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施耐庵《水浒传》
施耐庵, 时期的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 为题材的优秀长篇 体小说。
元末明初
农民起义
章回
课前知识:《水浒传》与施耐庵
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
六朝志怪小说,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拟话本,元明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解读小说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代,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其曾在钱塘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回乡。后感时政衰败,隐居,作《水浒传》寄托心意,
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说
说
作
者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生动的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品
说
说
作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
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小说基本知识归结】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主要人物:
●故事情节:
●典型环境:
林冲
风雪、山神庙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章回体小说·标题
《林黛玉进贾府》: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三打白骨精”: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人物
环境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姓名:林冲
座次:6
星名:天雄星
绰号:豹子头
相貌: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身高:1.88米
原职: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梁山司职 :马军五虎将第二
所用兵刃:梨花枪,后改用丈八蛇矛
特性:勇猛,沉静,冲锋,留情
个人档案
认识主人公林冲——林教头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水浒传》第7回
思考:
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何处?
认识主人公林冲——林教头
嵌宝头盔稳戴,磨银铠甲重披。素罗袍上绣花枝,狮蛮带琼瑶密砌。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水浒传》第48回
情节梳理
沧州遇旧
酒店密谋
买刀寻敌
接管草场
出门买酒
火烧草场
怒杀仇敌
开端
高潮2
发展1
结局
发展2
高潮1
投奔梁山
金圣叹评《水浒》林冲这个人物,用两个字来概括评价,一是“忍”,一是“狠”,请重点联系节选相关内容分析。
格
人
物
性
特
点
李小二店中的林冲
得知陆虞侯等跟踪陷害的林冲
走进人物
草料场里的林冲
古庙里的林冲
格
人
物
性
特
点
李小二店中的林冲
开头的“闲话”: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 扶危济困 具有侠义精神
人物语言
①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②“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人物性格
忍辱求安、不思反抗
性格软弱、善良厚道
忍
格
人
物
性
特
点
得知陆虞候等跟踪陷害的林冲
陆谦等人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态度
1、……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2……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人物性格
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刚猛激烈、耿直磊落、血性
但初步反抗并不坚决,容易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怒
格
人
物
性
特
点
草料场里的林冲
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对此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态度
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人物言行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人物性格
随遇而安,心存幻想
安
小结:前情后事 五次忍耐
东京岳庙娘子受辱
白虎堂上中奸计
野猪林刁难谋害
牢城营寻人不着暂且忍耐
草屋压塌借宿庙中,忍耐
格
人
物
性
特
点
古庙里的林冲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杀死陆谦等人的场面残忍而血腥,试分析此时林冲的性格?
人物言行
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里,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人物性格
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
丢掉幻想 清醒决绝
反?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问苍天,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一杆枪,把江湖走尽,不再彷徨!
那一夜,林冲看到了真正的江湖!
林冲崭新性格---彻底反抗、利落、狠决
《水浒传》第十九回 节选
王伦,杜迁,林冲,朱贵,都出来相接,邀请到那水亭子上,分宾主坐定。
王伦与四个头领杜迁、宋万、林冲、朱贵,坐在左边主位上;晁盖与六个好汉吴用、公孙胜、刘 唐、三阮坐在右边客席;阶下小喽罗轮番把盏。
酒至数巡,食供两次,晁盖和王伦盘话;但提起聚义一事,王伦便把闲话支吾开去。
吴用把眼来看林冲时,只见林冲侧坐在椅上把眼瞅王伦身上。
看看饮酒至午后,王伦回头叫小喽罗取来。
三四个人去不多时,只见一人捧个大盘子,里放着五锭大银。
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烦投大寨歇马,小可使人亲到麾下纳降。”
林冲崭新性格---彻底反抗、利落、狠决
晁盖道:“小子久闻大山招贤纳士。一迳地特来投托入伙;若是不能相容,我等众人自行告退。重蒙所赐白金,决不敢领。非敢自夸丰富,小可聊有些盘缠使用,速请纳回厚礼,只此告别。”王伦道:“何故推却?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因此不敢相留。”
说着,只见林冲双眉别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
吴用便道说:“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今日王头领以礼发付我们下山,送与盘缠,又不曾热赶将去。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
林冲道:“这是笑里藏刀言清行浊之人!我其实今日放他不过!”
王伦喝道:“你看这畜生!又不醉了,倒把言语来伤触我!却不是反失上下!”
林冲大骂道:“量你是个落地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
林冲崭新性格---彻底反抗、利落、狠决
吴用便道:“晁兄,只因我等上山相投,反坏了头领面皮。只今办了船支,便当告退。”
晁盖等七人便起身,要下亭子。
王伦留道:“且请席终了去。”
林冲把桌子只一脚踢在一边;抢起身来,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来,搦的火杂杂。
吴用便把手将髭须一摸。晁盖,刘唐,便上亭子来虚拦住王伦,叫道:“不要火并!”吴用便假意扯林冲,道:“头领,不可造次!”公孙胜便两边道:“休为我等坏了大义!”阮小二便去帮住杜迁,阮小五帮住宋万,阮小七帮住朱贵。
吓得小喽罗们目瞪口呆。
林冲拿住王伦,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给盘缠,与你相交,举荐我来,尚且许多推却!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伯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林冲崭新性格---彻底反抗、利落、狠决
杜迁,宋万,朱贵,本待要向前来劝;被这几个紧紧帮着,那里敢动。
王伦那时也要寻路走,却被晁盖,刘唐,两个拦住。王伦见头势不好,口里叫道:“我的心腹都在那里?”虽有几个身边知心腹的人,本待要来救,见了林冲这般凶猛头势,谁敢向前。林冲即时拿住王伦,又骂了一顿,去心窝里只一刀,察地搠倒在亭上。
晁盖见搠了王伦,各掣刀在手。
林冲疾把王伦首级割下来,提在手里,吓得那杜迁,宋万,朱贵,都跪下,说道:“愿随哥哥执鞭坠蹬!”晁盖等慌忙扶起三人来。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是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削琢元气也不少。”
金圣叹评价
林冲性格的其他方面
见文中:将火炭盖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分析: 一方面,说明林冲的性格谨慎
另一方面,又说明后文的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
而是有人故意纵火
深度思考:
林冲隐忍的全面原因 ?
一、怕误了锦绣前程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的父亲是提辖,岳父也是禁军教头,世代在军中任职的林冲有很盛的功名之心,他最大的人生愿望就是浴血疆场,然后功成封侯,博一个封妻荫子。当高俅事先把宝刀卖给林冲,又在白虎节堂布下陷阱时,林冲想都没想就往陷阱里跳,他天真地以为高太尉真要和他比看宝刀,以为这是与高太尉拉近关系的好机会,直到高俅喝令将他拿下治罪,这才醒悟过来。林冲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当受骗?原因就在于他渴望功名,渴望权势,渴望得到高俅的赏识和重用。否则他怎么会花高价钱买下宝刀?怎么会买下宝刀之后立刻就想到和高俅比试?
之后,林冲在刺配沧州前,要写休书把妻子休了,休书一开头就写着“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当时他已是戴罪之身,早已不是教头,他这么写说明他对自己的官吏身份非常看重,把它视作自己的生命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舍得丢掉。后来,在奔往梁山的途中,他在朱贵酒店的粉墙上写下一首诗:“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这首诗更是充分表现了林冲渴望建功立业、希图飞黄腾达的理想抱负。
除此以外,林冲也很受高俅赏识,是高俅的得力干将。林冲武艺超群,有真才实学,高俅需要他这样的人才,陆谦在与他交谈中曾说过:“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长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这从侧面说明了林冲确实深得高俅赏识。当高俅得知高衙内为了林娘子而患上了相思病时,也说了一句:“如此,因为他浑家,怎地害他!——我寻思起来,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得好?”这说明高俅曾在林冲和高衙内之间进行过衡量,同时也从正面说明了林冲深受高俅赏识。
林冲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发现调戏者是高衙内,手软了,不敢打了,因为他明白如果打了高衙内,就得罪了高太尉,就意味着自己的美好前程将化为泡影,所有他选择了隐忍。
二、怕毁了安稳生活
林冲不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还有一位美丽贤惠的妻子,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在林冲与鲁智深初次见面时,鲁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至此?”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不想得遇师兄。”由此可见,林冲对妻子宠爱有加,妻子逛庙,丈夫陪同,这一现象在夫权高高在上的封建社会里是不多见的。到后来,林冲在梁山安顿好之后,他就想到自己的妻子还在东京,想把她接来,然而林娘子不堪高衙内威逼亲事,自缢而亡,老丈人也染病身亡,林冲潸然泪下,从此绝了心中挂念……
正因为林冲把妻子和家庭看得很重,他想保住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他不敢得罪高太尉、高衙内,也不敢得罪出卖自己的陆谦,甚至连解押他的两个公差也不敢得罪。在刺配去沧州牢城的路上,林冲被两个解差折磨得死去活来,他却连一声厉害的话也不敢讲。林冲为什么不敢教训他们?即使戴了刑具要揍扁他们也是小菜一碟,但他不敢,因为他想忍气吞声,苦熬苦撑到刑满释放,或遇大赦,回东京去仍然当他的禁军教头,夫妻团圆。
在离开东京时,岳父张教头对林冲说:“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然夫妻完聚。”所以林冲甘心任凭两个丑恶的解差欺辱。到了野猪林,两个公差将林冲捆在大树上要结果了他,鲁智深赶来救了,愤怒的鲁智深要杀掉这二人,林冲却阻止不让下手,说穿了,林冲是想为自己日后回东京留一条路。
林冲对现有的安稳生活很满意,为了保住这一切,决不招惹是非,是非招惹到他,他宁愿隐忍退让、委屈求全。他清楚如果得罪了高太尉,自己的锦绣前程不保不说,连自己的平静生活都会被打破,这是林冲不愿看到的,因此他选择了隐忍。
三、怕害了自身性命
初林冲想保住自己的美好前程,之后他想保住自己的安稳生活,而后来他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林冲在刺配沧州前当着岳父和邻居的面写下了休书,执意要把自己的结发妻子给休了,意在表白高衙内:我把我的妻子休了,你现在想要她是你们之间的事,与我无关。丈人张教头坚决不答应,他善良地以为女婿是在为自己女儿着想,怕耽误女儿的青春,逼得林冲不得不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感谢泰山厚意,只是林冲放心不下,枉自两相耽误。”何为“两相耽误”?他妻子愿意在家里等他,怎么就耽误了他呢?原来林冲已经不把他这个贤惠美丽的女人当做自己相亲相爱的妻子了,而是把她当成了累赘,当成了惹祸的根由,如果不与她撇清关系,高俅等人就会把自己还看成绊脚石,当成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自己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必须把这个祸害推走!这才是林冲的真实想法,古往今来,有多少善良的读者都被蒙蔽了!
从这一点上看,林自私、无责任感。
三、怕害了自身性命
在被刺配沧州之后,林冲介绍起自己被陷害的事情,也从来不说自己是被高俅陷害的,而是说“自己恶了高太尉”,是自己不好,自己冒犯了高太尉。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因为林冲已经怕了,他已经被一次又一次的奸计害得伤痕累累,他很担心这个世界再出什么意外,他很希望这个世界太平,他希望用自己的隐忍换来高俅等人的同情和良心发现,希望对方能够放过自己,他只想静静地活着。
面对强权的迫害,林冲要想保全前程、家庭和生命,只能选择隐忍这条中庸的道路,他只是一个禁军教头,有什么能力与坚如磐石的统治阶级相对抗?所以他的选择是正常人的选择,是最合理的选择,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不到走投无路,谁能鼓起勇气和这个主流社会真正决裂?“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此以后你将浪迹江湖,你将亡命天涯,你将不再拥有光明、温暖、幸福,你的心中将永远充塞着黑暗、寒冷、孤独,你将一天天在憎恨、恐惧与悲伤中度过,选择了和这个社会去对抗,也就意味着自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林冲是《水浒》一百零八人中最可怜的一个,内心最苦闷的一个,内心最忧伤的一个,读林冲的故事,我们总是饱含着热泪,我们不仅是在同情林冲,更是从林冲的身上或多或少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引起了我们内心的很多共鸣,我想这就是名著《水浒传》魅力长存的原因吧!
沧州遇旧
买刀寻仇
接管草料场
手刃仇敌
忍
怒
安
反
忍
反
逼
官
逼
民
反
林冲性格从“忍”到“狠”转化
忍
忍辱求安
安于现状
反抗 嫉恶如仇
怒起
怒
沧州遇旧
买刀寻敌
草堂交接
手刃仇敌
安
反
逆来顺受
狠(豹子头)
忍(林教头)
逼
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
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
逼上梁山
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
境
风
雪
环
探
究
1、本文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2、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境
风
雪
环
探
究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正下得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了。
正面描写
渲染苍凉
气
氛
紧
境
风
雪
环
探
究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动摇得很。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侧面描写
推动情节
烘托人物
渲
染
气
氛
紧张、悲壮
复仇时悲愤的心情
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风 雪
隔门 偷听
途 中 见 庙
压 倒 草厅
投 宿 庙中
大 石 倚门
身 寒 沽 酒
境
风
雪
环
探
究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细节描写
“草蛇”指蛇行草中,会留下一些不明显却仍然存在的痕迹。
“灰线”指缝衣服的线,在炉灰里拖一下,留下的痕迹恍惚不清。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是中国古典小说常用的技法之一,前文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后文的发展再与前文相照应,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
体现:
故事情节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或特定事物,贯穿在情节中。
节
酒
与
情
结
构
“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淌出半斤酒来”。 ——洛夫
四大名著中的“酒”
《西游记》 孙悟空大闹天宫
《三国演义》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红楼梦》全书120回中,共出现“酒”字580多次。直接描写喝酒的场面共有60多处,提到关于饮酒的各种名目有二十多种
一
节
酒
与
情
结
构
小说情节反复出现“酒” 的描写,分别有哪些不同的作用?
提示:从“对人物、对情节、对环境、对主旨”方面思考。
节
酒
与
情
结
构
示例一
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晚送回天王堂。次日,又来相
请。自此林冲得李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
里与林冲吃。
节
酒
与
情
结
构
“酒”的作用
“小二招待林冲酒食”,从人物上看表现出他知恩图报的性格,也侧面衬托了林冲的豪爽侠义。
节
酒
与
情
结
构
示例二
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节
酒
与
情
结
构
“酒”的作用
“多次写林冲喝酒”,
1、从环境上看,林冲以酒御寒,突出天气寒冷;
2、从人物上看,借酒消愁,烘托林冲此时孤独愁绪;“多次不忘酒葫芦”,突出了他细心认真的性格;
3、从情节上看“酒壮人胆”,林冲多次喝酒,使后文他一气之下怒杀仇敌这一情节显得更加合理。“同时为结尾写扔掉酒葫芦埋下伏笔。
节
酒
与
情
结
构
示例三
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
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
庙门投东去。
节
酒
与
情
结
构
“酒”的作用
“将冷酒都吃尽了”
从人物上看强烈地突出了林冲内心的决绝、愤怒与悲凉;而“丢掉葫芦与被子”这重要的生活物品,表明林冲彻底和以前的生活说再见,此路一走,再不回头
从主旨上看这暗示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旨。
二、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
林冲离开天王堂、到市井买酒、奔山神庙安神等,都有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
情节:伏笔,如此才有最后林冲”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手刃仇人的情节,使情节天衣无缝。
体现人物身份和性格: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了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三、密谋行为
段2对于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言谈举止的描写,”闪将””闪入”等。
暗示他们密谋害人的情节,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四、盖火炭
1、将火炭盖了
2、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 办事谨慎的性格,一方面也暗示出草料场里起火并不是因林冲疏忽所致,而是有人故意纵火。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五、掇石头
“掇将过来靠了门”,埋下伏笔。
“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陆虞侯等只好站在庙门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则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因此也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六、方向位置
文章交代的很清楚,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林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 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
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思考:细节小结
解腕尖刀花枪
火
掇石头
酒+
酒葫芦
密谋行为
方向
盖火炭
“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高频思考点
1、对人物:侧面衬托出人物心情或性格特点;
2、对情节: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为后文情节作铺垫;使情节展开更加合理;推动情节发展。
3、对主旨:能一语双关,暗示小说主旨。
《水浒传》——金圣叹
《红楼梦》——脂砚斋
名著与点评家
批注:传统的读书方法,有眉批、旁批、夹批,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批评是读者的态度和判断。注解是作者对内容的补充和说明。
《三国演义》——毛纶、毛宗岗
《西游记》——黄周星
总结
情节作用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后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