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市丘明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件(22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肥城市丘明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件(22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7-09 22:28:24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
——翟中和 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具有边界。 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细胞膜吗? 动物细胞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功能:支持
和保护植物细胞光镜下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本节聚焦:
1.怎样获得细胞膜?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 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后,用它清晰地观察到了细胞膜;但在此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展开你的想象,尽量多的提出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证明细胞膜存在的方法。大胆推测 依据的实验事实主要有:进入活细胞的物质要通过一道选择性的屏障,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以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刚才我们讨论后知道,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伊红为什么不会逸出细胞?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动动脑筋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有边界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P40


1. 目的要求2. 选择材料3. 实验原理4. 实验过程5. 观察现象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猪成熟红细胞。 红细胞吸水胀破。制作临时装片;
显微镜下观察;
滴加蒸馏水并吸引;
观察细胞变化。 实验过程: 观察现象: 人的正常红细胞光镜照片人部分红细胞已涨破的光镜照片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有一圈很粗的黑边。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构成的复杂结构,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 讨论: 如果不是在 装片 而是在 试管 中进行实验,细胞破裂后,流出的内容物和细胞膜都混杂在蒸馏水中,那么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比较纯的细胞膜?离心机根据细胞膜和细胞其他物质质量的不同,通过离心机,利用不同的转速,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1、材料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壁、数量多、无细胞核、细胞器膜。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理由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
凡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细胞膜二、 细胞膜的成分材

一材

二 有人把提取的细胞膜加入了双缩脲试剂之后,观察发现有紫色现象,若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5加热,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从而推导出,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什么物质?蛋白质和糖类细胞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保证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以便于细胞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营养物质废物分泌物病毒,病菌控制的相对性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① 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建立的细胞交流内分泌细胞激素血管靶细胞上的受体 ②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③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二.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主要功能:支持和保护四、小结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二、细胞膜的成分三、细胞模的功能四、植物细胞壁脂质 50% 蛋白质 40%糖类 2%~10%五、练习1.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C.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B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
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D.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C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第1节内容,整个第3章主要是由系统的视角,从《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和《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三个层面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本章中重要的知识培养点和能力培养点,为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做了很好的铺垫。主要介绍细胞膜的成分和细胞膜功能两方面的内容。
?? 关 于细胞膜是如何提取的以及其成分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教材安排了“体验 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 的重要性,以及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关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教材只述及了分析结果,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即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如果 把欧文顿的探究过程适当的加进来,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是大有帮助的。
? 细胞膜作为细胞系统的边界,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教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采用类比、打比方等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几种主要功能。在介绍完细胞膜之后,还提到了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时,已经知道细胞与细胞之间是有“界限”的,因此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问题探讨”,让学生了解细胞膜这种结构的存在。
在第2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蛋白质、糖类、脂质是重要的化合物,但是对于这些物质是如何组成结构的,学生是不清楚的,因此应指导学生将细胞的物质组成与细胞的结构有机的联系起来,对细胞形成系统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2)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功能
2.能力目标进行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熟练操作显微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养成勇于质疑、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实验,体验选材的重要性,以及其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4)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的辨证的科学观?。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课前微视频,考虑学生都是住校,教师提前拷贝到教室里的电脑上,学生可以集体观看,也可以自主观看,对课中学习奠定基础。预期效果:能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和预习的效果。
2.课前小实验,各班课代表和学习组长与实验室老师提前协调好,在实验室里完成课本第40页的体验实验。预期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不仅在班内,各班级之间在新课的学习之前就已开始了交流和讨论,大大提高课中学习效率。
3.课中利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动画演示,实现微观世界的直观化、可视化,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预期效果: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4.课后翻板游戏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预期效果: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自主学习
教师预先制作自主学习预习案,并下发至每一位学生;提前制作微视频拷贝到教室里的电脑上;安排课代表与实验老师沟通,协助实验老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和用具。
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可以集体观看微视频,也可以自行观看;参与班级内集体实验,完成体验实验;最后完成预习案。
PPT演示;学生自己的电子产品(手机);预习案
情景导入
回顾课前的微视频:科学家用显微镜注射器将一种叫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
?学生思考讨论原因: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在结构上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细胞膜。
PPT课件
检测自学效果
?
学生自行回顾并交流纠错和完善。
?
课堂探究活动一:体验实验
1、 展示学生利用手机拍下的实验结果的图片;
2、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实验中,我们为什么要求实验老师为我们准备了新鲜的猪血?为什么不用更容易获得的鸡血?
3、 比较几种生物细胞,总结他们的结构特点
?
?
1、欣赏并点评同学的实验成果。2、思考并完成问题。3、尝试总结植物细胞,酵母菌细胞、草履虫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特点,从而得出,采用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理由。
PPT课件,美图秀秀展示学生的图片
?
?
课堂探究活动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创设问题情境1、有人把提取的细胞膜加入了双缩脲试剂之后,观察发现有紫色现象,若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5加热,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从而推导出,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什么物质?2、19世纪,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于是他提出什么结论?(补充生活常识汽油为什么能够除去油漆,告知学生物质相似相容的特性)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情境1,得出结论:膜由蛋白质和糖类;思考讨论2得出膜还含有脂质。
PPT动画展示
课堂探究活动三:细胞膜的功能
1、 提出阅读要求;
2、 为加深对糖蛋白的认识与学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人们看电视接收信号的“小锅盖”。
阅读课本第42页的内容,完成课中案的相关内容
PPT展示有线接收器,动画播放等
课堂小结评价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
1、 课堂效果反馈工具的出示
2、 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本节知识框架
1、 参与课堂反馈
2、 构建知识框架
翻板游戏和思维导图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 课前:发动学生参与试验的准备,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还使学生了解了实验老师的辛苦,从而使学生更加遵守实验室规则和纪律,更好地配合实验老师的工 作;学生课前体验试验的完成,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前制作微课、学案,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和教学的基本理念。
2、课中:直观教学,使抽象知识简明直接;问题情境创设,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资料的能力;紧密联系生活,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课后:翻板游戏的运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