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n
七年级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4页,共15小题,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3.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封
符合题目要求。
1.隋炀帝开了许多新的河道,连接了原有的自然和人工河道,开通了一条北到涿郡、南
到余杭的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该“大动脉”指
A.都江堰
B.赵州桥
C.大运河
D.长城
线
2.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
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内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传播
C.改进与推广
D.开放与互鉴
4.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陈桥兵变
D.李自成起义
5.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是
不
焖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6.“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
太大的面子…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
得
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
A北宋与辽议和的影响
B.北宋与辽议和的背景
C.北宋与辽议和的原因
D.北宋与辽议和的动机
7.下面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赵
答
两宋市舶司收人(万缗)》
200
150
注:市舶
100
司设在广
题
州、泉州
50
明州等地
0
977年1053年1076年1140年1159年
A.宰相权力的削弱
B.纸币的大量发行
C.商标广告的出现
D.海外贸易的发展
8.《元史·百官志》记载,由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该事件开启了中央政府对西藏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1页(共4页)》
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据此推断,下列机构在地区管辖上也起到类似影响的是
A.吏部
B.刺史
C.澎湖巡检司D.枢密院
9.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
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10.原产于中东地区的苏麻离青(颜料),于明朝永乐年间大量引人我国。这得益于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1,有学者指出,“人亡政息”是对张居正改革的最好描述。张居正去世后,除一条鞭法
外,改革措施被逐条废除,甚至他本人也遭到了政治上的清算。上至皇帝,下至百
官,无一不对他表现出巨大的仇恨。这说明张居正改革
A.不得民心
B.触犯了官绅利益C.没有取得成效
D.激化了社会矛盾
1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精彩纷呈,下列组合搭配正确的是
A《兰亭集序》一柳公权
B.《红楼梦》一罗贯中
C.《史记》—司马光
D.《窦娥冤》
关汉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13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1分,共3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
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
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一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二
图1
图2占城稻
图3交子
材料三宋代随着商业需求增长,宵禁和固定市场交易地,点被取消,各种店铺遍布
城市大街小巷,甚至有些店铺“通晓不绝”…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店铺为招揽
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
—摘编自杭侃《中华文明传真》
材料四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范祖禹传》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这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4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4页)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答案
1.C 2.D 3.A 4.B 5.C 6.A 7.D 8.C 9.B 10.C 11.B 12.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 分)
(1)唐朝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等(2分,一点一分,答出两
点即可);
科举制(2分)。
(2)工具:曲辕犁(1 分);
特点:成熟早,抗旱力强(1分);
作用: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1分)。
(3)表现:店铺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早市和夜市进一步发展;运用广告宣传产品(2分,
答出一点即可);
变化:经济中心南移(2分);
时期:南宋(2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1)三省六部制(2 分);崇文抑武(2 分)
(2)明朝: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一点 2 分,共 4 分);
清朝:设立军机处(2 分)。
(3)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君主权力)不断强化。(2 分,
答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 分)
(1)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包容)(2 分);
原因:元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天下为一);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幅员之广)(2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史实: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在西藏设置驻藏办事大臣;颁布《钦定藏
内善后章程》29 条,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
乱,设置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康熙组织两次雅克
萨之战等(2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作用: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
到进一步巩固;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2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
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历史发展过程中形
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优势,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强大包容性、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伟大
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3 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QQABTQyggggQggSAAYhKUQXsC0iQsBMiLYoEhQAYOAAKCQFAF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