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全书综合测评(二)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红山文化玉猪龙,因其头部造型以及大耳、长吻、吻上的褶皱和獠牙与猪的形象较为相似,故被称为玉猪龙。这种玉猪龙是红山文化中发现的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类玉器。据此可知红山文化( )
A.玉器制作技术先进
B.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C.分布范围最为广泛
D.礼乐文化开始形成
2.《刘涓子鬼遗方》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医学专著,书中详细记载了外伤、湿疹、痈疽(毒疮)、疥癣等治疗技术,代表着南北朝时期外科医学的较高水平。这反映了该时期( )
A.传染病防治取得突出成效 B.儒学的发展推动医学进步
C.中医辨证施治实践的创新 D.医学的发展契合时代需要
3.据史载,唐代京师织染署下设25个“作”,其中有织纴之作10个,组绶之作5个,紬线之作4个,练染之作6个。“少府监匠一万九千八百五十人,将作监匠一万五千人”。这表明唐代( )
A.官府垄断技术和市场 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 D.工匠流动比较频繁
4.明清时期的淮南纲盐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宗商品,它自江苏仪征出口,由长江入湖广界,抵汉口镇。淮南纲盐分销各地口岸,俱由汉镇起。这一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湖北( )
A.商帮对经济的影响力大 B.商品流通渠道畅达
C.食盐销售促进市镇发展 D.长途贸易比较兴盛
5.下表为晚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化(不包括满洲和台湾省)。
时间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843年 2 072 5.1
1893年 2 350 6
据上表推知,当时中国( )
A.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B.传统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城市体系发展呈现不平衡
6.明清时期,番薯已经成为南方地区人们信仰中的组成部分,经常会有民众建造各自庙宇对其进行供奉,至今仍然可以在福建地区见到“先薯祠”“先薯亭”等。由此可以看出( )
A.粮食问题得以解决 B.番薯已成为主要农作物
C.农耕文明影响深远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7.“1881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创办北洋施医局,招收学生,分甲乙两种,甲种四年毕业,乙种三年毕业”,以英国人为医官,此为中国学习西洋医学教育的开端。由此可推断出( )
A.我国近代医学带有半殖民色彩 B.西方医学随外来侵略传入中国
C.施医局为政府创办的学校 D.传统医学的发展受到冲击
8.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 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 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
9.据考证,罗马大道以罗马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它随着国家版图的扩大而逐渐覆盖了欧洲和部分亚非大陆。这些大道一律呈直线铺设,且多数道路两侧树木被砍尽而改植草坪。据此可知,修建罗马大道主要是为了( )
A.推广行省制度 B.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实现军事目的 D.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10.中世纪的欧洲,市场交换的价格往往是按照习俗和惯例来制定,其道德的公平往往成为衡量价格的尺度;16—17世纪,交换的价格逐渐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制定。这一变化( )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C.促进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取决于贸易中心的转移
11.1870年,英国下院议员福斯特在议会发言中说:“我国的工业繁荣取决于我们迅速发展初等教育。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艺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如果我们听任这种状况继续存在,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自由放任政策遭到了普遍质疑 B.垄断组织干涉国家的政治生活
C.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已经丧失 D.人才培养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
12.欧洲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提出:生产受供需法则的限制,但商品的销售不受此限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穷人;公用事业,如铁路、煤气和给水设备是当然的专利事业,应归国有;用所得税和遗产税作为经济平衡的杠杆。这一思想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
A.重商主义下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B.工业时代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
C.经济自由主义下政府职能削弱 D.垄断资本家对国计民生的操控
13.19世纪70年代,德国工业和服务性行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8%,农业为32%。1891年,城市人口比重已高于农村人口的比重,20世纪初,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约占70%,住在2 000人以上城市的居民占全国人口的60%。材料可用于说明,德国( )
A.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B.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C.城市居住功能完善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14.下图所示为2018年英国医疗卫生支出的构成情况(单位:亿英镑)。据此可知,当代英国( )
A.政府的医疗支出负担加重 B.医疗保障抗风险能力弱
C.医疗体系逐渐走向商业化 D.医疗资金来源较为广泛
15.中美贸易争端一直不断。2003年至2005年末,由美国单方面挑起一系列贸易摩擦;2018年,特朗普政府执意发动贸易战;2019年9月1日,美国对中国价值3 000亿美元的输美产品中的第一批正式实施加征关税。美国同时还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这反映了( )
A.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世界经济主流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面临新挑战
C.中国的发展已经威胁到美国
D.政治多极化趋势已被遏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周易·系辞下》
材料二 裴李岗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种类比较齐全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说明我国黄河流域在8000年前左右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数量众多的收割工具石镰和谷物加工工具石磨盘,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有一定的水平。出土不少的猪、羊骨骼,以及发现的陶塑猪、羊头原始艺术品,说明当时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家畜的饲养也出现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1979年1月10日《河南省发现
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铁制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朝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1)材料一、二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 指出哪一则材料最具客观历史价值并说明理由。(7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农业发展的特点。(6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元末明初的“江西填湖广”为发端,一直延续到晚清,五百年间,江西约两千万在册人口流出省外,并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留下了至少一亿后裔。在这些江西移民中,工商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江西每年所纳税粮,居十三布政司之首,可见产粮之富。其他如茶叶、苎麻、蓝靛、木竹、油料等经济作物,制瓷、造纸、木竹加工、冶铁、烟火、夏布等手工业,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明人张瀚说:“(江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挟技艺以经营四方,至老死不归。”
——摘编自方志远《赣商与江西商业文化》
材料二 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西商人在活跃了五百年之后迅速走向衰落并基本上在国内市场丧失了地位。……到清中期,长期以来对山林的超量砍伐及开山造田所造成的后果开始明显,水土流失严重,赣江水运发生困难。几乎与此同时,运河的淮河—黄河段因黄河泛滥及改道而淤塞,南北水道被拦腰截断。……鸦片战争以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开始渗入沿海地区。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开始兴办近代私人企业。
——摘编自方志远、孙莉莉《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西商人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商人走向衰落的原因。(6分)
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在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摘编自刘世恺、刘宏编著《汽车百年史话》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
——摘编自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汽车初创时所遇到的问题,概括英法两国不同的解决途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变化。(4分)
(3)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屏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14世纪 黑死病横行欧洲时,部分医生佩戴鸟嘴面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疾病的传播
19世纪末 巴斯德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细菌存在之后,莱德奇建议医护人员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结果大幅度减少了病人伤口感染率,口罩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开来
1918— 1919年 全球暴发大流感,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口罩成了疫病出现的象征性影像
1952年 长期的污染以及高气压滞留导致伦敦大雾围城,伦敦人染上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肺部疾病,口罩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21世纪初 2002—2003年“非典(SARS)”期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此后,除了防毒、防霾、防过敏等功能之外,各色各款的口罩还成为年轻人展示个性的工具
——摘编自欧阳晓黎《口罩从历史中来》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与解析
全书综合测评(二)
1.B 2.D 3.C 4.B 5.B 6.C 7.A 8.C
9.C 10.A 11.D 12.B 13.D 14.D 15.B
1.B 据材料“玉猪龙是红山文化中发现的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类玉器”可知,玉猪龙广泛使用,这说明红山文化时期,人们已经饲养猪这种动物了,且对于家猪相当熟悉,而家猪作为农业剩余的副产品,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意味着红山文化的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故选B项;材料并未介绍玉猪龙的具体制作工艺,无法得出“技术先进”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排除C项;以礼乐制度为基础的礼乐文化形成于西周时期,排除D项。
2.D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所以书中详细记载了外伤、湿疹等治疗技术,这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故选D项。材料没有强调传染病防治取得突出成效,排除A项。此时儒学受到道教、佛教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辨证施治,排除C项。
3.C 据材料“织纴之作10个,组绶之作5个,紬线之作4个,练染之作6个”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京师织染署下设机构繁多、分工细致,表明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故选C项;材料仅反映出唐代官营手工业的分工情况,并未提到官府是否垄断了手工业技术和市场,排除A项;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B项;据材料“少府监匠一万九千八百五十人,将作监匠一万五千人”可知,当时工匠数量庞大,但材料并未提到工匠的流动情况,无从得知工匠流动是否频繁,排除D项。
4.B 依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的淮南纲盐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宗商品,它经长江抵汉口,再由汉口分销各地,这说明当时湖北商品流通渠道畅达,B项正确。
5.B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从1843年到1893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率都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这表明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结合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背景可知,尽管西方的工业文明已经开始影响中国,但由于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以及列强的侵略等因素,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受到了阻碍。因此,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传统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城市化进程受到了传统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制约,故选B项。社会治理能力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通过协同合作,运用法律、政策、文化、道德等多种手段,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处置的能力。材料只涉及晚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化状况,不能说明当时中国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排除A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刚刚兴起,“快速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城市体系发展不平衡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城市之间在规模、功能、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材料中并无相关描述,排除D项。
6.C 据材料“经常会有民众建造各自庙宇对其进行供奉”并结合所学可知,番薯在明清时期作为高产物种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促进了人口增长,从而得到了社会民众的供奉,体现了传统农耕文明的前提下,人们对粮食的重视,故选C项;番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粮食产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这与当时的人口增长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密切关系,排除A项;当时中国主要的农作物依然是小麦和水稻,排除B项;番薯来自海外,所以材料只能体现外来物种对中国的影响,“交流”的说法不成立,排除D项。
7.A 根据材料“1881年”可知,此时处于列强侵华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背景下创办的北洋施医局带有半殖民色彩,A项正确;明末清初,西方医学由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并非随外来侵略传入中国,排除B项;材料仅能表明李鸿章创办了北洋施医局,无法判断其性质,排除C项;仅从材料中“北洋施医局……以英国人为医官”无法得出传统医学的发展受到冲击,排除D项。
8.C 据材料可知,从1949年到2018年,陆海空交通运输工具的数量剧增,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故C项正确。
9.C 根据“以罗马为中心”“随着国家版图的扩大而逐渐覆盖……部分亚非大陆”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大道是为军事扩张服务的,大道“一律呈直线铺设”,利于加快部队行进速度,“多数道路两侧树木被砍尽而改植草坪”是为了防备敌军埋伏,故选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罗马共和国和帝国处于奴隶社会,故排除B项。D项是客观效果,不是主观目的,排除。
10.A 据材料“中世纪……价格……按照习俗和惯例来制定”“16—17世纪,交换的价格逐渐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制定”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6—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市场交换的价格不再像中世纪按照习俗和惯例来制定而是根据供求关系制定,这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故选A项;人文主义在此之前已经兴起,排除B项;材料反映近代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定价规则,不是“文化交流”,并且材料只涉及“欧洲”,不是“国际化”,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引发商业革命,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涉及欧洲商品定价规则变化,排除D项。
11.D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福斯特议员的发言表明了19世纪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对教育的一种认识,即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匹配。在那个时期,英国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工厂系统的兴起对工人的技能和教育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时的初等教育体系尚未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导致许多工人缺乏必要的教育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故选D项。自由放任政策是一种经济政策主张,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让市场力量自由地发挥作用,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垄断组织指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由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组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此时英国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并未丧失,排除C项。
12.B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穆勒强调要保护穷人,强化国家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控制,从而缩小贫富差距。由此可推知这一思想针对的是工业时代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故选B项。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与材料时间阶段不符合,排除A项;这一思想针对的是阶层分化,主张增强政府职能,以缩小贫富差距,排除C项;这一思想针对的是阶层分化,主张增强政府职能,以缩小贫富差距,并非垄断资本家对国计民生的操控,排除D项。
13.D 根据材料可知,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增长,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也有所增长,体现了德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无法体现德国三大产业具体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德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涉及农村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所占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都增长,但不能说明城市居住功能完善,排除C项。
14.D 据材料“2018年英国医疗卫生支出的构成情况”可知,英国医疗卫生支出以政府拨款为主,但自愿健康保险、慈善筹资、企业筹资、患者自付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当代英国医疗资金来源较为广泛,D项正确。材料没有前后对比,无法说明英国政府的医疗支出负担加重,排除A项。医疗卫生支出的多元化构成,有利于增强医疗保障抗风险能力,排除B项。自愿健康保险所占比重较小,不足以说明英国医疗体系走向商业化,排除C项。
15.B 由材料“美国单方面挑起一系列贸易摩擦……执意发动贸易战……同时还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面临新挑战,故B项正确。
16.答案 (1)主题: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2分)材料二。(1分)
理由:材料二属于考古发现,大量文物的出土直接证明我国是农业起源地之一,而材料一属于历史传说,有待考证。(4分)
(2)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完善;传统耕犁定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6分)
17.答案 (1)特点:从业人数多;活动地区广;经营行业多;渗透能力强;商业资金分散;竞争力较弱。(任答3点即可,共6分)
(2)原因:政治局势的动荡,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等;交通格局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经济格局的变化;自身的弱点;重农抑商的政策;农本商末的传统思想;儒家传统观念。(任答3点即可,共6分)
解析 (1)据材料一“工商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可知,从业人数多;据材料一“并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可知,活动地区广;据材料一“茶叶、苎麻……夏布等手工业”可知,经营行业多;据材一“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可知,渗透能力强;据材料一“质俭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挟技艺以经营四方”可知,商业资金分散,竞争力较弱。
(2)据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沿海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至民国时期,政治局势动荡,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等;据材料二“运河的淮河—黄河段……南北水道被拦腰截断”可知,交通格局的变化;据材料二“外国资本开始渗入沿海地区”可知,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经济格局的变化;据材料一“质俭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挟技艺以经营四方”可知,自身的弱点;结合所学可知,重农抑商的政策,农本商末的传统思想,儒家传统观念。
18.答案 (1)问题:本身技术不完善;污染、噪音严重;传统行业与旧势力的破坏阻挠;传统观念与舆论的影响。(4分)途径:英国通过立法限制其发展;法国通过技术革新使其不断发展完善。(2分)
(2)从无到有;从依靠外援到自力更生(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从品种单调到完善的产品结构;从零星企业到遍地开花,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从单一机械化到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从行业的跟跑者到并跑者向领跑者发展。(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3)因素:政府政策;技术创新;生产关系与管理方式变革;外来援助;行业竞争;社会需求。(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问题,据材料一“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可知,本身技术不完善,污染、噪音严重;据材料一“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传统行业与旧势力的破坏阻挠,传统观念与舆论的影响。第二小问途径,据材料一“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每小时4英里”可知,英国通过立法限制其发展;据材料一“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可知,法国通过技术革新使其不断发展完善。
(2)据材料二“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可知,从无到有,从依靠外援到自力更生(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据材料二“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品种单调到完善的产品结构,从零星企业到遍地开花,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国家支柱产业;据材料二“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可知,从单一机械化到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据材料二“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可知,从行业的跟跑者到并跑者向领跑者发展。
(3)据材料一“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材料二“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可知,政府政策;据材料一“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可知,技术创新;结合所学可知,生产关系与管理方式变革;据材料二“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可知,外来援助;据材料一“在马车公司游说下”可知,行业竞争;据材料二“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并结合所学可知,社会需求。
19.答案 论题:口罩的使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分)
论述:古代中国宫廷中献食之人用绢布遮住口鼻体现的是身份等级的差别,表明当时皇权至上、等级森严。19世纪末,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科技水平进一步发展,近代生物医学获得长足进步。受此影响,口罩的制作工艺更为科学,普及程度也因有了科学理论的支撑而提高。20世纪以来,一方面全球化趋势增强,受疫情的影响,口罩使用率上升;另一方面,城市化与工业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防霾”成为口罩的又一特色功能,同时也彰显了因社会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人们更为关注自身健康的诉求。(10分)
总之,不同时期的口罩,也是一份史料,以一个特殊的视角记录着历史。(2分)
解析 首先按照题意,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材料“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屏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医护人员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口罩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得出论题“口罩的使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然后围绕这一论题,梳理相关信息和所学知识,展开论述,如对比古今中外戴口罩的原因、特点、本质及其作用,接着总结规律,说明认识,如指出口罩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研究历史的新视角、新方法。阐述过程中,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