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复习提升(含答案解析)-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备课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复习提升(含答案解析)-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备课资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16:3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不能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城市的不同功能
1.据考证,南宋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和宁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御街,是都城中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在御街中段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
A.都城设计完全符合礼制要求
B.“市”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
C.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D.纸币已成为全国流通的主币
2.19世纪初的中国,在拥有3 000人及以上人口的1 400个城市中,至少有80%是县衙所在地,而人数超过1万的城市中,大致有一半是府或省治的所在地。这反映了(  )
A.经济水平决定政治地位
B.城镇是经济发展的缩影
C.多数城镇具有政治功能
D.商品经济冲击旧有体制
易错点2 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存在误区
3.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间皆簇拥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度、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出现这种设计的原因是(  )
A.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制度
B.布局对称,主次分明有序
C.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D.使用材料和木构抬梁结构
4.《明史·舆服志》载:“明初,禁官民房屋不许雕刻古帝后、圣贤人物及日月、龙凤、狻猊、麒麟、犀象之形……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栱,及绘藻井,惟楼居重檐不禁……庶民庐舍……不许用斗栱,饰彩色。”由此可见,明朝民居的设计(  )
A.凸显了国家大一统理念
B.具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色彩
C.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弱化
D.反映了社会习俗的变迁
易错点3 对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关系把握不准
5.下表是1867年和1910年德意志(德国)城市人口居住分布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折射出(  )
时间(年) 中心城市(%) 市郊区(%) 远郊区(%)
1867 59 24 17
1910 11 19 70
A.生产力发展加速了德国统一进程
B.德国正逐渐丧失世界城市化水平的优势
C.工业革命缩小了城乡间经济差距
D.工业化进程加剧了城市居住空间的紧张
6.下图是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成正向关系
B.城市化与工业化呈阶段化特征
C.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有限
D.城市化后期与工业化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C 2.C 3.C 4.B 5.D 6.B
1.C 据材料可知,南宋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它打破了旧的市坊分区规划体制,按照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布局,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变化,C项正确;根据材料“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可知南宋的都城设计不完全符合礼制要求,排除A项;“市”的变化只是都城布局变化的一部分,排除B项;“全国流通的主币”的说法言过其实,排除D项。
2.C 依据材料“80%是县衙所在地……府或省治的所在地”可知,19世纪初中国的多数城市具有政治功能,故C项正确。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城市功能演变
(1)唐末之前,城市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在指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交易。
(2)宋代商业活动正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城市经济功能上升。
(3)南宋、元至明清,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甚至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城市。
  综上,唐、宋时期是城市功能的主要分界线,答题时需要找准时空定位。
3.C 根据材料“家长作为全家核心……一切房间皆簇拥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度、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并结合所学可知,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和鼓励孝顺的儒家思想都提倡家长为核心,应居主位,C项正确。
4.B 据材料“明初,禁官民房屋不许雕刻……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歇山转角……庶民庐舍……不许用斗栱,饰彩色”可知,明朝民居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具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色彩,B项正确;材料强调明朝对民居设计的严格规定和民居的设计差别,无法凸显大一统理念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排除A、D两项;明朝初年朱元璋废宰相,君主专制得到强化,排除C项。
5.D 据材料表格可知,1867年中心城市和市郊区人口居住占比远高于1910年,远郊区则正好相反,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发展迅速,造成中心城市人口过多,人们逐渐向远郊转移,故选D项。德国1871年统一,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当时德国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整体提高,扩大了城乡间经济差距,排除B、C两项。
6.B 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化前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成正向关系,后期两者成反向关系,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呈阶段化特征,B项正确。材料显示城市化发展到后期,工业化曲线呈下降趋势,排除A项。工业化在城市化前期推动作用比较明显,排除C项。城市化后期与工业化成反向关系,并不是严格的反比例关系,排除D项。
易错分析   工业化需要劳动力在某些经济区域迅速集中,这样可以产生聚集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并且带动交通事业发展;而城市化能够促进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侧重于民生,工业化侧重于产业发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