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密度
第 三部分 习题设计
基础训练
(1) 广东端砚始创于唐代 , 被视为“ 中国四大名砚 ”之首。图 6 - 2 - 10 是端 州程氏端砚世家传承人利用端溪石雕刻砚台的场景 , 雕刻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 。
A. 端溪石的形状
B. 端溪石的质量
(
图 6
-
2
-
10
)C. 端溪石的密度
D. 端溪石的体积
(2) 关于密度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和温度无关
B.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 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 根据可知 ρ 与 m 成正比 , 与 V 成反比
D. 物质的体积越大 , 其密度越小
(3) 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 、乙两种液体 , 发现液面在同一水 平线上 , 如图 6 - 2 - 11 所示 , 关于甲 、乙两种液体密度大小关系 , 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 。
A. ρ 甲 > ρ 乙
B. ρ 甲 = ρ 乙
C. ρ 甲 < ρ 乙 图 6 - 2 - 11
D. 无法判断
(4) 下列对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判断中正确的是 ( ) 。
A. 响度 : b > a B. 熔点 : 甲 > 乙
C. 速度 : v ② > v① D. 密度 : ρ 甲 > ρ 乙
(5) 图 6 - 2 - 12 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
A. 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 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 , 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 体积为 5 cm 3 的乙物质 , 质量为 10 g
(
图 6
-
2
-
12
)D. 甲 、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4 : 1
1
(6) 两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甲 、乙两种不同的液体 , 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上 , 调节游码后如 图 6 - 2 - 13 所示 , 天平仍然平衡 , 瓶中液体的质量 m 甲 m 乙 , 液体密度 ρ 甲 ρ 乙 。 ( 均填“ > ” “ < ”或“ = ”)
图 6 - 2 - 13
拓展提高
(7) 表 6 - 2 - 2 记录了干燥空气在不同气压和温度时的密度 , 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表 6 - 2 - 2
气压/Pa 93 300 96 000 101 000 104 000
不同温度下的密 度/ ( kg · m - 3 ) 5 ℃ 1. 17 1. 20 1. 27 1. 30
10 ℃ 1. 15 1. 18 1. 25 1. 28
15 ℃ 1. 13 1. 16 1. 23 1. 26
20 ℃ 1. 11 1. 14 1. 21 1. 24
①当温度为 15 ℃ 、气压为 104 000 Pa 时 , 干燥空气的密度为 。
②干燥空气的密度与气压的关系是 。
③通常情况下 , 某地区夏季的气压比冬季低 , 则该地区夏季干燥空气的密度 ( 填“ > ”“ = ”或 “ < ”) 冬季干燥空气的密度。
(8) 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 。用铝块和松木块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实验数据如表 6 - 2 - 3 所示。
表 6 - 2 - 3
试验次数 质量 m/g 体积 V/ cm 3 试验次数 质量 m/g 体积 V/ cm 3
铝块 1 27 10 松木 1 108 216
铝块 2 54 20 松木 2 32 64
铝块 3 108 40 松木 3 10 20
①分析数据 , 可得结论 :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 填“ 相同 ” 或“ 不同”) 的 ; 不 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 填“ 相同 ” 或“ 不同”) 的 。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 物 理学称之为 ,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 的质量。
②实验桌上还有一个未知材料的实心物块 , 体积为 27. 2 cm 3 , 用天平测得质量如图 6 - 2 - 14 ( a) 所 示 , 则物块质量为 g , 则该物质为 。
③根据实验数据在图 6 - 2 - 14 ( b) 中画出铝的 m - V 图像。
2
图 6 - 2 - 14
发散思维
(9) 阅读短文 , 回答下列问题。
“ 面密度” 与“ 线密度”
在出版行业 , 通常用“ 克重 ” 来表示纸张的厚薄 。例如 , 有些图书所用的纸张克重为 60 g 。 实际上 , 所以我们无需测算其单位体积的质量 , 只需知道它单位面积的质量即可 。单位面积的质量又 叫作物质的 “ 面密度”。
( 已知 : A 1 纸张尺寸是 841 mm × 594 mm , A 2 纸张尺寸是 594 mm × 420 mm 。 同样 , 对粗细均匀的线形 材料 , 单位长度的质量又叫作物质的“ 线密度”。)
①有些图书所用的纸张克重为 60 g , 其“ 面密度 ”记作 ( 填序号) 。
A. 60 g B. 60 g/m 2 C. 60 g · m 2 D. 60 g/m 3
②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 , A 1 的“ 面密度 ” ( 填“ = ”“ > ”或“ < ”) A 2 的“ 面密度”。
③家庭电线正常使用截面积为 2. 5 mm 2 和 4 mm 2 的铜导线 , 下面关于它们的密度和“ 线密度 ”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密度和“ 线密度 ”都不相同
B. 它们的密度相同 ,“ 线密度 ”不相同
C. 它们的密度不相同 ,“ 线密度 ”相同
D. 它们的密度和“ 线密度 ”都相同
④有一捆横截面积为 4 mm 2 铜丝 , 质量为 89 kg , 小明计算该铜丝的“ 线密度 ” 为 。( 已知 铜的密度为 8. 9 × 10 3 kg/m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