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3 商业贸易的发展变迁
1.史载,西汉“侯(封侯)信坐(人名)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剥夺爵位),国除(收回封地)”;东汉“贫人负官重责(债),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劳作),责(债)乃毕竟”。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
A.注重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B.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广泛具有契约平等观念
D.借贷合约具备完整程序
2.大蒜原产自欧洲南部和中亚,汉代王逸《正部》中记载:“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1990年于敦煌悬泉置遗址采集到大蒜标本三枚,现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这说明丝绸之路( )
A.推动区域间物种的传播
B.初步构建起全球化市场
C.有利于中西科技的互鉴
D.促进了西域经济的繁荣
3.元代,舶商、海商成为从事海外贸易商人的专称,经营海外贸易的显赫家族有沙不丁、澉浦杨氏、泉州蒲氏等。至元三十年制定的“市舶则法二十三条”,涉及舶商、海商的条款占绝大多数。这体现了( )
A.统治者对海外贸易严格限制
B.外贸收入是政府的重要财源
C.私人海外贸易有了较快发展
D.朝贡贸易是海外贸易的主流
4.茶马贸易由来已久,唐以前中原王朝用绢帛向西北少数民族易马,唐以后逐渐形成以茶易马,至宋则出现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茶马司等机构。明朝茶马贸易制度达到顶峰,明朝中期甚至因“马之用,急于三边(明西北边境),而川马远不可至”,暂停了兴盛的川藏地区间茶马贸易,以保证甘肃河州的茶马贸易开展。由此可知明代茶马贸易( )
A.丰富了国家边疆治理的手段
B.开发出草原丝绸之路新通道
C.促进了中外文明的双向交流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1873年1月,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开门营业,其中官股10万两,商人朱其昂及其弟各10万两,李鸿章5万两,轮船4艘,从事江浙漕粮运输及各种客货运输业务。这反映出该局( )
A.利于政府创办军事工业
B.吸纳了一定的民间资本
C.成为洋务派的投资重点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6.在中世纪,“胡椒袋”是欧洲有钱人的外号,胡椒面在称重时要关紧大门,以免被过堂风吹跑。但是到了16—17世纪,胡椒却成为欧洲市场上的大众化商品。这种变化( )
A.反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
B.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出现
C.受到外来物种引进的影响
D.得益于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
7.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经济危机。欧美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元霸主地位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而下降,日元、马克、英镑等地位不断提高,世界货币逐步走向多元化。这表明( )
A.经济危机冲击原有格局
B.经济危机使美国失去大国地位
C.美元不再具有优势地位
D.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完全匹配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3 商业贸易的发展变迁
1.A 2.A 3.C 4.A 5.B 6.D 7.A
1.A 据材料“不偿人责……夺侯(剥夺爵位),国除(收回封地)”“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劳作),责(债)乃毕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无论封侯的人还是因贫困无法偿还债务的人均会受到惩处,必须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这是对债权人的保护,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农民欠债后应履行的义务,没有涉及农民欠债的原因,无法得出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排除B项;“广泛”一词表述不当,排除C项;材料强调两汉时期国家注重维护债权人的利益,没有涉及具体的借贷程序,排除D项。
2.A 据材料“大蒜原产自欧洲南部和中亚”“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敦煌悬泉置遗址采集到大蒜标本三枚”可知,西汉时期,原产自欧洲南部和中亚的大蒜经张骞出使西域带到敦煌地区,说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推动了区域间物种的传播,故选A项;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欧洲、中亚同中国的物种交流,没有涉及中西科技的信息,排除C项;原产自欧洲南部和中亚的大蒜被引进敦煌地区,只是丰富了西域地区的物产种类,“繁荣”一词夸大了大蒜的作用,排除D项。
3.C 据材料信息可知,元代私人海外贸易有了较快发展,为了规范海外贸易,元代制定了“市舶则法二十三条”,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元代制定涉及舶商、海商的条款法则,意在规范海外贸易而非严格限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元代财政状况,不能说明外贸收入是政府的重要财源,排除B项;据材料“经营海外贸易的显赫家族有沙不丁、澉浦杨氏、泉州蒲氏等”可知,私人海外贸易兴盛,材料不涉及朝贡贸易,排除D项。
4.A 由于茶马贸易发展而形成的茶马司等机构成为专门管理机构,并且在明朝时期茶马贸易达到顶峰,明中期出现“马之用,急于三边(明西北边境)”的现实,所以明朝政府暂停了兴盛的川藏地区茶马贸易,来保证甘肃河州的茶马贸易,这可以看出茶马贸易成为国家边疆治理的一种方法,丰富了国家边疆治理的手段,故选A项;草原丝绸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与题干所述地理位置不符,排除B项;题干所述茶马贸易指的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间的贸易,与中外文明的交流无关,排除C项;茶马贸易是官方主导的,为加强王朝的国防服务,与私人主导的资本主义萌芽不属于同一范畴,所以不能据此得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
5.B 据题干“商人朱其昂及其弟各10万两”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吸纳了一定的民间资本,故选B项;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用企业,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投资的重点是军事工业,而不是“民用企业”,排除C项;题干仅述及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方式,并没有述及其与“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关系,排除D项。
6.D 据材料“欧洲有钱人的外号……大众化商品”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中世纪时期,胡椒是来自东方的稀缺商品,这首先源于漫长的香料贸易链,后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亚之间开始了直接的贸易,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胡椒等香料贸易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因此成为大众化的商品,故选D项;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胡椒等香料在欧洲成为大众化的商品是商业革命的结果而非商业革命的原因,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出现的说法因果倒置,排除B项;外来物种引进与材料中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7.A 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经济危机”“美元霸主地位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而下降”“世界货币逐步走向多元化”可知,经济危机使世界货币逐步走向多元化,冲击原有的格局,A项正确;美国仍然处于大国地位,排除B项;美元依然具有重要地位,排除C项;“完全匹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