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庖丁解牛》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庖丁解牛》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5 17:1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庄子
破“解”悟“道”
提到“养生”,我们脑袋里面会出现哪些关键词?
睡功、洗髓功、辟谷、打坐、丹药、太极拳……
庖丁这样一个普通人,他的“养生之道”“修行之道”是什么?
每一把剃刀都有其哲学。
——毛姆
佛教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道家有三千六百法门。杀牛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也是一条得道的通途。
赏解牛之美
如果要你描写最厉害的肢解牛的场面,你会如何描写?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huō
如果要你描写最厉害的肢解牛的场面,你会如何描写?
细描人物的动作和肖像,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
最厉害的肢解可以让人产生仿佛在听美妙的音乐的错觉!
《桑林》是商朝的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史载,商汤祈雨成功后,万民一片欢呼,作歌颂扬汤之德,因商汤祈雨是在宋国雎阳的桑林们,所以乐曲取名为《桑林》,后人称其为《汤乐》。
《经首》相传是尧时期的乐曲。郑玄说是黄帝所作,尧修改并推广的。
共同特征:古代圣君,愉悦又庄严的音乐。
作用:侧面表现庖丁打通解牛与音乐的界限,将血腥上升为艺术,给观众带来了极致的艺术体验。
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解、触、倚、履、踦
拟声词:“砉”、“騞”
庖丁把血腥的解牛场面变成了绝妙的表演盛宴,成就了“三美”——舞蹈美、音乐美、节奏美艺术。
探解牛之秘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始 三年 方今
所见无非全牛 未尝见全牛 以神遇、神欲行、依天理、因固然
三个阶段:目见全牛、目无全牛、神遇不视
秘诀:顺应牛本身的自然结构解牛
青原惟信禅师: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息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五灯会元》卷第十七)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神人、圣人: 泛指道家理想中在道德修养方面极高的人。
无己:无自我。无功: 不居功。
无名: 不讲声名。
句意:有高度的道德才智的人无私利、不居功、不图名。
《庄子·田子方》:“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
【注释】 ①至美、至乐:极美、极乐。至人:是道家最高的理想人格,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译文】 精神自然地美到极点并自由自在到极点,那就是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至人了。
【感悟】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生能有几回这样的美事、几次这样的时刻呢
《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神人、圣人: 泛指道家理想中在道德修养方面极高的人。
无己:无自我。无功: 不居功。
无名: 不讲声名。
句意:有高度的道德才智的人无私利、不居功、不图名。
《庄子·田子方》:“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
【注释】 ①至美、至乐:极美、极乐。至人:是道家最高的理想人格,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译文】 精神自然地美到极点并自由自在到极点,那就是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至人了。
【感悟】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生能有几回这样的美事、几次这样的时刻呢
技术高超,思想深刻,在解牛这项工作中发现“至美”,并且体会到“至乐”的庖丁,大概可以算是一个“至人”了。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得养生之道
《淮南鸿烈》:“非巧治不能以冶金,屠牛吐一朝解九牛,而刀以剃毛。庖丁用刀十九年,而刀如新剖硎,何则 游平众虚之间。
《吕氏春秋》:“宋之丁好解牛。所见无非死牛者。三年而不见生牛,用刀十九年刃若新磨研。
《管子·制分》:“屠牛坦,朝解九牛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间也。
1.道=依天理因固然,解牛之道=养生之道
台湾大学的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养生主》篇,主旨在说护养生之主——精神,提示养神的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曹础基:“养生主要的是养神而不是养形。一切现象,都是道的物化,是暂存的,终会消失,而道却是永存的。故养生要养神,养神主要修道。
湖南师大赵又春《我读庄子》:“生”理解为“天性、本性”更顺通。“养”则是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养”,“对待”的意思。
牛=生=性=天性=精神=心灵
2.牛=客体,庖丁=主体
福建师大孙绍振:道不是一般的避免疾役、保全驱本之道,而是生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之“道”。对于外部世界不能有太强的主观性(有为),一味将人为的手段强加于对象,就不可能得心应手。生命之正道乃是“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进入无心作为的境界,才能“游刃有余”获得绝对的自由。
即使技术再高超,每当面对具体和繁难问题时,也要谨慎认真。
3.牛=世界,刀=人
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应当“因其固然”、“依乎天理”(顺应自然的纹理),在空隙中寻找生存空间,并避开那些如骨头般强大和如筋脉般纠缠的地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