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知识点课件+分层作业-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备课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02-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知识点课件+分层作业-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备课资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16:34:45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知识点1 世界市场的形成
1.初步形成
(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纷纷进行殖民地争
夺,建立海外殖民地。
(2)表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继续发展
(1)原因
①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
世界市场和更多的原材料。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
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最终形成
(1)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
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
②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
潮。
(2)表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知识点2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2.表现
(1)贸易中心转移
①欧洲: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亚洲: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
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①交易所: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
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②银行: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
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③证券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④百货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⑤有限责任公司: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后来,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相继为英国、法
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所采用。
⑥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
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
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
①银行: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
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②股票市场: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
向市场。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
公司。
③百货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
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4)商品流通种类变化
①欧洲商品市场: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来自东方的产品——香料
更是大量涌入欧洲等地,香料由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②奴隶贸易: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奴隶也成为贸易商品。16
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③鸦片贸易: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美国等其
他国家的商人也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
(5)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①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
易。
②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
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
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定点1 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材料 世界市场是一个历史性的经济范畴。狭义的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
换的场所和领域,它突破国家的界限,把从事商品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连成一体。广义的世界
市场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还包括国际金融、劳务、信息和技术市场等。早期世界市场的内容
以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为主。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紧密相连的。
“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
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
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
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关键能力 定点破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
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
播,拓展了人类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典例1 1813—1844年,印度输往宗主国的原棉由4 000多吨猛升至4万吨;1813—1828年,从加
尔各答出口的生丝激增近17倍;同时,罂粟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这表明印度 (  )
A.对华贸易量的激增 B.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C.经济殖民地化加深 D.自由贸易走向繁荣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印度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印度出口原棉、生丝等产
品,体现了印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原棉、生丝等出口量猛增,说明印度经济
殖民地化加深,C正确;材料未体现这些原料流入中国,排除A;印度出口原棉的数量增多与本
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当时印度成为英国的经济附庸,排除D。
C
定点2 16—19世纪西方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材料 现代金融的萌芽得益于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商贸、货币汇兑、资金交易的繁荣。经
济高速发展推动了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从威尼斯银行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
易所,从股票可以上市交易到大批股份公司的兴起与股票的大量发行,现代金融活动促使社
会资本流向生产力更高的领域,为欧洲列强海外殖民瓜分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
1.原因
(1)中世纪后期以来,西欧内部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闭塞、隔绝的局面,对西欧的商业革命起到了催化的作
用。
(3)西方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殖民争霸的推动。
2.表现:商品交易所、银行、商业保险、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合伙制、股份制公司等新
型商业组织的出现。
3.影响
(1)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率,为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证。
(2)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3)推动了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4)出现了狂热的经济投机现象,引起金融危机。
典例2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属于股份制公司,它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
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
(  )
A.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C.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D.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解析 材料所述属于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
主要表现之一,故选D项;新航路开辟之后英国才建立东印度公司,故排除A项;“自由主义思
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D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
1.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欧亚非许多地区都开始使用和消费来自美洲的产品;除此以外,还有橡胶等经济作物以及鳄梨等水果也出现在旧大陆。据此可知,美洲的发现(  )
A.使世界市场以欧洲为中心
B.使三角贸易区域扩展
C.促进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D.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
2.1840—186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5%,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4%;1860—187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2.9%,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3%。这表明(  )
A.世界局势和平稳定   B.蒸汽动力普遍应用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交通运输巨大发展
3.19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成为全球多边支付体系的中心,这个体系为所有贸易伙伴国提供购买货物的支付手段,同时使国与国间债权债务的清偿、股息红利的支付能够顺利完成。该体系(  )
A.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
B.促进了各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平衡
C.制约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D.推动了国际贸易多中心格局形成
题组二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4.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通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该贸易的货物以中国的生丝和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作“中国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
A.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B.导致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
C.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D.助推了中国东南地区工商业蓬勃发展
5.16世纪末,伦敦港是世界贸易新轴线的中心,“商人冒险家”和船主利用发达的大西洋贸易给伦敦港提供了好机会,东印度公司、弗吉尼亚公司等为不列颠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16世纪末伦敦港成为“世界贸易新轴线的中心”的根本原因是(  )
A.伦敦港占有地理优势
B.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C.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D.英国建立了海外商业公司
6.1720年6月,为了抑制股市投机过热,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由此引发众多英国股份制公司的股价暴跌。许多投资客损失惨重。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于新兴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更为谨慎,炒股热潮随之减退。这说明当时英国(  )
A.专制政体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
B.股份公司集资形式亟待变革
C.强化金融监管以打击股份公司
D.股市健康运行需要政府监管
7.某中学高二历史班学生在进行一项历史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史料: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于1865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于187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于1882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先施百货公司成立于1900年。基于这些资料,推测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上海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B.中国早期现代化企业的崛起
C.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变革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
1.“美洲第一次被卷入了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包括全球贸易联系。波利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原住民社会也开始经历痛苦的融入全球的过程。到1750年,世界上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完全孤立的社会。”材料旨在说明(  )
A.新航路开辟给落后地区带来灾难
B.不同的文明之间存在矛盾
C.美洲与欧洲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
D.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2.著名语言学家吉普森预估世界上讲英语的人数:1500年为400万人,1600年为600万人,1700年为850万人,1800年为2 000万~4 000万人,1900年为11 600万~12 300万人。19世纪末,英国创建了一门全球化的“日不落语言”。这一过程反映了(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英语的简洁有利于其推广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扩展
3.为了抵制茶叶走私,1784年英国通过《折抵法案》,茶税开始大幅降低,从之前的120%左右直降到12.5%。法案实施7年后,英属殖民地茶叶生产大幅增长,欧美其他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的份额下降到9.3%,从英国进口的份额则上升到90.7%。该法案(  )
A.加速了英国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
B.打破了列强共管中国的局面
C.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增强了中外茶叶市场的联系
4.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在各埠设立纱厂。“(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因日本人近来在内地办的纱厂很多,而且棉花出口也很厉害……人民争趋其利,广种棉花,几有每年连麦全不种的”。由此可知(  )
A.资本输出推动了农业转型
B.耕织分离在内地日益严重
C.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
D.农业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
题组二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5.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在1515年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  )
A.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B.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C.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
D.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
6.16世纪中叶,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形成墨西哥—马尼拉—中国的太平洋航线,又称“银丝对流”。关于该条航线理解正确的是(  )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使得中国澳门成为新的国际贸易枢纽
C.是一条鞭法产生的动因之一
D.促进北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7.19世纪晚期,经营铁路、轮船航运等需要大量投资、劳动力和机器设备,企业往往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经营。与此同时,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纷纷兴起。据此可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A.加速工业化进程
B.带动商业经营方式发展
C.推动全球化发展
D.促进金融资本全面扩张
8.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后需要支付巨额赔款,洋务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在盛宣怀的发起下,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年成立,之后在各地广设分行,分行的董事或经理,基本上没有相应的银行专业知识,且多为捐纳的候补道员、豪绅、退职官吏。据此可知(  )
A.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落后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
C.洋务运动对晚清影响有限
D.商业经营管理新旧并存
题组三 思维训练
9.辩证思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一切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该观点(  )
A.全面地论述了阶级斗争
B.辩证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C.否定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科学分析了开辟新航路的积极作用
题组四 综合题组
1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首先发现茶叶的饮用价值。把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需要,是从唐朝陆羽开始的。他的《茶经》影响至今,根据《茶经》的记载,茶起源于巴蜀之地,之后茶叶朝东南西北各方向传播。朝东,日本、高丽有不少僧人和使者来到大唐学习,并携带茶种回国种植;往西,作为商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西亚;往南,到越南、缅甸、印度,大约9—10世纪其开始饮用茶;至于北,则是五代和北宋时越过河套地区传到北方游牧民族区域。古代的中央政府利用茶来掌控和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因而就出现了“茶马互市”。来自中国的茶与世界各地的民俗民风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茶文化和饮茶习俗。
——摘编自余锋《从茶与咖啡的普及历程看
中西方文化及传播差异》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关于中国茶叶的介绍,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品。到18世纪,伦敦的咖啡馆实际上成了茶馆,茶成为英国全民共饮的大众饮料。很长的时期里,在英国形成了一种“中国热”,用中国瓷器饮用中国茶无疑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曾经达到平均每年330万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
——摘编自武斌《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
中国茶文化的西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8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基础过关练
1.D 2.C 3.A 4.D 5.B 6.D 7.C
1.D 据材料可知,美洲的发现推动了美洲与欧亚非地区商品的交流,从而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故选D项;材料强调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与世界市场以欧洲为中心无关,排除A项;三角贸易指欧洲商人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促使世界人口激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2.C 据材料“1840—186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4.84%”“1860—1870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3%”可知,世界贸易平均增长率提升较快,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贸易原则的推行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项;世界局势和平稳定的表述不符合史实,这一时期殖民战争频发,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成为机器的新动力,但材料未涉及动力的变革,排除B项;材料是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未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排除D项。
3.A 据材料“这个体系为所有贸易伙伴国提供购买货物的支付手段,同时使国与国间债权债务的清偿、股息红利的支付能够顺利完成”可知,这个多边支付体系有助于国际贸易的结算,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故选A项;想要知道“各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必须知道世界各国的收入和支出的情况,材料只反映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没有涉及世界各国的收支情况,不能得出促进了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且材料中的支付体系对美国的贸易同样有推动作用,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以中国的生丝和丝绸为主,这有利于中国东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故选D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主导者是西班牙而非中国,且当时的世界贸易格局并非以中国为中心,排除A项;16世纪,世界贸易中心并未从欧洲转移到亚洲,排除B项;西欧的殖民扩张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排除C项。
5.B 据材料“发达的大西洋贸易给伦敦港提供了好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伦敦港迅速崛起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B项。伦敦港的地理优势、工商业的发展、英国建立海外商业公司均不是伦敦港成为“世界贸易新轴线的中心”的根本原因,故排除A、C、D三项。
6.D 据材料“为了抑制股市投机过热”“对股票交易也更为谨慎”等信息判断,英国政府为了抑制股市投机过热,通过了《泡沫法案》,之后,民众对于炒股的热情有所减退,说明股票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故选D项;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开始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股份制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B项;《泡沫法案》的通过是为了稳定金融秩序,根本上有利于股份制公司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排除C项。
7.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官办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是由李鸿章发起的官督商办企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1882年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即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即先施百货公司。材料涵盖了官办军事工业、官督商办民用工业、金融业、零售业多个领域,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从封闭、自给自足向开放、多元化的转型与变革,故选C项。先施百货公司于1900年成立于香港,A选项中的“上海”以偏概全,排除A项;中国早期现代化企业的崛起主要是指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时创办的企业,材料不仅包括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还包括先施百货公司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变革,看不出曲折发展,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D 2.C 3.A 4.A 5.B 6.C 7.B 8.D 9.B
1.D 根据材料可知,世界各地区逐步打破孤立走向统一,表明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给落后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表述无法全部概括材料信息,排除。
2.C 据材料可知,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讲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英语从一国语言逐渐成为全球化的语言,这说明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故选C项;说英语的人数增多不能表明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排除A项;英语的简洁不是英语得到推广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与材料的时间不完全一致,排除D项。
3.A 据材料“从英国进口的份额则上升到90.7%”可知降低茶税促进了英国本土制茶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英国茶叶出口的快速增长,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排除C项;“欧美其他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的份额下降到9.3%”说明中国的茶叶出口在世界贸易份额中地位下降,削弱了中外茶叶市场的联系,排除D项。
4.A 据材料可知,由于日本人在中国建立的纺纱厂对原材料棉花的需求增加,各地农民普遍种植棉花,日本人在中国办纱厂属于资本输出,这说明资本输出推动了农业转型,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近代中国“耕”与“织”的分离,排除B项;中国人把棉花卖给日本人在中国办的纱厂不属于对外贸易,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比不同时期的农产品商品化水平,不能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的结论,排除D项。
知识拓展
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
  商品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把生产的商品输出国外,以获取利润,主要存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
  资本输出:指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多余的资金)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主要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基本方式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5.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早期葡萄牙已经开辟了欧洲直通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能够直接从亚洲大量购买胡椒,促使威尼斯人不得不从里斯本购买胡椒,这说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B项。葡萄牙并没有垄断东西方贸易,排除A项;材料所述并非地中海沿岸对香料的需求增长,排除C项;西班牙支持的哥伦布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排除D项。
6.C 据材料信息可知,“银丝对流”将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运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从而进入中国,促使白银在明朝时期成为主要货币,也成为一条鞭法产生的动因之一,故选C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在亚洲,国际贸易枢纽是马尼拉,而非中国澳门,排除B项;据材料“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可知,该航线主要促进墨西哥的经济发展,D项扩大了该航线的作用,排除D项。
7.B 据材料可知,19世纪晚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企业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经营,同时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也纷纷兴起,而股份公司、银行和证券都是新的商业经营方式,这说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交通运输业对商业经营方式的影响,并未强调工业化进程,排除A项;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全面扩张”这一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8.D 据材料“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年成立”“基本上没有相应的银行专业知识”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这体现了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但其管理者很多没有相应的银行专业知识,且多为捐纳的候补道员、豪绅、退职官吏,说明其商业管理具有落后性,据此可知商业经营管理具有新旧并存的特点,故选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落后”,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经济、军事、教育、外交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影响有限”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主旨不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
9.B 辩证思维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材料中的观点既看到了世界市场的进步作用,也看到了消极影响,是对世界市场辩证的评价,故选B项。材料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而不是阶级斗争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开辟新航路,排除D项。
10.答案 (1)源远流长;文化属性不断增强;影响范围不断拓展;成为中外交往与民族交融的载体。(4分)
(2)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西方来华人员的宣传,扩大了茶叶在西方的影响力;巨大利润的刺激推动了茶叶贸易的发展。(3分,答出3点即可)
影响:茶叶的输入,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推动了“中国热”,传播了中华文化;茶叶贸易的利润,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5分,答出3点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概括特点即可,分析如下:
材料一 特点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首先发现茶叶的饮用价值” 源远流长
“把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需要”“《茶经》影响至今” 文化属性不断增强
“茶起源于巴蜀之地,之后茶叶朝东南西北各方向传播”“朝东……越过河套地区传到北方游牧民族区域” 影响范围不断拓展
“古代的中央政府利用茶来掌控和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来自中国的茶与世界各地的民俗民风融合” 成为中外交往与民族交融的载体
(2)原因及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分析如下:
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答案
原因 根据“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得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 西方来华人员的宣传,扩大了茶叶在西方的影响力
“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品” 巨大贸易利润的刺激推动了茶叶贸易的发展
影响 “茶成为英国全民共饮的大众饮料” 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
“在英国形成了一种‘中国热’” 推动了“中国热”,传播了中华文化
根据“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曾经达到平均每年330万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并结合所学可得 茶叶贸易的利润,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