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21张)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21张)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09 16:29:12

文档简介

《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及作用》教学设计
【教法学法设计】
一、教法设计
由于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了解不够深入,尤其对如何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这一问题认识不够深,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和介绍北宋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例、重要人物,使教学深入浅出,主要采用了教师讲授、提问启发、资料分析、探究研讨等方法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悟历史、提高能力。
二、学法设计
(1)自主分析法:围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提供材料,让学生认识变法的必要性。
(2)探究研讨法:在讲解变法的作用时,我让学生采用探究研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史论结合法:运用教材和增加的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完成对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及作用的学习。
三、教学手段运用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此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课堂容量大,信息多的特点,有利于和谐、宽松课堂气氛的营造,使学生更好地交流、思考和学习。
【课前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利用早读时间背诵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王安石变法在理财、强兵、取士方面的措施,并能准确默写。
预习“新法的局限与变质”一目,完成非常学案第6课《王安石变法》课前自主导学知识3。
【课堂师生活动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回顾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与内容】
【变法的结果及原因】
【变法的作用】
【感悟精神,升华情感】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构建体系,升华思维】
多媒体展示: “非常了得”
他是一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作者。他官至宰相,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坐轿、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他被对手戏称为“拗相公”。 他还是一位改革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提出问题:这位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是谁?他为什么被称为改革家?
课件展示:情景材料---两组图片史料和两组文字史料
基础落实:角色体验
课件展示三个问题,学生自主选择体验角色,检查王安石变法的理财、强兵、取士之法。
教师点拨:从这三个问题中,归纳王安石变法理财、强兵、取士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多媒体展示王安石的一首诗《梅花》及四则材料:
回答: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及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展示:
依据下列材料,谈谈王安石变法的作用与局限。
材料一:歌元丰五首 王安石
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较为集中地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
材料三:王安石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 ——近代梁启超评价
2、小组展示后,教师展示答案,点拨纠错。
多媒体展示:1、视频
2、“我对王安石是怀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实际上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难得的是他是比较以人民为本位的人。他在历史上出现的太早了,孤立无辅,形成了一个屈原以来的历史上的大悲剧。”——郭沫若
问题:这场改革留下了什么教训?你想对王安石说些什么?王安石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多媒体展示:1、易中天 《帝国的惆怅》
2、2015年3月5日召开的两会以新的目标来定位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富国与富民?
教师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提取信息,自主思考,
并作出回答。
学生阅读情景材料,并自己组织语言概括背景
请5名学生自愿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
1、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信心,自主思考问题并作出回答;整理完后写在学案上
1、学生依据材料,自主思考,写下答案
要点。
2、小组合作讨论,记录本组答案。
3、课堂展示,点拨纠错。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史料,畅所欲言谈认识。
学生阅读史料,自主思考,并写下来。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梳理思考,宏观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材料描述的人物是谁,从而导入新课。
深入理解基础知识,达成知识目标①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巩固落实核心主干知识,达成知识目标②
通过解读图文材料,概括信息,达成能力目标②。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读材料,达成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
通过学生谈认识,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构建体系,达成能力目标①。
【课外学习活动设计】:
1、加强历史学科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设置问题,如结合当今实际情况,谈谈一次成功的改革、变法需要哪些条件。
2、建议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料,撰写“我看王安石变法”历史小论文,组织评选,形成激励。
3、课后探究: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目标达成情况诊断】
1.基础知识诊断——达成知识目标
项目
背景
内容
经济
政治
军事
教育
——
2.体验活动——达成能力目标
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模拟体验变法的理财、强兵、取士方面的内容
3.能力迁移——达成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015年3月5日召开的两会以新的目标来定位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过去讲富国富民,现在强调强国富民并重,切实增加人民福祉。
思考:你如何看待富国与富民?
《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及作用》评测练习
当堂检测题
1.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 ??
C、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 D、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2.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更侧重于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整顿官僚队伍
??C、加强中央集权????????????????????? ??D、减轻农民负担
3.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最大不同是?
A、是否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 B、是否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D、是否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 D。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蔽则修之,非大坏别不更造也。” ─ (宋史)
材料三? 宋大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度……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6分)
课件21张PPT。非常了得他是一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作者。他官至宰相,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坐轿、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他被对手戏称为“拗相公”。他还是一位改革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概括并记住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措施;
2、通过阅读王安石的诗,能找出变法的结果,并能结合史料自己组织语言分析原因;
3、通过阅读史料及课本相关内容,分析新法的作用与局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民族矛盾尖锐情景材料一:一、背景材料: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情景材料二:穿越时光隧道情景体验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假如你是富商或者地主……
王安石变法的那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等。 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有哪些?减少政府支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晚年,他一直住在钟山(今南京紫金山),《梅花》是他心境的写照: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思考:改革的结果成功了吗?原因有哪些?取得一定成效,
最终失败三、改革的结果及原因 材料三: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材料二:青苗法常为人所攻击的一点是收取利息。虽然官方规定的利率是半年20%,但是地方官员们却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30%甚至更多。还有,一些农民交不起募役钱,官吏就强迫百姓拆房屋卖木料来交纳。这些情况都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新法一出台就遭到司马光等大官僚贵族和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在执行过程中,各地大地主和商人纷纷变着法儿抵制新法。 材料四: 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幼的哲宗继位,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她执政后,立即起用司马光等反对新法者。并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三、改革的结果及原因1.变法的结果:变法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终失败。2.失败的原因:
①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②用人不当,加重农民负担,引起不满;
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策略不当。
④宋神宗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⑤没有根本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失败主因根本原因1、根本原因:
2、客观原因:
3、主观原因: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符合绝大多人的利益。 反对派和改革派力量的对比,直接关乎改革成败;内外环境影响改革进程。 改革者是否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措施是否符合实际,策略是否得当。规律总结:决定改革成败的要素拓展思考:这场改革留下了什么教训?
你想对王安石说些什么?1、改革要注意用人;
2、改革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符合实际;
3、改革需要争取最大力量的支持,处理好改革
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跨越时空:
王安石,我想对您说……从王安石身上,
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对王安石是怀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实际上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难得的是他是比较以人民为本位的人。他在历史上出现的太早了,孤立无辅,形成了一个屈原以来的历史上的大悲剧。”
——郭沫若敢于斗争,面对困境毫不动摇的精神 不拘泥于传统,大胆创新的精神 忧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晚清以前近
800年的评价近代梁启超评价性质:地主阶级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一次改革
目的:为挽救封建王朝统治危机积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一定程度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消极: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四、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思维延伸
王安石变法的效果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新法的本意,是民富国强,结果却是民怨沸腾。究其原因这种富强方式,一不是武力侵略他国强取豪夺,二不是扩大生产提高生产力以增长财富。而是采取各种新法令新法规开展国家垄断,迅速将分散于民间的财富集中到国库中来。?
——易中天 《帝国的惆怅》 2015年3月5日召开的两会以新的目标来定位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过去讲富国富民,现在强调强国富民并重,切实增加人民福祉。你如何看待富国与富民?富国是为了保障富民,富民是富国的根本。思维延伸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总结提升改革应符合历史的趋势和人民的利益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变法的结果及原因改革措施应得当、解决社会矛盾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思考着…… 前进着…… 传承着…… 生生不息 永不休止……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