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
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
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I卷(共50分)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大运河诞生之前,我国中东部就存在着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地域性文化,这些不同地域
的文化各具特色又彼此仰望。自隋朝后,长安和扬州城的文化互动…至于诗词歌赋、书法绘画,
更是在运河一线被文人墨客创作、吟唱。”材料表明大运河
A.强化边疆管辖
B.·巩固国家统
C.沟通南北交通
D.推动文化交流
2.著名教育家蒋梦麟在其自传中说:“我幼稚的心灵里,幻想着…功名步步高升,中了秀才再
中了举人,中了举人再中进士。”材料中所说的这一制度
A.隋文帝时期正式确立
B.唐宋时期不断完善发展
C.选宫的时候看重门第
D.清朝开始实行八股取士
3.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商旅野次(野外停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
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
这一状况的出现得益于
A.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B.武则天减轻百姓负担
C.隋文帝时期发展经济
D.唐玄宗发展农业生产
4.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三幅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唐朝
敦煌莫高窟中的曲辕犁
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越窑青釉瓷荷叶带托茶盏
A.农业技术先进
B.陶瓷工艺精美
C.社会经济繁荣
D,对外贸易发展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8页
5.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其势力被称做蒂镇或方镇。节度使后来权重势雄,独
霸一方,其掌控的总兵力49万,而中央军仅9万。材料反映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
A.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B.唐玄宗后期朝政腐败
C.中央与地方力量失衡
D.边疆军事防务不得当
6.唐朝在交往的地域上跨越亚欧大陆和东西洋,在交往的原则上也能做到无论种族与文化,一视
同仁,互相尊重。尤其在文化交流中做到有出有进,双向互动,在输出自身律令礼仪与文化典籍
的同时,大量吸收世界各国的宗教与艺术。以下体现唐朝对外输出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B.鉴真东渡C.日本派出遣唐使
D.指南针外传
7.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唐诗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
涌现出“诗仙”、“诗圣”等一批诗人。下列属于“诗仙”的作品
A.《将进酒》
B.《长恨歌》
C.《琵琶行》
D.《窦娥冤》
8.下表为北宋时期枢密院(职责为主管军事要务)部分官员情况统计。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北
宋时期
官职类型
来自文职
来自武职
·总人数
枢密院正职
54人
18人
72人
枢密院副职
108人
21人
129人
注:据《宋史》、《宋宰辅编年录》及《续资治通鉴长编》整理
A.重视军队的战斗力
B.冗官冗员现象严重
C.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D.采取文臣掌兵政策
9.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中央官制俨然唐制“翻版”。西夏地方行政体制基本
沿袭唐、宋,但也保留了较显著的民族特色。金朝在地方上同时推行女真制与汉制。这些做法
A,完全照搬中原制度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D.反映了经济交流
10.临沂是鲁南苏北地区一座璀璨耀眼的历史文化名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临沂地区当时属
于
A.北宋
B.南宋
C.辽国
D.金国
11,行省在忽必烈时期能处置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更是颁给行省长官
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但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材料反映出
A.行省完全没有自主权
B.行省制度强化中央集权
C.行省制度的效率低下
D,行省与中书省地位平等
12。宋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一个盛期,汴京与临安食物的种类琳琅满目,“北麦南智”饮食结构
发生变化,包子、饺子、烧饼散布江南市镇。包子等面食散布在江南地区的原因是
A.经济作物在南方迅速发展
B.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形成
C.农作物品种交流不断加强
D.纸币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8页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七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A C C B A D C D B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D B B A C D A C D B
二、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 3 道题,其中第 26 题 18 分、27 题 16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分。
26.(1)统治者:隋炀帝(1 分)原因:借助运河完成粮食运输和调配降低了运输
成本,提升运输效率。(2 分)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
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2分)运输方式:海运。(1分)
(2)农具:曲辕犁(1分)筒车(1分)
共同作用: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业的发展(2分)
(3)传入时间:北宋(或宋朝)。(2分)
影响: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品种的合理化布局;推动稻田耕作制度的发展和土
地利用率提高;缓解了我国粮食供应的紧张局面。(任答两点得 2分)
(4)状况:人口增多;耕地面积增加;人均耕地减少(任答两点得 2分)
问题:人地矛盾突出;贫富分化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危机重
重,影响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得 2分)
27.(1)人物:玄奘(2分)《大唐西域记》(2 分)
(2) 郑和(2分)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
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分)
(3)条约:《尼布楚条约》(2 分)政策:闭关政策(2 分)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
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28.(1)时期:北宋(宋代、宋元时期也可得分,2分)
事例:沈括制定“十二气历”;沈括改进天文观测仪器;苏颂主持创立水运仪象台;
郭守敬研制天文仪器、支持天文测量、编制《授时历》(任意一个即可得 2分)
{#{QQABSQakwgCQkhSACQ4KQQXICEqQsIAjLaoEgQAXuAwKyJNAFKA=}#}
(2)评分标准(6分)
水平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赋分标准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
明确,有新意或
A 料中两个以上史实,能够做到史论 (5--6)分
有思想深度
结合,逻辑清晰。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
B 明确 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 (4--4)分
条理基本清楚。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或史论结合
C 不够明确 (1--2)分
不充分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
D 没有凝练出观点 0分
复材料中的史实。
要求:至少选择两个历史事件,观点明确,史论体现所拟观点主旨,史论结合,逻
辑严密,条理清楚。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观点:科技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论述:唐朝时,我国已出现雕版印刷术,但雕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
一种书籍。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突破,活字印刷术问世。
13 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
路传到波斯,经过蒙古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制成了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
使用指南针。后来,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
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
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宋元时期,火药更多的用于战争,我国的火药在
13 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
器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吸取前人智慧的传承中创新发展,是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3)原因: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
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进步;封建制度
的束缚,人才培养不能与社会生产相结合;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
流等。(答出两点即可得 4分) 著作:《天工开物》(2分)
{#{QQABSQakwgCQkhSACQ4KQQXICEqQsIAjLaoEgQAXuAwKyJNAF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