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15:3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质量调研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
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两部分。请你将Ⅰ卷所有正确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40分),Ⅱ卷(共4小题,共40分)用0.5mm黑色中性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Ⅰ卷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一、选择题
1. 下图为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会代表的签名册(部分)。这本82页的签名册上留下了644位代表的珍贵签名,签名涵盖中国共产党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人,这说明( )
会议代表签名单(部分)
A. 民主集中制已经确立 B. 参会代表具有广泛性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 如下表是1951—1952年我国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的产量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项目 粮食 棉花 油料作物
1951年比上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上年增长 14.1% 26.5% 12.5%
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 1954年9月,假如你是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会议,将要经历的活动是( )
A. 缅怀人民英雄革命先烈 B. 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C.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D. 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4. “六必居”是中国著名的酱菜老字号,观察下侧这张“六必居酱园”门店的照片,其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 D. 改革开放
5. 下图为1956年发行的《铲掉田坎,连成一片》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
A. 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B. 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C.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D. 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可
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 )
A.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C.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D. 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7. 下图是1952—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GDP指数以1952年为100)。1962—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国民经济调整的实行
C. “一五”计划成果显著 D. “以阶级斗争为纲”
8. 历史课堂上老师讲述了以下内容:①中共八大;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两弹一星”。据此可知,这节课的学习主题是( )
A.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C.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9. 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1974—1976年间,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以上材料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是( )
A.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 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C. 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10. 到1984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按当时价格计算)。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11. 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撤销铁道部,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2019年改制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政府职能划归交通运输部,企业职能由国铁集团承担。这一改革举措的目的是( )
A. 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C.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 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12. 1986年,江苏南京工程机械厂向厂内职工发行面额100元的个人定期股票。该股票发行的背景是( )
A.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小岗村分田包干到户
C. 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D.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3. 罗马尼亚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塞维林表示,在经济上“中国提出了一种不同方案,确保政府与市场、劳动与资本、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平衡。”这体现了( )
A. 中国道路的探索 B. 对外开放的格局
C. 民族团结的气象 D. 大国外交的自信
14. “青岛啤酒”是青岛重要的经济名片,下表是青岛啤酒厂自创建以来不同时期的厂名。有关青岛啤酒厂厂名更迭说法正确的是( )
1903年 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
1916年 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
1945年 青岛啤酒公司
1949年 国营青岛啤酒厂
1993年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A. 更名“国营青岛啤酒厂”说明此时完成了公私合营
B. 更名“股份有限公司”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更名“股份有限公司”见证了国家开始进行改革开放
D. 更名“青岛啤酒公司”见证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15. 八年级的同学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并制作下面人物名片,据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人物是( )
人物: 身份: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 评价: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习近平
16.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新的重大理论成果。这集中体现为( )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7.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此,“四个全面”成为中国的政治热词,受到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这里的“四个全面”( )
A. 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 B. 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C. 是立体化的大国外交布局 D. 在中共十九大后逐步形成
18. 山东地区氢能源公交车发展迅速,已在济南、潍坊、青岛等多地投入运营,技术性能国际领先,加氢时间短、续航里程长,且零污染排放。这一做法( )
A. 建成了综合交通运输网 B. 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C. 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D. 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
19. 下图为庆祝某重大事件标识。该标识反映的历史时间节点后,我国全面建成( )
A. 四个现代化 B. 中国式现代化 C. 小康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20. 下图是“2012—2020年我国年度贫困人口数量统计图”,其显示了( )
A. 中国共产党视人民利益为奋斗宗旨 B. 我国城乡出现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已经全面建成 D.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
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居世界( )
A. 第一位 B. 第二位 C. 第三位 D. 第四位
22. 新中国出现了三个“区”:“特别行政区”是为解决港澳台问题;“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窗口;“民族自治区”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这三个“区”按出现的时间排序是( )
A. “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
B. “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
C. “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
D. “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
23. “从这一天起,中国再也没有一寸领土由外国管治了,在中华民族的自强奋斗史上,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欢欣庆祝。”“大事”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抗美援朝胜利 C. 香港回归祖国 D. 澳门回归祖国
24.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就在这一年,中国人书写下一个又一个时代符号。下列哪些事件是一九九二年的时代符号?( )
①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④两岸两会达成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九二共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5. 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 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 “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26. 下列示意图反映的主题应是( )
A.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
C.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D.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27. 中国国防从“血肉长城”到“钢铁长城”,体现的文化内涵是( )
A. 科技进步发展 B. 保家卫国意识 C. 国家实力增强 D. 社会稳定繁荣
28. 2023年,非洲苏丹多地发生武装冲突,中国迅速派遣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这一场景说明了( )
A. 中国维护世界和平 B. 人民军队为人民
C. 海军装备现代化 D.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9. 2025年4月23—25日,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青岛奥帆中心展开。人民海军成立以来,从小艇到巨舰,从近岸到深蓝,从单兵到体系,以第四代装备为引领、第三代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化人民海军正在形成,大国战舰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破浪远航。这体现了( )
A. 人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B. 人民海军装备全部依靠自主研发
C. 海军始终是我国实力最强的军种 D. 人民海军已经多次完成出访任务
30. 观察表所示中国军费数据的变化,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年份 军费(人民币) GDP中军费占比
1978 167亿元 4.6%
1985 191亿元 2.1%
1990 290亿元 1.5%
2009 4805亿元 1.4%
2019 11898亿元 1.3%
表(注: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一项指标)
A. 国家注重国防建设 B. 国家经济飞速增长
C. 军费投入比例失调 D. 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31. 2025年2月14日,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致辞:“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 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一带一路”的提出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32. 下表为新中国的外交举措及其影响,其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外交举措 影响
A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 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1955年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 推动会议圆满成功,扩大中国国际影响
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西方外交孤立政策被打破
A. A B. B C. C D. D
33. 新时代以来,中国形成“两条腿一个圈”的大外交。其中“两条腿”包括了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建立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及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一个圈”则指的是针对亚洲邻国的周边外交;三者互相交接、相辅相成。这反映的是( )
A. 中国和平外交政策 B. 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C. 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4. 解读下方表格,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理解是( )
时间 阶段 背景
20世纪60年代 中美处于敌对期 美国组织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试图孤立中国
20世纪70年代 中美关系正常化 美苏力量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
21世纪 中美关系曲折发展 苏联解体后美国实行“重返亚太”战略,中美关系开始进入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A. 国际局势的演变影响中美关系 B.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C. 美国积极谋求改善与中国关系 D. 中美建交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35. 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过程中,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灵感,重新设计提取方案,实验后发现青蒿提取物的中性部分抗疟效果最好。由此可知,中国医药发展的特点是( )
A. 依靠技术创新 B. 借鉴西方经验 C. 注重继承和创新 D. 遵循医书古训
36. 下图反映了2007—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AI)投资频次与融资规模的发展趋势,据此可推知( )
A. 中国已经打破西方核心技术的封锁 B. 人工智能决定了中国产业变革水平
C. 改革开放的深化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D. 人工智能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确立
37.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红岩》,话剧《茶馆》,……电影《英雄儿女》等,这主要得益于( )
A.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B.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 C. “863”计划制定 D. 实行“双百方针”
38. 下表为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广为传唱的部分流行歌曲。这体现了( )
发行 歌名 歌词
1980年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1980年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1981年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A. 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B. 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C. 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D. 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
39. 从1905年到2025年,从《定军山》到《哪吒2》,两个甲子120年的曲折激荡,广泛传播的中国故事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如戏曲、神话),又融入了现代技术(如动画特效)。这表明中国电影艺术( )
A. 还要依赖于西方技术发展 B. 传承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C. 一味固守传统而缺乏创新 D. 始终领先世界电影行业
40. 下面是两件来自私人收藏家的藏品。它们分别是1963年发行的青岛市地方粮票和1993年发行的青岛啤酒股票,两者分别体现的经济特征是( )
A.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B. 自然经济、封闭经济
C. 单一公有、集体所有 D. 农业优先、工业优先
Ⅱ卷主观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41. 铁路,以钢铁之躯横跨山河,冰冷的铁轨蕴藏着滚烫的时代气息。今天,让我们跟随这些“历史见证者”,探寻新中国发展的壮阔历程。
材料一: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千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公里。……1957年10月,我国建成了贯通南北、具有世界水准的△,结束了长江上没有铁路桥梁的历史。
——铁穆臻《铁穆臻:毛主席时代的伟大成就——详细真实的数据还原》
材料二: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西至赞比亚,1970年正式开工,1975年全面建成。5万余中国人跨越万里、历时8年,成功建成坦赞铁路。
赞比亚外交部前部长姆万加,谈到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往事,他兴奋地说,是他代表非洲国家第一个在联大发言,欢迎中国代表团。
——摘编自《“坦赞铁路精神”传唱50年》《光明日报》陈恒
材料三: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将北京至九江铁路延长至香港九龙,并力争在1997年7月1日全线贯通。京九铁路北起北京,南至香港九龙,是中国国内投资最多、一次性建成的最长双线铁路。它加强了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联系,为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对于维护港澳地区的稳定繁荣、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党史里的十万个为什么67丨为什么要修京九铁路?》
材料四: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比喻:“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
——摘编自郑少忠《挺起跨越式发展的钢铁脊梁—青藏铁路通车周年》等
(1)分析材料一,补全△处信息。这一时期我国除大力发展铁路建设外,集中最主要力量发展是哪个产业部门?这一时期铁路建设能够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综合分析材料二,说明坦赞铁路建设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之间的联系。
(3)研读材料三,分析铁道部为什么于1984年提出建设京九铁路并要求在1997年7月1日贯通?说明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对香港回归及回归后发展的重要意义。
(4)研读材料四,分析青藏铁路通车的影响。青藏铁路的建成是中国哪一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成果?
42. 照片是时光的琥珀,将过去的片段封存其中。在那些画面里,藏着新中国建设者的汗水,记录着外交舞台上的风云,见证着社会发展的每一步跨越。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把钥匙,开启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现在,让我们一起凝视这些珍贵的影像,聆听照片背后的历史回响。
材料一:重大事件
图一:开国大典 图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拍摄时间: 拍摄时间:
历史影响: 历史影响:
材料二:此社彼社
图三: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四:人民公社的大食堂
材料三:城市巨变
图五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图六 现在的深圳
材料四:从线到网
图七 1987中国在德国学者帮助下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 图八 2025年上线的DeepSeek在全球AI应用排名中位列第二
(1)从材料一的两幅照片里任选其一,写出照片的拍摄时间,并阐述其相对应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两个“社”,分别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3)材料三前后两幅照片的巨变是从何时开始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巨变产生的历史原因。
(4)材料四的两幅照片,反映出我国在哪个领域的发展变化?同一时期,我国在社会生活领域还有哪些显著变迁?试举两例说明。
三、学以致用(共20分)
43. 日记,用文字的温度记录生活,无论是建设者在工地写下的奋斗点滴,还是普通人见证时代变革的感慨,都凝聚着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日记里的新中国”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化身小组的一员,通过以下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入选材料】
一组 主题:日记见证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①阿沛·阿旺晋美日记 ②万慧芬日记 ③麦克·琼斯日记
今天与中央人民政府的谈判很顺利,我们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我相信这是西藏人民的福音,是西藏走向繁荣发展的开始。 (我要)坚持艰苦朴实的生活作风……多开动脑筋,站稳立场,帮助贫雇农彻底翻身,一定要胜利完成土改。 他们只想杀敌,甚至不惜和我们同归于尽,这简直太可怕了,我们的军官从来没有要我们在白刃战中拼命!能从朝鲜的战场上活着回来,已经是我最大的幸运了,让这笔津贴见鬼去吧!
万慧芬: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 麦克·琼斯:2004年去世美国老兵
二组 主题:日记见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日记 ②_____________日记 ③_____________日记
兰考的风沙太大了,百姓们生活很艰苦,我一定要带领大家找到治理风沙的办法,让兰考的土地变肥沃,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今天钻机到了,可没有吊车,大家都很着急,但咱不能等,得想办法把钻机卸下来,哪怕用肩膀扛,也要让油田早日出油! 今天试验又失败了,大家都有些沮丧,但我们知道,搞科研哪有不遇到挫折的,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早日让原子弹爆炸成功,为国家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
三组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农民日记见证改革开放30年乡村变迁》
刘宗水:滨州市邹平县好生镇乔家村农民 杨春岭:德州市平原县王凤楼镇水务村农民
三组 主题:日记见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宗水日记 ①十月二十三(1981年),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当晚,本组人员聚饮。
②1999年4月17日,星期六。早上8点,到禹城农机大世界。我计划买一台18马力大轮“新湖”牌拖拉机……于是选了一台。别人见了,投来羡慕的眼光。我当时心里也是挺幸福的。
杨春岭日记 ③(1997年)腊月二十七,上午,家中两个孩子买了台彩色电视机,回家当即安装,图像清晰,又加上了有线信号。原来的小黑白电视搬到里间小橱上。
④2008年10月10日。今天外甥从县城外国语学校回家,讲起学校的新鲜事。想想自己那个时候读初中,都是自带干粮,交通条件又差,赶上阴天下雨根本回不了家,只能在学校饿着。现在好了,县里实施初中进城工程,咱农村的孩子都进县城就读,早早地接受城市环境的熏陶,学校环境好,老师教得也好,现在的孩子真是享福……
【项目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组选用的阿沛·阿旺晋美日记写于哪一年?麦克·琼斯日记中的“他们”是指什么人?选则其中一则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其与一组拟定的探究主题之间的关系。
(2)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二组表格中①②③处对应的人物自选两人补充完整,并简述判断依据。综合三则日记的共同点为二组补全主题语“日记见证_____________”。
(3)从三组所选择的刘宗水、杨春岭的日记里,各选一例说明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的变化,标注对应的日记序号并简要阐释。综合四则日记的共同点为三组补全主题语“日记见证_____________”
(4)通过此次探究性学习,说说“日记”在历史研究中具备重要价值的原因。
【项目产出】
(5)在此次研究性学习的最后,以三个小组所提供日记为材料,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八年级历史质量调研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
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两部分。请你将Ⅰ卷所有正确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40分),Ⅱ卷(共4小题,共40分)用0.5mm黑色中性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Ⅰ卷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一、选择题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A
【21题答案】
【答案】B
【22题答案】
【答案】D
【23题答案】
【答案】D
【24题答案】
【答案】B
【25题答案】
【答案】A
【26题答案】
【答案】D
【27题答案】
【答案】C
【28题答案】
【答案】B
【29题答案】
【答案】A
【30题答案】
【答案】D
【31题答案】
【答案】C
【32题答案】
【答案】B
【33题答案】
【答案】C
【34题答案】
【答案】A
【35题答案】
【答案】C
【36题答案】
【答案】C
【37题答案】
【答案】D
【38题答案】
【答案】C
【39题答案】
【答案】B
【40题答案】
【答案】A
Ⅱ卷主观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41题答案】
【答案】(1)
补充:武汉长江大桥;部门:重工业;主要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
(2)
联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赢得非洲国家支持,推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
原因:为迎接香港回归,加强内地与香港联系;意义:有利于维护港澳地区的稳定繁荣、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4)
影响: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
【42题答案】
【答案】(1)选择图一:开国大典
拍摄时间:1949年10月1日。
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选择图二: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拍摄时间:1978年12月。
历史意义:1.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左”倾错误,使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1956年):积极影响:1.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积累;2.推动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消极影响:1.部分地区的合作社发展过快,导致农民积极性受挫。
人民公社(1958年起):消极影响:1.实行“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导致平均主义盛行,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2.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1962年后实行调整,但效率仍然较低,直到改革开放后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
(3)时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历史原因:1.政策因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设立经济特区(如深圳),吸引外资和技术;2.经济因素: 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鼓励市场机制发展;3.国际因素: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抓住产业转移机遇;4.地理因素:深圳毗邻香港,便于引进资金和管理经验。
(4)领域:信息技术(或互联网与人工智能)领域。
社会生活变迁(举例):1.通信方式:从固定电话、书信到智能手机、微信、短视频社交;2.支付方式: 从现金支付到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普及;3.交通出行:从自行车、公交车到共享单车、网约车(如滴滴);4.购物方式: 从实体店购物到电子商务(淘宝、京东)兴起。(任意写两点)
三、学以致用(共20分)
【43题答案】
【答案】(1)
时间:1951年。
“他们”:中国人民志愿军。
事件及关系:示例:阿沛·阿旺晋美日记反映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巩固了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属于新中国政权巩固的重要举措。万慧芬日记反映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属于新中国政权巩固的重要举措。麦克·琼斯日记反映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属于新中国政权巩固的重要举措。
(2)
①焦裕禄;依据:兰考治沙。
②王进喜;依据:油田钻机卸运。
③邓稼先;依据:研制原子弹。
主题补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
(3)
示例:刘宗水日记①(1981年分地),反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解放生产力;杨春岭日记③(买彩电),体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主题补充:“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变迁”。
(4)
原因:日记是个人视角的真实记录,能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细节,具有史料价值。
(5)
示例:
观点: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阐述:在土地改革中,万慧芬坚持艰苦朴实的生活作风,帮助贫雇农彻底翻身,推动了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铁人王进喜等建设者艰苦奋斗,为了国家石油事业,率领1205钻井队赴大庆参与石油会战,克服困难,组织大家进行油田钻机卸运,以人拉肩扛的方式搬运和安装钻机,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就是为了让油田早日出油,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滨州市邹平县好生镇乔家村农民刘宗水,积极参与推动农村改革,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综上所述,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共同促进国家发展,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