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辩证认识物种交流
1.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喜欢面包甚于玉米”,而在轮船发明之前的时代,大量运载小麦或面粉成本及风险太高。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这说明( )
A.欧洲人的饮食结构长期稳定
B.美洲作物遭到欧洲各国排斥
C.宗教信仰决定饮食文化传统
D.殖民扩张助推食物物种传播
2.有学者指出,咖啡的引入和普及,不仅掀起了欧洲饮品的新潮流,而且改变了欧洲人“酒池肉林”的陋习。咖啡屋作为一种店铺形式在欧洲出现后,其章程明确要求人们要清醒、节制、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学者认为咖啡屋( )
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B.改变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C.适应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节奏
D.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3.“他(哥伦布)与他带来的动植物,在过去400年内消灭的生命种类,可能比100万年进化灭绝的物种都多……也再没有人能记得,在哥伦布之前安的列斯群岛上的植物是何等模样。北美喇叭手天鹅……北美水牛,以及其他上百类物种,都已经缩减到如此稀少。”材料意在说明( )
A.物种交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B.开辟新航路阻碍全球范围的物种交流
C.西方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D.美洲物种的外传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
4.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时,将水稻等作物带到美洲的海地、波多黎各等地。在随后的一两个世纪内,水稻种植逐渐扩展到美洲的其他地区。18世纪以后,北美的水稻种植业进入黄金时期,稻米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由此可见,水稻在北美的种植( )
A.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B.提高了北美农业的集约化水平
C.拓展了北美居民的饮食习惯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易错点2 正确认识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
5.我国年消费粮食总量2021年达到7 000亿千克左右,而世界粮食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3 400亿千克。我国每年消费大米约1 450亿千克,而世界市场的大米可贸易量只有350亿千克。我国每年消费猪肉约5 400万吨,而世界市场的猪肉可贸易量只有900多万吨。这一状况( )
A.源于各国对粮食生产的轻视
B.凸显了粮食自给的重要性
C.激化了我国的粮食紧缺问题
D.对世界食品卫生形成威胁
6.2019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发布,其中规定,有关部门要明确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基本要求,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据此可知( )
A.中国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尤其突出
B.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完善
C.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得到显著提高
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D 2.C 3.A 4.A 5.B 6.B
1.D 据材料“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可知,因为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喜欢面包,故15世纪末开始,原产于旧大陆的小麦在美洲大陆广泛传播,这表明殖民扩张推动了物种的交流和传播,故选D项;“长期稳定”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排斥”,排除B项;决定饮食文化传统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宗教信仰是影响因素之一,并非“决定”因素,排除C项。
2.C 咖啡屋章程明确要求人们要清醒、节制、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意味着咖啡屋改变了欧洲人的陋习,适应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节奏,即行为逐渐文明有礼,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东西文化的融合,排除A项;材料显示咖啡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涉及生产方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们的行为举止的变化,而非强调咖啡屋的地位,排除D项。
3.A 根据“他(哥伦布)与他带来的动植物,在过去400年内消灭的生命种类,可能比100万年进化灭绝的物种都多”可知,材料反映了开辟新航路的负面影响,即物种交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A项正确;开辟新航路有利于全球范围的物种交流,排除B项;材料强调物种交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未涉及种族灭绝政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其他地区的物种传入美洲的影响,排除D项。
4.A 据材料“18世纪以后,北美的水稻种植业进入黄金时期,稻米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北美,水稻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故选A项;材料未提及集约化和北美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排除B、C两项;水稻在北美的种植不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
5.B 据材料“我国年消费粮食总量2021年达到7 000亿千克左右,而世界粮食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3 400亿千克……我国每年消费猪肉约5 400万吨,而世界市场的猪肉可贸易量只有900多万吨”可知,仅靠国际贸易无法满足我国对于粮食的需求,凸显了粮食自给的重要性,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世界市场贸易量与我国粮食、猪肉消费量的数据对比,没有明确各国对粮食生产的态度,排除A项;我国存在粮食紧缺问题,但材料是粮食紧缺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世界市场贸易量与我国粮食、猪肉消费量的数据对比,属于粮食安全问题而非食品卫生问题,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可知,国家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其中明确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的基本要求,促进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使得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完善,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完善,未体现中国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突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标准,排除C项;D项中的“开始”说法错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