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2.1(第1课时)《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教学课件(共31张PPT)+视频素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2.1(第1课时)《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教学课件(共31张PPT)+视频素材+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6 22:43:22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12章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
第1节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
(第1课时)
第五单元 健康地生活
北师大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了解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观察并总结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能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区分细菌和真菌;
概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殖方式,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每到秋天,森林里都铺满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但为什么落叶层不会越积越厚呢?
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微生物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一般把自然界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大部分微生物体积微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上千倍才能看到。
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单细胞:
没有细胞结构:
微生物
多细胞:
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试体、衣原体、蓝细菌、酵母菌、单细胞藻类等
各类霉菌和大型真菌等
病毒
(大多数)
(少数)
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结论:微生物广泛分布,几乎无处不在。
观看视频,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原理: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在培养基上会迅速繁殖和生长,并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活动
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那我们要如何证明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呢?
拓展:菌落
菌落: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拓展: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
高温灭菌
冷却、接种
恒温培养
目的:杀死原有的细菌和真菌。
目的: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冷却的目的:防止高温杀死接种的微生物。
目的: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
拓展: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放大)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
枯草芽孢杆菌菌落
大肠杆菌菌落
细菌菌落
形态特点:
颜色:
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白(多)、黄、红等多种颜色。
拓展: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真菌菌落
形态特点:
颜色:
毛霉菌落
青霉菌落
黄曲霉菌落
曲霉菌落
比较大,表面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白、红、褐、绿、黑、黄等多种颜色。
活动
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提出问题:
手上是否存在多种微生物?
作出假设:
手上存在多种微生物。
根据原理,小组围绕“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为主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后提出问题,如“手上是否存在多种微生物?”,“钱币上是否存在微生物”等,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制定并实施实验方案:
活动
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活动
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手上存在多种微生物。
实验组
对照组
细菌的分布
细菌分布很广,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土壤
冰山
岩石
火山
生物体
细菌
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霍乱弧菌
螺旋菌
细菌的形态分类
有些细菌虽然相互聚集成团或连接成长链,但是其中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
细菌的种类很多,其基本形态分为三类: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细菌的形态分类
在人皮肤上细菌总数的1/3以上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
是人肠道内共生菌群的主要组成成分
能引起慢性胃炎等疾病
细菌的结构
细菌没有细胞核,但有DNA集中区域,属于原核生物。
细胞质
遗传物质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鞭毛
运动
保护
细菌的生殖方式
细菌进行分裂生殖。
分裂次数 (1个细菌) 细菌个数
1
2
3
4
n
2
4
16
8
2n
形态、大小、结构相似
细菌
某些细菌在环境恶劣时会形成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当环境适宜时,又能恢复为正常的细菌细胞。
芽孢的位置
芽孢
芽孢具有细胞壁厚、含水量少等特点,对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课堂小结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
高温灭菌
冷却、接种
恒温培养
菌落 大小 形态 颜色
细菌菌落 表面或   , 或    多为白色,还有黄、红等颜色
真菌(霉菌) 菌落 呈   状、   状 或  状 红、褐、绿、黑、黄等
光滑黏稠
绒毛

蜘蛛网
粗糙干燥


课堂小结
(原核生物)
细菌
形态分类:
结构特点: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球菌、杆菌、螺旋菌
单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
大多为异养型
分裂生殖
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遗传物质
(有的具有荚膜和鞭毛)
课堂练习
1、神舟十六号实验室任务之一是研究细菌在空间舱外的生存状况。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A
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细胞核。
课堂练习
2、我们肠道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细菌,其中大肠杆菌对人体不仅无害,还能制造维生素,有益人体健康。大肠杆菌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大肠杆菌的分类分别是( )。
A.寄生、原核生物 B.寄生、真核生物
C.共生、原核生物 D.共生、真核生物
C
无细胞核
课堂练习
3、牛胃中有一种白色的瘤胃球菌,该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的同时获得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白色瘤胃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牛为寄生关系 B.有成型的细胞核
C.以分裂方式繁殖 D.营养方式为自养
C
共生
原核生物
异养型
课堂练习
4、蓝细菌是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下列有关蓝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蓝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B.蓝细菌大量繁殖可引起赤潮
C.蓝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条件适宜时分裂速度很快
D.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微生物
D
蓝细菌属于单细胞微生物
课堂练习
5、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二者在培养基上繁殖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下列属于细菌菌落的是( )。
A.菌落比较大,呈蜘蛛网状
B.菌落比较小,表面较光滑
C.菌落为黑色,呈绒毛状
D.菌落为黄色,呈絮状
B
细菌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比较大,表面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恰是这夏
谢 谢/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12.1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1节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选自北师大2024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5单元第12章第1节,主要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微生物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点,为后续学习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从课程体系来看,第12章“微生物与人的生活”位于北师大2024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健康地生活”。而第一节“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是本章的开篇内容,起着奠基性作用。它不仅是学生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入门章节,更是后续学习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与人类健康关系、防治方法等内容的基石。从知识的连贯性来讲,在学习完动植物相关知识后,引入微生物知识,完善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构建起更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同时,微生物与日常生活、健康联系紧密,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健康生活意识。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结构与功能观、微生物的进化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观和微生物的代谢方式所体现出现的物质和能量观。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微生物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分布特点;清晰描述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能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准确区分细菌和真菌;精准概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殖方式,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探究实践: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以及分析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观察、记录、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并完善自己观点。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生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微生物的概念、主要类型(细菌、真菌、病毒)及其结构特点。这些内容是学生认识微生物的核心知识,是理解后续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 。 【教学难点】 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差异以及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这一抽象概念。由于这些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复杂且抽象,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例如,学生可能难以想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却能生存繁殖的方式,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1.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秋天森林铺满落叶的图片,提问:每到秋天,森林里都铺满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但为什么落叶层不会越积越厚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导入本节课关于微生物的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相应问题。
新知探究 一、微生物的概念和分布 1. 呈现微生物的科学概念:“自然界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称为微生物。”强调“个体微小”(需显微镜观察)和“结构简单”(单细胞、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两个关键特征。 2. 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菌、酵母菌、病毒图片,说明大多数微生物需放大几百到上千倍才能观察,少数(如大型真菌)可用肉眼看到。 3.组织学生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哪些地方可能存在微生物?”结合课件中关于土壤、冰山、火山、生物体的视频,归纳微生物“广泛分布,几乎无处不在”的特点。 4.讲解“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实验原理:“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营养,使其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演示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步骤(课件中的流程图: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强调高温灭菌的目的(杀死原有微生物)和冷却的原因(防止杀死接种微生物)。 1. 结合概念,判断常见生物是否属于微生物,明确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2. 观察显微镜图片,理解微生物的“微小”特征,对比植物细胞与细菌细胞的大小差异。 3. 小组讨论微生物的可能分布场所,列举实例(如手机屏幕等),交流后归纳分布特点。 4. 记录培养基制作的关键步骤和目的,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手上有微生物”,为后续探究做准备。
【习题巩固】 1. 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B ) A. 蚂蚁 B. 草履虫 C. 蝗虫 D. 蚯蚓 2.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C ) A. 个体微小 B. 结构简单 C. 都能致病 D. 分布广泛 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
二、细菌 1.形态分类: 展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球菌)、大肠杆菌(杆菌)、霍乱弧菌(螺旋菌)的显微图片,说明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强调“虽然有些细菌聚集成团,但每个细胞都能独立生活”,纠正学生对“群体生活”的误解。举例生活中的细菌形态:“皮肤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球菌)、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杆菌)、引起胃炎的幽门螺旋杆菌(螺旋菌)”,联系实际加深印象。 2. 结构特征: 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课件中的结构图: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荚膜、鞭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结构有什么异同?”重点讲解“无成形细胞核”(只有DNA集中区域),说明原核生物的概念,对比植物细胞的真核结构。用生活实例解释结构功能:“荚膜像一层保护膜,帮助细菌抵抗恶劣环境;鞭毛如同小船的桨,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运动。” 3.生殖方式: 展示细菌分裂生殖的动画过程,讲解分裂步骤:“DNA复制→细胞中部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呈现“分裂次数与细菌个数”的表格(课件中的表格:1次分裂→2个,2次→4个,n次→2 个),引导学生计算“1个细菌经过3小时(假设20分钟分裂一次)后的数量”,体会繁殖速度之快。介绍芽孢的形成:“当环境恶劣时,细菌形成芽孢(休眠体),细胞壁增厚、含水量少,能抵抗高温、干旱。”播放芽孢萌发的视频,说明其非生殖细胞,而是生存策略。 1.观察细菌形态图片,辨认球菌、杆菌、螺旋菌,尝试绘制简单示意图(教师可在黑板示范)。 2. 分组讨论细菌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差异,填写比较表(如有无细胞核、叶绿体等),明确原核生物的特点。 3. 模拟细菌分裂过程(用橡皮泥或纸团代表细胞),直观理解分裂生殖的过程,计算繁殖数量,感受“指数增长”的概念。
【习题巩固】 1. 下列关于细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细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B. 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 细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D. 所有细菌都有鞭毛和荚膜 2. 细菌快速繁殖的方式是(B ) A. 孢子生殖B. 分裂生殖C. 出芽生殖D. 有性生殖 学生思考回答,加深对于细菌的理解。
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的概念、主要类型、分布特点,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以及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殖方式。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板书设计 (一)微生物 1. 概念: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2. 主要类型:细菌、真菌、病毒 3. 分布特点:分布广泛,无处不在 (二)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 1. 细菌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2. 真菌菌落:较大,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 (三)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殖方式 1. 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 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细胞核,原核生物) 3.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课后作业 1、神舟十六号实验室任务之一是研究细菌在空间舱外的生存状况。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的结构是( A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2、我们肠道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细菌,其中大肠杆菌对人体不仅无害,还能制造维生素,有益人体健康。大肠杆菌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大肠杆菌的分类分别是( C )。 A.寄生、原核生物 B.寄生、真核生物 C.共生、原核生物 D.共生、真核生物 3、牛胃中有一种白色的瘤胃球菌,该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的同时获得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白色瘤胃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与牛为寄生关系 B.有成型的细胞核 C.以分裂方式繁殖 D.营养方式为自养 4、蓝细菌是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下列有关蓝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蓝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B.蓝细菌大量繁殖可引起赤潮 C.蓝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条件适宜时分裂速度很快 D.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微生物 5、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二者在培养基上繁殖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下列属于细菌菌落的是( B )。 A.菌落比较大,呈蜘蛛网状 B.菌落比较小,表面较光滑 C.菌落为黑色,呈绒毛状 D.菌落为黄色,呈絮状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动画和小组探究活动等多种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但在小组探究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应给予更充分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