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9课教案(打包9套)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9课教案(打包9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9 16:12:31

文档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内容

二单元(章)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第3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刻画人物的手法,并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2、体会作者对阿长深厚的怀念之情,感受文中所表现的质朴的爱。
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欲扬先抑的写法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
15
分、交流展示
15
分、小结
2
分、巩固
5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自学新知:1、检查拓展应用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对周围一位熟悉的认得感激、崇拜之情。150字左右
2、完成《新学案》p24页课堂达标
基础巩固
1至4题
重点精读阅读课文第22至31段,回答下列问题。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句回答并指出这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2、“我”对阿长产生惊异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4、结尾一句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写阿长《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卖的?
6、“别人不肯做”中的“别人”指
三、拓展延伸
阅读《新学案》p25页《一个馒头》回答完成p26页1至5题。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感知了内容。这节课先就我们对上节课回忆,来完成对长妈妈的认识,说一句话。自学指导1、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2、总之,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助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那么这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呢?写作手法:欲扬先抑作用:见技法展示板书设计:憎恶
讨厌空前
敬意特别
敬意淡薄
敬意新的
敬意感激
祈愿
教学反思
PAGE
1老王
学习内容

二单元(章)第九课:老王
第1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重难点:
1、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在人与人交往中的平等观
念和人道主义。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
15
分、交流展示
15
分、小结
2
分、巩固
5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自学新知: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
资料助读,了解作者及背景。
3、
默读课文,
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题。(1)、识记字词伛(
)身
攥(
)着
惶(
)恐
荒僻(

塌(
)败
取缔(

骷髅(

滞(
)笨
眼翳(

愧怍(
)(2)、快速阅读文本,学会利用圈点批划法捕捉主要信息,完成以下两题。a.读罢课文,你能为老王写一份人物档案吗?职业:
性别:身体状况:
生活状况:社会关系:
和杨绛一家的联系:b.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二、合作探究1、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对老王进行刻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老王人物形象的语段,谈谈你心目中的老王。建议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
的人,从
看出。”的形式表达出来。2、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的收获?3、研读老王之“苦”。
朗读1至4段,归纳出老王受了哪些苦?4、研读老王之“善”。(1)默读5至22段,主要写了哪些事 从中看出老王的什么品质?(2)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为什么 因此是重点详写的一件事。(可有不同见解)5、找出本文的“文眼”,并说出你的理解。
三、四、交流展示
五、课堂小结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老王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老王虽苦,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纯朴的好人。作者一家人也是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对不幸者老王抱着一颗爱心。他们交往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思索。六、课堂检测
1、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2、仿写句子: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
;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棵树,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3、研讨课后练习第二题
新课导入:在我们身边,你家买过板车拖的煤,你吃过路边摊的小吃,你回家坐过三轮车吗?的确,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普普通通的人,不过,你是否细心观察过,认真交谈过,或用心交往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人《老王》。自学指导父亲为我送行,并爬山月台给我买橘子的事情。以“背影”为线索。四次2、明确:“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具体表现在: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2老王再客气,也
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4关心老王的生活。3、明确:单干户,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4、(1)明确:1、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
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心地善良
3、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知恩图报。
(2)明确:老王知恩图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最能体现老王心地善良,最能令人感动。5、“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明确“愧怍原因可能有:她觉得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我”
拿钱去侮辱他;老王“走”得太突然;自己无力改善老王的生活而惭愧。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那些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惭愧。这句话表现作者的善良和博爱情怀。板书设计:《

王》
话说老王:苦,善本色老王: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感悟老王: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教学反思
PAGE
2背影
学习内容

二单元(章)第七课:背影
第3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重难点:
1、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
15
分、交流展示
15
分、小结
2
分、巩固
5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自学新知:迅速浏览全文。本文语言十分朴实,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勾出来仔细体会《背影》中作者留了几次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分别指出。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二、合作探究1、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明确:
A、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明确:
B、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3、作者写“背影”的同时,又写了几次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三、课堂展示四、拓展延伸课文第五段中,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为什么这么说?你在自己长辈面前,也有过这种自作聪明的情况吗 现在你如何评价自己当时的作法?五、课堂小结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大的,
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六、课堂检测1、书写完全正确的(
)A.悲哀衰弱
妥帖
诸多
B.惨淡踪迹
栅栏
钩留C.晶萤交御
奔丧
狼藉
D.亏空赋闲
谋事
踌躇2、选出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A.变卖典质(抵押)妥贴(恰当,合适)B.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D.颓唐(失败的样子)自已(控制,抑制住)3、完成学案课堂达标训练p28页1—7题。
新课导入:上节课大家一直都认为第六段写得最感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这一段及其他部分。自学指导一系列动词从课文中勾画送别时心里难过的情感,为儿子做点什么来减轻自己的痛苦。1、<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A、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B、<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板书设计:①难过的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②感激的泪(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③惜别的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④辛酸的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教学反思
PAGE
2背影
学习内容

二单元(章)第七课:背影
第1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2、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并背诵。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并背诵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
15
分、交流展示
15
分、小结
2
分、巩固
5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自学新知:1、作者介绍: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
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春》《绿》《荷塘月色》等。《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交卸(

奔丧(

橘子(

晶莹(

迂腐(

琐屑(
)栅栏(

差使(

照看行李(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狼藉:
踌躇:
触目伤怀:
蹒跚:
自已:
颓唐:
二、阅读感知合作思考探究1、本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叙事线索又是什么?共出现几次?
2、在送行的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那些事?
本文作者以“背影”为题,着重描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三、课堂提升
1、找出重点描写“背影”的语句,背诵并体会蕴藏的感情。请你用“文章_____________最感人,因为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2、试着连用几个动词去表现对某个人的情感。
新课导入:
一直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无私的母爱,父爱似乎要被人淡忘。其实父爱是无言的,它就像空气一样时刻包裹着我们、滋养着我们,只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地流淌……今天,我们跟随朱自清,与他一起注视父亲的“背影”,敞开心扉去感悟这份真情。自学指导父亲为我送行,并爬山月台给我买橘子的事情。以“背影”为线索。四次2、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3、着重描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板书设计:背影
怀念父亲
惦念背影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
教学反思
PAGE
2蜡烛
学习内容

一单元(章)
第三课:蜡烛
第1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识记课文重点字音字词。2、回忆作者,及作品。3、通过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阿长这个人物的品格风貌及作者对她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1、掌握识记课文重点字音字词2、通过快速阅读,整体把握阿长这个人物的品格风貌及作者对她的思想感情。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
15
分、交流展示
15
分、小结
2
分、巩固
5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自学新知: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2、了解作者及课文出处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独立做学案1-3题(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①huáng(
)急
②粗拙(
)
③烦suǒ(
)
④惧惮(

⑤疮(
)疤
⑥憎(
)恶
⑦孤孀(

⑧惊骇(

⑨渴慕(

⑩针灸(

⑾疏懒(

⑿震sǒng(
)⒀诘(
)问
⒁pī
雳(


掳(
)掠(2)请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
恶:
薄:
帖:
辟:
(3)词语解释
震悚:面如土色:深不可测:霹雳:二、合作探究
4、(1)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了那些事情
(2)当阿长妈妈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三、课堂提升5、初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
四、课外作业1、造句
渴慕:
面如土色:深不可测: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述《世说新语.顾荣施炙》的故事导课。铭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去感悟爱的情怀,陶冶自己的情操。自学指导
迅速阅读用笔从课文中勾画来,共七件事
买《山海经》重点(2)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本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本文前部分多用先抑笔,倘用妈妈,名不副实;此题连接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用“阿”有亲昵的意味,符合作者已经是中年人的口气。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板书设计:
长妈妈与《山海经》①来历②絮叨③睡姿④仪式⑤礼节⑥讲“长毛”⑦买“《山海经》(重点)
教学反思
PAGE
2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内容

二单元(章)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第2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刻画人物的手法,并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2、体会作者对阿长深厚的怀念之情,感受文中所表现的质朴的爱。
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欲扬先抑的写法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
15
分、交流展示
15
分、小结
2
分、巩固
5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自学新知:1、初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通过长妈妈的故事,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2、学生自我小结:
二、合作探究思考
3、速读课文,勾画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变化的句子或词语。
4、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课堂提升5、技法展示
欲扬先抑事本文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啰嗦,厌她限制“我”自由,睡相不好,规矩太多。就在读者似乎感到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祥写两件令“我”镜中的事,给人奇峰突起的感觉,长妈妈的人物形象霎时就高大起来。6、拓展应用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对周围一位熟悉的认得感激、崇拜之情。150字左右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感知了内容。这节课先就我们对上节课回忆,来完成对长妈妈的认识,说一句话。自学指导1、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2、总之,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助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那么这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呢?写作手法:欲扬先抑作用:见技法展示板书设计:憎恶
讨厌空前
敬意特别
敬意淡薄
敬意新的
敬意感激
祈愿
教学反思
PAGE
2台阶
学习内容
第二单元
第8课
课题
台阶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3、找出有关父亲描写的感人之处,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重难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15
分、交流展示
12
分、小结
5
分、巩固
5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一、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划出词语,并识记下列字词:凹(
)
凼(
)
门槛(
)
涎(
)水
揩(
)
嘎(
)
筹(
)划
黏(
)
尴尬(
)撬(
)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2.再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明确线索
,
概括故事,把握三个要点:人物(谁)+时间地点+事件(做了什么事)
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细节描写能很好展现人物形象,仔细揣摩小说的精华段落,理解父亲的形象。
2、这篇小说通过塑造父亲这个形象,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3、父亲“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竞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同学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三、课堂展示四、课堂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五、课堂检测
完成学案p31页1---9题。
新课导入: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含蓄的、坚忍的,如果我们不用心体会就会常常把它忽略。父亲默默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是家庭的脊梁骨,经年累月的辛苦压弯了他的腰板……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者的步伐一起去感受父亲的“台阶”。自学指导a、品读第5段“父亲的脚”b、品读第13段“父亲的眼光”c、品读第19段“父亲的汗珠”d、品读第21段“父亲的笑容”e、品读第28段“父亲的腰”f、品读第30段“父亲的头颅”通过品读感知: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写出父亲艰辛的一生,流露出对父亲的热爱,崇敬而又怜悯的感情,表达作者对农村贫穷,农民艰辛的关注。生各抒己见,鼓励不同见解板书设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三级台阶
九级台阶
崇敬怜悯双重感情
坚忍不拔-----------失落无助
教学反思
PAGE
2老王
学习内容

二单元(章)第九课:老王
第2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感知人物的善良。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重难点:
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
15
分、交流展示
15
分、小结
2
分、巩固
5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自学新知:1、
全文写的内容很多,文章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
2、
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那个细节?
3、
小组内交流,把最能打动自己的片段读给组内成员听,并说说为什么。二、合作探究(一)重点研读:老王在去世前的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鸡蛋和香油相关的部分。找出老王的话并体会。
2、找出他的肖像的刻画。
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辛者的愧怍”?
4、作者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社会地位社会条件有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向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二)赏析语言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语言运用巧妙的句子,用“我认为
句子用的妙,因为
”的句式说话。三、课后小结作者觉得自做的还不够,她的思想中,是平等的对
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四、课外拓展请大家以下面的形式,把学习本文后的体会表达出来。仿句:爱心是一片洒落在旱地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尝到情感的甜美。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活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

。爱心是


新课导入: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得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一起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的心而喝彩吧。自学指导语言不多,简简单单,却意味无穷。如果语言过多反而矫情失真,还不如简约。夸张修辞,凸显老王临死前消瘦无力,暗示不久于人世。有责任关爱,无责任嘲笑。关爱、同情、帮助。平等观念,人人生而平等,只有关爱,没有歧视。人道主义精神。勾画出文中的语言,思考效果爱心是一片飘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股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板书设计:《

王》
同情
人“我”关爱

不幸

老王
善良

教学反思
PAGE
2背影
学习内容

二单元(章)第七课:背影
第2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重难点:
1、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自学
15
分、交流展示
15
分、小结
2
分、巩固
5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自学新知:父亲买橘子的段落是文章的精彩处,阅读文中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回答问题。(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我看见他戴着(   ),穿着(   )大马褂,(    )棉被,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2)、请你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首先写了父亲的穿戴衣着,接着描写了父亲走路蹒跚的姿势,最后写父亲艰难努力地爬月台的一系列动作。并体会这些词语所蕴含的信息以及其中蕴含的感情。父亲的穿戴:走路的姿势:爬月台动作:(3)、买橘子这么费劲,为什么不让儿子去,回来后“心里很轻松似的”表明了怎样的心理?
二、合作探究1、作者是怎样描写与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先进行外貌描写,再进行动作描写)⑴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为什么突出黑色?
⑵作者用一个什么词来描写父亲走路的姿势?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⑶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爬月台的?这段话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背影?
三、课堂提升
1、试着连用几个动词去表现对某个人的情感。
2、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深情。是作者感情如潮时的情况写的。请学习《学案》第28页能力提升。并接着上题运用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的对她(他)说几句话。150字左右。
新课导入:上节课大家一直都认为第六段写得最感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这一段及其他部分。自学指导一系列动词从课文中勾画送别时心里难过的情感,为儿子做点什么来减轻自己的痛苦。明确:和前文的祖母死了照应,与家庭当时的气氛一致。明确:蹒跚,难过担心父亲板书设计:
背影
父亲的穿戴:走路的姿势:爬月台动作:动作描写
教学反思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