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二 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同步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第一节 二 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同步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6 11:28:16

文档简介

二 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主干 自主落实
1.农业成就:
(1)巨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人均粮食占有量显著增加,饮食结构明显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吃饱吃好的历史性转变。
(2)原因。
①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②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③农田水利设施、病虫害防御措施的提升;
④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存在问题及措施:
(1)问题。
①人均耕地少;
②耕地退化、水资源短缺;
③化肥、农药使用量大。
(2)解决措施: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径,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
知识拓展
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种植。
立德树人—大国成就
  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科技助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效益持续提升,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素养 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立德树人·传统文化)“国际茶日”于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目前,我国多地茶园建立起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实时动态监管技术管理茶园,从而有效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如图为我国四大茶叶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四大茶区种植茶叶的共同优势自然条件是(D)
A.地处高原,热量充足
B.黑土广布,土地肥沃
C.大型机械化生产,产量高
D.热量充足,降水充沛
2.导致我国茶叶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的社会因素是(A)
A.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减少了粮食种植,大力发展茶叶种植
C.全球变暖导致我国气候发生变化
D.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多
  (2024·广东学业考)黑龙江省土地面积广阔,是我国推行“北斗+智慧农业”生产模式的试点省区。该生产模式通过使用“北斗”和搭载“智慧大脑”的农机,可自动进行精准整地、播种、施肥、喷药、收获等作业。下图为黑龙江省地形分布图。完成3~5题。
3.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能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主要原因是(B)
A.降水丰富 B.地势平坦
C.水源充足 D.土壤肥沃
4.“北斗”和搭载“智慧大脑”的农机能够自动精准(A)
①播种 ②施肥
③收割 ④预报地质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北斗+智慧农业”生产模式可以促进(C)
①农业产量提高 ②农产品质量提升
③土地面积扩大 ④农业科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麦收时节,搭载了北斗终端的收割机在全国多地农田收割小麦。读部分地区小麦成熟时间图,完成6、7题。
6.读图可知(A)
A.①地处亚热带,水热充足,所以小麦成熟早
B.②地势平坦,降水丰富,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
C.③耕地面积广大,作物一年三熟
D.①②主要位于半湿润地区
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参与小麦收割能够(D)
①增加小麦种植面积
②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④提高作业操作精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关键能力提升练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但是随着地膜的推广使用,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成也地膜,败也地膜”。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此时地膜的积极作用最主要是(D)
A.地膜覆盖,利于遮风挡雨
B.土壤堆积,保持土壤养分
C.降低成本,提高耕作效率
D.防冻保温,减缓水分蒸发
9.“成也地膜,败也地膜”,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广泛推广,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D)
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沙化明显
C.生物种类锐减
D.环境污染加剧
10.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面对农业专题进行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探究一:种业安全
  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晾晒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干燥。
(1)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种子的繁育;晴天多,气候干燥,有利于种子的晾晒。
(2)为保障“种子繁育黄金走廊”可持续发展,应该怎样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答:节约用水,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培育耐寒品种,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防治荒漠化等。
探究二:因地制宜
  惊蛰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图表为我国不同地区春耕时间示意图和济南气候资料。
济南春季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
项目 3月 4月 5月
气温/℃ 8.2 16.1 21.8
降水量/mm 15.3 27.4 46.6
(3)据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时间的变化规律是自南向北逐渐变晚,图中北纬30°附近“o”地区春耕时间比同纬度地区早,主要原因是位于四川盆地,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4)除时间差异外,耕地类型、农作物也有差异:南方地区春耕主要播种水稻(农作物),北方大部分地区主要耕播旱地(土地类型)。
(5)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华北平原春耕时间是4月中下旬,结合济南春季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华北平原春耕时段气候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
答:有利方面:气温回升快(气温较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不利方面: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说明光热优势,水源不足,意思对即可)
探究三:科技兴农
  “炫酷的无人机在农田上方腾飞/制定路线喷洒农药/收集每块土地的信息/全天候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被视为:‘农田扫描仪’的它/简单操作即可实现精准飞行/在智能终端上就能看到它的作业状况……”
(6)材料描述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请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
答:无人机防治害虫;无人机分析土壤;机器人进行灌溉、管理、收割等自动化农业;利用传感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管理监测农田;转基因技术改变作物的特性,无土栽培等。二 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主干 自主落实
1.农业成就:
(1)巨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人均粮食占有量显著增加,饮食结构明显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吃饱吃好的历史性转变。
(2)原因。
① 的培育和推广;
②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③ 设施、病虫害防御措施的提升;
④农业机械和 的发展。
2.存在问题及措施:
(1)问题。
①人均 少;
②耕地退化、 资源短缺;
③化肥、农药使用量大。
(2)解决措施:进一步依靠 ,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径,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
知识拓展
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种植。
立德树人—大国成就
  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科技助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效益持续提升,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素养 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立德树人·传统文化)“国际茶日”于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目前,我国多地茶园建立起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实时动态监管技术管理茶园,从而有效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如图为我国四大茶叶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四大茶区种植茶叶的共同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处高原,热量充足
B.黑土广布,土地肥沃
C.大型机械化生产,产量高
D.热量充足,降水充沛
2.导致我国茶叶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的社会因素是( )
A.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减少了粮食种植,大力发展茶叶种植
C.全球变暖导致我国气候发生变化
D.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多
  (2024·广东学业考)黑龙江省土地面积广阔,是我国推行“北斗+智慧农业”生产模式的试点省区。该生产模式通过使用“北斗”和搭载“智慧大脑”的农机,可自动进行精准整地、播种、施肥、喷药、收获等作业。下图为黑龙江省地形分布图。完成3~5题。
3.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能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 B.地势平坦
C.水源充足 D.土壤肥沃
4.“北斗”和搭载“智慧大脑”的农机能够自动精准( )
①播种 ②施肥
③收割 ④预报地质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北斗+智慧农业”生产模式可以促进( )
①农业产量提高 ②农产品质量提升
③土地面积扩大 ④农业科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麦收时节,搭载了北斗终端的收割机在全国多地农田收割小麦。读部分地区小麦成熟时间图,完成6、7题。
6.读图可知( )
A.①地处亚热带,水热充足,所以小麦成熟早
B.②地势平坦,降水丰富,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
C.③耕地面积广大,作物一年三熟
D.①②主要位于半湿润地区
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参与小麦收割能够( )
①增加小麦种植面积
②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④提高作业操作精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关键能力提升练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但是随着地膜的推广使用,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成也地膜,败也地膜”。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此时地膜的积极作用最主要是( )
A.地膜覆盖,利于遮风挡雨
B.土壤堆积,保持土壤养分
C.降低成本,提高耕作效率
D.防冻保温,减缓水分蒸发
9.“成也地膜,败也地膜”,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广泛推广,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沙化明显
C.生物种类锐减
D.环境污染加剧
10.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面对农业专题进行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探究一:种业安全
  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晾晒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干燥。
(1)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
(2)为保障“种子繁育黄金走廊”可持续发展,应该怎样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探究二:因地制宜
  惊蛰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图表为我国不同地区春耕时间示意图和济南气候资料。
济南春季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
项目 3月 4月 5月
气温/℃ 8.2 16.1 21.8
降水量/mm 15.3 27.4 46.6
(3)据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时间的变化规律是 ,图中北纬30°附近“o”地区春耕时间比同纬度地区早,主要原因是 。
(4)除时间差异外,耕地类型、农作物也有差异:南方地区春耕主要播种 (农作物),北方大部分地区主要耕播 (土地类型)。
(5)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华北平原春耕时间是4月中下旬,结合济南春季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华北平原春耕时段气候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
探究三:科技兴农
  “炫酷的无人机在农田上方腾飞/制定路线喷洒农药/收集每块土地的信息/全天候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被视为:‘农田扫描仪’的它/简单操作即可实现精准飞行/在智能终端上就能看到它的作业状况……”
(6)材料描述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请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