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复习(一)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体系脉络构建
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疆域
链接|学法指导
1.判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教材P2):
(1)在图中找出赤道(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线→我国位于北半球。
(2)左图为西半球,右图为东半球→我国位于东半球。
(3)找出穿过我国南部的特殊纬线——北回归线→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4)判读出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位置优越性的判断:
在分析某地(某国、某大洲)位置优越性的时候,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来分析,涉及纬度位置可以联想到纬度位置影响热量分布,从而影响农业的发展;涉及海陆位置可以联想到海陆位置影响海陆交通和边境贸易、对外交往等。
[典例](2024·徐州期中)读中国地图,完成1~3题。
1.与蒙古相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A.大部分位于热带,光热资源很丰富
B.跨寒温热三带,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陆兼备,利于发展海陆贸易
D.疆域辽阔,自然环境比较单一
2.当乌苏里江上晨光微露时,帕米尔高原上夜色深重,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我国( )
A.东西跨经度广 B.陆上国界线长
C.山区面积广大 D.南北跨纬度广
3.钓鱼岛和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它们分别位于( )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黄海、南海 D.东海、南海
[变式](跨学科·地理与历史)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推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封建王朝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的基本模式。下图为秦朝形势图。读图,完成4、5题。
4.秦朝形势与现在疆域的共同点是( )
①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②领土最东、最西端与现代一致
③拥有较长的海岸线
④地跨温带和热带,寒带缺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秦朝所有郡中,以下濒临黄海的是( )
A.南郡 B.琅邪郡
C.闽中郡 D.南海郡
考点二 行政区划
链接|学法指导
1.图示法记忆各省级行政区域的相对位置:
(1)东北三省(一字线)。
(2)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3)南部沿海四省三区(排队法)。
(4)西南三省一市(梯形分布)。
(5)西部边疆二区一省(三角形分布)。
2.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的方法:
[典例](2024·贵阳学业考)食用油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食用油种类丰富,各地区对食用油种类偏好不同,近年来随着制油技术的提高,牡丹籽油、稻米油等越来越多种类的高品质食用油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下图为我国各地食用油偏好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云贵川偏好的食用油是( )
A.亚麻籽油 B.菜籽油
C.花生油 D.大豆油
2.我国( )
A.棉籽集中产区在西藏
B.花生集中产区在广东省
C.大豆集中产区在东北三省
D.亚麻籽主产区仅在甘肃省
[变式]八年级某班开展“晒晒各省招牌菜”的美食地图创意设计活动。下图示意四省区的美食创意地图,完成3、4题。
3.这四种美食所在的省区分别是( )
A.浙江、四川、广西、山东
B.湖北、湖南、广西、山西
C.江苏、四川、广东、河北
D.浙江、重庆、海南、山东
4.下列关于四省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除②外其他三省区均临海
B.①的行政中心是杭州
C.③主要少数民族是壮族
D.④的简称是云或滇
考点三 人口
链接|学法指导
1.运用统计图表分析人口:
我国的人口相关内容,考试中常以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形式考查。不同时间节点受当时自然条件和人文情况的限制,人口的增长、结构等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例:
2.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方法:
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分为点、线、面三大类。
(1)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分布较稀疏或较密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区域)的分布方位。
(2)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一般要描述其分布特点,可从数值变化的趋势、疏密、延伸方向(走向)、弯曲方向等方面来描述。
(3)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应该说清楚三个方面的情况,即哪里多(高)哪里少(低);从哪里到哪里递减(递增)或升高(下降);集中分布在哪里。在表达“哪里”时,一般要用地理方位表示(如东多西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3.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典例](2024·海南学业考)读表,完成1、2题。
不同年份中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重
年份 1970年 2010年 2023年
农村人口比重 82.62% 50.05% 33.84%
城镇人口比重 17.38% 49.95% 66.16%
1.据表可知,我国( )
A.农村人口比重越来越大
B.1970年城镇人口比农村人口多
C.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大
D.2023年农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
2.我国城乡人口比重发生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农村基础设施完善
B.农村耕地面积扩大
C.城市空气质量优良
D.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变式](2024·佛山期中)火车站热力值是指目标城市火车站活跃人口数与去年同期该城市火车站活跃人口数的比值。读我国主要城市火车站热力值统计图,完成3、4题。
3.与2022年相比,2023年火车站热力值变化最大和最小的城市分别是( )
A.天津市、青岛市 B.郑州市、成都市
C.西安市、北京市 D.广州市、成都市
4.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运输条件 B.生态环境质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教育医疗水平
预测 命题探索
角度一 时事材料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人口出生率为6.77‰,人口死亡率为7.76‰。读我国老龄化人口(60岁及以上)时钟图及我国生育政策变化图,完成1~3题。
1.据图分析,201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 )
A.逐年减少 B.先减少后增加
C.逐年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
2.下列措施有利于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是( )
A.实施“三孩”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B.提高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C.控制人口增长,坚持独生子女政策
D.向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大量移民
3.2002年以来,我国生育政策不断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
B.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以提高高素质人口比重为主要目标
D.保证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减少人口死亡率
角度二 传统文化
(民族服饰与地理)(2024·深圳期中)读图,完成4、5题。
4.根据图中民族服饰分析,主要居住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鄂伦春族 D.藏族
5.该民族主要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
A.西藏自治区 B.宁夏自治区
C.陕西省 D.内蒙古自治区
(剪纸与地理)(2024·长沙期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读我国民族剪纸图,完成6、7题。
6.以上剪纸作品反映维吾尔族民族风情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①东南 ②西南
③东北 ④西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角度三 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美术与地理)不同省区的标志在设计时,既要反映省区简称,又要融入地方特色元素。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标志,读图,完成8、9题。
8.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 )
A.广东省、云南省、福建省、四川省
B.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四川省
C.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
D.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四川省
9.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网络购物与地理)当前,网购已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北京某烤鸭店分别给哈尔滨和昆明的买家发货。下图为快递运输路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②快递运输路线的起点和终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 )
A.京、冀 B.吉、黑
C.津、内蒙古 D.京、黑
11.①路线终点所在省级行政区能欣赏到的民族风俗是( )
A.那达慕节 B.摔跤
C.泼水节 D.晒佛节
(文化旅游与地理)我国各省区的宣传语各具特色。读①②③④四省区的轮廓和宣传语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轮廓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正确的是( )
A.彩云之南—辽宁省-辽-沈阳
B.晋善晋美—山西省-晋-太原
C.自由自在,福来福往—福建省-福-福州
D.北国风光,自在龙江—青海省-青-西宁
13.④省级行政区域是我国( )
A.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
B.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C.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D.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14.(影视旅游与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阿勒泰地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播出后,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吸引了广大游客前往,去感受这片心灵净土。
材料二 暑假期间,家住丹东的小明同学和家人选择沿着我国北部331国道自驾旅行,最终目的地抵达阿勒泰地区。331国道经临我国北境所有省级行政区、口岸,堪称“中国北境公路之王”。
材料三 阿勒泰地区示意图及331国道示意图。
(1)小明一家人自驾途中,一共经过了 个省级行政区。
(2)在途经内蒙古自治区时,小明一家人结识了一些少数民族朋友,并参与了当地的传统节日—— 节的庆祝活动,体验了骑马、射箭等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到达阿勒泰地区所在省区时,又欣赏到了能歌善舞的民族—— 族的木卡姆艺术。
(3)沿线经过了汉族居民居住区,还经过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小明一家充分感受到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的特点。
(4)小明告诉父母,丹东所在的东北地区、阿勒泰所在的西北地区以及路线中未经过的 地区,都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制度。
(5)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端,与三个邻国接壤,其中, (填字母及国家名称)与我国的海陆位置相似。大单元复习(一)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体系脉络构建
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疆域
链接|学法指导
1.判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教材P2):
(1)在图中找出赤道(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线→我国位于北半球。
(2)左图为西半球,右图为东半球→我国位于东半球。
(3)找出穿过我国南部的特殊纬线——北回归线→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4)判读出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位置优越性的判断:
在分析某地(某国、某大洲)位置优越性的时候,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来分析,涉及纬度位置可以联想到纬度位置影响热量分布,从而影响农业的发展;涉及海陆位置可以联想到海陆位置影响海陆交通和边境贸易、对外交往等。
[典例](2024·徐州期中)读中国地图,完成1~3题。
1.与蒙古相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C)
A.大部分位于热带,光热资源很丰富
B.跨寒温热三带,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陆兼备,利于发展海陆贸易
D.疆域辽阔,自然环境比较单一
2.当乌苏里江上晨光微露时,帕米尔高原上夜色深重,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我国(A)
A.东西跨经度广 B.陆上国界线长
C.山区面积广大 D.南北跨纬度广
3.钓鱼岛和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它们分别位于(D)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黄海、南海 D.东海、南海
[变式](跨学科·地理与历史)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推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封建王朝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的基本模式。下图为秦朝形势图。读图,完成4、5题。
4.秦朝形势与现在疆域的共同点是(B)
①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②领土最东、最西端与现代一致
③拥有较长的海岸线
④地跨温带和热带,寒带缺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秦朝所有郡中,以下濒临黄海的是(B)
A.南郡 B.琅邪郡
C.闽中郡 D.南海郡
考点二 行政区划
链接|学法指导
1.图示法记忆各省级行政区域的相对位置:
(1)东北三省(一字线)。
(2)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3)南部沿海四省三区(排队法)。
(4)西南三省一市(梯形分布)。
(5)西部边疆二区一省(三角形分布)。
2.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的方法:
[典例](2024·贵阳学业考)食用油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食用油种类丰富,各地区对食用油种类偏好不同,近年来随着制油技术的提高,牡丹籽油、稻米油等越来越多种类的高品质食用油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下图为我国各地食用油偏好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云贵川偏好的食用油是(B)
A.亚麻籽油 B.菜籽油
C.花生油 D.大豆油
2.我国(C)
A.棉籽集中产区在西藏
B.花生集中产区在广东省
C.大豆集中产区在东北三省
D.亚麻籽主产区仅在甘肃省
[变式]八年级某班开展“晒晒各省招牌菜”的美食地图创意设计活动。下图示意四省区的美食创意地图,完成3、4题。
3.这四种美食所在的省区分别是(A)
A.浙江、四川、广西、山东
B.湖北、湖南、广西、山西
C.江苏、四川、广东、河北
D.浙江、重庆、海南、山东
4.下列关于四省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除②外其他三省区均临海
B.①的行政中心是杭州
C.③主要少数民族是壮族
D.④的简称是云或滇
考点三 人口
链接|学法指导
1.运用统计图表分析人口:
我国的人口相关内容,考试中常以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形式考查。不同时间节点受当时自然条件和人文情况的限制,人口的增长、结构等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例:
2.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方法:
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分为点、线、面三大类。
(1)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分布较稀疏或较密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区域)的分布方位。
(2)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一般要描述其分布特点,可从数值变化的趋势、疏密、延伸方向(走向)、弯曲方向等方面来描述。
(3)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应该说清楚三个方面的情况,即哪里多(高)哪里少(低);从哪里到哪里递减(递增)或升高(下降);集中分布在哪里。在表达“哪里”时,一般要用地理方位表示(如东多西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3.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典例](2024·海南学业考)读表,完成1、2题。
不同年份中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重
年份 1970年 2010年 2023年
农村人口比重 82.62% 50.05% 33.84%
城镇人口比重 17.38% 49.95% 66.16%
1.据表可知,我国(C)
A.农村人口比重越来越大
B.1970年城镇人口比农村人口多
C.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大
D.2023年农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
2.我国城乡人口比重发生变化的首要原因是(D)
A.农村基础设施完善
B.农村耕地面积扩大
C.城市空气质量优良
D.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变式](2024·佛山期中)火车站热力值是指目标城市火车站活跃人口数与去年同期该城市火车站活跃人口数的比值。读我国主要城市火车站热力值统计图,完成3、4题。
3.与2022年相比,2023年火车站热力值变化最大和最小的城市分别是(B)
A.天津市、青岛市 B.郑州市、成都市
C.西安市、北京市 D.广州市、成都市
4.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C)
A.交通运输条件 B.生态环境质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教育医疗水平
预测 命题探索
角度一 时事材料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人口出生率为6.77‰,人口死亡率为7.76‰。读我国老龄化人口(60岁及以上)时钟图及我国生育政策变化图,完成1~3题。
1.据图分析,201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C)
A.逐年减少 B.先减少后增加
C.逐年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
2.下列措施有利于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是(A)
A.实施“三孩”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B.提高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C.控制人口增长,坚持独生子女政策
D.向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大量移民
3.2002年以来,我国生育政策不断调整的主要目的是(B)
A.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
B.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以提高高素质人口比重为主要目标
D.保证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减少人口死亡率
角度二 传统文化
(民族服饰与地理)(2024·深圳期中)读图,完成4、5题。
4.根据图中民族服饰分析,主要居住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是(B)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鄂伦春族 D.藏族
5.该民族主要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D)
A.西藏自治区 B.宁夏自治区
C.陕西省 D.内蒙古自治区
(剪纸与地理)(2024·长沙期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读我国民族剪纸图,完成6、7题。
6.以上剪纸作品反映维吾尔族民族风情的是(A)
A.① B.② C.③ D.④
7.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D)
①东南 ②西南
③东北 ④西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角度三 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美术与地理)不同省区的标志在设计时,既要反映省区简称,又要融入地方特色元素。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标志,读图,完成8、9题。
8.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B)
A.广东省、云南省、福建省、四川省
B.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四川省
C.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
D.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四川省
9.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是(A)
A.甲 B.乙 C.丙 D.丁
(网络购物与地理)当前,网购已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北京某烤鸭店分别给哈尔滨和昆明的买家发货。下图为快递运输路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②快递运输路线的起点和终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D)
A.京、冀 B.吉、黑
C.津、内蒙古 D.京、黑
11.①路线终点所在省级行政区能欣赏到的民族风俗是(C)
A.那达慕节 B.摔跤
C.泼水节 D.晒佛节
(文化旅游与地理)我国各省区的宣传语各具特色。读①②③④四省区的轮廓和宣传语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轮廓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正确的是(B)
A.彩云之南—辽宁省-辽-沈阳
B.晋善晋美—山西省-晋-太原
C.自由自在,福来福往—福建省-福-福州
D.北国风光,自在龙江—青海省-青-西宁
13.④省级行政区域是我国(A)
A.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
B.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C.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D.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14.(影视旅游与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阿勒泰地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播出后,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吸引了广大游客前往,去感受这片心灵净土。
材料二 暑假期间,家住丹东的小明同学和家人选择沿着我国北部331国道自驾旅行,最终目的地抵达阿勒泰地区。331国道经临我国北境所有省级行政区、口岸,堪称“中国北境公路之王”。
材料三 阿勒泰地区示意图及331国道示意图。
(1)小明一家人自驾途中,一共经过了6个省级行政区。
(2)在途经内蒙古自治区时,小明一家人结识了一些少数民族朋友,并参与了当地的传统节日——那达慕节的庆祝活动,体验了骑马、射箭等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到达阿勒泰地区所在省区时,又欣赏到了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
(3)沿线经过了汉族居民居住区,还经过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小明一家充分感受到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4)小明告诉父母,丹东所在的东北地区、阿勒泰所在的西北地区以及路线中未经过的西南地区,都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端,与三个邻国接壤,其中,B俄罗斯(填字母及国家名称)与我国的海陆位置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