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三种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2.学会规范使用三种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及爱护显微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三种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从而观察清晰的物像;学会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读P12—P17
活动一:完成下列习题
1.观察微小的物体,应当借助显微镜。
2.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有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这两种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都以可见光为光源,属于光学显微镜。
3.对照课本,在单目显微镜的相应结构上标注出对应的结构名称。
4.对照课本,在双目显微镜的相应结构上标注出对应的结构名称。
活动二:完成下列习题
1.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①转动转换器,是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遮光器,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向目镜内看,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将玻片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镜头与玻片标本接触。
⑤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⑥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转换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后观察。如果需要,可以调节视野亮度。
2.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①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通过调整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将玻片移至通光孔中心。
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侧面注视。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3.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与双目显微镜的基本一致。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极大便利。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认识细胞
图片展示罗伯特 胡克发现细胞的过程,请同学们积极思考:“细胞”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为人们向微观领域进军打开了大门(言之成理即可)。
探究二: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结合教材P13页图1—11,两人小组对照实物,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相互指认显微镜的结构,并且思考各结构的功能。
1.显微镜的结构
2.显微镜的功能
①能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②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的是粗准焦螺旋(升降幅度大)和细准焦螺旋(升降幅度大)。
③能调节光圈大小的是遮光器
光强时用小光圈,光弱时用大光圈;
④能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还有反光镜。
光强时用平面镜,光弱时用凹面镜;
探究三:显微镜的使用
1.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1)取镜和安放
取: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安装好低倍目镜和物镜。
(2)对光 (三转三找)
思考:光线如何到达我们眼睛的?
一转: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二转:转动遮光器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
三转: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3)调焦观察(一放二降三升四调)
一放: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二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三升:左眼看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四调: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收镜
①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②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用擦镜纸将目镜和物镜的镜头擦拭干净。
③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
④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2.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1)取镜和安放
(2)调光
一开: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二调: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3)调焦观察
一放: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通过调整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将玻片移至通光孔中心。
二上: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侧面注视。
三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收镜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规范使用显微镜
用流程图的形式归纳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取镜和安放→对光调光→调焦观察→收镜
2.如何使用反光镜?
转动反光镜辨别两面的区别,可以发现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你认为外界光线较强时应使用平面镜, 外界光线较弱时, 应使用凹面镜。
3.目镜或物镜镜片表面有污渍时用擦镜纸擦拭干净。
4.实验完毕,需将显微镜的镜筒调至最低处,需要先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
突破二: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写在玻片上的“e”字,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什么字?
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玻片上的“e”,在视野中是。
由此得出结论: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
2.当看到的物像出现偏移时,怎么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自己动手将老师发放“A”字玻片向左、右移动玻片标本,并进行观察。
由此得出结论: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
3.低倍镜转换高倍镜,视野有什么变化?
观察“洋葱鳞片”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的示意图,分析并填写下列表格。
4.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污点,如何判断污点在何处?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课堂练习】
1.玻片上写有字母“qb”,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D )
A. bq B. dp C. pd D. qb
【答案】D
【解析】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qb,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qb”。
故选D。
2.用目镜10×,物镜40×的显微镜观察材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D )
A. 50× B. 40× C. 10× D. 400×
【答案】D
【解析】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则污物位于( A )
A. 目镜 B. 物镜 C. 装片 D. 反光镜
【答案】A
【解析】解:“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表明污物不在物镜和装片,则污物位于目镜。
故选:A
4.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以下有关“对光”的操作错误的选项是( B )
A. 遮光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 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 光线较暗时要使用凹面反光镜 D. 反光镜对向光源
【答案】B
【解析】解: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朝向光源的方向,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光,因而在光线较弱时,要使用凹面镜来对光,才能使视野变亮。故B错误。
5.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B )
A. 显微镜视野较暗,应选用平面镜
B. 换用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C. 要将视野右下方的气泡从视野中移出,最快的方法是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D.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时,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答案】B
【解析】解:
A.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A的操作错误。
B.换用高倍镜后,观察到物像较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B的操作正确。
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气泡从视野中移出,最快的方法是向左上方移动玻片,C的操作错误。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 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D的操作错误。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三种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2.学会规范使用三种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及爱护显微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三种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从而观察清晰的物像;学会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读P12—P17
活动一:完成下列习题
1.观察微小的物体,应当借助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有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种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的,都以________为光源,属于_________。
3.对照课本,在单目显微镜的相应结构上标注出对应的结构名称。
4.对照课本,在双目显微镜的相应结构上标注出对应的结构名称。
活动二:完成下列习题
1.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①转动_______,使_______对准_______。
②调节_______,用一个较大的_____对准通光孔。一只眼向_____内看,转动_______,使反射光线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_____________视野为宜。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_______放在_______上,用_______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将玻片标本移至_______中心。
④转动_____________,使_____缓慢下降,直到_____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_____,防止_______与_______接触。
⑤一只眼向_____内看,同时转动____________,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_______为止。再略微转动___________,使物像_______。
⑥如果需要用_______的物镜观察,应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_______,再转动转换器转换______,用__________调焦后观察。如果需要,可以调节_______。
2.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①打开显微镜_______,确认_______已经降到最低处、_______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_______上,用_______固定,通过调整_______来移动玻片,将玻片移至_______中心。
④转动___________,使_____缓慢_____,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_____,此过程要从_____注视。
⑤转动____________,使_______缓慢_____,直到_______。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_______。转动____________,使物像_______。
3.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与_______的基本一致。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_____和_____提供极大便利。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认识细胞
图片展示罗伯特 胡克发现细胞的过程,请同学们积极思考:“细胞”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结合教材P13页图1—11,两人小组对照实物,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相互指认显微镜的结构,并且思考各结构的功能。
1.显微镜的结构
2.显微镜的功能
①能放大物像的是_____和_____。
目镜越____,放大倍数越____;目镜越____,放大倍数越____;
物镜越____,放大倍数越____;物镜越____,放大倍数越____;
②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的是____________(升降幅度大)和____________(升降幅度大)。
③能调节光圈大小的是_______
光强时用____光圈,光弱时用____光圈;
④能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还有_______。
光强时用_____镜,光弱时用_____镜;
探究三:显微镜的使用
1.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1)取镜和安放
取:一手握住_____,一手托住_____。
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_______处,略偏____,安装好低倍目镜和物镜。
(2)对光 (三转三找)
思考:光线如何到达我们眼睛的?
一转:转动_______,使_______对准通光孔。
二转:转动_______ ,把一个较____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
三转:转动_______,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明亮的_____视野。
(3)调焦观察(一放二降三升四调)
一放: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到_______上,用_______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二降:转动_______,使镜筒缓缓_____,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三升:左眼看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_____,直到看清物像。
四调:调节___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
(4)收镜
①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②用_____将显微镜_____擦拭干净,用______将目镜和物镜的_____擦拭干净。
③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
④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2.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1)取镜和安放
(2)调光
一开:打开显微镜_______,确认______已经降到最低处、______对准通光孔。
二调: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3)调焦观察
一放: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_______上,用_______固定,通过调整_______来移动玻片,将玻片移至_______中心。
二上:转动_________,使载物台缓慢_____,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侧面注视。
三下:转动_________,使载物台缓慢_____,直到看清物像。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收镜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规范使用显微镜
用流程图的形式归纳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使用反光镜?
转动反光镜辨别两面的区别,可以发现反光镜一面是_____镜,另一面是_____镜。你认为外界光线较强时应使用_____镜, 外界光线较弱时, 应使用_____镜。
3.目镜或物镜镜片表面有污渍时用_______擦拭干净。
4.实验完毕,需将显微镜的镜筒调至最低处,需要先转动_______,把两个_____偏到两旁。
突破二: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写在玻片上的“e”字,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什么字?
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玻片上的“e”,在视野中是。
由此得出结论:显微镜下看到的是______。
2.当看到的物像出现偏移时,怎么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自己动手将老师发放“A”字玻片向左、右移动玻片标本,并进行观察。
由此得出结论: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_______。
3.低倍镜转换高倍镜,视野有什么变化?
观察“洋葱鳞片”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的示意图,分析并填写下列表格。
4.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污点,如何判断污点在何处?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______上;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______上;如果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______上。
【课堂练习】
1.玻片上写有字母“qb”,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 bq B. dp C. pd D. qb
2.用目镜10×,物镜40×的显微镜观察材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 50× B. 40× C. 10× D. 400×
3.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则污物位于( )
A. 目镜 B. 物镜 C. 装片 D. 反光镜
4.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以下有关“对光”的操作错误的选项是( )
A. 遮光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 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 光线较暗时要使用凹面反光镜 D. 反光镜对向光源
5.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视野较暗,应选用平面镜
B. 换用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C. 要将视野右下方的气泡从视野中移出,最快的方法是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D.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时,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