lǐ zhì( )与成熟。
1、根据拼音写字词,并为加点的字注音。(6分)
2、加点词语“宽慰”的意思是: 。(1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2分)
4、针对文段中提到的三本名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受真实事件启发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B.《骑鹅旅行记》讲述了主人公尼尔斯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旅行之后成功蜕变的故事。
C.《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三、选择题。(12分)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孰为汝多知乎 知足常乐 B.孰为汝多知乎 四海为家
C.伯牙善鼓琴 能歌善舞 D.送鲍浩然之浙东 井底之蛙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写字时,姿势要正确,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离书本一尺远。
B.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鱼贯而入,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C.老师教育我们要饮水思源,做个知道感恩的人。
D.科学家们善于见微知著,得出科学启示,从而破解自然界的神秘现象。
3、下面这段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2分)
沙漠环境愁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 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睛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挡风沙的侵袭。它的驼峰可以借存脂肪和水分。
A.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 B.骆驼身体具有适应沙漠的能力
C.介绍了骆驼的外形特点 D.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学习音乐的实践证明,培养音乐人才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
B.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随着南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江海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外地游客的青睐。
5、下面这一段话运用了什么情感表达方式 ( )。(2分)
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早的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清新而舒适,通往学校的林荫小道上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引得道旁的花儿笑弯了腰,枝上的鸟儿们也唱起了悦耳的歌。
A.直接抒情 B.融情于景 C.融情于事 D.融情于人
6、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时间紧迫,即兴发言仅靠临场发挥,无需任何准备。
B.辩论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及时有效地反驳。
C.赵孟頫是元代的书法家。 《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D 写作品梗概,先要读懂内容,理清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与“一心一意”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3分)
吃过晚饭,爸爸在书房 地练书法,妈妈坐在沙发上 地做手工,我也坐在书桌前 地写作业。
2、在篮球比赛中,你们班取得了胜利,在回家的路上,你把自己的心情融入到景色中。(3分)
3、下面一段话中共有三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3分)
①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某市开展了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为主题的环保会议。②会上通报了大约 10个左右排污超标的企业。③有关部门责令这
些企业立即进行整改并停止破坏行为。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6分)
1、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的环节再次展现了我国的人文与浪漫。我国“折柳送别”的习俗最早见于《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
……”除了“折柳送别”,古人还通过诗句表达着各种离别之情,“洛阳亲友如相问, ”是至真至纯之别:“ ,千万和春住”是风趣之别:“海内存知己, ”是豁达之别。
2、一儿曰:“ 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
阅读理解
六、古诗对比阅读。(7分)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①
[唐] 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蛾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②黄云:乌云。③瞧:昏暗
1、《送元二使安西》描写的季节是 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若”指的是 。“ ”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1.5分)
2、《别董大》描写的季节是 季。“天下谁人不识君 ”中“君”指的是 ,这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1.5分)
3、王昌龄在《送柴侍御》中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俦是两乡”与选文诗句“ , ”有异面同工之妙。(2分)
4、把《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都运用了带景抒情的写法。
B.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C.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D.《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情感虽带惆怅,却不悲伤。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0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我们(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选段选自《 》,是毛泽东同志1944年在 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2分)
2、根据课文,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4分)
3、画“ ”的句子中“固”的意思是“ ”,“或”的意思是“ ”。(2分)
4、生活中有许多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请你举一个例子并说明理由。(2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3分)
老人与海(节选)
①这是老人没打到鱼以来第八十五天出海了。他越走越远,把陆地远远抛在后面。天还没大亮,他就撒下鱼食。突然,他看见水面上的一根绿色的钓竿急急地坠到了水里,接着钓丝动了一下。他明白,水下一百英寸的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着鱼钩尖上的沙丁鱼。他拉那钓丝,觉得有一条硬邦邦的东西,重得叫人不敢相信。
②大鱼不慌不忙地游着,鱼、船和人都在平静的水上慢慢地漂流。老人把钓丝放在脊背上,又把钓丝握紧在手里,他拼命支撑住身子,抵抗着大鱼给钓丝的拉力。四个钟头以后,那条大鱼依旧拖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游去。老人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他想:我拿它没办法,它也拿我没办法。这时他多么需要男孩儿的帮助啊!然而他又可怜起那条大鱼来:它真了不起,真稀奇。“鱼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夜深了,天气变冷了,他的脊背、胳膊和腿都是冷冰冰的。他弯下腰倚在船头上,这样舒服些。
③太阳升起来了。他竭力拉紧钓丝,但钓丝已经紧绷得快要断了。要是猛拉一下,鱼钩在鱼嘴里所挂的口子就会加宽;如果鱼跳起来,钩子就会被甩掉。这时,大鱼突然晃荡了一下,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要不是他撑着一股劲儿,放出一段线,准给拖到海里去了。他知道鱼一定受伤了,便拉住钓丝不动,身子往后仰,抵挡钓丝的拉力。老头儿的手被鱼猛地一拉时划破了。现在鱼游起来慢多了,钓丝慢慢地上升,鱼露出来了,水从它的身边往四下涌。阳光下,它浑身明光耀眼,头、背都是蓝色的,镰刀片似的尾巴在水里出没,嘴长得像一根垒球棒,尖得像一张细长的脸。老人说:“它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呢。”现在他已经漂到了看不见陆地的海面上,跟大鱼搏斗,他感觉非常疲乏,希望大鱼睡去,自己也能够睡去,去梦见狮子。他高声地说:“鱼啊,要是你没累乏,那你可真奇怪透顶啦!”
④“我一定要弄死它,尽管它那样的,那样的了不起。”
⑤“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他一遍又一遍地祷告,请求上天保佑。
⑥又一个夜晚到来了。老人趁鱼安静的时候睡了一觉。他梦到了漫长的黄色的海滩,梦见了狮子。突然,那根钓丝飞快地从他右手滑出去,他猛然醒来,急忙抓住钓丝,把它绷得紧紧的。只见那鱼猛地一跳,掀起巨大的浪花,然后猛地落下。接着它又一次次地跳起,落下。老人的右手勒出了血,他把手浸在水里,说道:“不坏。痛苦对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儿。”第三天,那鱼开始打转儿了。老人拼命地拉紧钓丝,鱼每转一圈,他就把钓丝拉回一段。两个钟头以后,老人浑身被汗水浸透了,骨头也累酸了。他觉得眼前有黑点儿在晃动,汗水渍痛了眼晴和脸上的伤口。他不断地收紧钓丝,却突然感到眩晕起来。他用左手舀了些海水,洒在头上。老人拼命拉紧钓丝,看见鱼尾巴从水里露出来,鱼游到前面来,举止从容不迫,优美潇洒,老人用力去拽,想把它拽近些。
⑦鱼朝船边游来,嘴几乎要碰到船板。他忍住一切疼痛,高高地举起鱼叉,使出全身的力气,把鱼叉扎进鱼腰里。鱼往上一跳,把它的长度、宽度、威力和美,全都显示出来。它仿佛悬在空中,悬在老人的头顶。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满一船。一会儿,那鱼仰面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到水面上来,它终于死了。
1、请仿照示例,以文中“鱼”的经历,简要概括选文情节。(3分)
2、下列语句分别体现了老人怎样的心态 请填序号。(2分)
A.坚强乐观,不惧痛苦 B.有着顽强的意志
C.对战胜大鱼充满信心 D.与大鱼斗争到底的决心
(1)鱼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 )
(2)我一定要弄死它,尽管它那样的,那样的了不起。( )
(3)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
(4)不坏。痛苦对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儿。( )
3、读了选文,小江对老人的形象进行了评价,请仿照他的评价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2分)
我想摘抄选文中的这句话:
我的发现:
4、选文中几次提到“梦见狮子” 你认为狮子代表着什么 它对老人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3分)
5、请你联系选文写一段推介语,把《老人与海》这本书推荐介绍给同学,不超过80字。(3分)
综合实践
九、综合性学习。(5分)
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协两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举国关注,万众瞩目。六年级(1)班准备以“奋斗的历程”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练习。
1、请你给李娜小组搜集的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新中国诗词汇成的诗集起个名字。(2分)
2、在了解共产党的奋斗史中,我们认识了不计其数的革命英雄,请你从中选择一个革命英雄,结合他的具体事例,写一写你的感悟。(3分)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不同的传统节日里,有不同的美食。请选择一种你品尝过的传统节日美食写一写。可以从这种美食的材料准备、制作过程、色、香、味等方面来展开描写。注意抓住其中一两个重点,写出美食的特点,材料安排要详略得当,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二、1、芜(wú);倾覆;畏惧;抵御;侵袭;慰(wèi);控制
2、修改为:“我羡慕被小狐仙变成拇指大的尼尔斯”
3、B
4、C
三、1、C
2、D
3、B
4、C
5、B
6、A
四、1、聚精会神 一心一意 全神贯注
2、金灿灿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路旁的野花随风摇摆,仿佛在跳欢乐的舞蹈。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声,连小溪也叮叮咚咚地唱着歌。
3、第①句:将“开展”改为“召开”。
第②句:去掉“大约”或“左右”。
第③句:将“停止破坏行为”与“立即进行整改”调换位置。
五、1、杨柳依依 一片冰心在玉壶 若到江南赶上春 天涯若比邻
2、日初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六、1、春;元二;更
2、冬;董大;反问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C
七、1、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
2、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都 只要 就
3、本来,原来 有的
4、董存瑞。董存瑞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敌军暗堡,遂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可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于是他手托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暗堡,自己也壮烈牺牲。董存瑞牺牲了自己,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八、1、 大鱼上钩 钩丝遛鱼 将鱼刺死
2、DCBA
3、这时,大鱼突然晃荡了一下,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要不是他撑着一股劲儿,放出一段钩线,准给拖到海里去了。从这句话老人的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的捕鱼经验十分丰富。
4、狮子在这部小说中象征着激情、力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挑战困难的勇气。它对老人有着重要的意义,象征着老人追求力与勇的搏击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海明威式”的硬汉性格,是老人不断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支柱。
5、《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圣地亚哥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勇敢,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应保持人类的尊严与勇气,勇往直前。所以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
九、1、《昔日风雨,今日辉煌》
2、共产党人方志敏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遍了他的全身,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这件事让“我”感受到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十、 美味的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
制作粽子,材料的准备十分讲究。首先要有粽叶,新鲜的粽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碧绿碧绿的,像是大自然馈赠的翡翠。糯米也是关键,白白净净的糯米粒粒饱满,像珍珠一样。还要准备红枣、豆沙或者咸肉等馅料。
制作过程也很有趣。先把粽叶洗净,将粽叶折成一个小漏斗的形状,然后往里面装上糯米,再放入馅料,接着再铺上一层糯米,最后把粽叶包起来,用绳子紧紧地捆住,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煮粽子的时候,锅里冒出腾腾的热气,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弥漫了整个屋子。煮熟后的粽子,色泽诱人。剥开粽叶,糯米变得晶莹剔透,如果是红枣粽子,那红红的枣就像是镶嵌在白玉中的红宝石。咬上一口,软软糯糯的,香甜可口;要是咸肉粽子,咸香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肉香与米香完美融合,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息。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着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