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丁香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丁香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5 21:4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丁香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作者从颜色、形态、气味、生长环境等方面描写丁香的内容。
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比喻的妙处。
3.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之结”的思考,体会借物抒情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2.体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三、学生活动设计
任务一: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解决课后第一题)
活动步骤:
1.初读找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画出文中描写丁香的句子,课件依次出示以下罗列的句子,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围绕丁香花的哪个方面写的。
预设:
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颜色)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颜色、形态)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生长环境、颜色、气味)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生长环境、颜色、气味)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颜色)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形态)
雨中丁香更具风姿。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形态)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形态、颜色)
2.全班总结:教师引导补充,明确作者从“颜色、形态、气味、生长环境”四个方面写丁香。
3.引导学生理解“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两句比喻好处。
(1)聚焦第一句:“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
找比喻要素:让学生圈出“本体”(丁香花)和“喻体”(星星),提问:“星星有什么特点?(小、多、亮)丁香花和星星哪里像?”(小花小巧如星星,缀满枝头像满天繁星)。
对比体验:出示改写句“宅院里的丁香花开了,很小,很多”,让学生读原句和改写句,说说哪种更让人有画面感。
支架表达:“用‘星星’比喻丁香花,让我好像看到____(如‘满枝的小花亮晶晶的,像夜空里的星星在闪’),比直接说‘花很小很多’更____(生动 / 形象)。”
(2)聚焦第二句:“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实物联想:展示“盘花扣”图片(圆形、鼓鼓的、精致),让学生观察形状,再联系丁香花苞“圆圆的、鼓鼓的”特点,说说两者的相似处。
生活链接:提问:“盘花扣一般缝在什么地方?(衣服上,很精致)用它比喻花苞,让你觉得花苞怎么样?”(像装饰品一样好看、精致)。
小组讨论:“如果只写‘花苞圆圆的’,和原句比,少了什么感觉?”(少了对花苞精致美的赞美,原句让人觉得花苞像精心做的小装饰)。
(3)总结比喻的好处
引导学生结合两句感受,用简单的话总结:“这两个比喻就像给文字‘画了画’,让我们一下子就看到了丁香花又小又多、花苞圆鼓鼓的样子,还能感觉到作者觉得它们特别美,就像看到了好看的星星和盘花扣一样开心。”
任务二:理解重点句子含义(解决课后第二题)
1. 理解“檐前积雪”的含义
活动步骤:
(1)找线索: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圈出描写“檐前积雪”的关键词句:“莹白”“香气直透毫端”“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
(2)对比思考:提问“真的积雪有香气吗?”“丁香花和雪有什么相似点?”(颜色都是白色,形态都蓬松)。
(3)支架填空:“这里的‘积雪’不是真的雪,而是____,因为它____(颜色),还有____(气味),就像积雪一样洁白蓬松。”
预设答案:“这里的‘积雪’不是真的雪,而是白丁香花,因为它是莹白色的,还有淡淡的香气,就像积雪一样洁白蓬松。”
2. 体会雨中丁香的特点及“丁香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的原因
活动步骤:
(1)读句找特点:学生齐读第4 自然段,画出描写雨中丁香的句子:“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2)用支架想象画面:“我仿佛看到____(雨中丁香的样子),就像____(生活中的事物,如‘被打湿的紫色纱巾’‘晕开的水彩画’)。”
预设答案:我仿佛看到雨中的丁香带着水滴,线条模糊,像印象派的画一样柔美。
(3)讨论原因:小组交流“为什么作者说丁香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微雨让丁香更柔和、妩媚,像画一样美;古人诗句也常把丁香和雨联系,有诗意)。
任务三:理解“丁香结”的人生思考(解决课后第三题)
活动步骤:
1.找作者的观点:学生默读第6-7自然段,用“△”标出作者对“丁香结”的思考(“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2.用支架引导,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文中的‘丁香结’指____(丁香的花苞,像盘花扣),也象征着____(生活中不顺心的事)。”
3.用支架联系生活分享:“生活中,我遇到过____的‘结’(如考试失利、和朋友吵架),当时觉得____,现在想想____(就像丁香结,解开后反而成长了)。”
4.全班交流后教师总结:生活中的“结”虽然让人烦恼,但正是这些“结”让生活更丰富,就像丁香结虽带愁绪,却也很美。
三、课堂小结
作者用眼睛看丁香的颜色、形态,用鼻子闻丁香的香气,还从雨中丁香想到“丁香结”,把生活中的烦恼比作解不完的“结”。其实,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也藏着小秘密,下次观察时,试着想想它们像什么,能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吧!
四、作业设计
1.写一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小疙瘩”(小烦恼),说说后来怎么面对的。如果是身边的动植物的身上得到启发,帮助你面对了就更好。
五、板书设计
丁香结
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
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