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复习提升(含答案解析)-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备课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复习提升(含答案解析)-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备课资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16:3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对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认识不清
1.宋《夷坚志》记载:“抚州民陈泰,以贩布起家。每岁辄出捐本钱,贷崇仁、乐安、金溪诸绩户,达于吉(指吉州)之属邑,各有驵(经纪人)主其事。至六月,自往敛索,率暮秋乃归,如是久矣。”据此可知,宋代(  )
A.出现较活跃的商业资本
B.手工工场雇佣关系发展迅速
C.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D.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已出现
2.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唐至宋,形成了高度繁荣的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不少西亚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这可以用来说明海上丝绸之路(  )
A.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B.加强了欧亚之间商路联系
C.与欧洲地区实现直接往来
D.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3.北宋时,东京汴河两岸出现了大量“行市”,这种商业模式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渐渐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这说明北宋(  )
A.打破坊市时空限制   B.朝廷开展商品专卖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易错点2 对朝贡贸易体系的理解不准确
4.1133年,大理曾主动向南宋提出“请入贡且卖马”,被南宋拒绝:“令卖马可也,进奉可勿许,安可利其虚名而劳民乎 ”对于过去朝贡往来频繁的东南亚诸国,南宋政府更是采取了却而不受的态度。这反映了南宋(  )
A.偏安江南而不思北伐
B.朝贡体系稳固
C.较为务实的贸易思想
D.民族政策开明
5.1655年,荷兰使臣携带表文和贡物来华觐见,要求“凡可泊船处,准我人民在此贸易”。顺治帝准其“八年一次来朝”,且“止令二十人到京,所携货物在馆交易,不得于广东海上私自货卖”。康熙二年(1663年),“荷兰助剿海逆,并请贸易,奉旨,著二年贸易一次”。这表明清初(  )
A.统治危机主要来自海上
B.海上倭寇活动猖獗
C.沿用传统朝贡贸易体制
D.海外贸易繁荣昌盛
易错点3 对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认识不清
6.在15世纪的欧洲,蔗糖是非常稀缺和昂贵的商品。到了18世纪末,蔗糖已成了欧洲大众的消费品,蔗糖的贸易量的增长快于任何其他热带商品的贸易量的增长。下列关于近代以来蔗糖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蔗糖是跨大西洋贸易中的主要商品
B.带动拉美经济迅速发展并使欧洲白银外流
C.世界市场发展,蔗糖贸易范围扩大
D.使南亚走上畸形的种植单一农作物的道路
7.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  )
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A 2.A 3.C 4.C 5.C 6.C
1.A 由材料“每岁辄出捐本钱”“各有驵(经纪人)主其事”等信息可知,陈泰通过贩布起家后每年出钱放贷给一些绩户,然后定期从中获利,反映出当时商业资本较为活跃,故选A项;陈泰通过贩布起家后每年出钱放贷给一些绩户,然后定期从中获利,这种商业形式不属于手工工场生产,排除B项;宋代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一位商人陈泰,无法体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已出现,且明朝时期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排除D项。
2.A 据材料“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可知,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即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故选A项;材料不仅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交流,还有文化交流,B项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主旨,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并没有与欧洲地区实现直接往来,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的双重影响,“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只能反映一方面,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主旨,排除D项。
3.C 据材料“‘行市’……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渐渐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可知,“行市”这种商业模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渐渐参与到商业竞争中,这说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加强,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行市”这种商业模式,并没有关于打破时间限制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显示政府参与到商业竞争中,但不能说明“朝廷开展商品专卖”,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北宋时期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改变,排除D项。
易错分析
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1)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线,突破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及娱乐场所“瓦肆”。
(2)北宋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品种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南宋海外贸易发达,东达日本、朝鲜,西到非洲一些国家,主要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
4.C 据材料可知,南宋对大理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请求,从不干扰民力的角度出发,态度较为谨慎,反映了南宋较为务实的贸易思想,C项正确;偏安江南不思北伐与材料描述的务实思想不符,排除A项;朝贡体系是一种对外关系秩序,与材料“大理”不符,排除B项;材料除了涉及民族关系,还包括对外关系,D项表述不全面,排除。
5.C 据材料“八年一次来朝”“止令二十人到京,所携货物在馆交易”“奉旨,著二年贸易一次”可知,清初的对外贸易仍然被限制在朝贡贸易范围内,仍需要遵守贡期、贡道、人员安排等朝贡体制的规定,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清朝统治危机的来源,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海上倭寇活动猖獗,排除B项;受政府政策影响,清初“海外贸易繁荣昌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6.C 据材料“15世纪的欧洲,蔗糖是非常稀缺和昂贵的商品”“18世纪末,蔗糖已成了欧洲大众的消费品”及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蔗糖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使稀缺的蔗糖成为大众的消费品,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跨大西洋贸易的商品情况,无法判定蔗糖是跨大西洋贸易中的主要商品,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近代欧洲蔗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对拉美经济发展的拉动有限,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在殖民主义的霸权下,近代拉丁美洲走上畸形的种植单一农作物的道路,导致拉美地区的落后,不是南亚,排除D项。
7.C 结合所学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服务于殖民扩张的组织,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而19世纪末的垄断组织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选C项。资本的原始积累指的是工业革命前的资本积累,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排除B项;19世纪末垄断组织产生时西方国家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排除D项。
易错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性大企业纷纷涌现。这些垄断组织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它们一方面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则将其过剩资本向海外输出。殖民地除继续充当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外,还日益成为西方资本的投资场所。所以,垄断组织推动了西方列强更加激烈地争夺殖民地,从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