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2.1(第2课时)《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教学课件(共28张PPT)+视频素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2.1(第2课时)《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教学课件(共28张PPT)+视频素材+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6 22:44:12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2章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
第1节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
(第2课时)
第五单元 健康地生活
北师大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概述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对比概括真菌与细菌细胞结构的异同,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观察酵母菌”和“观察霉菌”活动,学会科学的观察和记录,尝试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长毛的橘子
长毛的面包
梅雨天长毛的墙
生活在还有许多类似的现象,你知道这些现象是什么导致的吗?
多样的真菌
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目前发现的真菌已经超过7万多种。
真菌的分类
真菌
单细胞真菌:
多细胞真菌:
酵母菌
霉菌、大型真菌(如蘑菇)
酵母菌(单细胞)
霉菌(多细胞)
蘑菇(多细胞)
活动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酵母菌的结构
形态:
卵圆形、单细胞
结构特点:
有成形的细胞核
营养方式:
没有叶绿体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液泡
淀粉粒
(真核细胞)
(异养型)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氧气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母体上出现形态结构和母体相似的芽体,芽体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
——出芽生殖
芽体
酵母菌
酵母菌的发酵
可用于制作馒头、面包
氧气充足时:
酵母菌 + 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
足够的氧
缺乏氧气时:
酵母菌 + 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
无氧
可用于酿酒
酒精发酵
活动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与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何不同?
讨论:
酵母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且细胞质中还有线粒体、液泡等;而细菌没有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
活动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2、酵母菌长出芽体有什么意义?
讨论:
芽体有助于酵母菌在不利环境中生存。在环境恶劣时,酵母菌可以通过长出芽体快速繁殖,增加种群数量,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活动
观察霉菌
霉菌
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细胞排列成分叉的细丝状,这些细丝称为菌丝。许多菌丝缠绕在一起组成的菌体。
青霉菌
根霉菌
曲霉菌
霉菌的结构
霉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孢子
孢子囊
菌丝
(生殖细胞)
能够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
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真核生物、异养型)
霉菌的生殖方式
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
菌丝
活动
观察霉菌
1、霉菌吸取营养的结构是什么?
讨论:
2、观察霉菌孢子的数量,解释为什么霉菌易于传播。
霉菌菌丝能产生大量的孢子,孢子在空中飘散,遇到适宜条件即可发育成新的菌体,所以霉菌易于传播。
蘑菇的结构
蘑菇属于大型真菌,也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
菌盖
菌丝
菌褶
孢子
蘑菇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真核生物、异养型)
菌环
菌柄
蘑菇的生殖方式
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
蘑菇的作用
香菇
海鲜菇
灵芝
桑黄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有剧毒
毒粉褶菌
毒红菇
毒蝇伞
小结:细菌和真菌的对比
细菌 真菌
细胞结构 ___细胞,_____成形细胞核 __________细胞,____成形细胞核
生殖方式 _______生殖 ______生殖,酵母菌还可进行______生殖
营养方式

没有
单细胞或多

分裂
孢子
大多为异养
异养
种类
项目
出芽
课堂小结
分类
真菌
单细胞真菌
多细胞真菌
酵母菌
霉菌、大型真菌(蘑菇)
结构特点: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没有叶绿体,属于异养型
孢子生殖
(酵母菌条件适宜时还能进行出芽生殖)
课堂练习
1、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有细胞核
B.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是多细胞真菌
D.可以进行出芽生殖
C
酵母菌常考点:
单细胞生物
真核生物
异养型
出芽生殖
课堂练习
2、细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有关细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细菌菌落比真菌菌落大
D.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真菌都是多细胞的
B
真核生物
细菌菌落小
酵母菌(单)
课堂练习
3、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数不清的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的荚膜有保护作用,与生殖有直接的关系
B.和真菌相比,细菌无成型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C.它们的细胞内有叶绿体,自己能够制造有机物
D.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多数真菌靠出芽进行生殖
B
异养型
孢子生殖
课堂练习
4、菌草技术是中国的骄傲,菌草能以草代木培养食用菌,下列有关食用菌的叙述中错误的( )。
A.无成型的细胞核
B.有成型的细胞核
C.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没有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
A
真菌常考点:
单/多细胞生物
真核生物
异养型
主要进行孢子生殖
课堂练习
5、冬虫夏草的形成离不开真菌。这种真菌感染蝙蝠蛾幼虫后使幼虫僵化死亡,形成“冬虫”。到了夏天,真菌再从虫体头部生长出棒状的菌体。形成“夏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夏草”细胞中有叶绿体
B.真菌靠死亡幼虫体内的有机物生活
C.真菌和蝙蝠蛾的细胞中都有细胞核
D.真菌能产生孢子,孢子可以再去感染新的蝙蝠蛾幼虫
A
异养型,无叶绿体
恰是这夏
谢 谢/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12.1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1节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生物》第5单元“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第12章第1节“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第2课时。教材以“真菌”为核心,上承第1课时“细菌”的相关知识,下启后续“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在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真菌作为微生物的重要类群,其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观察酵母菌”“观察霉菌”两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认识真菌,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同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为后续学习微生物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节课需达成以下要求:1.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尝试通过实验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 举例说明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观念。4. 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真菌与细菌的异同,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细菌”的结构和生殖有初步了解,这为学习真菌奠定了认知基础。但真菌的微观结构、生殖方式等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真菌(如酵母菌、蘑菇)有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性分析。在能力方面,学生已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但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等探究环节仍需教师引导。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 认识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观念。 科学思维: 1. 概述真菌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明确其细胞内具有成形细胞核的真核生物特点。 2. 举例说明真菌的主要类型,区分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和多细胞真菌(如霉菌、蘑菇)。 3. 阐述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的结构特点、生殖方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比较真菌与细菌的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归纳二者的主要异同点。 探究实践: 1. 通过“观察酵母菌”和“观察霉菌”实验,提高使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生物的能力,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实验记录。 2. 在对比分析真菌与细菌结构差异的过程中,发展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酵母菌芽体的意义”“霉菌易于传播的原因”等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现象(如食物发霉、面包发酵),提升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态度责任: 1. 关注真菌在食品制作、医药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2. 通过了解有毒蘑菇的存在,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3.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真菌的主要类型及形态结构特征,尤其是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的细胞结构。 2. 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及其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3. 真菌与细菌在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上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1. 显微镜下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2. 理解真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如酵母菌液泡与营养储存的关系、霉菌菌丝与营养吸收的关系。 3. 归纳真菌与细菌的本质区别,尤其是细胞核的有无对生物分类的影响。 4. 分析真菌生殖方式(如孢子生殖)的优势及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1. 【情境创设】展示三组生活图片:长毛的面包、长毛的橘子、梅雨天长毛的墙,提问:“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毛’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 2. 【引导思考】播放短视频(真菌在面包上生长的延时摄影),引导学生观察“毛”的颜色和形态,提问:“这些‘毛’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 【联系旧知】回顾第1课时细菌的相关知识,提问:“这些‘长毛’现象会不会是细菌引起的?细菌和这些‘毛’可能存在哪些区别?” 4. 【引入主题】揭示答案:“这些‘长毛’现象是由真菌引起的。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微生物中的另一大类群——真菌。”同时板书课题:“第5单元 第12章 第1节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第2课时)——真菌”。 1. 观察图片和视频,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长毛”现象的成因,自由发言表达观点。 2. 对比观察真菌“毛”的形态,尝试区分其与动植物的不同。 3. 回忆细菌的结构和特点,思考细菌与真菌的可能区别,提出猜想。 4. 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产生探究真菌的兴趣。
新知探究 一、真菌的多样性与分类 1. 【资料呈现】展示真菌种类数据:“目前发现的真菌已超过7万种,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及动植物体内。”同时展示不同环境中真菌的图片(如土壤中的真菌、海洋中的真菌、人体皮肤上的真菌)。 2. 【引导分类】提问:“如此多样的真菌,我们可以根据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展示酵母菌、青霉、蘑菇的显微图片和宏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细胞数量差异。 3.【归纳总结】根据学生回答,归纳真菌的分类:“根据细胞构成,真菌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和多细胞真菌(如霉菌、蘑菇等大型真菌)。”板书分类框架。 1. 阅读资料,观察图片,认识真菌的多样性和广泛分布。 2. 观察不同真菌的图片,小组讨论分类依据,提出“单细胞”和“多细胞”的分类方式。 3. 记录真菌的分类,明确酵母菌、霉菌、蘑菇的所属类型。
【习题巩固】 下列关于真菌多样性与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真菌均为多细胞生物,如霉菌和蘑菇 B. 酵母菌是唯一的单细胞真菌,属于原核生物 C. 真菌根据细胞构成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D. 大型真菌(如蘑菇)的细胞不具有成形细胞核 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细胞学说的认识。
二、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1)观看课件中酵母菌实验视频(5分钟) 1. 【实验准备】提前发放酵母菌临时装片,展示显微镜使用要点(低倍镜观察、调光技巧),强调实验安全(不触碰装片标本)。 2. 【指导观察】提出观察任务:“①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②尝试寻找视野中是否有‘小突起’结构。”同时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如“如何区分气泡和细胞”)。 3. 【问题引导】展示酵母菌结构示意图,提问:“根据观察,酵母菌的形态与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有何不同?你观察到的‘小突起’可能是什么结构?” (2)酵母菌的结构与功能(3分钟) 1. 【动画展示】播放酵母菌结构的3D动画,逐一解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强调“成形细胞核”的存在,说明其真核生物的本质。 2. 【对比分析】展示细菌细胞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对比(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提问:“酵母菌与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本质区别是什么?” 3. 【功能联系】结合酵母菌无叶绿体的特点,提问:“酵母菌如何获取营养?这与其生活方式有何关系?” (3)酵母菌的生殖与应用(4分钟) 1. 【图片讲解】展示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过程图片,解释:“在温度适宜、营养充足时,酵母菌母体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形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 2. 【问题探究】提出讨论题:“①酵母菌长出芽体有什么生物学意义?②环境恶劣时,酵母菌可能采取什么策略生存?”组织小组讨论,巡视倾听学生观点。 【生活联系】播放面包制作和酿酒的视频片段,讲解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有氧时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用于发面),无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用于酿酒)。”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利用酵母菌发酵的食品?” (1)1. 领取实验材料,按照显微镜操作规范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 2. 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绘制酵母菌形态简图,标注观察到的结构。 3. 对比酵母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形态,思考“小突起”的可能功能,记录观察疑问。 (2)1. 观看动画,完善酵母菌结构示意图的标注,理解各结构的功能。 2. 对比细菌结构,填写表格,归纳酵母菌作为真核生物的特征,明确与细菌的本质区别(有无成形细胞核)。 3. 思考营养方式,得出“异养型”的结论,理解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3)1. 观察出芽生殖图片,理解生殖过程,记录“出芽生殖”的概念。 2. 小组讨论芽体的意义,提出“快速繁殖”“适应环境”等观点,分享交流。 3. 观看视频,联系生活经验,列举酵母菌发酵的食品(如馒头、啤酒等),理解其应用价值。
【习题巩固】 1.下列关于酵母菌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 细胞内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B. 细胞质中含有液泡,可储存营养物质 C. 没有叶绿体,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 属于多细胞真菌,通过菌丝吸收营养 2. 制作面包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主要依赖于( C ) A. 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B. 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 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 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学生思考回答,加深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间的联系与不同。
三、多细胞真菌-霉菌和蘑菇 (1)霉菌的观察与结构(7分钟) 1. 【实物展示】展示长有青霉、根霉的面包(密封处理,确保安全),引导学生观察霉菌的颜色(青绿色、白色等)和形态(绒毛状、絮状),提问:“这些颜色是霉菌的什么结构?为什么霉菌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2. 【实验指导】发放霉菌永久装片,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和孢子囊结构,提出观察任务:“①区分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②寻找孢子囊的位置和形态。” 3. 【结构解析】展示霉菌结构模式图,讲解菌丝的功能(营养菌丝吸收有机物,直立菌丝产生孢子),强调孢子的作用(生殖细胞,可发育成新个体)。 (2)霉菌的生殖与传播(3分钟) 1. 【动画演示】播放霉菌孢子形成和传播的动画,讲解:“霉菌通过孢子生殖,菌丝顶端形成孢子囊,产生大量孢子,孢子随风飘散,遇到适宜环境就会萌发。” 2.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霉菌容易在潮湿环境中生长?②霉菌孢子数量多对其生存有什么优势?”组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展开讨论。 3. 【生活应用】举例说明霉菌的利弊:“青霉可用于生产青霉素,而某些霉菌会导致食物变质,我们应该如何防止食物发霉?” (3)蘑菇的结构与作用(5分钟) 1. 【实物观察】分发新鲜蘑菇(可食用品种,如香菇),指导学生观察菌盖、菌柄、菌褶等外部结构,提问:“蘑菇的‘伞盖’和‘伞柄’由什么构成?菌褶上的褐色粉末是什么?” 2. 【结构剖析】用刀片纵向切开蘑菇,展示内部菌丝结构,讲解:“蘑菇是大型真菌,由菌丝组成,菌褶处产生大量孢子。”展示蘑菇细胞结构模式图,强调其与霉菌结构的一致性。 3. 【价值分析】展示图片和资料,介绍蘑菇的食用价值(如香菇、金针菇)和药用价值(如灵芝、桑黄),同时展示有毒蘑菇图片(如毒蝇伞),提醒:“如何辨别有毒蘑菇?食用野生蘑菇应注意什么?” 细菌与真菌的对比(5分钟) 1. 【表格引导】展示细菌与真菌对比表格(见PPT小结部分),引导学生从细胞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提问:“最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2. 【概念强化】强调:“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细胞核),真菌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细胞核),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3. 【知识整合】提问:“通过对比,你能总结出真菌的共同特征吗?”引导学生归纳:“有成形细胞核、异养型、主要进行孢子生殖(酵母菌可出芽生殖)。” (1)1. 观察实物霉菌,描述颜色和形态特征,猜想颜色来源(可能与孢子有关)。 2. 观察显微镜下的霉菌装片,绘制菌丝和孢子囊简图,标注结构名称。 3. 理解菌丝的分类和功能,明确孢子生殖的方式,记录霉菌的结构特点(多细胞、有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 (2)1. 观看动画,理解孢子生殖的过程和传播方式,记录“孢子生殖”的概念。 2. 小组讨论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和孢子数量的优势,提出“潮湿环境利于孢子萌发”“多孢子提高繁殖成功率”等观点。 3. 联系生活,思考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如干燥、冷藏、密封等),体会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1. 观察新鲜蘑菇,触摸感受质地,描述外部结构特征,猜想菌褶粉末的成分(孢子)。 2. 观察蘑菇切面,认识菌丝结构,理解蘑菇作为多细胞真菌的特点,对比其与霉菌的异同。 3. 阅读资料,了解蘑菇的经济价值和潜在风险,讨论辨别有毒蘑菇的方法(如不食用野生未知品种、观察颜色形态等),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4)1. 填写对比表格,回顾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强化对核心差异的记忆。 2. 思考并回答本质区别,明确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分类依据。 3. 归纳真菌的共同特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习题巩固】 1.下列关于霉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 由多细胞菌丝组成,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 B. 直立菌丝顶端形成孢子囊,产生大量孢子 C. 营养菌丝可从环境中吸收有机物 D. 所有霉菌的菌落均呈现绿色绒毛状 2.蘑菇作为大型真菌,其孢子产生的部位是( C ) A. 菌盖 B. 菌柄 C. 菌褶 D. 菌丝 学生思考回答,加深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间的联系与不同。
课堂小结 1. 【思维导图引导】展示真菌相关的思维导图框架,邀请学生上台填写关键词(分类、结构、生殖、应用等),共同梳理本节课知识脉络。 2. 【重点回顾】强调三个核心知识点:“①真菌的分类(单细胞vs多细胞);②真菌的结构特征(真核细胞、异养型);③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为主)。” 3. 【问题升华】提出开放性问题:“真菌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重要作用?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你还想了解真菌的哪些方面?”激发学生课后探究兴趣。
板书设计 5.12.1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第2课时) 一、真菌的多样性与分类 1. 种类:超过7万种,分布广泛 2. 分类: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霉菌、蘑菇(大型真菌) 二、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1. 结构:卵圆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无叶绿体) 2. 生殖:出芽生殖(适宜条件) 3. 发酵应用: 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馒头、面包) 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酿酒) 三、多细胞真菌 1. 霉菌 - 结构:菌丝(营养菌丝、直立菌丝)、孢子囊 - 生殖:孢子生殖 2. 蘑菇 - 结构:菌盖、菌柄、菌褶(产生孢子) - 作用:食用、药用、有毒 四、细菌与真菌的对比 项目 细菌真菌细胞结构单细胞,无成形细胞核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成形细胞核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孢子生殖(酵母菌可出芽) 营养方式大多异养异养生物类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五、真菌的共同特征 1. 有成形细胞核(真核生物) 2. 无叶绿体,异养型 3. 主要进行孢子生殖
课后作业 1、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胞内有细胞核 B.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是多细胞真菌 D.可以进行出芽生殖 2、细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有关细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细菌和真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细菌菌落比真菌菌落大 D.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真菌都是多细胞的 3、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数不清的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细菌的荚膜有保护作用,与生殖有直接的关系 B.和真菌相比,细菌无成型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C.它们的细胞内有叶绿体,自己能够制造有机物 D.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多数真菌靠出芽进行生殖 答案: 4、菌草技术是中国的骄傲,菌草能以草代木培养食用菌,下列有关食用菌的叙述中错误的( A )。 A.无成型的细胞核 B.有成型的细胞核 C.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没有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 冬虫夏草的形成离不开真菌。这种真菌感染蝙蝠蛾幼虫后使幼虫僵化死亡,形成“冬虫”。到了夏天,真菌再从虫体头部生长出棒状的菌体。形成“夏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夏草”细胞中有叶绿体 B.真菌靠死亡幼虫体内的有机物生活 C.真菌和蝙蝠蛾的细胞中都有细胞核 D.真菌能产生孢子,孢子可以再去感染新的蝙蝠蛾幼虫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真菌的相关知识,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同时在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方面得到锻炼。但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持续关注学生反馈,优化教学设计,以更好地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