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主干 自主落实
一、自然灾害严重(☆)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发生频率高,分布广。
2.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气象灾害 旱灾 洪涝 台风 寒潮
分布地区 东部季风区 集中分布在 地区 除青藏、云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
发生时间 不同季节交替出现 夏秋季节多发 秋末、冬季、初春
特点 明显且每年都有发生
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泥石流
分布地区 西南地区、新疆地区、华北地区、台湾岛及附近海域 多发生在山区,特别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
二、除害兴利并举
1.悠久的传统:例如修建于两千多年前的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预防为主, 相结合”:
(1)灾前应对:
①建设 工程。
②开展灾害监测。
③建设救灾 库。
(2)灾中救援:①抢救受灾人员;②抢修基础设施。
(3)灾后重建:①重建家园;②恢复正常秩序。
三、自救互救(☆☆)
1.暴雨、洪水:暴雨天尽量不要外出;遭遇水位上涨时,就近向高处转移;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物品。
2.台风:关注台风预警信息;前往安全场所避险;停止户外活动。
3.地震:在室内选择易形成支撑的地方躲避,保护头部,采取低伏姿态;择机沿着逃生通道,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4.滑坡、泥石流:要向与滚石或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侧迅速逃离、躲避;若无法逃离,可寻找大型、坚固物体躲避。
地图笔记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立德树人—中国救援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着令人震撼的救援速度,2023年积石山地震后30分钟救援部队抵达,震后1个小时第一名被困人员获救,震后6个小时,受灾群众已经吃上了热菜热饭……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救援”,生命至上,祖国保护你。
漫画助学
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等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等现象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才会成为自然灾害。
合作 重点探究
主题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
解题必备|综合思维
探究情境|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仅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就造成26个省(区、市)1 037.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结合地图以及所学知识,探究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读图说出你的家乡所在省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2.(能力探究—成因)(1)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地区的形成原因。
(2)从地形、降水两个方面分析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图解方法
素养 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枣庄学业考)为应对某种极端天气,人们在停车场里或地铁站里堆放着沙袋,如下列图片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在哪种极端天气来临时需要用到这些沙袋( )
A.雾霾 B.强风 C.暴雨 D.酷暑
2.应对这种极端天气的正确做法还有( )
A.配戴口罩 B.躲在树下
C.跑到户外 D.居家避险
(2024·广西期中)近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频发,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我国的沙尘天气多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为了有效减少沙尘天气发生,我们应该( )
A.围湖造田 B.植树种草
C.过度放牧 D.毁林开荒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完成5、6题。
5.台风容易发生在( )
A.西南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北地区
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国各地普遍受到寒潮侵袭
B.西南地区受台风的影响严重
C.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D.西北地区干旱灾害最为严重
读世界局部板块及三次地震震中位置和某人收到的“手机地震预警信息”示意图,完成7、8题。
7.地震发生时,我们会收到手机地震倒计时秒数,这说明( )
A.人们可以把控地震
B.地震可以提前预警
C.人们可以防止地震
D.地震经常发生
8.当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时,我们应该( )
A.在家中关紧门窗就近躲避
B.在高层楼房内,及时乘坐电梯下楼
C.条件允许时,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
D.在学校迅速跑出教室,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年3月,受寒潮影响,我国北方多地迎来降雪,因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称“桃花雪”。下图为“桃花雪”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受此次寒潮影响最早的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 B.武汉
C.上海 D.海口
10.寒潮除了能形成“桃花雪”现象,还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农作物产量降低 ②引发森林火灾
③引发风寒感冒 ④出现霜冻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江西期中)我国某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如下图所示,该地质灾害产生的条件及遇到该地质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所示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寒潮 C.台风 D.泥石流
12.图示区域该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有( )
①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
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山地广布,地势落差大
④气候炎热,蒸发量较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2024·乐山学业考)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地面过冷(略低于0℃)的水滴(非固态雪)降到地面,与低于0℃的物体(植物、道路、车辆、电线等)碰撞立即冻结为冰的现象称为冻雨。如果冻雨持续时间长,物体表面会形成光滑厚冰层,造成灾害。今年1月30日-2月3日,如图1所示三个城市中,有一个城市及周边出现历史罕见的冻雨灾害(如图2)。
(1)出现历史罕见冻雨灾害的城市是 。(填数码)
(2)根据图2,列举冻雨灾害的两方面表现。
(3)如果你处在冻雨灾害发生地,请列举一项安全防护措施。
(4)推测2月3日后几日冻雨灾害严重程度可能的变化,并说明理由。第五章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主干 自主落实
一、自然灾害严重(☆)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
2.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气象灾害 旱灾 洪涝 台风 寒潮
分布地区 东部季风区 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除青藏、云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
发生时间 不同季节交替出现 夏秋季节多发 秋末、冬季、初春
特点 季节性明显且每年都有发生
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泥石流
分布地区 西南地区、新疆地区、华北地区、台湾岛及附近海域 多发生在山区,特别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
二、除害兴利并举
1.悠久的传统:例如修建于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1)灾前应对:
①建设防灾工程。
②开展灾害监测。
③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
(2)灾中救援:①抢救受灾人员;②抢修基础设施。
(3)灾后重建:①重建家园;②恢复正常秩序。
三、自救互救(☆☆)
1.暴雨、洪水:暴雨天尽量不要外出;遭遇水位上涨时,就近向高处转移;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物品。
2.台风:关注台风预警信息;前往安全场所避险;停止户外活动。
3.地震:在室内选择易形成支撑的地方躲避,保护头部,采取低伏姿态;择机沿着逃生通道,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4.滑坡、泥石流:要向与滚石或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侧迅速逃离、躲避;若无法逃离,可寻找大型、坚固物体躲避。
地图笔记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立德树人—中国救援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着令人震撼的救援速度,2023年积石山地震后30分钟救援部队抵达,震后1个小时第一名被困人员获救,震后6个小时,受灾群众已经吃上了热菜热饭……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救援”,生命至上,祖国保护你。
漫画助学
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等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等现象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才会成为自然灾害。
合作 重点探究
主题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
解题必备|综合思维
探究情境|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仅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就造成26个省(区、市)1 037.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结合地图以及所学知识,探究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读图说出你的家乡所在省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答:略。
2.(能力探究—成因)(1)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地区的形成原因。
答:华北地区、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季节分配不均匀,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水;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从地形、降水两个方面分析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答: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坡度大;
降水: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降水集中。
图解方法
素养 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枣庄学业考)为应对某种极端天气,人们在停车场里或地铁站里堆放着沙袋,如下列图片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在哪种极端天气来临时需要用到这些沙袋(C)
A.雾霾 B.强风 C.暴雨 D.酷暑
2.应对这种极端天气的正确做法还有(D)
A.配戴口罩 B.躲在树下
C.跑到户外 D.居家避险
(2024·广西期中)近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频发,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我国的沙尘天气多出现在(A)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为了有效减少沙尘天气发生,我们应该(B)
A.围湖造田 B.植树种草
C.过度放牧 D.毁林开荒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完成5、6题。
5.台风容易发生在(B)
A.西南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北地区
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全国各地普遍受到寒潮侵袭
B.西南地区受台风的影响严重
C.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D.西北地区干旱灾害最为严重
读世界局部板块及三次地震震中位置和某人收到的“手机地震预警信息”示意图,完成7、8题。
7.地震发生时,我们会收到手机地震倒计时秒数,这说明(B)
A.人们可以把控地震
B.地震可以提前预警
C.人们可以防止地震
D.地震经常发生
8.当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时,我们应该(C)
A.在家中关紧门窗就近躲避
B.在高层楼房内,及时乘坐电梯下楼
C.条件允许时,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
D.在学校迅速跑出教室,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年3月,受寒潮影响,我国北方多地迎来降雪,因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称“桃花雪”。下图为“桃花雪”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受此次寒潮影响最早的城市可能是(A)
A.乌鲁木齐 B.武汉
C.上海 D.海口
10.寒潮除了能形成“桃花雪”现象,还可能造成的影响有(D)
①农作物产量降低 ②引发森林火灾
③引发风寒感冒 ④出现霜冻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江西期中)我国某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如下图所示,该地质灾害产生的条件及遇到该地质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所示的地质灾害是(D)
A.地震 B.寒潮 C.台风 D.泥石流
12.图示区域该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有(B)
①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
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山地广布,地势落差大
④气候炎热,蒸发量较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2024·乐山学业考)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地面过冷(略低于0℃)的水滴(非固态雪)降到地面,与低于0℃的物体(植物、道路、车辆、电线等)碰撞立即冻结为冰的现象称为冻雨。如果冻雨持续时间长,物体表面会形成光滑厚冰层,造成灾害。今年1月30日-2月3日,如图1所示三个城市中,有一个城市及周边出现历史罕见的冻雨灾害(如图2)。
(1)出现历史罕见冻雨灾害的城市是②。(填数码)
(2)根据图2,列举冻雨灾害的两方面表现。
答:植被遭到破坏;交通受阻(生活不便);电力设施遭到破坏。
(3)如果你处在冻雨灾害发生地,请列举一项安全防护措施。
答:少出门(或防寒、防冻、防滑、防空中坠物)。
(4)推测2月3日后几日冻雨灾害严重程度可能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更加严重。理由:持续低温,冻雨持续或没有人工除冰。
不变。理由:不再降水但依然持续低温,人工除冰缓慢。
减弱甚至消失。理由:气温上升,天气转晴,冻雨结束,冰层融化;加大人工除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