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在1858年,一位沙皇俄国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是( )
A. 沙皇俄国武力比中国强大
B. 这里自古就是沙皇俄国的领土
C. 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
D. 中俄《瑷珲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
2.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戚继光抗倭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三元里抗英
3.英法联军舰队指挥官何伯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在‘亚罗号事件’之后,联军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过火,但并没有侵占中国的企图。最重要的是,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中有力地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
①英国侵占香港岛 ②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岸 ③逼迫中国赔偿英法军费 ④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④
4.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
A. 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报复
B. 镇压三元里起义
C.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签订《南京条约》
5.标志着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的事件是( )
A. 《天津条约》的签订
B.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
C.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D.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6.2019年4月10日,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从意大利返回中国。近代中国文物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这一现象首先出现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近日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具有850年厚重历史的辉煌建筑遭到惨重损伤。这一事件发生后“圆明园”却成了热点词。这是由于( )
A.法国曾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参与火烧圆明园
B.英国曾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参与火烧圆明园
C.法国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参与火烧圆明园
D.英国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参与火烧圆明园
8.与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
A.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9.以英法为首美俄背后支持的战争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动用武力谋求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在一起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附庸国的战争。此次战争(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使中国丧失了东北和西北大片国土
C.使帝国主义获得在华设厂的权利
D.遭到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
10.“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战争使( )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
B.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
D.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1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
A.虎门销烟危害其利益
B.“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C.占领中国首都
D.中国人民反英情绪高涨
12.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两个事件的背景和导火线相同
B.两个事件的过程和结果相同
C.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D.发动者和进军路线相同
13.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定了“详尽”外交策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言辞话问。这说明当时( )
A.英国极力进行侵略
B.列强与清政府建立了平等外交
C.俄美为攫取利益而支持清政府
D.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
14.“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 )
①中俄《北京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瑷珲条约》
④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恩格斯指出: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相当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俄国强迫中国签订《瑷珲条约》,强占中国领土的行为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下列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B.英国通过《天津条约》进一步割占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
C.鸦片贸易合法化
D.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17.根据下图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的大片领土主要集中于( )
A.东南、西南 B.东北、东南
C.东北、西北 D.西北、西南
18.如图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这是英法联合对华的第一次阴谋,为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在美国和俄国的默许下,从东南沿海大举入侵中国。”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丧失了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战争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俄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今年4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英联军 D.八国联军
22.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该条约是中俄( )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改订条约》 D.《勘分西北界约记》
24.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25.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果子”指什么?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5)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3年7月5日,国宝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将广开国宝回归之路,进一步促成国宝的回归。
材料二: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在罗马外交大会上通过。其中规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时间限制。1996年中国在签署该公约时声明,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的追索权。2000年,一批被八国联军从广州劫掠的瓷器由新西兰追索回国;2006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被作为战利品运到英国的塘沽大钟也回归天津;2003年,兽首在香港拍卖,香港保利集团和澳门商人何鸿燊先后购回圆明园大水法前的虎、猪、猴、牛、马五件青铜兽首并上交国家博物馆。
材料三:2009年又出现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卖的风波:2月26日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以28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对此,网民有如下评论:A开国际玩笑,给中国人丢脸。B.就是该跟蔡铭超学习,发扬爱国精神。C.本来就是借机炒作,炒的好,人才!不过也挺恶心的。D.无论参不参与竞拍,都应该无条件归还中国。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的文物主要是在那两个时期流失海外的?
(2)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文物回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谈谈你对材料三反映的事件感受和看法。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材料二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分别指谁?
“果园的主人”指谁?“果子”指什么?
(3)当材料二中“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5)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答案
1-5DCDCB 6-10BCBBB 11-15BCDBB 16-20BCBBD 21-25BBBAA
26、(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中国。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
(3)不会。它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4)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都可以)
27、(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2)国势强弱的变化;国人自信心的增强;随着国力的增强,国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言之有理即可)
(3)表示对商人爱国行为的欣慰;对于此类拍卖活动感到愤慨和悲哀,应加以抵制并争取国际舆论同情;认为花巨额资金赎回不值得,等于是被又一次掠夺,应当通过国际法追索;中国一定不能回到过去,避免落后挨打的命运等。
28、(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英国和法国。中国。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
(3)不会。他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4)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5)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