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3 中西方的法律建设(含答案解析)-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人教历史备课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强化练3 中西方的法律建设(含答案解析)-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人教历史备课资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16:0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强化练3 中西方的法律建设
20分钟
1.《晋律》首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制度。五服制度本是中国古代以丧服为标志,规定亲属之间亲疏远近的一种制度,此时被纳入法典,成为亲属相犯时施用刑罚轻重的原则。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以德治国的理念  B.以礼入法的思想
C.厉行法治的精神  D.明德慎罚的原则
2.洪武五年二月,明政府以田野之民不知禁令,往往误犯刑宪,乃诏令有司于内外府州县及乡之里社皆立申明亭,“凡境内人民有犯者,书其过,名榜于亭上,使人有所惩戒”。据此可知,明政府此举 (  )
A.实现了伦理与法治的结合
B.以教化来完善中央集权
C.意在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
D.促进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3.《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必须在执法官面前使用一定的套语提出其请求,从而启动诉讼过程。在涉及财产转移问题时,古罗马的相关法律也明确要求在取得所有权时需要有成年见证人在场,对土地等财产占有时间也有着明确的时效要求。以上材料反映了罗马法(  )
A.强调法律实施的程序性
B.服务于宣传伦理与教化的要求
C.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D.侧重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4.马克思认为,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作为资产阶级的民法典,重申并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并破除了封建立法原则,把消灭了封建专制主义之后“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译成了“司法法规的语言”。马克思认为《法国民法典》(  )
A.确立了拿破仑的统治地位
B.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
C.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D.重塑了欧洲民族国家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最早的时期,中西法律都是以氏族或扩大了的氏族(部族、部落联盟等)为本位,但在古代世界的转换过程中,却走了两条日益分离的道路。中国法律日益集团化,走上了一条氏族/部族→宗族/家族→国家/社会的集团本位道路。西方法律则走上了氏族→个人→上帝/神→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西方法律文化源于具有自由开放精神的希腊法和具有个人主义特色的罗马法,形成了保护个人权利自由的历史传统,最终确立了个人本位的传统。
——摘编自《浅谈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西方法律的差异。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B 2.C 3.A 4.C
1.B 根据材料可知,《晋律》把五服制度纳入法典之中,作为衡量罪行轻重的标准,这一制度体现了以礼入法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以礼入法的思想,未涉及以德治国的理念、厉行法治的精神,排除A、C两项;明德慎罚是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排除D项。
2.C 根据材料可知,明政府将地方上因不知禁令而误犯刑宪的民众姓名和罪过写在申明亭警示百姓,体现了明政府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从而稳定社会秩序,C项正确。材料只强调地方教化,未强调伦理关系,排除A项;设立申明亭的目的是加强民众教化,稳定社会秩序,而非完善中央集权,排除B项;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排除D项。
3.A 根据材料“使用一定的套语”“需要有成年见证人在场”“时效要求”等可知,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对审判言语、程序、证人、时间有具体要求,表明罗马法强调法律实施的程序性,A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而不是为了宣传伦理与教化,排除B项;保护私有财产只是材料体现的一个方面,未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C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罗马法侧重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的历史结论,排除D项。
4.C 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法国民法典》将大革命期间推翻的封建主义关系和等级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说明其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C项正确。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排除A项;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法国民法典》重塑了欧洲民族国家,排除D项。
5.答案 中国:忽视个体,家国一体(或集团本位);人治(或君权至上);德主刑辅(或礼法融合);以公法为主。(6分,任答3点即可)
西方:强调个人本位;强调自由开放和人文主义;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私法为主。(6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中国法律日益集团化……西方法律则走上了……个人本位道路”“西方法律文化源于具有自由开放精神的希腊法和具有个人主义特色的罗马法,形成了保护个人权利自由的历史传统,最终确立了个人本位的传统”等信息分析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