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武一中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细胞增殖》课件(27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成武一中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细胞增殖》课件(27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7-09 22:26:56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初生大熊猫出生40天大熊猫出生60天的幼崽和妈妈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周期第一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细胞为什么要分裂?单细胞生物:
繁殖后代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细胞为什么要分裂?多细胞生物
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细胞为什么要分裂?
什么信息促使细胞分裂?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课本P75)2、回忆细胞核的功能a=0.01cm的正方体, S/V=a=0.1cm的正方体, S/V=思考:边长为a的正方体,V=? S=? S/V=?a=1cm的正方体, S/V=a=10cm的正方体, S/V=6066000.6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细胞为什么要分裂?
什么信息促使细胞分裂?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课本P75)结论: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例会影响细胞有丝分裂。2、回忆细胞核的功能(课本P40)结论: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制约细胞长大。(细胞的大小影响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主要方式)1.什么是细胞周期?2.细胞周期的起点和止点是什么,如何用图中的字母来表示?3.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G1 期S 期G2 期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可连续分裂的细胞 植 物动 物思考:下列细胞那些具有细胞周期
1、神经细胞 2、红细胞
3、受精卵 4、角质层细胞
5、胚胎细胞 6、根尖分生区细胞
7、皮肤生发层细胞 8、癌细胞
9、造血干细胞 10、表皮细胞
11、茎形成层细胞 12、根冠细胞1.什么是细胞周期?2.细胞周期的起点和止点是什么,如何用图中的字母来表示?3.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G1 期S 期G2 期有丝分裂——细胞周期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并且间期在分裂期之前。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思考
有人说,细胞分裂间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歇期”,这时的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这种说法正确吗?(参考课本P78 相关链接)有丝分裂——间期G1期
S期
G2期RNA与蛋白质的合成DNA与中心体复制RNA与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着丝粒DNA分裂间期复制染色体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着丝粒数目=1
染色单体数目=0
DNA数目=1
染色体数目=着丝粒数目=1
染色单体数目=2
DNA数目=2
间期复制染色体 条
DNA 个
染色单体 条染色体 条
DNA 个
染色单体 条440488 染色体数 = 着丝粒数
无染色单体时:
有染色单体时: DNA数 = 染色体数DNA数 = 染色单体数有丝分裂——分裂期动物细胞间 期前 期1.染色质高度螺旋成为染色体。3.核膜消失、核仁解体。2.细胞两极发出纺锤 丝形成纺锤体。4.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纺锤体中。两失两现一散乱中 期1.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清晰可见。丝牵点排赤道板
染体数形清可辨后 期1.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2.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点裂数增均两级末 期1.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
2.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3.纺锤体消失。
4.细胞质在中央缢裂,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两现两失重开始有丝分裂——分裂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2n2n2n4n4n4n4n4n4n2n00两失两现一散乱丝牵点排赤道板
染体形数清可辨点裂数增均两极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染色体和DNA在细胞周期中的数量变化坐标图。两现两失重开始有丝分裂——分裂期有丝分裂——分裂期前期
末期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课本P79倒数第二段动物: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植物:两极直接发出纺锤丝动物:缢裂形成子细胞
植物: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将来形成细胞壁,分隔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附近哪种细胞器较多?为什么?有丝分裂——意义 通过有丝分裂,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加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亲子两代细胞中含有相同数目和形态的染色体,保证了细胞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无丝分裂代表细胞:蛙的红细胞
过程
思考:无丝分裂过程有没有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细胞的增殖
一、教材分析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单细胞生物以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个体,多细胞生物以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细胞,用来补充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同时,多细胞生物可以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通过细胞分裂,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可见,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 胞分裂就是一分为二细胞直接断裂形成两个细胞然后细胞会进行增长,但当时对细胞分裂的解还是很肤浅的,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认识还不深刻。而今天 作为高中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求知欲也较比初中强烈,并且思维规律沿着“直观一因果一概念”的途径进行认识的转化,他们的思维也正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进行转移。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细胞的生命起始过程。由于这是微观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对它存在误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用自制教具向 学生展示用以改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三、教学目标
㈠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㈡ 能力目标
1、 通过自己制作染色体模型,描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变化规律,
并用曲线图直观体现。
2、 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㈢ 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有更深的认识。重点: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特点
?? 2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难点:1)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了视频编辑,动画制作 等手段。在导入环节利用截取的美剧《豪斯医生》视频,解释了细胞增殖对于多细胞生物自我更新的重要意义;在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阐述过程中,通过图片 处理技术,讲细胞周期各时期特点,展示给学生们看;最后,通过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视频,让学生们观察、分析、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我期 望,豪斯医生的片段,能够引起学生对细胞增殖过程产生兴趣;图片展示与视频演示细胞增殖过程,能使抽象的细胞水平的变化,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并且通过 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对比展示,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熊猫从出生到60天的体态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原有知识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网络搜到的图片,经过整合处理展示。
研讨:细胞为什么增殖?
教师展示单细胞生物分裂的图片;展示《豪斯医生》视频片段。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讨论答案。
利用网络搜索到的图片和视频截取技术。
探究:什么信息促使细胞分裂?
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带领学生发现细胞面积与体积比的变化规律。
回忆细胞核功能,分析面积与体积比的变化规律。
Ppt制作技术
讲授:细胞周期
展示细胞周期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周期的概念和构成特点。
阅读课本,观察图片,分析细胞周期概念与构成特点。
图片展示
讲授: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展示动物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细胞图像。要求学生分析染色体和细胞的变化。
观察图片,分析变化
图片处理与展示
研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分裂的异同点。
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动画视频。
观看视频分析变化。
网络搜索视频与视频截取。
讲授:细胞的无丝分裂
展示蛙红细胞分裂图片
了解无私分裂过程
图片展示
小结
教师提问
完成思维导图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穿插了我喜爱的美剧 片段,期望引导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从娱乐休闲中,也能关注到知识,有所收获,开卷有益,开机有益。为了引导学生的学习,我在课堂上尽量少讲,多引导学 生看图看视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我希望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参与讨论与探 究,最终能独立或者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我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与生物学相关的视频图片积攒起来,喜欢在课堂上应用热点剧集和影片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我觉得这 样的教学,不仅仅是吸引学生眼球,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们能从此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