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答卷前,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相应的信息,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求是》杂志刊载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的一段讲话:“70年前,在新中国的曙光喷薄而出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下面与“协商建国”有关的事件是
A.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举行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全城的公共空间场所进行了清理,将明清以来积存的60多万吨垃圾全部清除。这一举措旨在
A.改善人民生活 B.实现社会主义 C.完成国家统一 D.缅怀革命先烈
3.右图是画家李琦的年画《农民和拖拉机》,该作品在1950年全国首届年画评奖中获得甲等奖第一名,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该作品反映出
A.当时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B.农民加入合作社的喜悦之情
C.人们对农业生产的美好愿景
D. “一五”计划取得丰硕成果
4.2024年1月,作家李舫创作的作品《回家——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纪实》举行新书首发式。除文学创作外,有大量影视作品再现这次出国作战的历史。下列选项均是上世纪50年代的优秀影视作品,其中反映这一历史题材的是
A.《铁道游击队》 B. 《白毛女》 C. 《上甘岭》 D.《永不消逝的电波》
5.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2.2万多座;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材料表明
A.新中国成立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B.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抗美援朝胜利为建设提供和平环境 D.农业发展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动力
6.运用年代尺直观呈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与下面年代尺上阶段特征对应正确的一组史事是
A.①————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战争
B.②———抗美援朝战争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C.③————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中共八大
D.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工结晶牛胰岛素 经济特区
7.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 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个“新制度”是指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到1950年中期,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完成;同年,这些地区约1/3的农户已被组成互助组,这是在集体化道路上迈开的第一步。这里的“互助组”是指
A.公私合营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人民代表大会
9.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祥”。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有什么不好 ”这段话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大创举,它是
A.拍卖政策 B.限制政策 C.赎买政策 D.没收政策
1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了中国156个重点项目。正是这些项目奠定了我国重工业基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员,让我们在被封锁的环境下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到今天,我们很多企业的模式和思维还是那个年代遗留下来的。这主要说明我国当时经济建设
A.重视市场经济体制 B.不注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C.完全忽视自力更生 D.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11.如图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的标志及简称,其前身为“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在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视察该工厂时,曾誉其为“国宝”,主要是因为它
D.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CFHI D.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CFHID.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CFHID.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CFHIB.铸锻钢铁技术高超B.铸锻钢铁技术高超B.铸锻钢铁技术高超B.铸锻钢铁技术高超A.受到了国家的重视A.受到了国家的重视A.受到了国家的重视A.受到了国家的重视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一重
12.1965年,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获得成功。它向世界证明,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一步。这项成果是
A.籼型杂交水稻 B.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C.武汉钢铁基地 D.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1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真理标准问题 B. 姓“资”姓“社”
C.党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错案
14.下表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这反映了
年份 城镇人口 (万人) 城市化率 大中城市 小城镇
1979 18495 18.96 216 2361
1986 26366 24.52 347 10718
1995 35174 29.04 640 17532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D.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15.1986年7月8日,新加坡中央包装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薰、广州中国大酒店总经理德国人卜格分别被广州市政府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他们的成功得益于
A.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16. “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吸引了无数游客参观。据所学知识推测,这一展览开始展出的时间应是
A. 2016年 B. 2017年 C. 2018年 D. 2019年
17.下列选项中,对表格的信息概括最全面的是
时间 开放层次 涉及城市或地区
1980年以后 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1984年 沿海开放城市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985——1990年 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上海浦东开发区等
1992年以后 沿江、沿边和内地开放城市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
A.一个国家闭关自守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 B.邓小平不愧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C.沿海开放城市使对外开放由点连成了线 D.我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18.2019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
A.是“一国两制”的创新实践 B.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举措
C.形成世界贸易新的发展中心 D.带动民族地区建设新发展
19.2019年10月1日,伴随着“石榴瓶”彩车,各族群众手拉手,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一样,组成“民族团结”方阵,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前。这一场景的出现有利于
A.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B.消除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C.贯彻“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1993年4月29日, “汪辜会谈”正式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等协议。这有利于
A.发展两岸关系 B.达成九二共识 C.提出一国两制 D.打破两岸隔绝
21.下面的历史年代尺展示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与1978年,2017年相对应的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写
A.伟大转折、打开国门
B.高举旗帜、决胜小康
C.打开国门、高举旗帜
D.伟大转折、决胜小康
22.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外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舞台的事件是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时空观念是初中生学习历史时需要掌握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正确的时序排列是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日正式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24.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多次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内容摘录,可知,中国政府强调台湾问题的解决应
时间 内容摘录
1950年2月28日 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相互勾……(台湾人民)准备配合人民解放军,共同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
1958年10月25日 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 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 我们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
1979年1月1日 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希望台湾当局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 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2019年1月2日 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A.取决于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B.立足于清除殖民主义影响
C.着眼于中美关系的不断调整 D.有赖于“一国两制”的实施
25.加入WTO以来,我国货物进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增长4.8倍。据此可知,中国加入WTO
A.推动国有企业开始改革 B.扩大了对外贸易地域范围
C.有利经济融入国际市场 D.导致了外交发生重大变化
26.2024年新年伊始,哈尔滨火出了圈,元旦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哈尔滨机场共保障航班1413架次,运送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6%、93%。铁路方面在1月2日发送旅客达144.6万人次。这反映了
A.交通运输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B.民航运输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
C.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D.2024年“元旦”出行量是历史最高水平
27.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很多人都曾使用过“kimi智能助手”、“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AI智能软件,帮助人们快速获取信息。这主要得益于
A.商业服务的完善 B.信息技术的发展
C.固定电话的推广 D.通信方式的变迁
28.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等取得重大成果,这得益于
A. “双百”方针的提出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29.2024年6月30日,历时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运营。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创下十项世界之最。这体现出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B.中国科技水平稳居世界第一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实现
30.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管子·法法》中提出:“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材料中内蕴的理念、精神正好彰显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二、材料题 (本大题共3小题, 31题14分, 32题10分, 33题16分, 共40分)
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八年级同学以“寻找老物件中的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方寸照片,观察服饰变迁】
材料一 我国20世纪50——80年代服饰
50年代————布拉吉连衣裙多用苏联大花布制作 70年代————中山装色彩单调,样式单一 80年代————西装色彩鲜艳,款式多样
(1)请你回答第1组同学设置的问题:根据材料一,简述建国以来服饰的发展变化。(6分)
任务二 【巧借文物,述说时代印记】
材料二 我国20世纪50年代部分文物
图一:1951年南海县农民协会土改工队队员胸章 图二: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图案为苏联拖拉机)
(2)第2组同学准备介绍材料二中的文物,请任选一个,指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并对它进行评价。(4分)
任务三 【权威报刊,寻找致富秘诀】
材料三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广东南海县新闻
图一: 1980年 6月17日,《南海县委朝思暮 想让农民尽快富起来》一文。 三********************************************************************************************* RENMIN RIBAO 21 南海县生产上得快 社员生活富起来 一 图二: 1981 年 8月26日,《南海县生产上得快,社员生活富起来》
(3)第3组同学整理报刊后得出一个结论:“南海县80年代的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因交往而多彩,文明因借鉴而丰富。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示意图。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举办多次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结合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史实说明我国在“开拓”“突破”和“腾飞”等不同阶段取得的外交成就。(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并归纳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根据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感悟。(3分)
3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先进典型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旨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材料一
时期 人物类型 先进典型人物 精神品质
1921年一1949年 英雄楷模 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刘志丹等。抗日战争时期:张思德、白求恩等。 解放战争时期:刘胡兰、董存瑞、江姐等。 舍生忘死
1949 年一1978年 英雄楷模劳动模范 抗美援朝时期: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华罗庚、钱三强、陈景润等。 公而忘私
1978年——2012年 改革闯将 改革开放后:孔繁森、蒋筑英、徐洪刚、史来贺、罗健夫、杨善洲、任长霞、牛玉儒、张海迪、郭明义、杨利伟等。 创新进取
2012年至今 时代先锋 进入新时代后: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授予国家最高荣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国家勋章包括共和国勋章和友谊勋章,2019年获颁共和国勋章的模范人物有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2020年获颁共和国勋章的模范人物是钟南山。 勇敢担当
——摘编自刘洋、张盼《中国共产党先进典型教育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通知明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均可被提名,符合条件的已故人员可以追授。
————摘自学习强国平台 新华社北京2024年3月13日电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选树先进典型人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3分)
(2)据材料二可知,今年国家还将进行共和国勋章的评选。如果评选对象的时段设定为整个中国现代史,请从表1中选择一位你认为还可以获此殊荣的人物,并参照示例为其写一段颁奖词。(5分)
示例:屠呦呦“共和国勋章”颁奖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研究发现青蒿素,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60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以“先进典型人物”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8分)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D 2.D 3.A 4.D 5.B 6.B 7.B 8.D 9.C 10.A
11.B 12.D 13.A 14.D 15.D 16.D 17.B 18.B 19.A 20.C
21.C 22.B 23.A 24.D 25.D 26.C 27.D 28.C 29.B 3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小题 12 分,第 32 小题 14 分,第 33 小题 14 分,
共 40 分)
31.(12 分)
(1)条件: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一五”计划的实行,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的援助;
等等。(4 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1958—1961 年“大跃进”的盲目生产导致汽车返修提升;1966—1971 年,“文化大
革命”期间的政治运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汽汽车的产品质量。(一点 2 分)
(3)原因:缓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受国家政策的
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不断自我革新、积极发展;国家不断深化改革,发展高端技术
等等。(一点 2 分,任答 2 点即可)
32.(14 分)
(1)变化:粮食产量提高;1950 年后,农民不再向地主缴纳地租。(任答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原因:1950—1952 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地租被免除。(任答一点即得 2 分)
(2)变化:由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分)
影响:顺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任答
一点得 2 分)
(3)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适时进行调整。(2 分,
任答一点即可)
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1 点 2 分,任答两
点即可,共 4 分)
33.(14 分)
(1)1953 年热词:五年计划、抗美援朝胜利等。(2 分,任答一点即可)
1978 年热词:改革、经济建设等。(2 分,任答一点即可)
(2)观点:体制创新是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2 分)
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随后召
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我
国经济发展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6 分)
综上所述,体制创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推动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我们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