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语文园地三
第1课时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民间故事,读到了好的故事,我们会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说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可以怎样创作呢?
交流平台
小组交流创作方法。
(1)变换人称。
(2)添枝加叶。
(3)续编故事。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提示任选一项进行创作,创作后交流。
我的名字叫海力布。我生活在中国的一个地区。我经常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有一天,我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
(1)变换人称。用猎人海力布的口吻讲故事。
(第1~4自然段)
有喊救命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只老鹰正抓住一条小白蛇从我头上飞过。我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我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
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我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
懂动物的话,对猎人来说,可太有用了。我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2)添枝加叶。老牛是如何知道织女下凡的
时间的:
原来,这头老牛,不是普通的牛,而是天上的金牛星转世,因犯天规被贬下凡。相传,金牛星与天上的月老在一次饮酒时,看
到月老手中捧了一本书——《姻缘簿》。金牛星好奇地翻了翻,恰好看到了织女这一天会到凡间洗澡,牛郎与织女是命中注定会有这段感情。
再如,织女是如何被抓的:
王母娘娘一觉醒来,发现众仙女中唯独不见织女的踪影。大家都说不知道织女在哪儿,她便掐指一算,原来织女在人间结了婚,还有了一儿一女。她顿时火冒三丈,一拍座椅,大
声喝道:“织女简直是吃了豹子胆了,也不想想自己是什么身份,竟敢违反天条!二郎神。”“到。”“哀家命你下凡去查访织女的下落,但千万别打草惊蛇。”“是。”二郎神经过一番打探,向王母娘娘禀报了织女的住处。
“四大天王何在?”
“末将在此。”
“命你等即刻率领天兵天将,跟随哀家前去捉拿织女归案!”
“末将听令。”
再说织女跟着牛郎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可是,织女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怕王母娘娘来找她。
这一天,牛郎照常去田里干活。织女在家一边做饭一边看孩子。突然,天空乌云密布,转眼间,天兵天将已到家门口。王母娘娘冲进
屋里,一把拉住织女就往外走。织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央求道:“外祖母,您就饶了我吧。老牛死了,牛郎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加上孩子还不懂事,您就让我留下来吧!”
“做梦!”王母娘娘一点也不为所动。
再看那两个孩子,见此情景,上前死死地拽住王母的衣服,哭着叫着:“放了妈妈,放了妈妈……”王母见状,一咬牙,把两个孩子甩得远远的。天兵天将押着织女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大叫:“快去找爸爸……”
(3)续编故事。海力布变成石头后还会发生
什么故事?
过了不知多少岁月,有一天,小白蛇来到人间,她要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海力布。
她四处寻找、打听海力布的住处,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石头面前,伤心地哭
起来:“恩人啊——你怎么那么傻啊?那群乡民不信你,那你就不告诉他们,难道你忘了我嘱咐你的话吗?”
“你放心,不管用什么办法,我一定要救你!”小白蛇发誓说。说完,小白蛇来到了水晶宫,向父亲寻问解救海力布的办法。
可龙王怎么也不答应,小白蛇便威胁龙王:“您要是不告诉我,我就永远不吃饭!”龙王听了,无可奈何,只好给了她一颗珍珠,说:“这种珍珠一万年才能得一颗,非常珍贵。你把它喂给海力布,他就会复活,但从此他只能生活在水中了!”
小白蛇马上来到海力布身旁,用眼泪把海力布的嘴化开了,小心翼翼地把珍珠喂给了他……
当海力布恢复人形的时候,已经没有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鱼尾巴……
直到现在,海力布还生活在海里呢!
词句段运用
鼻子都气歪了 气急败坏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盼星星盼月亮 望眼欲穿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
读一读,体会这两组词语在表达效
果上的不同。
左边的词语都是俗语。俗语,是群众所创造的,并在群众中口头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右边的词都是成语。成语是中国汉字
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字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小结:
俗语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语言通俗易懂,字数有多有少;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具有概括性。有不少的俗语和成语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下列成语可以用哪些俗语替换?
小练习
自相矛盾——
祸不单行——
欲盖弥彰——
礼尚往来——
张冠李戴——
来而不往非礼也
自己打自己嘴巴
屋漏偏逢连夜雨
此地无银三百两
张公帽子李公戴
一丘之貉——
寡不敌众——
谨小慎微——
越俎代庖——
得过且过——
咎由自取——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天下乌鸦一般黑
好虎抵不住群狼
走路生怕踏死蚂蚁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第2课时
词句段运用
朗读课文中的例子。想一想:第二段比第一段增加了哪些内容。
第二段里的句子添加了一些适当的修饰和限制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生动、形象。把第一段里的一些句子加上了语言对话,增加不少的动作、神态描写。这种写法其实就是扩写。
如果把一个句子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缩句就是给句子这棵大树修枝剪叶,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从阅读角度讲,缩句就是把握一个句子的主要意思;从写作的视角看,扩句就是在简单的句子上,添加一些适当的修饰语和限制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原句:红旗飘扬。
扩句: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迎风飘扬。
意思是完整的,但是不具体、不明确。
意思更明确、更具体。
小练习
仿照课文中的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日积月累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知道哪些民间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有关的古诗——《乞巧》。
乞 巧
“乞”字和哪个字特别像?
气
乞
巧
qǐ
qiǎo
当两个三声连读时,前一个音读二声。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 ,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作者简介
大家对作者林杰有多少了解?
林杰,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写诗,还精通书法棋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大诗人林杰的文采。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要求: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诗词朗诵
乞 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当中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是哪两个字?
宵 霄
肖加宝盖熬通宵,
雨落肖头是云霄。
二读古诗,读出韵味。
浩瀚的天空
三读古诗,入情入境。
小组交流,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以及自己从诗句中知道了什么。
七夕的晚上,望着浩瀚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月亮,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这首诗前两句隐藏着一个民间故事,你们知道吗?
《牛郎织女》
牛郎和织女在干什么呢?
鹊桥相会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就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在做什么呢?由这两句诗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如果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就可以……
难怪唐朝诗人崔颢曾这样赞叹: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这是怎样的盛况呀!民间《乞巧歌》这样唱道: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乞 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读一读。
日积月累
拓展积累
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了许多人,七夕也成了一个美丽又凄婉的节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竞相题咏,留下了许多诗篇,大家可以课下去收集。读一读,背一背。