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钢高级中学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单元第2章第1节《细胞的化学组成》说课课件(33张ppt)+教学设计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济钢高级中学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单元第2章第1节《细胞的化学组成》说课课件(33张ppt)+教学设计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7-09 16:10:52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一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单元第二章说课流程教学目标四教法和学法指导 三细胞的化学组成上承:
细胞的概述
下启:
细胞的结构从地位看从内容看细胞的化学组成是细胞概述的深化,阐述了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学好细胞结构基础及其他章节的前提。 本节在《分子与细胞》具有“开门引路” ,开启了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的大门。 学生初中: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高中: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初中:
①具有初步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②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高中: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二课标分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探究法
分组实验多媒体教具,展示相关图片、资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5分钟)(5分钟)(15分钟)(20分钟)第一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1、布置前置性作业
2、学生兴趣点调查,渗透兴趣点教学。情境导入你知道鸡蛋从哪儿来的吗?Kimi在《爸爸去哪儿了》守蛋剧照设计意图:巧妙利用kimi在《爸爸去哪儿了》守蛋镜头导入,
并通过观察鸡卵细胞形成过程,从细胞水平引入到分子水平。营养物质进入卵细胞鸡卵细胞形成过程(片段)资料一:人体和玉米细胞(干重)中元素的含量比较【合作探究】学生自学,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把答案写在学案上。
1.何为干重?
2.从横坐标(元素种类)来看,两者之间有何特点?
3.从纵坐标(元素含量)来看,两者之间有何特点?
4.组成人体和玉米细胞的主要化学元素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自主得出结论,并利用学案导学。资料二: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合作探究】综合资料一、二,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分析以下问题:
1、组成细胞的元素在周期表中都能找到,说明什么现象?
2、组成细胞的元素与构成自然界的元素有何区别,说明什么现象?
3、结合课前搜集资料,试着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在20以内,这对构建生命物质有何意义?设计意图:学会综合分析图表信息,小组合作,体会生命的物质性。资料三:比较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的含量(%)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合作探究】学生观察比较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的含量,回答问题:
1、组成人体细胞鲜重和干重最多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2、两图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什么?
3、组成人体细胞干重和鲜重都比较多的元素分别是?(两图取交集)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表分析,问题引领,层层深入,逐步
得到元素的种类(从含量和地位两方面理解)。一、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平均含量>万分之一)
C、H、O、N、P、S、K、Ca、Mg等半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万分之一)
Fe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万分之一)
Mn、Zn、Cu、B、Mo、Ni等设计意图:图示法便于理解和记忆。学法指导:通过口诀记忆。记忆口诀:铁猛碰新木桶微量元素是否可有可无呢?设计意图:举例了解微量元素是必须元素,含量少,但是必不可少。举例:成年人缺I会导致甲状腺肿等正常人甲状腺肿大病人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P13-15内容,回答问题:
1、细胞中的化学元素的存在状态是什么?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是如何分类的?
3、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什么?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水 (85~90%)
无机盐
(1~1.5%)糖类(1~1.5%)
脂质(1~1.5%)
蛋白(7~10%)
核酸(很少)(H,O) (P,S,K,Ca,Mg,Fe,
Zn,Mn,Cu,B,Mo等)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表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合物的分类,以及
元素和化合物的联系。【探究深化】问题1、根据蛋白质和葡萄糖结构式,有机物结构上的特点?蛋白质结构式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结构图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碳架结构。【探究深化】问题2、综合资料一、二、三及课本P15内容,分组讨论为什么碳是最基本的元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突破
教学的难点。教师通过巡视、引导学生从含量和地位上进行综合分析,并注意对个别不理解碳链结构的同学做好解释。【探究深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必须
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思考:试想我们将卵细胞所包含的全部物质按比例配齐,放到烧杯中,能否构成生命系统? 鸡蛋各种营养成分表 想一想:为什么在生活中花生常用来榨油,而大豆常用来做豆腐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构成各种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相同,
但是不同组织细胞的不同化合物的含量不同。板书设计细胞的化学组成构成细胞的
化学元素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
含量
作用
种类水
无机盐
糖类
脂质
蛋白质
核酸生命的物质性学法指点理清脉络
提炼归纳
分析理解
梳理感悟(10分钟)(10分钟)(15分钟)(10分钟)第一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二课时)检测生物组织中
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实验流程:
第一阶段:验证性试验,体会实验设计原则、步骤
第二阶段:理解实验原理,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第三阶段:探究性实验,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设计意图:完成实验准备、安全教育小组分工、明确每人任务要求。实验设计原则: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安全教育:注意安全、规范操作材料准备:
教师:按照教材P14要求准备好材料器具。
学生:每小组自带部分实验材料(如牛奶、果汁等)设计意图:完成实验准备、安全教育小组分工、明确每人任务要求。知识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的预习。 验证实验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还原糖是含有游离醛基或者羰基的糖叫,常见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苹果、甘蔗、梨、西瓜设法将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还原糖+菲林试剂(或班式试剂),沸水浴,
出现砖红色沉淀。结论:苹果或梨中含有还原糖。1选材应选用颜色较浅或无色且含还原糖量高组织材料;
2、菲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3、需要沸水浴加热。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人和动植物体中的油性物 设法将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脂肪+苏丹Ⅲ染液,出现橘黄色;
脂肪+苏丹Ⅴ染色,出现红色。结论:圆形小颗粒呈橘黄色,说明有脂肪存在 脂肪鉴定时可用显微镜,如要观察橘黄色油滴,则一定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验证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植物:花生、芝麻 动物:肥肉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方法二:花生种子(浸泡),将子叶切成薄片,苏丹Ⅲ
染色,制作临时裝片,显微镜观察,橘黄色液滴。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物质。 大豆、蛋清设法将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结论: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1、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2ml,再加B液4滴,防止出现氢氧化铜沉淀,对紫色有遮盖作用。2、蛋清液要先稀释后使用。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验证实验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结果展示交流:
学生:不同小组进行结果展示,明确正确的实验结果。
没有得到实验结果的小组试着分析原因。
教师:对每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程序、
注意事项,初步理解实验一般过程。【合作探究】
1、实验材料的选择:为什么选用颜色较浅或者无色且含还原糖量高的组织材料?
2、试剂使用分析: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成分相同,但在使用时,为什么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必须混合使用,而双缩脲试剂则先加A液,再滴加B液?
3、实验原理剖析设计意图:进行一步认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实验目的:每组使用自备实验材料,选择一种化合物,按照实验设计、操作程序进行探究。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尝试根据已有知识完成实验的设计、探究。课后拓展活学活用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动物在空腹状态和进食后,血液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从一健康的成年狗身上采集了以下四种实验材料:
a.空腹时的血液
b.进食1小时后的血液
c.空腹时的尿液
d.进食1小时后的尿液
注:材料a、b都加入了柠檬酸钠(一种抗凝剂)
请设计实验探究健康的成年狗的血液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并对实验结构进行分析?
如果含有,说明这只狗可能患有什么疾病?
小组讨论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教材分析
二、学生分析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我对本节课进行课标分解,拟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 直观演示法
多媒体教具展示,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
2、 讨论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实验法
引导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尝试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评价的能力。
并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整合发挥,创设具有现实性、创造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是点燃,而不是灌输。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境导入
巧妙利用kimi在《爸爸去哪儿了》守蛋镜头导入,
? 并通过观察鸡卵细胞形成过程,从细胞水平引入到分子水平。
学生观看鸡卵细胞形成过程(片段)
营养物质进入卵细胞视频
学导结合
在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部分,我展示三则资料,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分别设置了问题串,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资料一展示的是人体和玉米细胞(即不同生物)中元素的含量比较,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学习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
资料二展示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无一例外地在出现在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中的化学元素不是生物特有的。因此,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从种类上分析),通过对资料一、二的综合分析, 进一步认识到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从含量上分析),从而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资料三是比较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的含量,通过饼状图更加直观表示出各种元素含量的不同,含量不同,其生理作用和地位也必然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对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进行分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探究出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可以从含量和地位两方面进行分类,通过图示法进行归纳,便于学生的记忆和总结。其中,大量元素又根据其地位细分为主要元素、基本元素,而C是最基本元素。同时,通过展示成年人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的病例,理解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很少,但却是必须元素,必不可少。
探究深化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少数为游离态,绝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通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课本内容,让学生能够列举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
接下来,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进行探究深化,
问题1、旨在通过直观的结构分析,初步了解在有机物中,如葡萄糖、蛋白质中存在的着碳链结构,并且根据碳原子本身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碳可以和其他元素形成很长碳链结构,有直链、分枝、环状结构,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有机物,所以C之所以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并不是它的含量高,而是地位重要,而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由此可见,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了各种化合物,它们共同构 成了细胞内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假果我们人为将卵细胞所包含的全部物质按比例配齐,放到烧杯中,能否构成生命系统?显然是不行 的。引导学生理解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必须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不仅要有物质基础,还要有细胞的结构基础,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为细胞的结构学生做好 铺垫。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生活中花生常用来榨油,而大豆常用来做豆腐呢?
使学生明白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含量是不同,为下节课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材料选择做好铺垫。
通过大量引用生活中的事例,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直观、新颖有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就在我们的身边,生物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生物学思维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新课改的理念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著名教育家郭思乐先生说过“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 ,只有当他们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 ; 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 , 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因此,本节课倡导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