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
主干 自主落实
一、世界人口大国
1.人口数量: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12亿(不含港、澳、台人口数)。
2.人口增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人口增长迅速。
(3)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占世界人口比重逐渐降低。
3.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新生人口显著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4.应对措施:2021年,我国实行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二、人口分布不均(☆)
[动手实践]
·填图:在图中填出黑河、腾冲。
·圈画:在图中圈画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区域。
1.分布特点:东密西疏。
2.人口地理分界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3.城镇人口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以城镇人口为主,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
温故知新
怎样理解人口密度的大小
人口 分布 稀疏 稠密
人口 密度 5人/平方 千米 20人/平方 千米
地图笔记
疑难点拨
我国人口分布“五多五少”
(1)“五多”:平原、盆地人口多,沿河、湖、海地区人口多,经济、交通发达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
(2)“五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经济、交通落后地区人口少,偏僻农、牧业区人口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合作 重点探究
主题 我国的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
解题必备|综合思维
探究情境|中国的人口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读图,写出人口分界线名称并归纳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答: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密西疏。
2.(能力探究—成因)简析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答: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西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疏。
3.(高阶探究—实例)读图可知,河南省人口密度为≥400人/平方千米,贵州省人口密度为100~399人/平方千米。查阅人口资料发现两地面积相差不大,但贵州省人口还不到河南省的一半。分析两地人口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河南省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多;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崎岖,耕地少。
图解方法
素养 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吉林学业考)2010年和2020年我国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读图,完成1、2题。
1.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C)
A.不变 B.下降 C.上升 D.最大
2.针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2021年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这将有利于(A)
A.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
B.人口均匀分布
C.调节男女比例
D.降低人口出生率
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1%(统计数据不包括港澳台),人口老龄化严重。读2014-2023年中国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下图),完成3、4题。
3.近年来,我国人口(A)
A.出现负增长 B.增长速度加快
C.总量越来越多 D.年龄结构合理
4.应对人口问题,不可取的是(D)
A.实施鼓励生育政策
B.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C.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
D.控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出生率
(2024·湖南学业考)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202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147人/千米2。下表示意我国某省2019年至2022年人口密度。据此完成5、6题。
年份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人口密度 (人/千米2) 652 651 646 643
5.该省2019年至2022年人口数量(B)
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6.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远大于西部地区,判断该省可能为(B)
A.西藏自治区
B.台湾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下图示意我国2015-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2015-2022年我国人口数量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D)
A.2016年人口总数最多
B.2022年人口总数最少
C.2017年起人口总量逐年减少
D.2016年起人口增速逐年下降
8.针对上图反映的我国人口现状,应采取的措施是(C)
A.鼓励乡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
B.停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积极尝试人工智能养老服务
D.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广东学业考)广东省常住人口2023年比上年增加49万人,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位。读广东省近十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完成9~11题。
9.2014-2023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C)
A.先降后升 B.先升后降
C.总体上升 D.持续下降
10.2014-2023年,形成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总体趋势的主要原因有(D)
①外来人口迁入较多 ②就业压力大
③省内人口自然增长 ④落户政策宽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带来的最突出优势是(D)
A.人均医疗资源丰富 B.人均教育资源丰富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劳动力资源丰富
(2024·黔东南学业考)我国2016年起全面实施“两孩”政策,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如图为我国第5~7次人口普查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从图中看出,我国(B)
A.少年儿童比重持续上升
B.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C.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高
13.2016和2021年,我国分别实施“两孩”“三孩”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A.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B.降低人口分布密度
C.提高老年人口比重 D.降低死亡人口数量
地理实践力项目化学习
14.项目主题:城乡人口老龄化
项目背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结合近几年人口统计数据,发现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持续增加。因此开展了以“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小组同学项目化学习的内容。
任务一:收集信息
甲同学:我在查阅文献时了解到,根据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人口老龄化可分为5种程度:未老龄化(≤7%)、浅度老龄化(7%~10%)、深度老龄化(10%~14%)、老龄社会(14%~20%)、深度老龄化社会(>20%)。
乙同学:这是我在网络上搜集到的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镇和乡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
(1)说出乡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答:川或蜀;渝。
(2)结合甲同学收集的资料,判断统计图中上海市城镇、乡村当年的老龄化程度。
答:上海市城镇:浅度老龄化;上海市乡村:未老龄化。
任务二:分析探究
(3)简析东部地区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原因。
答: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低;养老配套设施完备,医疗卫生条件好,死亡率低。
任务三:成果展示
(4)该地理兴趣小组为缓解图中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探讨,试分析他们可能提出的措施。
答: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障等。第二节 人口
主干 自主落实
一、世界人口大国
1.人口数量:我国是世界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12亿(不含港、澳、台人口数)。
2.人口增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 显著改善,人口增长 。
(3)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 政策,人口增长持续 ,占世界人口比重逐渐 。
3.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新生人口显著 、老年人口比重快速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
4.应对措施:2021年,我国实行一对夫妻可以生育 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
二、人口分布不均(☆)
[动手实践]
·填图:在图中填出黑河、腾冲。
·圈画:在图中圈画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区域。
1.分布特点:东 西 。
2.人口地理分界线:从黑龙江 到云南 画一条直线,我国东南部人口 ,西北部人口 。
3.城镇人口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以 人口为主,约2/3的人口在 生活。
温故知新
怎样理解人口密度的大小
人口 分布 稀疏 稠密
人口 密度 5人/平方 千米 20人/平方 千米
地图笔记
疑难点拨
我国人口分布“五多五少”
(1)“五多”:平原、盆地人口多,沿河、湖、海地区人口多,经济、交通发达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
(2)“五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经济、交通落后地区人口少,偏僻农、牧业区人口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合作 重点探究
主题 我国的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
解题必备|综合思维
探究情境|中国的人口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读图,写出人口分界线名称并归纳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能力探究—成因)简析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高阶探究—实例)读图可知,河南省人口密度为≥400人/平方千米,贵州省人口密度为100~399人/平方千米。查阅人口资料发现两地面积相差不大,但贵州省人口还不到河南省的一半。分析两地人口差异的自然原因。
图解方法
素养 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吉林学业考)2010年和2020年我国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读图,完成1、2题。
1.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
A.不变 B.下降 C.上升 D.最大
2.针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2021年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这将有利于( )
A.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
B.人口均匀分布
C.调节男女比例
D.降低人口出生率
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1%(统计数据不包括港澳台),人口老龄化严重。读2014-2023年中国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下图),完成3、4题。
3.近年来,我国人口( )
A.出现负增长 B.增长速度加快
C.总量越来越多 D.年龄结构合理
4.应对人口问题,不可取的是( )
A.实施鼓励生育政策
B.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C.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
D.控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出生率
(2024·湖南学业考)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202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147人/千米2。下表示意我国某省2019年至2022年人口密度。据此完成5、6题。
年份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人口密度 (人/千米2) 652 651 646 643
5.该省2019年至2022年人口数量( )
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6.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远大于西部地区,判断该省可能为( )
A.西藏自治区
B.台湾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下图示意我国2015-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2015-2022年我国人口数量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016年人口总数最多
B.2022年人口总数最少
C.2017年起人口总量逐年减少
D.2016年起人口增速逐年下降
8.针对上图反映的我国人口现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乡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
B.停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积极尝试人工智能养老服务
D.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广东学业考)广东省常住人口2023年比上年增加49万人,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位。读广东省近十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完成9~11题。
9.2014-2023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先降后升 B.先升后降
C.总体上升 D.持续下降
10.2014-2023年,形成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总体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外来人口迁入较多 ②就业压力大
③省内人口自然增长 ④落户政策宽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带来的最突出优势是( )
A.人均医疗资源丰富 B.人均教育资源丰富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劳动力资源丰富
(2024·黔东南学业考)我国2016年起全面实施“两孩”政策,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如图为我国第5~7次人口普查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从图中看出,我国( )
A.少年儿童比重持续上升
B.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C.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高
13.2016和2021年,我国分别实施“两孩”“三孩”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B.降低人口分布密度
C.提高老年人口比重 D.降低死亡人口数量
地理实践力项目化学习
14.项目主题:城乡人口老龄化
项目背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结合近几年人口统计数据,发现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持续增加。因此开展了以“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小组同学项目化学习的内容。
任务一:收集信息
甲同学:我在查阅文献时了解到,根据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人口老龄化可分为5种程度:未老龄化(≤7%)、浅度老龄化(7%~10%)、深度老龄化(10%~14%)、老龄社会(14%~20%)、深度老龄化社会(>20%)。
乙同学:这是我在网络上搜集到的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镇和乡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
(1)说出乡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2)结合甲同学收集的资料,判断统计图中上海市城镇、乡村当年的老龄化程度。
任务二:分析探究
(3)简析东部地区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原因。
任务三:成果展示
(4)该地理兴趣小组为缓解图中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探讨,试分析他们可能提出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