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复习卷(三)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复习卷(三)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6 06:41:17

文档简介

大单元复习(三)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体系脉络构建
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土地资源
链接|学法指导
1.中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一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一少(耕地比重少);一多(难以利用的土地多);一不足(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一突出(人类和耕地的矛盾特别突出)。
2.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差异:
地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内陆 青藏高原
北方 南方
土地 资源 区域 差异 以旱地 为主 以水田 为主 草地、荒 漠为主 土地生产 力较低
集中了全国90%的耕 地和林地,土地生产力高
自然 原因 平原广阔, 耕地多, 热量较少, 降水较少 多丘陵、 山地,热 量充足, 降水多 光照充足, 热量较丰 富,干旱 少雨,水源 不足 光照充足, 但因海拔 高,气温低, 热量不足
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注意: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但在有水源的地方也有少量的耕地,如绿洲地区;青藏高原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也有耕地。
  [典例]我国土地辽阔,自然环境多样,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需求以及政策导向可以将我国的土地资源划分为多种类型。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水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旱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C.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D.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2.下列举措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的是(C)
A.在陡坡垦荒,扩大耕地
B.利用耕地扩大城市建设
C.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有毒农药
  [变式]2024年5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万亩沙漠温室内,科研人员在水稻试验区采用垂直立体无土栽培方式,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据此完成3、4题。
3.建设沙漠温室利用的土地属于(D)
A.居住用地 B.工矿用地
C.牧草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
4.发展沙漠温室农业,塔里木盆地的突出自然优势有(B)
①光热充足 ②降水丰沛
③土壤肥沃 ④土地面积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二 水资源
链接|学法指导
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解决措施:
2.南水北调的原因:
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3.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不等于淡水资源最紧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但人口少,工农业规模小,对水资源的需求量相对较小;而华北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大,是我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
  [典例]读长江武汉段和黄河花园口段的流量季节变化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信息体现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哪一特征(C)
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C.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
D.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
2.应对我国水资源时间变化特点的措施为(C)
A.南水北调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防治水污染
  [变式]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图1为中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图,图2为南水北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地区的原因是(C)
①华北地区主要位于半湿润区,年降水量较少
②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③让长江中下游地区免遭洪涝威胁
④华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小
⑤华北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4.根据图1,可以获取的信息有(D)
①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
②水资源分布南丰北缺
③长江水量最大、汛期最长
④河流分布东多西少
⑤塔里木河是内流河
⑥黄河是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预测 命题探索
角度一 时事材料
  2024年6月,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第一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读绥中36-1油田位置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自然资源中与石油同属于一类矿产的是(C)
①煤炭 ②铁矿
③稀土 ④天然气资源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绥中36-1油田位于(A)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绥中36-1油田开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B)
A.降雨期长 B.冰冻期长
C.高温期长 D.大风期长
  截至2025年2月24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近1.14亿,沿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经地区的主要地形特点是(A)
A.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B.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C.起伏大,多戈壁、沙漠
D.山岭广布,多雪山冰川
5.一年中,华北地区最需输水的季节是(A)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关于中线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缓解东北地区冬季冷湿缺水的问题
B.缓解江淮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的问题
C.缓解华北地区生产、生活严重缺水的问题
D.缓解西北内陆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角度二 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地理与物理)2023年4月29日,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正式进入风机安装阶段。读该融合项目示意图,完成7、8题。
7.该融合项目涉及的清洁能源主要有(B)
①风能 ②水能
③太阳能 ④氢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该融合项目的建设,有利于(D)
A.拓展生存空间,增加海洋面积
B.发展海洋科技,减少自然灾害
C.缓解电力紧张,增加环境污染
D.优化海洋环境,缓解渔业压力
  (跨学科·地理与美术)下图是表现“耕地危机”的一组漫画。据此完成9、10题。
9.四幅漫画与反映的问题对应正确的是(D)
A.甲—乱占耕地
B.乙一弃耕增多
C.丙—耕地退化
D.丁一耕地污染
10.针对漫画丙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是(B)
A.建立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B.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乱占耕地
C.集中耕地,便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加强生态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大单元复习(三)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体系脉络构建
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土地资源
链接|学法指导
1.中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一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一少(耕地比重少);一多(难以利用的土地多);一不足(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一突出(人类和耕地的矛盾特别突出)。
2.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差异:
地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内陆 青藏高原
北方 南方
土地 资源 区域 差异 以旱地 为主 以水田 为主 草地、荒 漠为主 土地生产 力较低
集中了全国90%的耕 地和林地,土地生产力高
自然 原因 平原广阔, 耕地多, 热量较少, 降水较少 多丘陵、 山地,热 量充足, 降水多 光照充足, 热量较丰 富,干旱 少雨,水源 不足 光照充足, 但因海拔 高,气温低, 热量不足
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注意: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但在有水源的地方也有少量的耕地,如绿洲地区;青藏高原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也有耕地。
  [典例]我国土地辽阔,自然环境多样,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需求以及政策导向可以将我国的土地资源划分为多种类型。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旱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C.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D.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2.下列举措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的是( )
A.在陡坡垦荒,扩大耕地
B.利用耕地扩大城市建设
C.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有毒农药
  [变式]2024年5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万亩沙漠温室内,科研人员在水稻试验区采用垂直立体无土栽培方式,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据此完成3、4题。
3.建设沙漠温室利用的土地属于( )
A.居住用地 B.工矿用地
C.牧草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
4.发展沙漠温室农业,塔里木盆地的突出自然优势有( )
①光热充足 ②降水丰沛
③土壤肥沃 ④土地面积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二 水资源
链接|学法指导
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解决措施:
2.南水北调的原因:
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3.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不等于淡水资源最紧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但人口少,工农业规模小,对水资源的需求量相对较小;而华北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大,是我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
  [典例]读长江武汉段和黄河花园口段的流量季节变化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信息体现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哪一特征( )
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C.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
D.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
2.应对我国水资源时间变化特点的措施为( )
A.南水北调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防治水污染
  [变式]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图1为中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图,图2为南水北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地区的原因是( )
①华北地区主要位于半湿润区,年降水量较少
②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③让长江中下游地区免遭洪涝威胁
④华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小
⑤华北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4.根据图1,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①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
②水资源分布南丰北缺
③长江水量最大、汛期最长
④河流分布东多西少
⑤塔里木河是内流河
⑥黄河是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预测 命题探索
角度一 时事材料
  2024年6月,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第一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读绥中36-1油田位置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自然资源中与石油同属于一类矿产的是( )
①煤炭 ②铁矿
③稀土 ④天然气资源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绥中36-1油田位于(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绥中36-1油田开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
A.降雨期长 B.冰冻期长
C.高温期长 D.大风期长
  截至2025年2月24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近1.14亿,沿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经地区的主要地形特点是( )
A.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B.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C.起伏大,多戈壁、沙漠
D.山岭广布,多雪山冰川
5.一年中,华北地区最需输水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关于中线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缓解东北地区冬季冷湿缺水的问题
B.缓解江淮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的问题
C.缓解华北地区生产、生活严重缺水的问题
D.缓解西北内陆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角度二 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地理与物理)2023年4月29日,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正式进入风机安装阶段。读该融合项目示意图,完成7、8题。
7.该融合项目涉及的清洁能源主要有( )
①风能 ②水能
③太阳能 ④氢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该融合项目的建设,有利于( )
A.拓展生存空间,增加海洋面积
B.发展海洋科技,减少自然灾害
C.缓解电力紧张,增加环境污染
D.优化海洋环境,缓解渔业压力
  (跨学科·地理与美术)下图是表现“耕地危机”的一组漫画。据此完成9、10题。
9.四幅漫画与反映的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乱占耕地
B.乙一弃耕增多
C.丙—耕地退化
D.丁一耕地污染
10.针对漫画丙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是( )
A.建立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B.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乱占耕地
C.集中耕地,便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加强生态保护,退耕还林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