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第9课 对外开放 单元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教学 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时空观念】: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掌握 “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的对外开放格局,理解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变过程。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教材中关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及加入世贸组织的史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初步形成独立的历史解释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比较近代前期的被迫开放与新时期的主动开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重点 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讲解法等,相应的学法有阅读法,归纳总结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科书、教案、教学课件
教学资源 《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课本、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频《走进新时代》节选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那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师问: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的事件和领导人物是谁? 2、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的决策? 领导人又是谁?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历程。本课我们探究的主题是“对外开放显奇迹,伟大决策定乾坤”。分三个板块:经济特区显威力、层层深入覆全国、加入世贸影响大。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毛泽东。2、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通过音频和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旧知识。
讲授新课 第二环节: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教师讲解:什么是对外开放? 即打开国门,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 一、经济特区显威力 1、多媒体显示图片和史料,分析中国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 材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一邓小平 2、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以什么方式迈出了第一步?这种方式是谁提出来的?发生在哪一年?这种方式开放了哪几个地方? 3、中央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多媒体显示: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结合材料回答:经济特区“特”在何处? 多媒体显示问题,巩固本目知识。 师问:深圳经济特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办经济特区的效果好不好?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多媒体展示:经济特区的变化的图片) 多媒体显示问题,巩固本目知识 二、层层深入覆全国 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描述我国对外开放的的过程。(结合多媒体地图) 2、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带来什么影响? 3、如何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材料来突破。) 多媒体展示问题: 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近代开放现代开放前提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主权完整目的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发展经济后果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多媒体显示问题,巩固本目知识本引入第三目内容。 三、加入世贸影响大。 1、中国加入世贸的曲折历程 多媒体显示:介绍WTO和中国加入世贸的曲折历程。 2、中国加入世贸的利与弊 多媒体显示材料,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 机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第四环节:教师点拨,主题延伸 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带领下,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显威力:(开放的尝试) 时间:1980 地点: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二、层层深入覆全国:(开放的扩大) 1、1984年,沿海城市 2、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4、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92年,内地开放 三、加入世贸影响大:(开放的深化) 时间:2001年。意义:新途径、新空间 (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以看电视、读新闻、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十九大及博鳌亚洲论坛。) 学生快速回答: 设立经济特区 邓小平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③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 ④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是政治上的特殊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2、学生能够理解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特点 阅读和回忆教材,探究问题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阅读教材和材料,探究问题 利用图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对外开放的迫切性。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